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斬了馬謖,諸葛亮流淚理所應當,街亭失守其實救了整個蜀漢江山!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是《三國演義》裡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 說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 立下軍令狀統率軍隊的馬謖, 在關鍵時候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軍事安排, 而是把軍隊駐紮在了山上, 司馬懿10萬大軍圍山, 斷了其軍隊水源, 使得軍隊不戰自亂, 遭受慘敗, 街亭失守, 諸葛亮無奈只能揮刀斬殺馬謖一事。 然而, 細讀歷史, 重品三國, 諸葛亮斬馬謖背後卻有蹊蹺——諸葛亮為何落淚呢?街亭失守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隱情?

馬謖(劇照)

要解開這些疑問, 首先得聊聊馬謖這個人, 不是聊《三國演義》經過加工的文學形象, 而是聊卸掉粉飾後真實的他。 馬謖出生在一個才華橫溢的家庭裡, 家中他的四個哥哥都很有才華和名望, 排行最小的他, 擅長軍事謀略, 人們將兄弟五人並稱為“馬氏五常”。 正史記載, 諸葛亮十分欣賞他的軍事才華。 在南下攻打孟獲等人時,

就採取了馬謖的建議“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 以心理戰為上, 以短兵相接為下”, 一來使南方地區心悅誠服歸順蜀國, 二來孟獲等人在此後對蜀國進行了軍事和物資的支援, 對吳國的進犯起到了防範作用, 三來為以後集中精力北伐魏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舉三得, 不得不讓人佩服馬謖的謀略。 而且, 馬謖其人, 不僅僅是諸葛亮賞識, 劉備也對他青睞有加, 並不存在臨終之時還不放心的囑託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 不可大用”。

綜上簡析, 我們不難得出, 馬謖有才有謀。 甚至真實歷史上, 其才華還在諸葛亮之上, 既然如此, 他怎麼會在第一次北伐犯下致命的錯誤, 讓至關重要的第一戰慘敗收場呢?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行軍路線圖

我們首先來簡單分析一下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路線圖, 由圖可以看出, 攻打長安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近路, 箕穀——郿城——長安。 第二條長路, 祁山——天水——街亭——長安。 第三條險路, 子午谷——長安。 在這三條路裡, 諸葛亮選擇了第一條路, 用趙雲和鄧芝在箕穀佯裝攻打郿城,

自己帶主力大軍出祁山, 收復天山、南安、安定三郡。 諸葛亮的軍事戰略部署是很高明, 一般的對手很容易被他這招聲東擊西迷惑, 拿下長安也指日可待。 但是, 諸葛亮這次面對的敵人和他的狡猾程度不分上下, 所以這個計畫就有很大的危險性, 何以見得呢?因為一旦敵人不中計, 那麼魏國極有可能率領兩路大軍, 一路攻打趙雲的佯攻部隊, 徹底擊潰趙雲部隊, 拿下漢中;一路急速攻打街亭, 堵住諸葛亮主力進軍, 此時此刻的蜀軍面臨的, 就是前無進軍之路, 後無退軍之地的兩難局面, 加之蜀道艱難, 沒有糧食補給, 將會不戰而亡, 蜀國的大門就會徹底被魏國攻破, 面臨著亡國的危險。 這份危險, 馬謖一定是意識到了的,
也就是在此時, 他主動要求去守街亭。

而接下來的現實, 和上面我們的假設八九不離十, 首先, 司馬懿意識到孟達反叛之意, 派兵突襲新城, 殺了孟達, 讓諸葛亮失去了強有力外援。 再者, 曹真率領十萬大軍把趙雲的佯攻部隊打的節節敗退, 逼回漢中。 不僅如此, 當魏國得知諸葛亮的主力部隊是要經過街亭攻打長安, 立刻派名將張郃率領5萬大軍, 奔襲街亭, 一來佔領街亭要地, 二要收復安定、天水、南安等失地。

按照諸葛亮的安排, 馬謖應該要依山當道紮營, 但是馬謖沒有這麼做, 反而是把部隊轉移到了山上, 為什麼呢?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真正的原因大概有三。第一,馬謖和張郃差不多是同時到達街亭的,此時此刻,依山當道紮營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依山當道紮營的目的是阻止魏軍通過街亭;第二,馬謖聰明的發現,敵軍已經識破了諸葛亮的佯攻之計,此時如果不能拖住魏軍行軍步伐,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完全沒有撤退時間;第三,街亭並不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如果當道紮營,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很有可能,防禦工作還沒有做好,敵軍就把他們一舉拿下了。分析至此,可以看出,馬謖他準備做的,是與魏軍背水一戰,為蜀軍撤退爭取時間。這一戰,他其實心裡很明白,街亭能守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無所畏懼,他必須和魏軍周旋,哪怕代價是全軍覆沒,也不得不為之。

如果他貪生怕死,直接撤退,丟掉街亭,部隊雖然可以安然無恙,可是會導致漢中之地盡失,蜀國滅亡。所以,哪怕在山頂上,水源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馬謖還是只能堅持這樣。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個悲壯英雄!

