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楚國的歷史介紹,戰國七雄的楚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楚國的歷史介紹, 戰國七雄的楚國到底是怎麼來的?就由小編來介紹吧。 希望對大家的歷史知識有所補充和瞭解, 同時也希望對大家可以多多可以支援我。

楚人是從哪來的:

楚人早期歷史是和楚蠻交雜的,楚、荊、楚蠻、荊蠻之間的關係由於先秦史料的稀少,所以古代的學者幾乎千篇一律的歸為楚國,雖然也有少數學者對這個提出了質疑,但並沒有引起學界的注意,直到上個世紀後,由於西周早期青銅器、楚國竹簡的出土,讓學者意識到商末至西周初期活躍在青銅器銘文、史料中的楚(荊)並非是後來興盛的楚(荊)國,而是另一支也叫楚(荊)的楚(荊)蠻。

關於楚和荊之間的關係,有學者認為楚就是荊,比如楊寬、段渝等人,有學者認為楚人其實是荊人的一支,後來楚人壯大,就稱楚為荊,比如王桐齡、王鐘翰等人,有學者認為荊、楚並沒有關係,荊即荊,楚即楚,比如王光鎬等人,有學者認為楚原名荊,後改稱楚,如蘇仲湘等人,可見關於楚國國名都比較混亂。

根據出土的商代卜辭和西周早期青銅器來看,在商至西周早期,存在一個強大的楚國,比如商代卜辭“岳于南單,岳於三門,岳于楚(《殷契粹編》七三)“,這裡的“楚”是做從林從木從,而卜辭中婦楚之從木從,兩者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區別,所以這兩支楚應該是並非一支的。

第一則卜辭的“楚”代表的是商王朝在楚田獵,那麼他的位置應該距離殷畿內不會太遠,郭沫若、陳夢家認為河南滑縣的楚丘。 而婦楚之“楚”則代表這個楚與商王朝存在著聯姻關係,有學者應該就是後世的羋姓楚人,從《楚居》中季連娶于商也可以得到證實。

那麼通過卜辭來看,商代應該存在兩支楚人,同樣,通過青銅器來看,西周早期也應該存在著兩支楚人,一支稱楚伯,即滑縣之楚。 一支稱荊子、楚子,即羋姓楚人。 楚伯根據《矢令簋》記載:“唯王于伐楚伯,在炎。 ”可以看出這支楚人應該位於這個叫“炎”的地方附近。 這個“炎”,楊采華認為即指南方,楚即指的南方的楚蠻,也就是隨武庚叛亂的熊盈部族。

按照楊采華的說法,指西周初年熊盈部族隨武庚叛亂被平定,因此被周王朝從居住地南鄉遷至江漢地區,受熊繹統治,即《楚世家》所稱的“楚蠻”,與熊繹之“楚人”並非一支,熊繹楚人被周成王賜為羋姓、子爵,而此支楚人建立有羅國,後來的周昭王喪生之楚、噩、滅鄂之楚、周穆王所伐之楚、滅“漢陽諸姬”之楚,包括商朝所伐之楚,都是楚蠻,並非羋姓之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