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悅讀學人 關於長征 學生們知道多少?

有同學問, 記得中央紅軍是1934年10月開始長征, 1935年10月到達陝北, 今年應該是81周年呀!怎麼是80周年呢?原來, 進行長征的並非只有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 還有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 三路紅軍主力都到達陝北並在會寧會師的日子是1936年10月22日, 這樣算來今年正好是80周年。

2016年10月22日, 是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 我們今天紀念長征, 首先是要瞭解長征, 宣傳長征, 捍衛長征, 讓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長征中體現出的堅韌不拔、理想信念高於一切的奮鬥獻身精神, 把我們今天所從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推向前進。

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這得從紅軍被迫撤出中央蘇區說起。

1927年,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 對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進行“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的血腥屠殺, 使黨的組織損失了90%。 在這危機時刻, 毛澤東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發動和領導了湖南秋收起義, 朱德帶領的部隊在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建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 後與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革命武裝共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 毛澤東任政府主席。 蔣介石調動大軍對中央蘇區進行四次“圍剿”, 都被毛澤東朱德領導蘇區軍民粉碎了。

1933年初, 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 讓毛澤東靠邊站, 奪取了中央蘇區和紅軍的領導權。 1934年, 蔣介石親率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直逼中央蘇區。 “左”傾冒險主義領導人, 實行“禦敵於國門之外”, 打“正規”戰爭的錯誤軍事路線, 致使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 失去了毛澤東朱德等艱苦創建的根據地。 他們被敵人的氣勢嚇倒,

提前一個月於1934年10月10日倉促撒離中央蘇區, 中央紅軍被迫踏上了長征之路。

長征是逃跑嗎?

戰爭的基本原則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為了戰爭的勝利, 有目標有指揮的進攻和退卻、固守和轉移都是必要的、正常的。 在軍事上,逃跑和轉移有根本的區別。 逃跑是為了保命而漫無目地亂跑躲避, 轉移是根據戰爭的需要, 主動地暫時放棄、撤出。

紅軍暫時撤出中央蘇區本來是有所準備的。 一是派遣紅7、紅6軍團北上和突圍西征, 掩護紅軍主力轉移, 二是決定在中央蘇區設立中共蘇區中央分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 統一領導和指揮留在中央蘇區的紅軍和地方武裝堅持鬥爭, 配合主力紅軍的行動。

三是徵集新兵, 擴大紅軍。 加強突圍西進的力量。

但是博古、李德沒有認真貫徹落實這一計畫, 當敵軍攻入蘇區腹地時, 仍然大規模地組織紅軍部隊投入陣地戰, 硬碰硬地攻城奪地, 在戰局突然惡化的緊急關頭他們又驚慌失措, 實行逃跑主義的路線, 不顧後果地命令紅軍往敵人布下的口袋裡鑽, 使部隊遭受慘重的損失。 這種錯誤直到遵義會議才得以糾正。 遵義會議以後, 紅軍的每一次軍事行動都有明確的作戰目的和周密的作戰部署, 因此說整個長征是逃跑是錯誤的。

長征為何是兩萬五千里?

現在有人質疑“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真實性。 2003年, 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重走長征路, 回去就吐槽, 聲稱:“長征其實不到官方長期宣傳的公里數,

大約只有約6000公里。 ”此言一出, 許多媒體紛紛轉載, 別有用心者還借題發揮, 大肆炒作, 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要說老外還真是老外。 一是當年紅軍走的大多是小路、山路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地方, 還因缺乏地圖走了不少冤枉路;而兩個英國人拿著GPS定位系統, 走的基本是大路、直路。 二是紅軍是在頻繁的戰鬥中行軍, 為了調動敵人, 他們不得不經常採取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大踏步進退的戰術, 來回折返, 僅一條赤水河紅軍就來回渡了四次, 紅一方面軍部分人員三過草地。 朱德就曾說:“長征兩萬五千里, 我個人卻多走了一萬里。 ”;而兩個英國人則是在和平的環境下單向行進, 沒有走回頭路。 他們當然走不出當年紅軍走出的里程。

