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甘谷詩人趙增垠,王效義,鞏金盆,李子緣,姬琳,雨眠等人的歸宿

大家好!“寫起來”第十六期同題詩和大家見面了, 這一期的同題元素為【歸宿】。

說到歸宿, 昨天聽音樂, 看到這麼一條評語。 大家可以看看: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個習慣, 當他們的身體移動得太快的時候, 會停下腳步, 安營紮寨, 耐心等待自己的靈魂前來追趕。 有人說是三天一停, 有人說是七天一停, 總之, 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 要駐紮在行程的空隙中, 和靈魂會合。 我覺得此說法最有意義的部分, 是證明在旅行中,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中, 身體和靈魂是不同步的, 是分離分裂的。 感覺只有在旅途時,

身體和靈魂才是融合在一起的, 能聽到自己的聲音, 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寬闊, 不同地方有不同習俗, 坦然的接受和體會著, 慢慢的心胸會變得更寬廣, 也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以後的生活。 ”

當然, 歸宿每個人都有, 各人理解不同, 比如,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歸宿可以當心靈的園地來扣問,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說得好:“小扣柴扉久不開, 應憐屐齒印蒼苔。 ”面對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我們終會小心翼翼, 小心呵護, 至於戰戰兢兢, 至於終於無所作為。 然而畢竟不是無所作為, 到最後, 至少還有“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勃勃生機。 生活終有嚴冬, 然而經歷了乏味磨煉, 終會有春天到來, 一代詞帝李煜的話反過來理解,

可以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豁然明朗。 陶淵明有出門乞食的窘迫, 也有“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灑脫。 總有人會想起“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 ”你看到的是“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也好, 你聽到的是“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也罷。 當你的新的思想碰撞舊的堅持, 當你脫胎換骨後的深思熟慮遇見曾經的“衣帶漸寬終不悔”之後。 相信你終會有更為深刻, 更為淳厚的詩思打動我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會相思, 怎會相思, 學會相思。

不論你走的多遠, 終會有一種熠熠生輝的情緒在遊動, 在照亮你走過路上的每一枚腳印。 歸宿, 希望能有你不斷湧現的心靈樂章震撼我們遲鈍的視聽。

主持人:

張建魁

指導老師:

王元中 欣梓

本期詩人:

