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45年經典傳承 十代本田思域發展史

作為一款走過45年車型歷史、國產11年有餘的車型, 本田思域是一款相當成功的A級轎車, 特別是在國內競爭日趨激烈的A級車市場,

思域時尚動感的造型十分受年輕人追捧, 而“1.5L油耗、2.0L動力”的高效發動機又兼顧了優秀的經濟性, 2670mm的軸距提供了優異的駕乘空間, 這些都在略顯平庸的A級家轎市場獨樹一幟。

繼承自第八代思域優秀的產品特質, 新思域也一定會得到良好的市場回報。

面對一款如此經典的車型, 不妨讓愛卡帶你走進思域發展的歷史長廊, 回顧思域整整九代的進化吧。

這一切都要從1972年的那個夏天開始……

這一年雖然距離本田首款量產四輪車T360已過去九年, 但在這些年中, 本田技研的發展並不順利, T360是一款輕四輪範疇的貨車,

並不在交通省的汽車名錄中, 嚴格地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汽車;而性能超群的S500、S600和S800雖然在國際賽場上為本田贏得了聲譽, 但也是叫好不叫座的產品, 本田迫切需要一款既叫好又叫座, 能為本田賺錢的產品, 而它就是CIVIC(思域)。

CIVIC, 英文意為“市民”,

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出本田對這款車的定位——經濟、好開, 就像普通市民一樣遍佈大街小巷。 而CIVIC的殺手鐧就是發動機的CVCC技術。

其實在此之前, 本田執著于風冷發動機技術, 這個以兩輪摩托起家的汽車企業的領袖——豐田宗一郎是風冷發動機的忠實擁護者,

本田技研此前推出的車型大多是採用風冷發動機, 但風冷發動機需要巨大的散熱鰭片, 這需要更高的工藝和巨大的成本, 並且會讓發動機太過沉重, 排放也不理想。 雖然本田採用鋁合金車身製造技術和高動力輸出的調校試圖改善, 但依然難以改變風冷發動機的劣勢。 1969年本田推出的1300車型的慘敗讓本田意識到汽車發動機水冷技術代替風冷將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CIVIC(思域)將是一款採用水冷發動機的家用級轎車。

第一代思域(1972-1979年)

1972年本田推出的第一款思域只是一輛雙門兩廂車。 這輛車採用更經濟的後備廂開門設計(不與後窗連接), 這符合它最初的定位, 就是經濟輕便。 動力則只有一台1.2L直列四缸SOHC(單頂置凸輪軸)代號EBⅠ的自然吸氣水冷發動機, 最大功率44kW(60Ps)/5000rpm,最大扭矩93Nm/3000rpm,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而一個半月後,思域又增加了一款更高級別的GL版本,增加了hatch版(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兩廂掀背車)。同時動力也有所增加,通過提高氣缸壓縮比,最大輸出功率和扭矩分別達到51kW(69Ps)/5500rpm和100Nm/4000rpm。

1973年5月,第一代思域推出了搭載被稱為“HONDAMATIC”的2速半自動變速箱的版本,成為本田史上第一輛量產非輕四輪車搭載自動變速箱的車型。同年12月,思域又追加了1.5L排量的車型,而這台代號ED的1.5L發動機就裝備了當時本田獨創的CVCC技術(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意即複合渦流調整燃燒技術),依靠這一技術使得這台發動機更經濟省油,同時排放性能大幅提高,滿足美國當時堪稱過分苛刻的《馬斯基法案》的要求,足以進軍美國市場。

第一代思域一直延續到1979年,在此期間思域推出了多款改良車型,包括四門轎車、旅行車思域Van,還推出了高性能版的1200RS車型,在當年本田憑藉這一車型纜獲了日本本土大部分汽車賽事的冠軍,為本田的品牌形象提升很大。動力也分為1.2L、1.3L和1.5L等多種選擇,後期的思域全車系都使用了CVCC技術,思域經濟省油的特性讓它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中表現搶眼,成為全球熱銷的車型,行銷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超過195萬輛。

編輯點評:第一代思域對本田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本田第一款暢銷車型。CVCC技術的應用奠定了本田品牌經濟、省油的品牌形象,而RS車型的推出也為思域增加了運動基因。

第二代思域(1979年-1983年)

經過7年的發展,第一代思域也到了換型期,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本田為新一代思域提出了更省油、更人性化、更高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品質的設計要求。

1979年7月18日,第二代思域正式開始發售。新思域上市之初便提供了11個車種、18種配置版本的豐富產品線。而動力分為1.3L和1.5L兩種排量發動機,並且都分為三門hatchback和五門hatchback兩種車身樣式。1.3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J發動機擁有51kW(68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98Nm/3500rpm的最大扭矩;1.5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M發動機,則具備60kW(80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121Nm/3500rpm的最大扭矩。而變速器則可以選擇4MT、5MT和“HONDAMATIC”AMT三種。

新一代思域動力更強,燃油經濟性也更好,60km/h勻速行駛油耗只有3.6L/100km。新車的行駛性能也更佳,改進了前後獨立懸掛的幾何結構,全系標配前盤式刹車,真空助力刹車系統也出現在裝備表中。

