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部長“好聲音”越多,離民生難題被破解就越近

文/王言虎

2017年兩會正在進行, 代表委員積極提交議案提案, 就公眾關注的問題熱烈討論。 大氣污染治理、中小學生減負、演員職業倫理等話題都被納入代表委員的討論範圍。 而與此相呼應的是, 兩會上各部長的“好聲音”也越來越多, 引發公眾熱議。

比如, 當教育部長陳寶生在面對政協委員劉吉臻“很多小學、幼稚園下午3點半就放學, 家長還沒下班就得去接孩子”的困惑時, 認真從三個方面作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給課後服務的學校適當補助;學校和家長建立談判機制, 適當收取一些費用;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再比如,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回應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黃雲關於IPO註冊制的建議時打趣道, “你提了這麼好的建議, 怎麼這麼懂我”, 引發哄堂大笑;還有,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談及個稅改革時透露, 個稅改革考慮扣除二孩家庭教育支出。

公眾樂見兩會上部長“好聲音”越來越多, 越來越接地氣, 是因為跟代表委員一樣, 部長參與兩會, 也無非是以民生為導向, 解決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 部長“好聲音”越多, 也就意味著, 那些一直以來飽受關注的醫療、就業、教育、養老等民生難題, 離被破解越來越近。

也要看到, 兩會上部長“好聲音”越來越多, 也是因為承載部長“好聲音”的場合越來越多。 盤點部長發出“好聲音”的平臺, 可以發現一般出自三處:一是各個界別聯組會, 二是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會, 最後一個則是每年都會成為兩會“網紅”的“部長通道”。

對於小組界別會議與記者發佈會, 這在以往, 都是部長們發出聲音的慣常管道。 而對於“部長通道”,

自從其設置媒體發佈區以來, 部長們在媒體發佈區停留接受採訪, 就成了慣例。 而它也成了部長們發出“好聲音”最重要的管道之一。

圖源:中國日報網

比如在“部長通道”上,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回應, 廣西食用穿山甲案的兩位嫌疑人已被拘捕,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調查結束後將向社會公佈結果。 這是對“穿山甲公子”事件調查進展的最新回應。

當然, 兩會上部長“好聲音”漸多, 多元的平臺只是提供了更便利的硬體條件。 最關鍵的因素還是部長們更懂得如何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回應民生問題, 如何以更加妥帖的方式與媒體打交道。

□王言虎(媒體人)

往期推薦:

一提“女權”, 怎麼就這麼多人罵?

“中國人口未來100年都不缺”, 那缺的是什麼?

太虐心:虎毒不食子, 這生母卻剪掉了孩子手指

胡歌出國進修後被抹黑, 圈內人為何自發替他的“好人設”辯護?

造謠疫苗危害, 這些人打著中醫的旗號, 其實是在毀中醫的名聲

微言大義欄目開始進入兩會時間。

您可以就自己瞭解、關心的兩會話題、國計民生, 以在“新京報評論”公號、“沸騰”公號以及“新京報社論”公號文章下或後臺留言的方式, 提出你的兩會“微提案”, 我們將擇優刊發, 有稿費。

要求:格式統一為“微提案:#話題#+內容及理由”, 140字左右。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 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關注大時代的變革與公民命運

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新京報社論”公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新京報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