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美軍強渡萊茵河的手榴彈行動

“手榴彈行動”是指1945年美第九軍渡過魯爾河向迪塞爾多夫地區的萊茵河推進。 由於德軍撤退時工兵打開了魯爾河大壩的閘門, 致使埃菲爾地區洪水氾濫, “手榴彈行動”只好從原定的二月十日推遲到二十三日。 二十二日, 作為此次行動的前奏盟軍的空軍開始對德軍的交通網進行大規模轟炸, 以削減德軍物資供給和增援部隊的力量, 並給德軍的指揮機構已經存在的混亂雪上加霜。

第二天, 天剛濛濛亮, 美軍的炮兵就開始對魯爾河沿岸的德第十五集團軍的陣地實施炮擊。 很快, 狄倫和於利希即被攻克。 接著, 美軍不顧前去增援德第一傘兵師的德軍的不斷聚集, 繼續向前推進, 於二月二十七日抵達艾爾克林茲附近, 三月一日逼進雷德。 在美第九軍左翼, 英第十六軍以相同速度向魯爾蒙特和芬洛推進。 右翼英第十九軍抵達諾伊斯, 就在迪塞爾多夫的萊茵河對面。

德第一傘兵師面臨巨大壓力, 德軍最高統帥部只好命令德第一傘兵師撤過萊茵河。 在撤退途中德第一傘兵師掌握著很出色的撤退技巧, 其後衛部隊在克桑滕和萊茵斯堡成功地阻擊了盟軍, 當撤過河後並讓工兵炸毀了橋樑。

美第九軍和加拿大第一軍各自從南北方面相向推進, 在韋瑟爾會師, 把萊茵河戰線連成一片。 從二月八日起, 在美第二十一軍群戰區內, 德軍已有五萬三千人被俘, 但同時英軍和加拿大軍也付出了傷亡一萬五千五百人的代價。

到三月六日,美第六軍攻佔科隆,從而在荷蘭的涅米根到科隆之間一百多英里的區域形成了盟軍首尾呼應的連續戰線。科隆以南,德第五裝甲集團軍面對的是美第一和第三軍,後者正快速突破德軍陣地。當攻佔科隆以後,美軍沒有滿足已有的勝利。擊潰德第五裝甲集團軍後,如果繼續窮追猛打,很可能在德軍休整前就將它們包圍。目前這是可行的。三月七日,美第七軍從科隆出發向波恩發起進攻,美第三軍,則去奪取艾爾河上的橋樑。當天中午,美第七裝甲師〔隸屬美第三軍〕的B戰鬥團聽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雷馬根地區萊茵河上的魯登道夫鐵橋還未被德軍炸毀。要完整地奪取該橋,這可是天賜良機。因此,美第七裝甲師向雷馬根撲去。下午,當美第七裝甲師準備過橋時,對面的德軍正要引爆炸橋,但未能成功,這樣美第七裝甲師成功的渡過了萊茵河,並建立了穩固的橋頭堡。

此時,希特勒怒火中燒,開始對魯登道夫鐵橋實施轟炸,用火炮猛擊,還從波恩調來德第十一裝甲師及五一二獨立重驅逐坦克營〔恩斯特和奧托·卡利歐斯指揮〕的“獵虎”,甚至動用了V-2火箭。直到三月十七日,該橋才被炸毀。但美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在內的六個師已在河東岸站穩了腳根。德第十一甲師和五一二重驅逐坦克營一直未能扭轉戰局,而原因是幾乎沒燃料,無法抵抗!

靠南一些,巴頓的美第三軍由於已抽出三個師編進了美第一軍,只剩下十二個師〔其中三個是裝甲師〕。到二月底,這些部隊已基本肅清了齊格菲防線中心地帶的德軍,並向薩爾堡發起進攻。守衛薩爾堡的德第七集團軍,十分頑強地抵抗,三月一日,終因供給不足而崩潰。兩天后,即三月三日,美第五師抵達薩爾堡,這使美第四師能夠猛撲波恩。三天后,美第四師已抵達科希倫茨附近的萊茵河邊。三月十四日,美第七軍的第四和第二十一裝甲師從特雷斯被派往萊茵河戰線。在四十八小時內,美第四裝甲師只前進了三十二英里,因為美第四裝甲師與正面的德第二裝甲師打得難解難分。直到蓋飛將軍的軍隊增援,才使問題得以解決。至二十一日,美第四裝甲師攻佔了沃爾姆斯,美第九十師攻佔美因茨,美第二十軍繼續向前推進,向路德維希港撲去。