除此之外,第二代思域增加了後懸掛橫向穩定杆,轉向機構也改成齒輪齒條式,讓這輛小車擁有超凡的轉向靈活性和穩定性,奠定了思域車型兼具操控樂趣的基因。第二代思域的內飾也更加精緻和人性化,增加了液晶顯示幕、車速與時速同軸顯示的儀錶盤(車速在外圈,轉速在內圈)、更高級的內飾材料和更符合人機工學的車內佈置,而內飾顏色也有多達5種可供選擇。為了更好適應美國消費者的需求,第二代思域體型更大,車長增加135mm,車寬增加74mm,軸距拉長40mm,車門也變大以方便魁梧的美國人進出。

編輯點評:第二代思域擺脫了第一代略顯簡陋的形象,車型更加豐富,動力和舒適性也更好,同時提供了一定駕駛樂趣,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

第三代思域/第四代思域

第三代思域(1983年-1987年)

1983年9月第三代思域誕生,它共有四種車型:轎車版、掀背版、名為Shuttle的MPV以及CRX運動型轎車。這代思域個頭明顯增加,這是因為進入八十年代人們逐漸富裕,對汽車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真正的家庭轎車開始流行起來,而思域就是要進入這一市場。

新思域軸距達到2390mm,而車長也接近4米。使用了前獨立懸掛(螺旋彈簧)和後半獨立扭力梁懸掛(鋼板彈簧)的底盤結構,放棄了過去四輪獨立懸掛的設計,增大了後備廂空間。

動力方面,第三代思域仍以1.3L和1.5L兩種排量為主,動力輸出在43~67kW之間。從第三代的Wagon車型開始,思域引入四輪驅動技術。1987年,之前配備在Wagon車型上的分時四驅系統被全時四驅所取代。變速箱則搭配5擋手動或3擋自動。

思域從這代開始推出了運動版CIVIC Si車型,它使用1.6L SOHC發動機,根據出口國家不同,在動力上的調校也有所差別。美國版最大功率78kW,歐洲版則為90kW。而只在日本發售的CIVIC Si則搭載代號為B16A的1.6L發動機,另外,本田還首次將VTEC技術應用于思域車上,使得這款車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16 kW。

1984年6月英國的羅孚汽車還推出了基於第三代思域的羅孚213和216兩款車型,這兩款車型軸距都達到了2450mm。

編輯點評:這一代思域已開始走向緊湊型家庭車的發展方向:更大、更舒適,更有駕駛樂趣。四驅技術和Si車型的引入讓思域不再僅僅是一款小型家用車。

第四代思域(1987年-1991年)

這一代思域已經進入國人的視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的港產片和日本電影中都能見到第四代思域的身影,方正靈巧的車身很有特色。第四代思域個頭進一步增加,軸距和車身長度分別增加到2500mm和4200mm(轎車車型)以上的水準,完全擺脫了微型車的範疇,成長為緊湊型家用汽車。車型方面,則與上一代思域相同,仍為三門掀背、CRX Coupe、4門轎車和5門旅行車MPV四種。

第四代思域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很多本田的新技術都應用在思域上,比如全新的四輪雙叉臂獨立懸掛及16氣門發動機技術,VTEC技術也應用在思域的高端車型上,動力性和經濟型都顯著提高。

動力方面,本田為思域增加了兩款新的發動機,分別是1.2L和1.4L發動機,加上繼承於第三代思域的1.3L和1.5L發動機,共有四款發動機可供選擇。同時,根據不同車型以及發動機配置,還有4擋、5擋、6擋三種手動變速箱和一款4擋自動變速箱可以選擇。

編輯點評:第四代思域已完全進化成緊湊型家用車。這一代思域的技術含量很高,VTEC技術的應用使它更具競爭力。

第五代思域/第六代思域

第五代思域(1992年-1995年)

這一代思域算是最早一批以“小貿”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思域,即便是今天在路上或者二手車交易市場偶爾還能看到這款二十年前的第五代思域。在當年思域圓潤流暢的車身設計相當時髦,在當時看來算是很有現代感的汽車。

第五代思域繼續長個兒,轎車版車型軸距達到了2620mm,掀背版車型也擁有2570mm的軸距。此外,本田在這一代車型中推出了一款名為Civic Del Sol的敞篷版車型。

動力方面,大部分第五代思域都搭載了VTEC技術的發動機,保留了1.3L、1.5L和1.6L三種排量發動機,另外增加了一台使用VTEC技術代號為B18A3的1.8L發動機,但是這款發動機並沒有大範圍使用,而只是生產了一段時間。1994年,思域增加了ABS防抱死刹車系統以及後輪碟刹以提高制動安全性。

第五代思域Si百公里加速僅需7.5秒。而在歐洲,本田用158馬力的VTi取代了130馬力的Si車型,成為歐洲市場上動力最強的思域。

編輯點評:第五代思域是標誌著思域進入現代化的一代車型,造型完全脫離了八十年代方正的風格,變得圓潤流暢,無論外觀和內飾造型,都和現在的轎車相差無幾。

第六代思域(1996年-2000年)

