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後宮妃子在皇帝逝世後能進行改嫁嗎 如何處置已逝皇帝的後妃

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 而皇帝的壽命長短不一, 而如果皇帝逝世的話, 後宮的妃子們是如何處置的呢?他們能否再進行改嫁呢?

先秦時期:偶爾釋放宮人

早在商周時期, 君主後宮的人員數量已經比較龐大。 商紂王除了寵妃妲己之外, 後宮“婦女衣綾紈者三百餘人”。 武王滅商後, 將紂王的後宮美女“取而歸之諸侯”。 此後歷代君主, 大都維持一定數量的宮人。 隨著社會經濟水準的發展, 貴族階層競相豪奢, 後代君主的後宮規模越來越大, 很多佳人終生未能受到皇帝召見。 對此, 一些文人墨客常有“一入宮門深似海”、“白頭宮女在”、“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的悲慘描述。

先秦時期雖然偶爾釋放宮人, 但總體來看, 宮人的處境和出路比較淒慘。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 出現了妻妾殉葬現象。 隨著君主的死亡, 其生前的妻妾寵姬面臨陪葬的結局。 即便後來人殉制度受到強烈批判,

仍然發生不少宮人陪葬事件。 秦二世胡亥篡位後, 殘忍下令將“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全部處死。

兩漢至唐:出宮人制度化

如果說先秦時期君主解放宮妃的行為具有偶然性, 西漢以後, 此舉逐漸形成制度。 該制度被史學家們稱為“出宮人制度”,

其首倡者是素來以陰毒狠辣著稱的呂後。 呂後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 將本家女子嫁給劉家男子為妻, 實行呂劉聯姻。 但是, 呂氏沒有足夠多的適齡待嫁女子。 於是, 呂後想出了新的辦法——她將前夫劉邦的宮妃嫁給劉姓諸王, 每個劉姓王分配五名宮人。 呂後這個辦法, 一方面可以籠絡人心, 密切呂劉兩家關係;另一方面, 經過呂後親自挑選的宮女們, 到達王府後, 暗中觀察諸侯王的思想行動, 實際扮演了美女間諜的角色。 曾經以良家子入宮服侍過呂後的竇姬, 被呂後分配嫁給代王。 這位竇姬, 就是後來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大名鼎鼎的竇太后。

西漢立國之前, 由於長期戰亂征伐, 男性人口死亡率很高;西漢立國以後,

統治者實行黃老之術, 社會風氣比較開通。 西漢最出名的寡婦要數卓文君。 卓文君丈夫剛死不久, 她就和司馬相如私奔, 成就一時佳話。 丞相陳平的妻子張氏, 也是一位改嫁名人。 根據《漢書·陳平傳》記載, 陳平娶張氏之前, 她已經改嫁了五任老公, 陳平排第六位。

不僅民間和朝廷官員的觀念比較開通, 就連皇帝家, 也不計較婦女改嫁問題。 漢武帝的母親, 就是帶著前夫的孩子改嫁給漢景帝。 漢宣帝的外祖母王嫗, 十四歲時嫁給同鄉;丈夫死後, 改嫁廣望人王乃始, 生下二男一女, 這個女兒便是宣帝的母親。 而且, 宣帝的女兒敬武長公主, 死了老公後也改嫁他人。

實行“出宮人制度”比較積極的是漢文帝, 他曾經兩次放出宮中婦女,

將皇后以外的嬪妃全部改嫁, 而且並不強制分配婚姻, 允許她們自由婚配。 漢文帝的行為被視為皇家的德政善行, 受到世人的稱頌, 對以後的君主產生重要影響。 東漢時期, 皇家對部分宮妃實行奉陵制, 品位較高的宮妃需要為先帝奉陵, 但一些品位較低的宮人、采女無須奉陵, 或者奉陵一段時間後就放出去嫁人。 唐代繼承了西漢以來的出宮人制度, 釋放宮人的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有學者統計, 前後達十數次之多, 解放宮人總人數至少在一萬人以上。 唐太宗曾經對臣子說:“婦人幽閉深宮, 情實可湣。 ”他批評隋煬帝不僅荒淫放蕩, 而且勞民傷財。 他將宮妃放出, 允許她們“任求伉儷”, 這一行為不僅為宮室節省了經費, 而且贏得了民間的讚賞。有了唐高祖、唐太宗出宮人的模範行為,後面登基的新皇帝都要放出宮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古代“由漢至唐也並沒有鼓吹節烈”,宮妃改嫁並不是稀奇事。但唐以後,逐漸壓制束縛婦女的婚戀自由,節烈觀念被鼓吹。

兩宋至明清:對宮人控制愈加嚴厲

北宋建立初期,後宮人數相對較少。但是,放出的宮人一般是年紀較大而又“無職掌者”,曾受到皇帝寵倖的嬪妃已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放出的宮女,有的會得到皇室的經濟援助,有的需要自謀生路。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的後宮佳麗在金軍蹂躪之下遭受滅頂之災。

明清時期,禮教壓迫達到頂峰,對婦女的控制愈加嚴厲。明代前期的幾位皇帝推行宮妃殉葬制度,以各種殘酷手段處死生前的女人。明太祖朱元璋將宮女殉葬定為祖制,為他殉葬的宮妃是有明一代人數最多的。凡是被皇帝寵倖過的宮女、從殉嬪妃以及高麗國進貢的美女,都要為大行皇帝陪葬。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時被廢除,但宮妃們的處境與地位仍然很淒慘。到了清代,據歷史學家黃一農先生考證,僅有康熙皇帝的兩個妃子,在乾隆時期因年邁得以回家省親一次。更多的人終其一生不能出紫禁城一步。皇帝的嬪妃們連人身自由都要受到嚴格約束,改嫁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而且贏得了民間的讚賞。有了唐高祖、唐太宗出宮人的模範行為,後面登基的新皇帝都要放出宮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古代“由漢至唐也並沒有鼓吹節烈”,宮妃改嫁並不是稀奇事。但唐以後,逐漸壓制束縛婦女的婚戀自由,節烈觀念被鼓吹。

兩宋至明清:對宮人控制愈加嚴厲

北宋建立初期,後宮人數相對較少。但是,放出的宮人一般是年紀較大而又“無職掌者”,曾受到皇帝寵倖的嬪妃已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放出的宮女,有的會得到皇室的經濟援助,有的需要自謀生路。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的後宮佳麗在金軍蹂躪之下遭受滅頂之災。

明清時期,禮教壓迫達到頂峰,對婦女的控制愈加嚴厲。明代前期的幾位皇帝推行宮妃殉葬制度,以各種殘酷手段處死生前的女人。明太祖朱元璋將宮女殉葬定為祖制,為他殉葬的宮妃是有明一代人數最多的。凡是被皇帝寵倖過的宮女、從殉嬪妃以及高麗國進貢的美女,都要為大行皇帝陪葬。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時被廢除,但宮妃們的處境與地位仍然很淒慘。到了清代,據歷史學家黃一農先生考證,僅有康熙皇帝的兩個妃子,在乾隆時期因年邁得以回家省親一次。更多的人終其一生不能出紫禁城一步。皇帝的嬪妃們連人身自由都要受到嚴格約束,改嫁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