台利軍 趙增垠 王效義 鞏金盆

李子緣 馮軍平 王鵬軍 汪麗芳

李鴻嘯 張芝萍 馬振兵 張建魁

王燕青 藺軍祥 付子明 李雪珂

李紅梅 欣 梓 雨 眠 姬 琳

回家途中

欣梓

那個男孩

三歲的小男孩

手裡舉著

兩枚落葉

兩枚落葉

是他從樹下揀的

還是從馬路牙子上揀的

我不得而知

現在 初冬的黃昏

在一輛公車上

小男孩被他父親抱在懷中

兩枚落葉

被抱在小男孩懷中

老家的下午

雨眠

太陽轉眼就斜過去了

樹葉落盡

葡萄藤露出了藏著的老枝老條

樹頂上掛著的幾個柿子

感覺把天空又抬高了幾寸或者半尺

說起的孫子們都在遠方忙碌著

話題收回來

歿了的大郭爸和趙爺趙婆的事情

母親越是絮叨得清晰

弟弟新修的院子裡陽光便越是斜得厲害

停頓是八十三歲的停頓

凝視也是八十三歲的凝視

地上歪著頭的兩隻麻雀

像是還在找著許多年前的幾顆秕穀子

歸宿

雨眠

鞋把腳放在了路上

路把汽車送到了遠方

風吹來了風

天快黑了

夜晚把星星掛在了天上

如果我思念

那麼就請我的心叫出你的名字

冬天

鞏金盆

黃顏色枯葉掛上枝頭

滿山遍野, 每次我動手做飯的時候

我會想起暴風雨之夜, 狗叫的太凶

我們在小房子裡門窗緊閉

靜候暴雨下的越來越大。

或者是落了雪的冬天, 我們

躲在屋子裡, 關緊門窗阻擋風雪

站在臺階上看吧,四面都是山

山上一眼望不到邊的蘋果樹。

然後蘋果樹的葉子一夜間都落了

我的外祖父在火盆上燉肉。酥油

香菜,來自大山外的老醋

濃郁的熱浪撲閃著。在白茫茫大地之上

我的表弟在收拾一隻野兔子

今晚我們就在這無人之境將就一晚

東牆上掛的油瓶子,居然有純菜籽油

他在雪皮底下翻出綠色的蔬菜

然後我們坐在十四樓聊天

說起那個暴雨夜,廣平進山來偷蘋果,

說起我們自己就大火炒小韭菜吃

說起一隻一啤酒瓶就砸暈的傻兔子

我們像兩個聰明人,默默靜坐著

四面的樓層和我們一樣,默默靜坐著

這一瞬間劃過了三十多個春秋交替

時間飛速輪轉,回到落雪前的冬天

舊的和新的

李紅梅

在這個陳舊的屋子裡

牆是舊的

喝水的杯子是舊的

碗是舊的 床也是

新洗的還沒落下皮屑的床單

也是舊的

地上亮晃晃的麥草是新的

我跪下的一刻聞到的

麥子的味道是新的

白色蠟燭是新的

被蠟燭點燃插進香爐裡的香

是新的

白紙粘連的圍幔是新的

新的圍幔

遮住了猝不及防的

眼淚也是新的

舊有的牽掛

終將變成新的

記憶的歸宿

台利軍

又一片葉子

在昨夜,悄悄紅了

一樹葉子,就這樣紅了

定是有人對它說了什麼

在霜降時節,紅成二月的花

我在不遠處張望

不經意,就和紅不了葉子的樹

一起生出忌妒

綠葉,從來都是不該落的

我,只能把一支煙

抽成一堆落灰

歸宿

姬琳

十年前的一天

婆婆打來電話說:有一塊墳地面積挺大

買了,咱們都有地方去了

掛了電話,我半天沒回過神來

(那年她六十出頭,我四十不到)

一次,看見鄰居給老人辦三年祭日

即是管樂,又是一個年輕人邊打鼓,邊撕心裂肺地唱著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咚咚隆咚鏘 ……”

突然想起,哪個墳地在哪裡?

