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淨,是一個對人極高的評價

說一個人乾淨, 如今, 是個極高的評價。

說一個男人乾淨, 是說他為人坦蕩, 沒有陰暗, 算計, 背叛, 欺瞞, 兩面三刀, 陽奉陰違, 曲意逢迎,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樣的男人往往並非社會名流、商賈富豪、達官顯貴, 可能是上班途中自行車大軍中的一員, 是風裡來雨裡去送孩子上學下學的為人父者, 走入人群, 他們會立刻消失。

但正是這些人的存在成, 才使得我們的社會在某些時刻顯得真實而平靜。

說一個女人乾淨, 並非指外在衣著, 而是指內在品性, 安守本分, 不招惹是非。

所謂安守本分, 不是古來三從四德,

而是指不以美貌、女色等做交換, “守多大碗吃多大飯”。

不招惹是非也是一種乾淨。

這樣的女人, 從不以東家長李家短為樂事, 做自己的差事, 過自己的日子。 哪怕是清潔工, 也以把衛生間打掃得可鑒人影為樂, 而不是指指點點“對面街口賣報紙的男人又跟誰家的女人好了”之類。

做人要乾淨, 乃貫穿生命始終的課題。

從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開始, 就是吃喝拉撒睡的清潔呵護, 並由此形成終生的衛生習性。 然而, 至於為什麼做人要乾淨, 卻是需要相當的人生經歷才可以想得到、搞得懂。

其實, 答案既不深奧也不神秘:外貌潔淨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鮮明標誌, 內心純淨更是人與禽獸的根本不同。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 ”

意思是人區別於禽獸的地方只有很少一點點, 有些人丟棄了, 唯君子保存下來。 這一點點, 就是儒家學說所強調的——人者仁也、仁者愛人。

也就是說, 不同於恃強淩弱、相互殘殺的禽獸法則, 人要以慈愛之心和互相尊重為基本人際意識與道德觀念。

心地善良、滿懷愛意、謙恭奉獻就是乾淨的人性, 反之, 惟利是圖、欲壑難填、巧取豪奪就是骯髒的獸性, 這就是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的實質所在。

一個地方如果乾淨的人多了, 這個地方的環境會更為清朗, 清爽。

因為大家行事各守本分, 各司其責, 光明磊落, 規規矩矩, 該辦的事一定辦, 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辦, 自然民風淳厚, 人心平和, 風調雨順。

乾乾淨淨做人, 規規矩矩做事, 理應是條底線。

有了這條底線, 才能托起為人的更多的本真, 才能遠離更多的虛浮。 守住這樣的底線,

說難也難, 說不難也不難。

故此, 一個人乾淨與否、清爽幾何, 古往今來都是其文明素質的重要尺規。

借用俄國偉大文學家契訶夫的話來說, 就是: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 無論是面孔、衣裳, 還是心靈、思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