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程式+電商有哪些可能?

什麼是小程式商業化的風向標?

什麼是內容打造的電商閉環?

什麼是微信生態內小程式最適合的電商形式?

在遍地開花的電商平臺小程式又將如何尋找脫穎而出的機會?

第一步:蛻變·把公眾號品牌升級為一個IP

公眾號本身就是一個粉絲能量的聚合體, 在小程式開放了公眾號內的數個入口之後, 由公眾號軟文進入小程式的方式就變得自然且多樣。

讓公眾號品牌成為IP,

觸達精准粉絲引流至小程式, 通過公眾號實現電商平臺的從0到1;

在轉變的同時, 公眾號的運營者也應注意這三個心態上的變化, 才能更好的去打造屬於自己的電商小程式。

再小的公眾號也有自己的旗艦店;

說到這兒, 不論你是哪個數量級的公眾號管理者, 是不是都已經看著公眾號裡的粉絲量浮想聯翩了?

但先別急, 雖然有公司幫你把自媒體轉變為電商小程式, 放低了入行門檻, 但也同時意味著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在百花齊放的小程式電商界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第二步:切入·適應環境, 做出區別

我想所有的電商小程式開發者, 在開發前一定會思考這兩個問題:

一是即將研發的小程式該由哪點切入電商市場?在不照搬APP的前提下又該鋪開何種場景去適應微信的特殊環境,

或做到有所側重?

二是面對遍地開花的電商平臺, 我們還有什麼能突破的設計理念?我們在小程式裡做電商還有什麼機會?

看下面例子:

去除內容導購, 做高效賣場。 蘑菇街是優秀的內容電商平臺,

但其在小程式內卻捨棄了內容導購, 而打造成了交易貨架。

左圖:App(導購內容很多, 進入後像是內容平臺)

右圖:小程式(交易貨架, 最快速的交易轉化)

這一措施的用意自然是為了適應小程式用完即走的交易模式, 實現最快速的交易轉化。 而且蘑菇街最精妙之處在於, 它並不是捨棄了它引以為傲的“內容”而是轉移到了觸達量更高的公眾號, 用公眾號&訂閱號的內容推送實現導購。

與其說是有些小程式適應了微信的環境, 還不如說微信的環境迎合了蘑菇街。

當然, 只想清楚了這點是不夠的, 只有解決了第二個問題才能有機會脫穎而出。

就是面對遍地開花的電商平臺, 我們在小程式裡做電商還有什麼機會?

答案其實不難, 我們甚至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

1、求同:給使用者提供已經是行業標準化的服務。 如30分鐘必達, 極速發貨, 包郵等等。 不要小看這一點, 它至少會使你與其它平臺站在同一起跑線。

2、存異:提供差異化的體驗, 體現電商平臺特別的核心價值。

微信是天然的社交環境,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定多餘如“社交孤島”般的APP。 蘑菇街便以此為切入, 提出了

社交化是核心設計理念

團購主導:蘑菇街在整個微信環境下更加強調拼團,占比達到了首頁的2/3

強化直播:蘑菇街認為直播這種紅人和粉絲這種強互動的是非常適合微信這個環境的。收穫的結果相比於APP人均播放時長提升40%,時長提升100%

蘑菇街深知如何讓微信更好的為自己的品牌特點服務。在保有了電商平臺基礎增值服務的前提下,更側重於將社交相關的功能附能在小程式上,一來二去即增長了轉化率,又借微信之手推廣了蘑菇街這一品牌效應。

當然,對於小程式電商的推廣,微信能做的遠不止“邀請拼團”這麼簡單。在當天的發佈會現場,微信官方團隊的主講人黃婷就總結了現處於內測的社交立減金的使用情況,並揭開了微信官方對社交立減金的正確玩法,讓我們接著看。

第三步:推廣·由分享到裂變

黃婷提到:在小程式內測立減金至今,各大種子用戶都收穫了30%甚至50%的獲客量,且付費轉化率高達18%。

這其實是微信的獨有推廣方式,也就是讓老使用者成為自身品牌的媒介。一方面只有分享立減金才能獲的優惠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分享率,其次用戶在收到好友的推薦時多半會同時獲悉推薦者的描述,而這些大多都是正面的,這也在潛移默化間推動了電商平臺的拉新。

至此,小程式電商平臺已經走完了從:獲客→付費→推廣→拉新的關鍵四步,這看似已經完成了電商平臺的閉環。但如今電商平臺遍地開,小程式裡也有成千上百,最後真的能從洗牌期存活下來或是異軍突起能脫穎而出的佼佼,都一定無出其右的是高留存平臺,有忠實用戶存在也就是用品牌建立了用戶依賴。

這是如何做到的?讓我們來揭曉這最後一條殺手鐧吧。

殺手鐧:數驅·由召回到二次轉化

縱覽今日所有嘉賓分享的內容,當談到其案例或做法所收穫的成果時,一定會以資料為其佐證。

微信官方團隊黃婷演講到:只有深度精細化運營,挖掘每一個用戶到站後的行為軌跡,精准畫像,深度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到用戶的核心訴求。