我至今都不知道

窗外

姬琳

掛在墻上,站在畫裡的鳥兒一直看著我

只是,我依然習慣看著窗外

偶爾有鴿子飛過這個城市 發出咕嚕嚕地聲音

天麻麻亮,窗外傳來早市上商販的吆喝聲

霧霾天氣裡,幼稚園樓頂上的二朵蘑菇越加的鮮豔

喜阿婆粥餅店冒出的熱氣驅走了

一條街的寒冷

隔壁紙火鋪門口永遠寫著

有事請打電話

十月

趙增垠

喜歡的時光越來越澄明

好多人事沉浮,我漸漸忘記

夜空,鬥轉星移,一粒一粒凸起

在黑暗中熠熠生輝

解開寧靜的天穹

宇宙的胸膛起伏不定

北斗豎起的食指讓我保持沉默

歡快的日子,音符棲息在果園

我獨自面對成熟的香味

恒星的發育需要閃電伸開枝丫

也需要珊蝴蟲骨骼牽連

我開始散發思想的觸角和傳單

風又一次帶來傘降,紛紛,悠悠

我踩出簌簌聲,竊來黑眼珠的機警

齧齒聲中,果實躺在北方大地

土炕使瓦房擁有溫熱的腋窩

真實的安靜留住豆大的燈花

讓一隻鼠類的心臟躍躍,饞涎欲動

來一場雪的背景

至少用指尖去觸碰晨霜的酥麻

接通寒冬的電流吧

萬物斂藏時接近自我,呼,吸

梳理根系,守住蒼天之下,厚土之下

言語之外

那句令人平靜的秘密

在山谷裡發呆

王效義

如霧般的喧囂,

蓋住了城裡稀有的落葉時,

我選擇去一個山谷,

席地發呆。

那塊不大的平地,

有條小溪流過,

幾塊隨意而落的石頭,

餘下的便是被白生生的野棉花所遮蓋著的荒草。

隨意的乾糧,碎屑掉地。

卻不見有螞蟻或哪個昆蟲經過,

怕是因為冬,他們便有了他去的理由。

當然,除了那條汩汩而流的溪水,

是山谷裡唯一的聲音。

還有幾棵粗壯的大樹,

表皮粗裂,像皸裂的嘴唇,

又像努力大睜的眼睛。

天地是如此的簡潔!

簡潔到,

山谷也如這皸裂的樹皮,

我可以是樹的眼睛

也是皸裂山谷的皺褶

我們都像是一句想說或不想說的話

被噙在嘴裡,

——不說。

柳林村

李子緣

我把群取名

叫柳林村

動員大家把村裡人

都邀請進來

幾十年不見的

鄉親們

從全國各地

一夜之間

回了老家

歸宿

雨田

橘黃的葉子

一片,兩片,解落枝頭

離開曾經的時空

飄落,把自己慢慢的落下

把秋輕輕的落下

落到深深的泥土裡

如同,父親

三月三那天

粘著泥土開始

一歲,兩歲,六十二開頭

親情全部從他的世界路過

回到出生的泥土裡

歸宿

王鵬軍

一隻綠色的螳螂

擋在我的車前

你啊,驕傲的人

終將歸於塵土

我大笑

盡然無言以對

只有把一具綠色的屍體

留在身後

屬地

汪麗芳

蘋果

經雙親巧手妝扮

一路從甘肅奔來

坐上餐桌

麵粉 胡麻油 蔥花

煎好的油餅

也隨父親上班車,倒火車

一路到我手中

油餅還未下肚

父親卻坐臥不安

眉頭皺出一個比山地坡還高的川字

眼睛不停的透過窗戶往樓下看

在客廳來回踱步,嘮叨著

閨女給我買車票

出來的日子多了

家中雞沒人喂

土地沒人侍奉

還有雜貨攤

那才是屬於我該去的地方

歸宿

李鴻嘯

幾十年了

底片終會曝光

不再有清晰的風景出現

彌漫著霧和影子

從遙遠島嶼飄來的

是你我雙重的印象

是的

人生是抛物線的歷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

也有舍根的過程

霧裡看眼睛就覺渺茫

覺得太累了

就躺在日曆上歇歇

那裡有一個影子

會和你重疊

那就是遺失的自己

夜的歸宿

張芝萍

原以為家裡的一盞燈

平凡的照亮

是夜的詮釋

站在夜裡

原來黑呼呼

才是夜的真相

神秘與空曠

才是夜的內容

安靜的回到自己

才是夜的歸宿

境界

馬振斌

海子說,劈柴,喂馬,周遊世界

這是一種境界

柴我劈過,馬我喂過,世界我也來過

就是還沒遊過

來與去

三毛說,都有他的時間

這也是一種境界

所以我還在這裡

認真的假裝

這就是歸宿

歸宿

張建魁

雨之於我,之於一種基於幸福的需要

猶如雪之於冬天

愛情之于少年

遊子之于家的需要

之于鮮花之于春天

人生之于寂寞

陶淵明之於菊花的需要

而路途之于泥濘

行人之于驛站

苦行僧于人世溫婉之需要

之于美麗之于苦難

黃葉之於大地

秋天之於臥病在床

甚至兒子之于一隻狗的需要

窗外的雨發出沙沙的聲音

從耳朵走進心裡

樹梢的鳥一聲不吭就走了

疾病一聲不響也就來了

落葉的回眸

平之如水

清晨的露珠是要被細細看的

因為消失的太快

我要停下來,俯下身子

享受詩境的幻化

我不能再失了這份心

又是一年多雨的冬天

落葉未盡

依然留戀著枝頭的輕搖

我看著風中飄了很久的一片黃葉

它是要把什麼留下嗎?