第六代思域是真正開始被國人熟悉的一代思域車型,在這期間思域被大量進口到國內,兩隻大大的前燈很有特點。隨著汽車進入中國家庭,思域成為很多家庭的第一輛私家車,寬敞、省油、經濟並且富有駕駛樂趣的特性讓思域極受青睞。

第六代思域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的懸掛結構,這套系統在那時看來是相當先進的,特別是對於一輛緊湊型家用車來說。同時思域的發動機技術相當領先,1995年思域通過世界最嚴格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ULEV超低廢氣排放標準。同時,它應用一系列新技術來滿足顧客對高性能、高安全和低排放的要求,包括高動力、低油耗的3S VTEC發動機,以及代表新一代技術的無級變速箱。

1997年推出的EK9 Type R,搭載的B16B發動機由EG6的B16A進化而來,並由本田資深的工程師手工裝配,原始最大輸出功率為136kW。EK9 Type R採用當時最新的輕量化材料製造,車重僅有1070kg,由於發動機強度非凡,稍加改裝的B16B就可以應對“萬轉”的發動機轉速,因此性能非常強悍,迅速受到“暴走族”們的青睞,在日本著名賽車漫畫《頭文字D》中與藤原拓海較量的館智幸駕駛的就是一輛改裝的EK9 Type R。

編輯點評:被人稱為“大眼仔”的第六代思域是國人開始瞭解思域的一代車,更是思域歷史上的一代經典。不但造型時髦,眾多改裝版車型,特別是TypeR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第七代思域/第八代思域/第九代思域

第七代思域(2000年-2005年)

這是思域國產前的最後一代,在國內的銷量也並不高,所以反而沒有第六代的出鏡率高。其實第七代更像是第六代的改款車,造型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更加圓潤厚重,大燈的面積有所減小,變得更含蓄。在造型上、歐洲市場、美國市場和日本本土市場的思域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差異,可以說各有特色。

第七代思域最大的變化是前雙叉臂式懸掛被麥弗遜式懸掛所取代,雖然這樣做的好處是空間得到了節省並降低了成本,但是卻使思域的操控性相比上代車型有所降低。

2001年,本田在代號EP3的車型上推出了新一代的Type R車型,該車型為3門掀背結構,在英國地區銷售。新車搭載的K20A2 i-VTEC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47kW,搭配6擋手動變速箱,同時配備LSD和升級過的刹車系統。

編輯點評:第七代思域更像是第六代思域的改款車,國內的保有量也遠沒有第六代多,不過現在還偶而能見到依然健在的第七代思域的身影。

第八代思域(2005年-2010年)

第八代思域就是我們熟悉的東風本田最初引進的思域。第八代思域最早露面於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這代思域風格大變,由圓潤的線條變成極富力量感的直線條,車頭向前俯衝,大面積大傾角的前風擋造型極富視覺衝擊力,內飾風格也極富科幻色彩,上下雙屏的儀錶板設計很有特色。

第八代是思域車型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套底盤系統的車型:歐洲市場車型使用後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而日本和美國以及國內生產的思域車型則使用了前麥佛遜、後雙橫臂式的四輪獨立懸掛結構。

第八代思域的造型也千差萬別,不但歐規、美規和日規,即便三廂和兩廂版的造型都大相徑庭。動力方面,普通的歐版思域搭載60kW 1.4L DSI和103kW 1.8L i-VTEC兩款發動機,後者與國產的思域相同。另外,歐版思域還有一款2.2L柴油發動機車型。至於高性能的Tpye R版本則搭載了一款148kW的2.0L發動機以及一款6速手動變速箱。

思域 Type S可以選擇搭載一台高性能的1.8L直列四缸i-VTEC汽油發動機或者2.2L柴油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均為103kW,並且都標準配備了6速手動變速箱,而i-VTEC汽油發動機車款還可以選擇本田i-SHIFT手自一體變速箱。

第九代思域(2011年-2016年)

第九代思域最早出現在北美市場,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的北美車展上。之後這款車型在美國印第安那州的Greensburg正式投產。2011年9月16日東風本田發佈了第九代思域,和第八代一樣,國產思域採用了北美版為藍本,在造型上稍加改變。

第九代思域相比舊款造型更富現代感,本田最新的家族造型基因被引入。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代思域軸距縮短了30mm,這在現在汽車普遍長個兒的大趨勢下顯得十分另類。不過第九代思域的內部空間並未有明顯縮水,並增加了大量高科技裝備,提高了整車的駕乘品質。

第十代思域(2016年-現在)

第十代本田思域有著動感的設計,換裝了全新的渦輪發動機,全面向運動車型發展,主動85、90後年輕消費者。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表示,全新思域這次是以“完全的運動化風格”和“首次引入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為全新特徵的一款主動運動的車型。更加運動和年輕化才是未來A級車市場的新趨勢。

