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也有騙局,你能識破嗎

明朝有本奇書, 叫做《江湖曆覽杜騙新書》, 刊刻于萬曆末年。 一看書名, 就知道是教人怎樣不被騙的。 咱今天就講講裡面的故事。

大明南都, 乃是繁華所在。 在此做生意, 稍用點心思的, 都能發財。 這不, 江西人陳慶, 就經常往來各地, 販馬到承恩寺前三山街賣。

說話這三山街, 得名於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建于明初, 乃是上元縣和江寧縣的分界處。 到了清朝, 這裡是刑場, 著名的金聖歎, 就因哭廟案, 在此掉了腦袋。 我們知道, 那時候行刑, 有警告百姓之意, 得在人多的地方。 因此可知, 到了清朝, 這裡還是很熱鬧的。

(清朝街頭行刑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陳慶牽著匹銀合好馬, 在三山街頭等識貨的買家。

諸位, 這銀合馬, 傳說乃是二郎神楊戩的坐騎。 成吉思汗的馬, 也是銀合馬。 大概後來, 那些高大健壯的白馬, 都可以稱為銀合馬吧。 反正, 很多人雖然覺得陳慶的馬看著確實好, 但都被價格嚇退了。

因為要四十兩銀子啊。

據其它史料記載, 在萬曆年間, 四兩銀子能買一口豬, 一頭羊, 一些雞鴨以及其它食品。 可見, 四十兩, 是個大數目。

眼見太陽都到了頭頂, 陳慶又渴又餓, 正想著回住店的地方算了呢, 卻有一人, 穿著光鮮, 圍著馬轉了幾圈, 翹起大拇指不斷讚歎, 好馬!好馬!

多少錢?

四十兩。

嗯, 不貴。 買了。 不過,

身上沒帶這麼多錢, 你隨我去家裡取可好?

陳慶看那人像個財主, 就允了。

於是主顧騎著白馬, 陳慶騎著自己的馬, 一路小跑往城外走。

經過一綢緞店的時候, 那人勒住馬頭, 跟陳慶說, 我還要買點綢緞, 你等我一下。

陳慶於是也下馬, 接過白馬的韁繩。

那人道, 還有我這把傘, 你也幫我看著, 傘骨乃是精鋼打造, 貴著呢!

那人進店, 跟掌櫃的講, 拿兩匹紅色的好綢來。

(綢緞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一看財大氣粗的樣子, 掌櫃自然不敢怠慢。

抱起櫃檯上的紅綢, 那人講, 我得到外面就著陽光看看你的到底織得好不好。

掌櫃說, 沒問題啊, 我們這的貨, 全上等。 不過, 你可別走遠了……

那人道, 怎麼會, 我夥計牽馬在外等著呢。

一出門, 那人竟鑽入了人群, 不見了。

陳慶還以為他回家接錢, 因此也就沒追。

掌櫃的呢, 覺得有夥計在外面看著傘和馬, 肯定不會走遠, 也就招呼別的客人去了。

結果, 等到下午, 那傢伙的影都沒見。

掌櫃一把拖住陳慶, 說他是一夥的騙子。

陳慶一臉懵呆……我也在等他拿錢買馬呢……

綢緞老闆哪會信?揪著陳慶一路罵罵咧咧就到了應天府衙。

知府大人升堂, 先後盤問了陳慶、綢店掌櫃以及陳慶住店的店主, 知道了原委。

(衙門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你們呀, 都被那傢伙騙啦。 他先以買馬的名義,

把陳慶騙到了綢緞莊, 又告訴掌櫃, 外頭是他的跟班, 自己抱著綢緞就跑了。

只怪你們倆警惕性不高, 江湖經驗不足, 怪不得別人。 綢緞店的損失, 你們得先受著, 等我們抓到人, 再讓他賠。

諸位, 看完這故事, 是不是長了點記性, 變得聰明了呢?這騙局, 在現代人看起來似乎很簡單。 但在當時, 能被編進書裡, 顯然是典型案例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