那麼,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1936年8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成立編輯委員會。根據長征中的各種命令、日記和報紙,製作了《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的地點及里程一覽表》詳細地列出了紅一軍團直屬隊在長征371天中行軍的每一天所經過的主要地點及里程。根據該表,紅一軍團直屬隊(不是作戰部隊)在長征中共走了18095裡。作戰部隊的行軍路線更加複雜,加上偵察、籌糧、作戰、做群眾工作等,所走路程比機關更多。所以,根據有關資料進一步分析計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走得最遠的部隊,所走距離確有二萬五千里。

如果把進行長征的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所走的路程也加上,紅軍長征的里程就更多了。

紅軍長征究竟有多難?

毛澤東曾對斯諾說:“紅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危險的江河,越過中國一些最高和最險峻的要隘。通過強悍的少數民族地區,跋涉荒無人煙的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在占全中國白軍半數的敵人的追擊下,通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險阻,並且突破了湘、粵、桂、黔、滇、川、康、甘、陝各省地方軍的堵截,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了陝北。”

具體地說有六道天險屏障。

一是烏江。這是貴州的第一大江,自古就有天險之稱。

二是金沙江。此江在長江上游,上接通天河,落差大,水流急,江上沒橋,渡河非常困難。

三是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深流急,渡口對岸高山聳立,川軍已構築工事、憑險防守。

四是雪山。長征路上有多座雪山,夾金山主峰海拔51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氣候惡劣,變化無常。

五是草地。在川西北高原,海拔3500多米,河汊眾多,到處都是大片的沼澤和深不可測的泥潭,人走在上面,極易陷溺而亡。

六是臘子口。臘子口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素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裡要特別講一下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當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率十萬大軍退至大渡河,被清軍全殲於此。蔣介石要讓紅軍成為又一個石達開,搶走河上所有民船,拆掉瀘定橋上所有木板,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但紅軍勇士們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爬鐵索鋪木板,前仆後繼,勇猛地奪取了對岸敵人陣地,戰鬥的壯烈不言而喻。

那麼,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1936年8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成立編輯委員會。根據長征中的各種命令、日記和報紙,製作了《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的地點及里程一覽表》詳細地列出了紅一軍團直屬隊在長征371天中行軍的每一天所經過的主要地點及里程。根據該表,紅一軍團直屬隊(不是作戰部隊)在長征中共走了18095裡。作戰部隊的行軍路線更加複雜,加上偵察、籌糧、作戰、做群眾工作等,所走路程比機關更多。所以,根據有關資料進一步分析計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走得最遠的部隊,所走距離確有二萬五千里。

如果把進行長征的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所走的路程也加上,紅軍長征的里程就更多了。

紅軍長征究竟有多難?

毛澤東曾對斯諾說:“紅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危險的江河,越過中國一些最高和最險峻的要隘。通過強悍的少數民族地區,跋涉荒無人煙的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在占全中國白軍半數的敵人的追擊下,通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險阻,並且突破了湘、粵、桂、黔、滇、川、康、甘、陝各省地方軍的堵截,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了陝北。”

具體地說有六道天險屏障。

一是烏江。這是貴州的第一大江,自古就有天險之稱。

二是金沙江。此江在長江上游,上接通天河,落差大,水流急,江上沒橋,渡河非常困難。

三是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深流急,渡口對岸高山聳立,川軍已構築工事、憑險防守。

四是雪山。長征路上有多座雪山,夾金山主峰海拔51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氣候惡劣,變化無常。

五是草地。在川西北高原,海拔3500多米,河汊眾多,到處都是大片的沼澤和深不可測的泥潭,人走在上面,極易陷溺而亡。

六是臘子口。臘子口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素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裡要特別講一下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當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率十萬大軍退至大渡河,被清軍全殲於此。蔣介石要讓紅軍成為又一個石達開,搶走河上所有民船,拆掉瀘定橋上所有木板,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但紅軍勇士們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爬鐵索鋪木板,前仆後繼,勇猛地奪取了對岸敵人陣地,戰鬥的壯烈不言而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