本田第十代思域在海外上市後獲得了一致好評,良好的口碑也為國產車型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推廣。而在產品層面,第十代思域採用了全新的平臺,全新的設計,動感的造型緊追當下潮流,尤其時高科技配置十分豐富,同時發動機也完成了“大換血”,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為唯獨動力。可以說東風本田全新一代思域在各方面相比上代車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用完美的蛻變來形容第十代思域毫不為過。第十代思域更換了全新的平臺,與新一代Accord平臺共用,並且採用了全球統一 的架構。而之前的思域都分為歐版、美版和亞洲版,它們的平臺並不相同,從這一代開始,思域首次真正意義上採用了全球統一架構,衍生的兩廂五門掀背版主要供給歐洲市場,美國和國內市場則主推三廂版。

在設計上,第十代思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採用了本田家族全新設計理念——EXCITING H DESIGN。在這個理念中,中網造型被詮釋為“Solid Wing F ace”,可以看到中網格柵與車燈相連的整體設計。

此外,在整體造型上採用了溜背設計,這一設計不僅看起來動感,也大大降低了風阻係數。犀利的側身腰線,配合17英寸鋁合金雙色輪轂(尊貴版及以上車型配備),提升了整體的運動感。

在車身尺寸方面,國產全新一代思域長寬高分別為4649*1800*1416mm,軸距達到了2700mm。軸距相比上一代車型增加了30mm,確保了前排寬敞駕駛空間的同時,也為後排提供了同樣舒適的乘坐空間。

新車尾部設計要比前臉更加大膽,車尾整體流線更像是款轎跑車型。另外,採用了更加時尚的LED尾燈,且燈組呈現出飛鏢形狀。很顯然,相比現款造型平庸的思域,新思域在外觀設計上更加成功。另外,第十代全新思域啟用了全新的動力標識,1.5T車型在尾部的表示為220 TURBO。

第十代思域有著更寬更低的車身姿態,此外有著足夠吸引人的顏值。雖然更偏向年輕運動的設計理念,但並沒有過度的渲染這些特點,很容易讓人接受,相比上一代車型更具時代感。與外觀設計一樣,第十代思域在內飾上也讓人驚喜。這一代思域的內飾要比上一代更顯檔次,此外也全面提升了車內質感和設計感。與上代分屏式的設計不同,儀錶盤回歸傳統的設計。分為三部分,左右的水溫表與油表依然是機械式,中間的則為全液晶屏,資訊相當豐富,包括配備的渦輪增壓值。此外新的方向盤造型也更加前衛,用料和做工則保持了本田應有的水準。

第十代思域在配置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尊貴版和尊耀版車型還配備了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擁有即時路況更新、天氣預報、擁堵/事故躲避路線引導等功能。並為消費者提供10年免費導航、通訊費和緊急呼叫等基本專案的服務。

不過,尊貴版和尊耀版車型搭載的Honda CONNECT系統是不支援CarPlay功能的。而豪華手動版和自動版車型的多媒體系統支援蘋果CarPlay功能,使用起來很方便。

此外,LED行車燈、一鍵啟動、無匙進入、雙區自動空調、ESP、天窗、電子手刹以及自動駐車功能,無論是手動擋還是自動擋,都是為全系標配,可以說是相當厚道。另外全系還配備了發動機遠端啟動功能,在不超過40米的範圍內,通過鑰匙就可以遠端啟動或關閉發動機,遠端啟動發動機後,空調也會隨之啟動並默認設置為22度。

在安全系統方面,尊耀版車型還配備了Honda SENSING系統,包括碰撞緩解制動系統、並線輔助、盲區預警、自動跟車等一系列電子輔助系統,可以說是領先同級。

第十代思域的座椅設計很符合人體工程學,給人以良好的包裹性和舒適的腰部支撐。另外,與上一代相比,第十代思域軸距加長了30mm,2700mm的軸距確保了為後排提供舒適的乘坐空間。

得益于本田的“MM空間理念”設計,車內的乘坐空間感很寬敞,並沒有像大多數A級車那樣很緊湊,而腿部的空間也寬裕。雖然採用了溜背造型,但絲毫不影響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在動力系統方面,第十代思域再次回歸了渦輪增壓動力系統,摒棄了上代老邁無力的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此次第十代思域搭載了代號為“L15B7”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供油系統為缸內直噴系統,渦輪則來自三菱的TD03號渦輪,最大峰值馬力為174匹,最大扭力則為220牛米。從帳面來看,相比上代的1.8L雖然排量變小,但動力輸出卻大了很多,因此在性能方面就自然不言而喻了。變速箱方面,與之匹配一台CVT變速箱,另外還有6速手動擋可以選擇。

既然第十代思域在外形上變的更加動感,那麼內在的“芯”是不是也同樣動感。答案是肯定的,這台1.5T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很出色,174匹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帶動這台1噸多點的車身很是輕鬆。此外油門相應很及時,渦輪的介入並沒有遲滯感,1700轉就可達到最高扭矩。深踩油門,小小的推背感還是很明顯的。在動力輸出的中後段,這台機器依然能帶給你不錯的動力回應,並不像上代1.8L發動機那樣軟綿綿的,到了後段出現完全不給力的狀況。