其實無論是電商類,還是工具類,又或是內容類別,娛樂類。資料分析都是必要的一環。

舉例來說:如新增用戶數,打開次數,訪問次數等基礎指標可以明確當前小程式的活躍度,以及即時評估運營活動所帶來的增長效果。但微信自帶的小程式分析功能很難滿足開發者的需求,我們需要接入一些協力廠商資料分析工具,來更完善的統計和分析小程式的情況。

市面上的統計平臺很多,說的天花亂墜,但核心功能好用才是硬道理。

上文說道的切入點,其實窺其內核無非就是:小程式內的哪些板塊或功能甚至是某類商品更加能吸引用戶並最終成為高頻使用項。這就需要高精度的事件分析去呈現。

分析每一個使用者在小程式內的互動軌跡,不斷優化使用者使用流程向核心互動功能引導,提高分享轉化;

除此之外,還應針對所有引流到小程式的管道做來源情況統計,特別是在社交立減金即將公測之際,更應即時查看分享帶來的效果。

更應一次評估不同廣告位的推廣效果,提升投資回報率。

有了資料支援後,通過公眾號聯動和推送軟文,對用戶進行二次召回,真正打造了微信生態下的小程式閉環鏈路。

以上,就是為您剖析的小程式運營風向標,相信隨著小程式的功能拓展,與公眾號的連通性越來越高,定會在微信這個獨有的社交生態下繼續迸發其內涵的巨大能量。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知乎,作者方格

團購主導:蘑菇街在整個微信環境下更加強調拼團,占比達到了首頁的2/3

強化直播:蘑菇街認為直播這種紅人和粉絲這種強互動的是非常適合微信這個環境的。收穫的結果相比於APP人均播放時長提升40%,時長提升100%

蘑菇街深知如何讓微信更好的為自己的品牌特點服務。在保有了電商平臺基礎增值服務的前提下,更側重於將社交相關的功能附能在小程式上,一來二去即增長了轉化率,又借微信之手推廣了蘑菇街這一品牌效應。

當然,對於小程式電商的推廣,微信能做的遠不止“邀請拼團”這麼簡單。在當天的發佈會現場,微信官方團隊的主講人黃婷就總結了現處於內測的社交立減金的使用情況,並揭開了微信官方對社交立減金的正確玩法,讓我們接著看。

第三步:推廣·由分享到裂變

黃婷提到:在小程式內測立減金至今,各大種子用戶都收穫了30%甚至50%的獲客量,且付費轉化率高達18%。

這其實是微信的獨有推廣方式,也就是讓老使用者成為自身品牌的媒介。一方面只有分享立減金才能獲的優惠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分享率,其次用戶在收到好友的推薦時多半會同時獲悉推薦者的描述,而這些大多都是正面的,這也在潛移默化間推動了電商平臺的拉新。

至此,小程式電商平臺已經走完了從:獲客→付費→推廣→拉新的關鍵四步,這看似已經完成了電商平臺的閉環。但如今電商平臺遍地開,小程式裡也有成千上百,最後真的能從洗牌期存活下來或是異軍突起能脫穎而出的佼佼,都一定無出其右的是高留存平臺,有忠實用戶存在也就是用品牌建立了用戶依賴。

這是如何做到的?讓我們來揭曉這最後一條殺手鐧吧。

殺手鐧:數驅·由召回到二次轉化

縱覽今日所有嘉賓分享的內容,當談到其案例或做法所收穫的成果時,一定會以資料為其佐證。

微信官方團隊黃婷演講到:只有深度精細化運營,挖掘每一個用戶到站後的行為軌跡,精准畫像,深度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到用戶的核心訴求。

其實無論是電商類,還是工具類,又或是內容類別,娛樂類。資料分析都是必要的一環。

舉例來說:如新增用戶數,打開次數,訪問次數等基礎指標可以明確當前小程式的活躍度,以及即時評估運營活動所帶來的增長效果。但微信自帶的小程式分析功能很難滿足開發者的需求,我們需要接入一些協力廠商資料分析工具,來更完善的統計和分析小程式的情況。

市面上的統計平臺很多,說的天花亂墜,但核心功能好用才是硬道理。

上文說道的切入點,其實窺其內核無非就是:小程式內的哪些板塊或功能甚至是某類商品更加能吸引用戶並最終成為高頻使用項。這就需要高精度的事件分析去呈現。

分析每一個使用者在小程式內的互動軌跡,不斷優化使用者使用流程向核心互動功能引導,提高分享轉化;

除此之外,還應針對所有引流到小程式的管道做來源情況統計,特別是在社交立減金即將公測之際,更應即時查看分享帶來的效果。

更應一次評估不同廣告位的推廣效果,提升投資回報率。

有了資料支援後,通過公眾號聯動和推送軟文,對用戶進行二次召回,真正打造了微信生態下的小程式閉環鏈路。

以上,就是為您剖析的小程式運營風向標,相信隨著小程式的功能拓展,與公眾號的連通性越來越高,定會在微信這個獨有的社交生態下繼續迸發其內涵的巨大能量。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轉自知乎,作者方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