回眸!

看見自己被拉長的身影

揉碎在匆忙的車輪之中

一切現代化讓我更渴望著親吻土地的一幕

鄉情何寄?

這是一個群體集體回眸

像落葉的不舍

總要找到歸根的入口

了了生命中的情結

家在大地

藺君祥

總是在秋風的撫摸中

逃離生命的枝頭

落成片片的思箋

尋找自己的歸宿

小鳥貼在頹唐的枝頭,欣賞

葉子擺動的肢腰

伴隨季節快樂的吟誦

獨我,行走在飄動的文字裡

尋覓片片的日記

咀嚼每一個詞語

感情的思緒

盛滿了戀戀甜密的憂愁

閱讀著每一次的驚喜和感動

詩句點燃了秋的風情

激情長成了一株相思樹

在冬日來臨時

飛離了枝條

歸宿的余溫捂暖寬厚的大地

將愛化作來年的一枝綠。

回家

付子明

打新興鎮下了火車

有兩條路選擇

一條通往血液的歸宿

一條直達甘泉的港灣

每逢回家,總有兩個號碼出現

備註是老政府和博博

溫馨提示的字眼

看著他氣喘吁吁迎面而來

一把搶過去我的行李箱拖著

不時再調侃幾句

這個時候

電話鈴聲響後的另一頭

一個聲曠粗邁的中年男人

兒子,什麼時候到家?

讓你媽煮點洋芋

回家

李雪珂

火車站

已是人山人海

各地的人們會聚在一起

靜靜的等待車的到來

猶如等待一種喜悅和幸福

……

熱氣騰騰的團圓飯

覆蓋著坐車時的勞累

關緊門窗阻擋風雪

站在臺階上看吧,四面都是山

山上一眼望不到邊的蘋果樹。

然後蘋果樹的葉子一夜間都落了

我的外祖父在火盆上燉肉。酥油

香菜,來自大山外的老醋

濃郁的熱浪撲閃著。在白茫茫大地之上

我的表弟在收拾一隻野兔子

今晚我們就在這無人之境將就一晚

東牆上掛的油瓶子,居然有純菜籽油

他在雪皮底下翻出綠色的蔬菜

然後我們坐在十四樓聊天

說起那個暴雨夜,廣平進山來偷蘋果,

說起我們自己就大火炒小韭菜吃

說起一隻一啤酒瓶就砸暈的傻兔子

我們像兩個聰明人,默默靜坐著

四面的樓層和我們一樣,默默靜坐著

這一瞬間劃過了三十多個春秋交替

時間飛速輪轉,回到落雪前的冬天

舊的和新的

李紅梅

在這個陳舊的屋子裡

牆是舊的

喝水的杯子是舊的

碗是舊的 床也是

新洗的還沒落下皮屑的床單

也是舊的

地上亮晃晃的麥草是新的

我跪下的一刻聞到的

麥子的味道是新的

白色蠟燭是新的

被蠟燭點燃插進香爐裡的香

是新的

白紙粘連的圍幔是新的

新的圍幔

遮住了猝不及防的

眼淚也是新的

舊有的牽掛

終將變成新的

記憶的歸宿

台利軍

又一片葉子

在昨夜,悄悄紅了

一樹葉子,就這樣紅了

定是有人對它說了什麼

在霜降時節,紅成二月的花

我在不遠處張望

不經意,就和紅不了葉子的樹

一起生出忌妒

綠葉,從來都是不該落的

我,只能把一支煙

抽成一堆落灰

歸宿

姬琳

十年前的一天

婆婆打來電話說:有一塊墳地面積挺大

買了,咱們都有地方去了

掛了電話,我半天沒回過神來

(那年她六十出頭,我四十不到)

一次,看見鄰居給老人辦三年祭日

即是管樂,又是一個年輕人邊打鼓,邊撕心裂肺地唱著

“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咚咚隆咚鏘 ……”

突然想起,哪個墳地在哪裡?

