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浙江省交通作家協會“文學進工地”采風之“尋美金蘭”|走讀芝堰古村

作者簡介

胡繼祥:浙江省交通作協顧問、原省交通運輸廳副巡視員, 一輩子投身交通事業的老交通, 喜歡操持文筆相機謳歌生活和交通,

總把視角聚焦身邊尋常人事, 一個工地丶一條老街、一座老屋、一張老照片, 以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和美的感受。

10月27日下午, 秋陽如金, 省交通作協采風團走進“美麗公路”——蘭芝風情線串起的美麗經濟交通走廊芝堰古村, 一個流水時光裡的寧靜村落。

芝堰, 一個深藏浙江蘭溪的古村, 據說, 從始祖太公建村到現在已有888年的歷史。 芝堰, 最早叫芝溪, 山上盛產靈芝, 溪上有九潭十堰。 慢慢地, 人們就把它叫做芝堰了。 古村落青山環抱, 綠水碧波, 十分迷人。

1

半月塘

“半月塘”, 芝堰村口的一個水塘。 浙江農村許多的老村落,

村前都有水塘。 而這裡的水塘, 因形似一輪彎月所以稱為“半月塘”, 是南宋建村時挖掘的, 是芝堰水系的重點。 “半月塘”弦長近40米, 面積約1500平方米, 水深約1米, 通過一個出水口控制水位, 引水至下游水渠。 這一池清澈如鏡的碧水, 活化了周圍的居住環境, 調節了村落小氣候, 形成了一道人工築成的屏障擋風聚財, 成為古村落中最重要的景觀之一。 一池清水平如明鏡, 藍天白雲, 碧峰粉牆倒映其中。 這一景觀清新淡雅, “形”雖樸實, 卻韻味極深。

2

月亮街

沿著“半月塘”旁進村的石階小路, 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月亮街”,

也稱為嚴婺古驛道, 是建德梅城(古時嚴州)通往蘭溪、金華(古時婺州)的必經之道。 古街成於明、清, 渠路相成, 兩側鋪卵石, 中間鋪石板, 南北街頭各有一棵古樟樹, 蜿蜒曲折, 別有意境。 小街兩側的建築群開合有度, 馬頭牆高低錯落, 景觀優美, 保存完整, 構成 了一個變化豐富的整體。 當年的客棧、酒店、藥店、錢莊、當鋪、茶館、煙館、澡堂、剃頭店、過街樓和戲院等, 至今還留著遺跡。 如今的古驛道已遠離了當年的喧囂, 有了一份難得的閒適。 我去的那天正好時值重陽, 古街上三三兩兩的香客與街旁悠閒自在的居民, 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走在月亮街, 仿佛就是數百年前一個過往的客商, 在尋找心靈棲息的驛站。

3

古街的水渠

在芝堰村,你會被古街旁的水渠所吸引,這就是村裡的人工水系。芝堰村青山環抱,一股渠水穿村而過,與村口的月牙形池塘相通,形成了全村的人工水系,把水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村中的水系由與路平行的水渠組成,或明或暗,或隱或現,2000多米的水渠,水流千家,千家流水,使村落充滿生動感,生命感。樓舍多沿村內水渠而建,引水入宅,宅內建水池,設花壇,栽種花草。漫步在古街巷,潺潺流水不絕於耳,只見村民在自家門口用活水洗衣洗菜,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好不愜意。

4

四朝建築瑰寶

芝堰村有元、明、清、民國等四個朝代的各種建築,被古建築研究專家譽為'四朝建築瑰寶村'。代表性建築有九堂即孝思堂、衍德堂、承顯堂、濟美堂、光裕堂、世澤堂、懷德堂、成志堂、善述堂。其中衍德堂建於元末天曆二年,是“九堂”中年代最久的一座祠堂,是族長們商榷村中要事的場所。據當地村民介紹,朱元璋在打天下時到過芝堰,和將軍們在衍德堂議過事。而孝思堂則是陳氏宗祠,建于明初,以“回”字形佈局,內外三進。祠堂內至今仍懸掛著先祖大經公和夫人的畫像,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仍會自發前來拜祭,平時也會有老人常在這裡聚聚。都說,建築是會說話的歷史,在這裡我看到了芝堰村經歷的風雨,還有曾經的風雅。

