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11.11電商狂歡節背後你未必知道的玄機

雖然有些姐麼的快遞可能還在未知的路上, 但現在說雙十一大概是沒有蹭熱點的嫌疑了。 同時老徐還有個小心機, 先讓行銷號、“大v”們先走兩步, 讓他們先說, 防止俺說些老掉牙的梗還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

當然,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凡事講個相對。

今天就來補個雙十一的缺, 以行業觀察的角度, 來給大家扒點新景兒, 順帶撩撩暗藏的陷阱。

雙十一這盤局

有人說馬雲真好, 在雙十一締造了購物狂歡節讓光棍們有了一個釋放的口子, 不至於不斷在孤單寂寞中陷下去。

也有人覺得, 馬雲是趁虛而入, 他看上的只是你的腰包。

其實搞雙十一的背景恰逢天貓前身“淘寶商城”上線不久, 阿裡從C2C切入B2C起初並不順利, 淘寶商城門可羅雀。

在賺錢機器打造好之後, 運營就成了接下來的最大課題。

美國感恩節期間的“黑色星期五”商場大促銷給了阿裡靈感,

11,11這個日子好記有噱頭, 其次恰逢換季是個非常不錯的時間節點。 有人認為雙十一期間跟重大節日不衝突也是個利好, 其實不然, 光棍節本身就是硬造出來的一個熱點, 失去自帶熱點的節日加持, 反而是一種風險, 只不過雙十一現在來看, 太成功了, 以至於人們自動地為它不合理的因素進行合理化解釋。

2009年雙十一銷售額0.5億元, 共有27個品牌參與。

2011年天貓雙11銷售額33.6億元, 淘寶和天貓共52億, 2200家店鋪參與。

2015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 淘寶天貓平臺的線上交易額突破10億耗時72秒;12分28秒時交易額突破100億, 全天交易額超912億元, 其中移動端占比68%。

2017年雙十一最終成交額1682億元, 無線成交額占比90%, 比2016年增長41%, 225個國家和地區加入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

自2009年11月11日第一個雙十一算起,

今年的雙十一已經是第9屆了, 阿裡官方, 賣家, 買家三方玩家主體都越來越老練。

三人一台戲, 最精明的當然是操盤的阿裡, 其次是“無商不奸”的賣家, 最後才是消費者。

阿裡做這盤局的意圖很明顯——吸引眼球做大做強。

放到更大的背景下, 早年電商在整個市場中的份額極小(哪怕到了2016年, 電商市場規模近5萬億了, 但在社零中占比也就14%左右), 在土老闆們眼中幾乎就是小屁孩懷裡塑膠飛機一類的玩具。 這也可以解釋每年雙十一, 各大電商平臺撕逼成了保留節目的原因, 都是難兄難弟, 吵吵才能吸引社會眼球, 彼此之前看似火藥味濃的不行, 暗地裡實際上都保持了一種默契——一起做大電商。

賣家的訴求也昭然若揭,

最開始就是要流量要訂單, 既然平臺樂意去吆喝, 去全網搜刮流量, 不攙和看起來會像個傻子。 至於電商生態成熟之後, 打爆款, 推新品, 去庫存的算盤, 歸根結底仍舊是盡可能多地賺錢。

消費者訴求可能五花八門一點, 但也能概括出來——用鈔票去換各種各樣可以滿足欲望的“好處”, 昇華點講, 叫買“快樂”。 啟動這一角色的秘訣在於塑造一個場景, 營造一種氣氛, 除了他自己買, 他買的動作還感染其他人, 形成一種群體性的行為藝術, 沒錢的圖實惠, 有錢的圖熱鬧, 購物成了這個節點的重要社交方式。

場景化行銷是門非常了得的殺器。

小橋流水古道西風, 詩人忍不住會吟一首詩;

昏暗迷離的光線, 和著厚重節奏鮮明的金屬樂,

夜店咖禁不住地搖頭晃腦;

珍饈華衣世間萬物皆呈現在眼, 打開電腦到處都是搶紅包, 不止5折, 人一旦被氛圍感染, 想像被打開, 就註定命裡缺買。

只有一種人例外——特立獨行的有錢人。 因為有錢, 該買的平時都買了;因為特立獨行, 雌雄同體不社交也能自洽, 不易被世俗裹挾。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