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秀蘭·鄧波兒 美國經濟大蕭條中走來的“大眾小情人”

“《小上校》《小情人》……你看了嗎?秀蘭·鄧波兒太可愛了!”20世紀30年代, 美國街頭, 人們熱議著這些電影的情節, 毫不吝嗇地讚美著劇中女主角——秀蘭·鄧波兒, 一個大蕭條中走來的“大眾小情人”。 她為何能吸粉無數, 成為美國民眾的心頭之愛的呢?

一 看似生不逢時, 實則恰逢其時

1928年, 秀蘭·鄧波兒出生了。 一年後, 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表面上看, 小姑娘生不逢時, 但實則生逢其時。 大蕭條、大恐慌、大饑餓, 成為這個時代的代名詞。 銀行倒閉了, 工廠關門了, 農場破產了, 失業大軍達到1700多萬。 人們生活窮苦, 流離失所, 浪跡街頭, 社會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 多少人萬念俱灰。 物質上要救濟, 精神上要撫慰。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量的美國人就此走進電影院, 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中地流淌著快樂愜意的時光, 暫時逃離了現實的殘酷、窘境。 秀蘭·鄧波兒主演的多部影片溫暖著絕望的人們,

她所扮演的角色機靈可愛、勇敢善良、率真幽默, 所演電影情節生動、富於想像, 充滿了正能量。

就拿秀蘭·鄧波兒主演的《小上校》來說吧, 她扮演影片中的小上校, 劇中小上校的母親愛上了一位北方佬, 與自己的老父親決裂, 離家後歷經悲歡離合。 幾年後, 迫于生計, 小上校和母親返回外公家, 老父親對女兒冷顏以對, 小上校憑著自己的機靈可愛, 打破家人間的怨恨與尷尬, 漸漸彌合了外公和母親心中的裂痕, 一家人走向了歡樂祥和。 她甜美童真的笑容猶如一劑良藥, 讓危機中痛苦的人們暫時忘卻了憂愁, 趕走寂寥與恐懼, 喚醒希望與熱情。 就連美國當時的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都說, “因為這個國家有了秀蘭·鄧波兒,

所以我們會好起來的”。

二 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打拼

秀蘭·鄧波兒, 有著可愛的小蘿莉模樣, 蜷曲的頭髮、亮晶晶的大眼睛、甜甜的小酒窩, 笑容童真, 能歌擅舞。 3歲時, 她的母親發現了女兒在音樂、舞蹈方面的天賦, 覺得孩子大有潛力, 把她送進了米格林幼兒舞蹈學校,

接受正規的訓練。 這位母親可謂眼光獨到, 注重因材施教。

米格林幼兒舞蹈學校是好萊塢星探經常出入的地方, 他們慧眼獨具, 欣喜地發現了這個“小可愛”, 秀蘭·鄧波兒開始走上演藝表演道路。 年僅6歲時, 就出演了歌舞片《起立歡呼》, 後來相繼主演了《亮眼睛》《小安琪》等數十部精彩的影片。 陽光小女孩走進了萬千人的心頭, 成為了當時孩子們崇拜的偶像、成人們心目中的寵兒, 成為名符其實的“大眾小情人”。 從1934年到1939年, 秀蘭·鄧波兒連續當選“最受歡迎的十大明星”, 1935年更是獲得第7屆奧斯卡特別金像獎。

不同於同時代的童星, 儘管天資聰穎, 長相甜美, 但秀蘭·鄧波兒在母親的陪伴下, 苦練音樂、舞蹈、臺詞等表演技藝, 名利雙收之下, 仍然努力刻苦, 提升自己的表演水準, 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 用精彩的表演持續傳遞溫暖的力量, 沒有迷失在名利場中。 這讓她保持著最童真的笑容, 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童星。 她曾回憶起自己是“一個沒有自己童年時光的孩子”, 也就是說,她的成功其實是她犧牲了童年玩樂的時光打拼出來的。