與上代車型不變的則是匹配的CVT變速箱,這台變速箱表現的依舊很平順,由於齒比是無極變化的,轉速並不會有很大的落差。它的傳動總是悄聲無息的,帶給你的感覺就是很平穩。

第十代思域同樣配備了ECON智慧化綠色節能輔助系統,作為本田引以為傲的節能環保技術,它能輔助改善駕駛習慣,同時有效控制車輛能耗的使用,進一步提升節油性。即使猛踩油門,動力輸出也會受到有效控制,保證發動機平穩運行,實現節能。

在操控方面,第十代思域的轉向似乎進行了重新的調校,感覺很沉穩,沒有了日系車常有的輕巧感,開起來能帶給你很大的駕駛信心。第十代思域採用了前懸架麥弗遜形式,後懸架為多連杆。在駕駛中很明顯感覺這套懸架系統調校的偏硬,這也可能是為更加突出運動感,雖然經過細小顛簸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路面的起伏,但大部分衝擊感已經被避震吸收掉,整套底盤系統還是不錯的。

總結:作為本田汽車歷史上最重要的車系,思域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傳奇,它伴隨著本田汽車從弱到強、從本土到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全球累計兩千多萬輛的銷量也為本田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相信思域也將繼續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最大功率44kW(60Ps)/5000rpm,最大扭矩93Nm/3000rpm,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而一個半月後,思域又增加了一款更高級別的GL版本,增加了hatch版(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兩廂掀背車)。同時動力也有所增加,通過提高氣缸壓縮比,最大輸出功率和扭矩分別達到51kW(69Ps)/5500rpm和100Nm/4000rpm。

1973年5月,第一代思域推出了搭載被稱為“HONDAMATIC”的2速半自動變速箱的版本,成為本田史上第一輛量產非輕四輪車搭載自動變速箱的車型。同年12月,思域又追加了1.5L排量的車型,而這台代號ED的1.5L發動機就裝備了當時本田獨創的CVCC技術(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意即複合渦流調整燃燒技術),依靠這一技術使得這台發動機更經濟省油,同時排放性能大幅提高,滿足美國當時堪稱過分苛刻的《馬斯基法案》的要求,足以進軍美國市場。

第一代思域一直延續到1979年,在此期間思域推出了多款改良車型,包括四門轎車、旅行車思域Van,還推出了高性能版的1200RS車型,在當年本田憑藉這一車型纜獲了日本本土大部分汽車賽事的冠軍,為本田的品牌形象提升很大。動力也分為1.2L、1.3L和1.5L等多種選擇,後期的思域全車系都使用了CVCC技術,思域經濟省油的特性讓它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中表現搶眼,成為全球熱銷的車型,行銷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超過195萬輛。

編輯點評:第一代思域對本田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本田第一款暢銷車型。CVCC技術的應用奠定了本田品牌經濟、省油的品牌形象,而RS車型的推出也為思域增加了運動基因。

第二代思域(1979年-1983年)

經過7年的發展,第一代思域也到了換型期,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本田為新一代思域提出了更省油、更人性化、更高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品質的設計要求。

1979年7月18日,第二代思域正式開始發售。新思域上市之初便提供了11個車種、18種配置版本的豐富產品線。而動力分為1.3L和1.5L兩種排量發動機,並且都分為三門hatchback和五門hatchback兩種車身樣式。1.3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J發動機擁有51kW(68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98Nm/3500rpm的最大扭矩;1.5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氣EM發動機,則具備60kW(80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121Nm/3500rpm的最大扭矩。而變速器則可以選擇4MT、5MT和“HONDAMATIC”AMT三種。

新一代思域動力更強,燃油經濟性也更好,60km/h勻速行駛油耗只有3.6L/100km。新車的行駛性能也更佳,改進了前後獨立懸掛的幾何結構,全系標配前盤式刹車,真空助力刹車系統也出現在裝備表中。

除此之外,第二代思域增加了後懸掛橫向穩定杆,轉向機構也改成齒輪齒條式,讓這輛小車擁有超凡的轉向靈活性和穩定性,奠定了思域車型兼具操控樂趣的基因。第二代思域的內飾也更加精緻和人性化,增加了液晶顯示幕、車速與時速同軸顯示的儀錶盤(車速在外圈,轉速在內圈)、更高級的內飾材料和更符合人機工學的車內佈置,而內飾顏色也有多達5種可供選擇。為了更好適應美國消費者的需求,第二代思域體型更大,車長增加135mm,車寬增加74mm,軸距拉長40mm,車門也變大以方便魁梧的美國人進出。

編輯點評:第二代思域擺脫了第一代略顯簡陋的形象,車型更加豐富,動力和舒適性也更好,同時提供了一定駕駛樂趣,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

第三代思域/第四代思域

第三代思域(1983年-1987年)

1983年9月第三代思域誕生,它共有四種車型:轎車版、掀背版、名為Shuttle的MPV以及CRX運動型轎車。這代思域個頭明顯增加,這是因為進入八十年代人們逐漸富裕,對汽車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真正的家庭轎車開始流行起來,而思域就是要進入這一市場。