我至今都不知道

窗外

姬琳

掛在墻上,站在畫裡的鳥兒一直看著我

只是,我依然習慣看著窗外

偶爾有鴿子飛過這個城市 發出咕嚕嚕地聲音

天麻麻亮,窗外傳來早市上商販的吆喝聲

霧霾天氣裡,幼稚園樓頂上的二朵蘑菇越加的鮮豔

喜阿婆粥餅店冒出的熱氣驅走了

一條街的寒冷

隔壁紙火鋪門口永遠寫著

有事請打電話

十月

趙增垠

喜歡的時光越來越澄明

好多人事沉浮,我漸漸忘記

夜空,鬥轉星移,一粒一粒凸起

在黑暗中熠熠生輝

解開寧靜的天穹

宇宙的胸膛起伏不定

北斗豎起的食指讓我保持沉默

歡快的日子,音符棲息在果園

我獨自面對成熟的香味

恒星的發育需要閃電伸開枝丫

也需要珊蝴蟲骨骼牽連

我開始散發思想的觸角和傳單

風又一次帶來傘降,紛紛,悠悠

我踩出簌簌聲,竊來黑眼珠的機警

齧齒聲中,果實躺在北方大地

土炕使瓦房擁有溫熱的腋窩

真實的安靜留住豆大的燈花

讓一隻鼠類的心臟躍躍,饞涎欲動

來一場雪的背景

至少用指尖去觸碰晨霜的酥麻

接通寒冬的電流吧

萬物斂藏時接近自我,呼,吸

梳理根系,守住蒼天之下,厚土之下

言語之外

那句令人平靜的秘密

在山谷裡發呆

王效義

如霧般的喧囂,

蓋住了城裡稀有的落葉時,

我選擇去一個山谷,

席地發呆。

那塊不大的平地,

有條小溪流過,

幾塊隨意而落的石頭,

餘下的便是被白生生的野棉花所遮蓋著的荒草。

隨意的乾糧,碎屑掉地。

卻不見有螞蟻或哪個昆蟲經過,

怕是因為冬,他們便有了他去的理由。

當然,除了那條汩汩而流的溪水,

是山谷裡唯一的聲音。

還有幾棵粗壯的大樹,

表皮粗裂,像皸裂的嘴唇,

又像努力大睜的眼睛。

天地是如此的簡潔!