三 東風已借到,萬事皆俱備

電影業的發展和進步為秀蘭·鄧波兒的成功創造了條件。1895年,電影誕生後,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和廣為流行的娛樂形式,有人稱之為繼詩歌、音樂、舞蹈等之後的“第七藝術”。1927年美國首次拍成有聲影片,1935年拍成首部彩色電影,電影製作從“默片”走向“有聲彩色片”。電影的新奇變化,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視聽需求,吸引了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在秀蘭·鄧波兒主演的影片中,聽她唱歌、對話,看她跳舞、服飾裝扮、場景轉換等,都讓人賞心悅目、心醉神迷。

美國電影業發展多年,觀眾群本就較為強大,而電影票價便宜,一般約為十五美分,兒童還會再低,看電影成為人們能消費得起的娛樂。具體票價的情況,可以當時的《公平勞動標準法》的規定來參照對比,法案中規定:“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看電影除了花錢不多、精神療傷外,對於一些流離失所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廉價休息的好去處。

簽約公司的重視為秀蘭·鄧波兒的發展鋪設了平臺。當時與秀蘭·鄧波兒簽約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等,緊緊抓住民眾的心理,拍攝那些契合時代需求的影片,拍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上佳影片。公司將秀蘭·鄧波兒視為珍寶,有專門負責秀蘭·鄧波兒的部門,雇傭了十多名作家為她創作劇本、精選劇本,為其量身定制多部作品。秀蘭·鄧波兒與合作公司相互成全,與這些角色相得益彰。公司的重視與培養,使她能夠持續地保證著主演的電影產量與品質,在童年時期,秀蘭·鄧波兒就出演了《小叛軍》《小公主》《小卷毛》和《小孤女》等40多部作品,其中多部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秀蘭·鄧波兒曾經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幸福的女人,自然也是幸運的女人。”

歷史真相揭秘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簡生活

也就是說,她的成功其實是她犧牲了童年玩樂的時光打拼出來的。

三 東風已借到,萬事皆俱備

電影業的發展和進步為秀蘭·鄧波兒的成功創造了條件。1895年,電影誕生後,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和廣為流行的娛樂形式,有人稱之為繼詩歌、音樂、舞蹈等之後的“第七藝術”。1927年美國首次拍成有聲影片,1935年拍成首部彩色電影,電影製作從“默片”走向“有聲彩色片”。電影的新奇變化,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視聽需求,吸引了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在秀蘭·鄧波兒主演的影片中,聽她唱歌、對話,看她跳舞、服飾裝扮、場景轉換等,都讓人賞心悅目、心醉神迷。

美國電影業發展多年,觀眾群本就較為強大,而電影票價便宜,一般約為十五美分,兒童還會再低,看電影成為人們能消費得起的娛樂。具體票價的情況,可以當時的《公平勞動標準法》的規定來參照對比,法案中規定:“每小時40分最低工資”。看電影除了花錢不多、精神療傷外,對於一些流離失所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廉價休息的好去處。

簽約公司的重視為秀蘭·鄧波兒的發展鋪設了平臺。當時與秀蘭·鄧波兒簽約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等,緊緊抓住民眾的心理,拍攝那些契合時代需求的影片,拍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上佳影片。公司將秀蘭·鄧波兒視為珍寶,有專門負責秀蘭·鄧波兒的部門,雇傭了十多名作家為她創作劇本、精選劇本,為其量身定制多部作品。秀蘭·鄧波兒與合作公司相互成全,與這些角色相得益彰。公司的重視與培養,使她能夠持續地保證著主演的電影產量與品質,在童年時期,秀蘭·鄧波兒就出演了《小叛軍》《小公主》《小卷毛》和《小孤女》等40多部作品,其中多部成為家喻戶曉的佳作。秀蘭·鄧波兒曾經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幸福的女人,自然也是幸運的女人。”

歷史真相揭秘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簡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