新思域軸距達到2390mm,而車長也接近4米。使用了前獨立懸掛(螺旋彈簧)和後半獨立扭力梁懸掛(鋼板彈簧)的底盤結構,放棄了過去四輪獨立懸掛的設計,增大了後備廂空間。

動力方面,第三代思域仍以1.3L和1.5L兩種排量為主,動力輸出在43~67kW之間。從第三代的Wagon車型開始,思域引入四輪驅動技術。1987年,之前配備在Wagon車型上的分時四驅系統被全時四驅所取代。變速箱則搭配5擋手動或3擋自動。

思域從這代開始推出了運動版CIVIC Si車型,它使用1.6L SOHC發動機,根據出口國家不同,在動力上的調校也有所差別。美國版最大功率78kW,歐洲版則為90kW。而只在日本發售的CIVIC Si則搭載代號為B16A的1.6L發動機,另外,本田還首次將VTEC技術應用于思域車上,使得這款車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16 kW。

1984年6月英國的羅孚汽車還推出了基於第三代思域的羅孚213和216兩款車型,這兩款車型軸距都達到了2450mm。

編輯點評:這一代思域已開始走向緊湊型家庭車的發展方向:更大、更舒適,更有駕駛樂趣。四驅技術和Si車型的引入讓思域不再僅僅是一款小型家用車。

第四代思域(1987年-1991年)

這一代思域已經進入國人的視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的港產片和日本電影中都能見到第四代思域的身影,方正靈巧的車身很有特色。第四代思域個頭進一步增加,軸距和車身長度分別增加到2500mm和4200mm(轎車車型)以上的水準,完全擺脫了微型車的範疇,成長為緊湊型家用汽車。車型方面,則與上一代思域相同,仍為三門掀背、CRX Coupe、4門轎車和5門旅行車MPV四種。

第四代思域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很多本田的新技術都應用在思域上,比如全新的四輪雙叉臂獨立懸掛及16氣門發動機技術,VTEC技術也應用在思域的高端車型上,動力性和經濟型都顯著提高。

動力方面,本田為思域增加了兩款新的發動機,分別是1.2L和1.4L發動機,加上繼承於第三代思域的1.3L和1.5L發動機,共有四款發動機可供選擇。同時,根據不同車型以及發動機配置,還有4擋、5擋、6擋三種手動變速箱和一款4擋自動變速箱可以選擇。

編輯點評:第四代思域已完全進化成緊湊型家用車。這一代思域的技術含量很高,VTEC技術的應用使它更具競爭力。

第五代思域/第六代思域

第五代思域(1992年-1995年)

這一代思域算是最早一批以“小貿”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思域,即便是今天在路上或者二手車交易市場偶爾還能看到這款二十年前的第五代思域。在當年思域圓潤流暢的車身設計相當時髦,在當時看來算是很有現代感的汽車。

第五代思域繼續長個兒,轎車版車型軸距達到了2620mm,掀背版車型也擁有2570mm的軸距。此外,本田在這一代車型中推出了一款名為Civic Del Sol的敞篷版車型。

動力方面,大部分第五代思域都搭載了VTEC技術的發動機,保留了1.3L、1.5L和1.6L三種排量發動機,另外增加了一台使用VTEC技術代號為B18A3的1.8L發動機,但是這款發動機並沒有大範圍使用,而只是生產了一段時間。1994年,思域增加了ABS防抱死刹車系統以及後輪碟刹以提高制動安全性。

第五代思域Si百公里加速僅需7.5秒。而在歐洲,本田用158馬力的VTi取代了130馬力的Si車型,成為歐洲市場上動力最強的思域。

編輯點評:第五代思域是標誌著思域進入現代化的一代車型,造型完全脫離了八十年代方正的風格,變得圓潤流暢,無論外觀和內飾造型,都和現在的轎車相差無幾。

第六代思域(1996年-2000年)

第六代思域是真正開始被國人熟悉的一代思域車型,在這期間思域被大量進口到國內,兩隻大大的前燈很有特點。隨著汽車進入中國家庭,思域成為很多家庭的第一輛私家車,寬敞、省油、經濟並且富有駕駛樂趣的特性讓思域極受青睞。

第六代思域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的懸掛結構,這套系統在那時看來是相當先進的,特別是對於一輛緊湊型家用車來說。同時思域的發動機技術相當領先,1995年思域通過世界最嚴格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ULEV超低廢氣排放標準。同時,它應用一系列新技術來滿足顧客對高性能、高安全和低排放的要求,包括高動力、低油耗的3S VTEC發動機,以及代表新一代技術的無級變速箱。

1997年推出的EK9 Type R,搭載的B16B發動機由EG6的B16A進化而來,並由本田資深的工程師手工裝配,原始最大輸出功率為136kW。EK9 Type R採用當時最新的輕量化材料製造,車重僅有1070kg,由於發動機強度非凡,稍加改裝的B16B就可以應對“萬轉”的發動機轉速,因此性能非常強悍,迅速受到“暴走族”們的青睞,在日本著名賽車漫畫《頭文字D》中與藤原拓海較量的館智幸駕駛的就是一輛改裝的EK9 Type R。