簡潔到,

山谷也如這皸裂的樹皮,

我可以是樹的眼睛

也是皸裂山谷的皺褶

我們都像是一句想說或不想說的話

被噙在嘴裡,

——不說。

柳林村

李子緣

我把群取名

叫柳林村

動員大家把村裡人

都邀請進來

幾十年不見的

鄉親們

從全國各地

一夜之間

回了老家

歸宿

雨田

橘黃的葉子

一片,兩片,解落枝頭

離開曾經的時空

飄落,把自己慢慢的落下

把秋輕輕的落下

落到深深的泥土裡

如同,父親

三月三那天

粘著泥土開始

一歲,兩歲,六十二開頭

親情全部從他的世界路過

回到出生的泥土裡

歸宿

王鵬軍

一隻綠色的螳螂

擋在我的車前

你啊,驕傲的人

終將歸於塵土

我大笑

盡然無言以對

只有把一具綠色的屍體

留在身後

屬地

汪麗芳

蘋果

經雙親巧手妝扮

一路從甘肅奔來

坐上餐桌

麵粉 胡麻油 蔥花

煎好的油餅

也隨父親上班車,倒火車

一路到我手中

油餅還未下肚

父親卻坐臥不安

眉頭皺出一個比山地坡還高的川字

眼睛不停的透過窗戶往樓下看

在客廳來回踱步,嘮叨著

閨女給我買車票

出來的日子多了

家中雞沒人喂

土地沒人侍奉

還有雜貨攤

那才是屬於我該去的地方

歸宿

李鴻嘯

幾十年了

底片終會曝光

不再有清晰的風景出現

彌漫著霧和影子

從遙遠島嶼飄來的

是你我雙重的印象

是的

人生是抛物線的歷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

也有舍根的過程

霧裡看眼睛就覺渺茫

覺得太累了

就躺在日曆上歇歇

那裡有一個影子

會和你重疊

那就是遺失的自己

夜的歸宿

張芝萍

原以為家裡的一盞燈

平凡的照亮

是夜的詮釋

站在夜裡

原來黑呼呼

才是夜的真相

神秘與空曠

才是夜的內容

安靜的回到自己

才是夜的歸宿

境界

馬振斌

海子說,劈柴,喂馬,周遊世界

這是一種境界

柴我劈過,馬我喂過,世界我也來過

就是還沒遊過

來與去

三毛說,都有他的時間

這也是一種境界

所以我還在這裡

認真的假裝

這就是歸宿

歸宿

張建魁

雨之於我,之於一種基於幸福的需要

猶如雪之於冬天

愛情之于少年

遊子之于家的需要

之于鮮花之于春天

人生之于寂寞

陶淵明之於菊花的需要

而路途之于泥濘

行人之于驛站

苦行僧于人世溫婉之需要

之于美麗之于苦難

黃葉之於大地

秋天之於臥病在床

甚至兒子之于一隻狗的需要

窗外的雨發出沙沙的聲音

從耳朵走進心裡

樹梢的鳥一聲不吭就走了

疾病一聲不響也就來了

落葉的回眸

平之如水

清晨的露珠是要被細細看的

因為消失的太快

我要停下來,俯下身子

享受詩境的幻化

我不能再失了這份心

又是一年多雨的冬天

落葉未盡

依然留戀著枝頭的輕搖

我看著風中飄了很久的一片黃葉

它是要把什麼留下嗎?

回眸!

看見自己被拉長的身影

揉碎在匆忙的車輪之中

一切現代化讓我更渴望著親吻土地的一幕

鄉情何寄?

這是一個群體集體回眸

像落葉的不舍

總要找到歸根的入口

了了生命中的情結

家在大地

藺君祥

總是在秋風的撫摸中

逃離生命的枝頭

落成片片的思箋

尋找自己的歸宿

小鳥貼在頹唐的枝頭,欣賞

葉子擺動的肢腰

伴隨季節快樂的吟誦

獨我,行走在飄動的文字裡

尋覓片片的日記

咀嚼每一個詞語

感情的思緒

盛滿了戀戀甜密的憂愁

閱讀著每一次的驚喜和感動

詩句點燃了秋的風情

激情長成了一株相思樹

在冬日來臨時

飛離了枝條

歸宿的余溫捂暖寬厚的大地

將愛化作來年的一枝綠。

回家

付子明

打新興鎮下了火車

有兩條路選擇

一條通往血液的歸宿

一條直達甘泉的港灣

每逢回家,總有兩個號碼出現

備註是老政府和博博

溫馨提示的字眼

看著他氣喘吁吁迎面而來

一把搶過去我的行李箱拖著

不時再調侃幾句

這個時候

電話鈴聲響後的另一頭

一個聲曠粗邁的中年男人

兒子,什麼時候到家?

讓你媽煮點洋芋

回家

李雪珂

火車站

已是人山人海

各地的人們會聚在一起

靜靜的等待車的到來

猶如等待一種喜悅和幸福

……

熱氣騰騰的團圓飯

覆蓋著坐車時的勞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