南翼的美第七軍與德第一集團軍的戰鬥十分艱難。從三月十五日進攻開始到三月十九日,美軍進展緩慢,美第三軍在突破“西部防牆”防守十分堅固的地段時也遇到了困難。至二十四日美第七軍才擊潰德第一集團軍,攻佔了蘭多。從三月二十二日晚到二十三日清晨,美第三軍已在奧本海姆附近渡過了萊茵河,五千名美軍已踏上萊茵河東岸。而蒙哥馬利的軍隊就在其身後不遠外,但當他軍隊過河時已是步其後塵了。

到三月六日,美第六軍攻佔科隆,從而在荷蘭的涅米根到科隆之間一百多英里的區域形成了盟軍首尾呼應的連續戰線。科隆以南,德第五裝甲集團軍面對的是美第一和第三軍,後者正快速突破德軍陣地。當攻佔科隆以後,美軍沒有滿足已有的勝利。擊潰德第五裝甲集團軍後,如果繼續窮追猛打,很可能在德軍休整前就將它們包圍。目前這是可行的。三月七日,美第七軍從科隆出發向波恩發起進攻,美第三軍,則去奪取艾爾河上的橋樑。當天中午,美第七裝甲師〔隸屬美第三軍〕的B戰鬥團聽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雷馬根地區萊茵河上的魯登道夫鐵橋還未被德軍炸毀。要完整地奪取該橋,這可是天賜良機。因此,美第七裝甲師向雷馬根撲去。下午,當美第七裝甲師準備過橋時,對面的德軍正要引爆炸橋,但未能成功,這樣美第七裝甲師成功的渡過了萊茵河,並建立了穩固的橋頭堡。

此時,希特勒怒火中燒,開始對魯登道夫鐵橋實施轟炸,用火炮猛擊,還從波恩調來德第十一裝甲師及五一二獨立重驅逐坦克營〔恩斯特和奧托·卡利歐斯指揮〕的“獵虎”,甚至動用了V-2火箭。直到三月十七日,該橋才被炸毀。但美軍包括一個裝甲師在內的六個師已在河東岸站穩了腳根。德第十一甲師和五一二重驅逐坦克營一直未能扭轉戰局,而原因是幾乎沒燃料,無法抵抗!

靠南一些,巴頓的美第三軍由於已抽出三個師編進了美第一軍,只剩下十二個師〔其中三個是裝甲師〕。到二月底,這些部隊已基本肅清了齊格菲防線中心地帶的德軍,並向薩爾堡發起進攻。守衛薩爾堡的德第七集團軍,十分頑強地抵抗,三月一日,終因供給不足而崩潰。兩天后,即三月三日,美第五師抵達薩爾堡,這使美第四師能夠猛撲波恩。三天后,美第四師已抵達科希倫茨附近的萊茵河邊。三月十四日,美第七軍的第四和第二十一裝甲師從特雷斯被派往萊茵河戰線。在四十八小時內,美第四裝甲師只前進了三十二英里,因為美第四裝甲師與正面的德第二裝甲師打得難解難分。直到蓋飛將軍的軍隊增援,才使問題得以解決。至二十一日,美第四裝甲師攻佔了沃爾姆斯,美第九十師攻佔美因茨,美第二十軍繼續向前推進,向路德維希港撲去。

南翼的美第七軍與德第一集團軍的戰鬥十分艱難。從三月十五日進攻開始到三月十九日,美軍進展緩慢,美第三軍在突破“西部防牆”防守十分堅固的地段時也遇到了困難。至二十四日美第七軍才擊潰德第一集團軍,攻佔了蘭多。從三月二十二日晚到二十三日清晨,美第三軍已在奧本海姆附近渡過了萊茵河,五千名美軍已踏上萊茵河東岸。而蒙哥馬利的軍隊就在其身後不遠外,但當他軍隊過河時已是步其後塵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