編輯點評:被人稱為“大眼仔”的第六代思域是國人開始瞭解思域的一代車,更是思域歷史上的一代經典。不但造型時髦,眾多改裝版車型,特別是TypeR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第七代思域/第八代思域/第九代思域

第七代思域(2000年-2005年)

這是思域國產前的最後一代,在國內的銷量也並不高,所以反而沒有第六代的出鏡率高。其實第七代更像是第六代的改款車,造型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更加圓潤厚重,大燈的面積有所減小,變得更含蓄。在造型上、歐洲市場、美國市場和日本本土市場的思域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差異,可以說各有特色。

第七代思域最大的變化是前雙叉臂式懸掛被麥弗遜式懸掛所取代,雖然這樣做的好處是空間得到了節省並降低了成本,但是卻使思域的操控性相比上代車型有所降低。

2001年,本田在代號EP3的車型上推出了新一代的Type R車型,該車型為3門掀背結構,在英國地區銷售。新車搭載的K20A2 i-VTEC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47kW,搭配6擋手動變速箱,同時配備LSD和升級過的刹車系統。

編輯點評:第七代思域更像是第六代思域的改款車,國內的保有量也遠沒有第六代多,不過現在還偶而能見到依然健在的第七代思域的身影。

第八代思域(2005年-2010年)

第八代思域就是我們熟悉的東風本田最初引進的思域。第八代思域最早露面於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這代思域風格大變,由圓潤的線條變成極富力量感的直線條,車頭向前俯衝,大面積大傾角的前風擋造型極富視覺衝擊力,內飾風格也極富科幻色彩,上下雙屏的儀錶板設計很有特色。

第八代是思域車型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套底盤系統的車型:歐洲市場車型使用後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掛;而日本和美國以及國內生產的思域車型則使用了前麥佛遜、後雙橫臂式的四輪獨立懸掛結構。

第八代思域的造型也千差萬別,不但歐規、美規和日規,即便三廂和兩廂版的造型都大相徑庭。動力方面,普通的歐版思域搭載60kW 1.4L DSI和103kW 1.8L i-VTEC兩款發動機,後者與國產的思域相同。另外,歐版思域還有一款2.2L柴油發動機車型。至於高性能的Tpye R版本則搭載了一款148kW的2.0L發動機以及一款6速手動變速箱。

思域 Type S可以選擇搭載一台高性能的1.8L直列四缸i-VTEC汽油發動機或者2.2L柴油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均為103kW,並且都標準配備了6速手動變速箱,而i-VTEC汽油發動機車款還可以選擇本田i-SHIFT手自一體變速箱。

第九代思域(2011年-2016年)

第九代思域最早出現在北美市場,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的北美車展上。之後這款車型在美國印第安那州的Greensburg正式投產。2011年9月16日東風本田發佈了第九代思域,和第八代一樣,國產思域採用了北美版為藍本,在造型上稍加改變。

第九代思域相比舊款造型更富現代感,本田最新的家族造型基因被引入。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代思域軸距縮短了30mm,這在現在汽車普遍長個兒的大趨勢下顯得十分另類。不過第九代思域的內部空間並未有明顯縮水,並增加了大量高科技裝備,提高了整車的駕乘品質。

第十代思域(2016年-現在)

第十代本田思域有著動感的設計,換裝了全新的渦輪發動機,全面向運動車型發展,主動85、90後年輕消費者。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表示,全新思域這次是以“完全的運動化風格”和“首次引入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為全新特徵的一款主動運動的車型。更加運動和年輕化才是未來A級車市場的新趨勢。

本田第十代思域在海外上市後獲得了一致好評,良好的口碑也為國產車型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推廣。而在產品層面,第十代思域採用了全新的平臺,全新的設計,動感的造型緊追當下潮流,尤其時高科技配置十分豐富,同時發動機也完成了“大換血”,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為唯獨動力。可以說東風本田全新一代思域在各方面相比上代車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用完美的蛻變來形容第十代思域毫不為過。第十代思域更換了全新的平臺,與新一代Accord平臺共用,並且採用了全球統一 的架構。而之前的思域都分為歐版、美版和亞洲版,它們的平臺並不相同,從這一代開始,思域首次真正意義上採用了全球統一架構,衍生的兩廂五門掀背版主要供給歐洲市場,美國和國內市場則主推三廂版。

在設計上,第十代思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採用了本田家族全新設計理念——EXCITING H DESIGN。在這個理念中,中網造型被詮釋為“Solid Wing F ace”,可以看到中網格柵與車燈相連的整體設計。

此外,在整體造型上採用了溜背設計,這一設計不僅看起來動感,也大大降低了風阻係數。犀利的側身腰線,配合17英寸鋁合金雙色輪轂(尊貴版及以上車型配備),提升了整體的運動感。

在車身尺寸方面,國產全新一代思域長寬高分別為4649*1800*1416mm,軸距達到了2700mm。軸距相比上一代車型增加了30mm,確保了前排寬敞駕駛空間的同時,也為後排提供了同樣舒適的乘坐空間。