另一面,或許有人會說其實諸葛亮可以派兵去解馬謖之圍,可是這種推測根本不現實,為什麼呢?且不說攻打街亭的部隊實在太多了,如果主力軍去解圍,魏軍將會更加猛烈的攻擊趙雲部隊,漢中極有可能可能失守。

就以諸葛亮的智慧,動動腳趾頭就能想通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什麼,他自然不會辜負他的苦心,只能趕緊率全軍退回漢中,保住大本營。

諸葛亮(劇照)

街亭苦戰,馬謖的部隊,基本全軍覆沒,馬謖幾人突圍回到蜀國,馬謖輸了,成了蜀漢罪人,但諸葛亮心裡明明白白,馬謖他拯救了整個蜀漢,可是,他不能說,出於私心或者為了大局,關於諸葛亮當時的心理。這一點不用詳說,後人都會了然于胸。

《三國演義》裡,馬謖最後被諸葛亮斬殺了,小說裡的結局並不是真實歷史上馬謖的結局,真實歷史上,馬謖戰敗後被關在牢房裡,諸葛亮下令斬首他,沒有等到斬首那天,馬謖病死在牢裡了。而我想,羅貫中之所以修改了史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也知道,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蜀國,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諸葛亮,他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國家,也用熱血回報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知己卻負了士衷腸,所以,羅貫中讓諸葛亮斬馬謖,而且,還流淚了,那是愧疚之淚,悔恨之淚!北伐第一戰,終究是他自己太過激進了啊!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真正的原因大概有三。第一,馬謖和張郃差不多是同時到達街亭的,此時此刻,依山當道紮營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依山當道紮營的目的是阻止魏軍通過街亭;第二,馬謖聰明的發現,敵軍已經識破了諸葛亮的佯攻之計,此時如果不能拖住魏軍行軍步伐,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完全沒有撤退時間;第三,街亭並不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如果當道紮營,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很有可能,防禦工作還沒有做好,敵軍就把他們一舉拿下了。分析至此,可以看出,馬謖他準備做的,是與魏軍背水一戰,為蜀軍撤退爭取時間。這一戰,他其實心裡很明白,街亭能守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無所畏懼,他必須和魏軍周旋,哪怕代價是全軍覆沒,也不得不為之。

如果他貪生怕死,直接撤退,丟掉街亭,部隊雖然可以安然無恙,可是會導致漢中之地盡失,蜀國滅亡。所以,哪怕在山頂上,水源問題都得不到解決,馬謖還是只能堅持這樣。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個悲壯英雄!

另一面,或許有人會說其實諸葛亮可以派兵去解馬謖之圍,可是這種推測根本不現實,為什麼呢?且不說攻打街亭的部隊實在太多了,如果主力軍去解圍,魏軍將會更加猛烈的攻擊趙雲部隊,漢中極有可能可能失守。

就以諸葛亮的智慧,動動腳趾頭就能想通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什麼,他自然不會辜負他的苦心,只能趕緊率全軍退回漢中,保住大本營。

諸葛亮(劇照)

街亭苦戰,馬謖的部隊,基本全軍覆沒,馬謖幾人突圍回到蜀國,馬謖輸了,成了蜀漢罪人,但諸葛亮心裡明明白白,馬謖他拯救了整個蜀漢,可是,他不能說,出於私心或者為了大局,關於諸葛亮當時的心理。這一點不用詳說,後人都會了然于胸。

《三國演義》裡,馬謖最後被諸葛亮斬殺了,小說裡的結局並不是真實歷史上馬謖的結局,真實歷史上,馬謖戰敗後被關在牢房裡,諸葛亮下令斬首他,沒有等到斬首那天,馬謖病死在牢裡了。而我想,羅貫中之所以修改了史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也知道,馬謖在街亭的所作所為,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蜀國,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諸葛亮,他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國家,也用熱血回報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知己卻負了士衷腸,所以,羅貫中讓諸葛亮斬馬謖,而且,還流淚了,那是愧疚之淚,悔恨之淚!北伐第一戰,終究是他自己太過激進了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