5

古樸的民風

在芝堰村,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小孩,年輕人據說都在城裡工作或打工。古村雖然老了,但生活依然歷久彌新。在村裡,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用的發亮的用青石鑿成的水盆,村民用來洗衣、洗菜。因年深月久,街巷中的石板過道都已顯得十分光滑。有的村民在街旁曬太陽聊天,婦女們帶著小孩或幹著針線活。在古街巷裡,也有擺攤做買賣的,賣一些時鮮蔬菜、瓜果或豆腐的,還有當地的土特產。在一住家門口,一個大姐正低頭削番薯,我們前去討一塊嘗嘗,味如甘栗,大姐說那是自家地裡的。在古街的一端,又遇上了曾在孝思堂聊天的紅衣大娘,她這一襲裝束,這一頭銀髮,這一臉的表情,分明就是月亮街上的一道風景線,分明就是芝堰古村的形象代表,風雅而質樸,含蓄而慈祥。

蘭芝風情線,南起蘭溪市上華街道沈村,北通黃店鎮芝堰村,全長約31公里,將沿途的精品古村落、古道、古驛站以及白露山等自然景點全部串聯在了一起,而五顏六色的花木則將這條古韻幽幽的現代公路妝點出萬種風情。2015年4月,浙江省首個鄉村馬拉松賽事在“蘭芝風情線”開跑。

圖文| 胡繼祥

3

古街的水渠

在芝堰村,你會被古街旁的水渠所吸引,這就是村裡的人工水系。芝堰村青山環抱,一股渠水穿村而過,與村口的月牙形池塘相通,形成了全村的人工水系,把水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村中的水系由與路平行的水渠組成,或明或暗,或隱或現,2000多米的水渠,水流千家,千家流水,使村落充滿生動感,生命感。樓舍多沿村內水渠而建,引水入宅,宅內建水池,設花壇,栽種花草。漫步在古街巷,潺潺流水不絕於耳,只見村民在自家門口用活水洗衣洗菜,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好不愜意。

4

四朝建築瑰寶

芝堰村有元、明、清、民國等四個朝代的各種建築,被古建築研究專家譽為'四朝建築瑰寶村'。代表性建築有九堂即孝思堂、衍德堂、承顯堂、濟美堂、光裕堂、世澤堂、懷德堂、成志堂、善述堂。其中衍德堂建於元末天曆二年,是“九堂”中年代最久的一座祠堂,是族長們商榷村中要事的場所。據當地村民介紹,朱元璋在打天下時到過芝堰,和將軍們在衍德堂議過事。而孝思堂則是陳氏宗祠,建于明初,以“回”字形佈局,內外三進。祠堂內至今仍懸掛著先祖大經公和夫人的畫像,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仍會自發前來拜祭,平時也會有老人常在這裡聚聚。都說,建築是會說話的歷史,在這裡我看到了芝堰村經歷的風雨,還有曾經的風雅。

5

古樸的民風

在芝堰村,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小孩,年輕人據說都在城裡工作或打工。古村雖然老了,但生活依然歷久彌新。在村裡,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用的發亮的用青石鑿成的水盆,村民用來洗衣、洗菜。因年深月久,街巷中的石板過道都已顯得十分光滑。有的村民在街旁曬太陽聊天,婦女們帶著小孩或幹著針線活。在古街巷裡,也有擺攤做買賣的,賣一些時鮮蔬菜、瓜果或豆腐的,還有當地的土特產。在一住家門口,一個大姐正低頭削番薯,我們前去討一塊嘗嘗,味如甘栗,大姐說那是自家地裡的。在古街的一端,又遇上了曾在孝思堂聊天的紅衣大娘,她這一襲裝束,這一頭銀髮,這一臉的表情,分明就是月亮街上的一道風景線,分明就是芝堰古村的形象代表,風雅而質樸,含蓄而慈祥。

蘭芝風情線,南起蘭溪市上華街道沈村,北通黃店鎮芝堰村,全長約31公里,將沿途的精品古村落、古道、古驛站以及白露山等自然景點全部串聯在了一起,而五顏六色的花木則將這條古韻幽幽的現代公路妝點出萬種風情。2015年4月,浙江省首個鄉村馬拉松賽事在“蘭芝風情線”開跑。

圖文| 胡繼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