新車尾部設計要比前臉更加大膽,車尾整體流線更像是款轎跑車型。另外,採用了更加時尚的LED尾燈,且燈組呈現出飛鏢形狀。很顯然,相比現款造型平庸的思域,新思域在外觀設計上更加成功。另外,第十代全新思域啟用了全新的動力標識,1.5T車型在尾部的表示為220 TURBO。

第十代思域有著更寬更低的車身姿態,此外有著足夠吸引人的顏值。雖然更偏向年輕運動的設計理念,但並沒有過度的渲染這些特點,很容易讓人接受,相比上一代車型更具時代感。與外觀設計一樣,第十代思域在內飾上也讓人驚喜。這一代思域的內飾要比上一代更顯檔次,此外也全面提升了車內質感和設計感。與上代分屏式的設計不同,儀錶盤回歸傳統的設計。分為三部分,左右的水溫表與油表依然是機械式,中間的則為全液晶屏,資訊相當豐富,包括配備的渦輪增壓值。此外新的方向盤造型也更加前衛,用料和做工則保持了本田應有的水準。

第十代思域在配置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尊貴版和尊耀版車型還配備了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擁有即時路況更新、天氣預報、擁堵/事故躲避路線引導等功能。並為消費者提供10年免費導航、通訊費和緊急呼叫等基本專案的服務。

不過,尊貴版和尊耀版車型搭載的Honda CONNECT系統是不支援CarPlay功能的。而豪華手動版和自動版車型的多媒體系統支援蘋果CarPlay功能,使用起來很方便。

此外,LED行車燈、一鍵啟動、無匙進入、雙區自動空調、ESP、天窗、電子手刹以及自動駐車功能,無論是手動擋還是自動擋,都是為全系標配,可以說是相當厚道。另外全系還配備了發動機遠端啟動功能,在不超過40米的範圍內,通過鑰匙就可以遠端啟動或關閉發動機,遠端啟動發動機後,空調也會隨之啟動並默認設置為22度。

在安全系統方面,尊耀版車型還配備了Honda SENSING系統,包括碰撞緩解制動系統、並線輔助、盲區預警、自動跟車等一系列電子輔助系統,可以說是領先同級。

第十代思域的座椅設計很符合人體工程學,給人以良好的包裹性和舒適的腰部支撐。另外,與上一代相比,第十代思域軸距加長了30mm,2700mm的軸距確保了為後排提供舒適的乘坐空間。

得益于本田的“MM空間理念”設計,車內的乘坐空間感很寬敞,並沒有像大多數A級車那樣很緊湊,而腿部的空間也寬裕。雖然採用了溜背造型,但絲毫不影響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在動力系統方面,第十代思域再次回歸了渦輪增壓動力系統,摒棄了上代老邁無力的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此次第十代思域搭載了代號為“L15B7”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供油系統為缸內直噴系統,渦輪則來自三菱的TD03號渦輪,最大峰值馬力為174匹,最大扭力則為220牛米。從帳面來看,相比上代的1.8L雖然排量變小,但動力輸出卻大了很多,因此在性能方面就自然不言而喻了。變速箱方面,與之匹配一台CVT變速箱,另外還有6速手動擋可以選擇。

既然第十代思域在外形上變的更加動感,那麼內在的“芯”是不是也同樣動感。答案是肯定的,這台1.5T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很出色,174匹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帶動這台1噸多點的車身很是輕鬆。此外油門相應很及時,渦輪的介入並沒有遲滯感,1700轉就可達到最高扭矩。深踩油門,小小的推背感還是很明顯的。在動力輸出的中後段,這台機器依然能帶給你不錯的動力回應,並不像上代1.8L發動機那樣軟綿綿的,到了後段出現完全不給力的狀況。

與上代車型不變的則是匹配的CVT變速箱,這台變速箱表現的依舊很平順,由於齒比是無極變化的,轉速並不會有很大的落差。它的傳動總是悄聲無息的,帶給你的感覺就是很平穩。

第十代思域同樣配備了ECON智慧化綠色節能輔助系統,作為本田引以為傲的節能環保技術,它能輔助改善駕駛習慣,同時有效控制車輛能耗的使用,進一步提升節油性。即使猛踩油門,動力輸出也會受到有效控制,保證發動機平穩運行,實現節能。

在操控方面,第十代思域的轉向似乎進行了重新的調校,感覺很沉穩,沒有了日系車常有的輕巧感,開起來能帶給你很大的駕駛信心。第十代思域採用了前懸架麥弗遜形式,後懸架為多連杆。在駕駛中很明顯感覺這套懸架系統調校的偏硬,這也可能是為更加突出運動感,雖然經過細小顛簸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路面的起伏,但大部分衝擊感已經被避震吸收掉,整套底盤系統還是不錯的。

總結:作為本田汽車歷史上最重要的車系,思域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傳奇,它伴隨著本田汽車從弱到強、從本土到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全球累計兩千多萬輛的銷量也為本田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相信思域也將繼續創造更輝煌的成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