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

廣宗縣, 隸屬於邢臺市, 位於河北省黑龍港流域, 地處古黃河、漳河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 南北狹長, 海拔29-35米, 面積513平方公里, 人口27.7萬人, 轄1鎮7鄉、213個村。 縣城廣宗鎮, 西距邢臺市人民政府52公里, 西北毗連平鄉、巨鹿兩縣, 東與威縣交界, 距山東省濟南市158公里。 邢黃鐵路過境建站。

廣宗縣歷史悠久, 西周為邢國故土, 秦代屬巨鹿郡, 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于此, 西漢置廣宗國, 東漢設廣宗縣, 隋代改為宗城縣, 元代析置為廣宗縣, 屬順德府, 保存有完整的明代縣衙官署正堂和中外聞名的沙丘平臺遺址。 廣宗縣是燕趙慷慨悲歌的誕生地,

也是“中國梅花拳之鄉”, 民間藝術品種類多而精, 太平道樂是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文名稱

廣宗縣

外文名稱

Guangzong County

別 名

宗城、沙丘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邢臺市

下轄地區

轄廣宗鎮等一鎮七鄉, 經濟開發區

政府駐地

廣宗鎮

電話區號

0319

郵政區碼

054600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邢臺市中東部

面 積

503平方千米

人 口

27.7萬人

方 言

冀魯官話

氣候條件

北溫帶溫帶季風性亞濕氣候

著名景點

沙丘平臺, 廣宗官署正堂

機 場

附近有邢臺機場(在建)

火車站

廣宗站、周邊有邢臺東站、清河城站、

車牌代碼

冀E

行政區劃代碼

130531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封劉如意為廣宗王, 取“推廣宗子之意。 ”東漢章帝置廣宗縣取“以廣先帝基業”之意。

廣宗之名由此而來。

廣宗縣《禹貢》屬冀州, 西周屬邢國, 秦代屬巨鹿郡。 西漢為堂陽縣地, 屬巨鹿郡, 元始二年(西元2年), 封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而析堂陽縣地建廣宗國, 《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 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 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誌》), 七年後國除。 東漢時漢章帝“以廣先帝基業”之意析堂陽縣置廣宗縣, 仍屬巨鹿郡。 後趙石勒於此設建興郡, 北魏時期改為廣宗郡。 隋代時期更名宗城縣, 金代時期更名洺水縣, 元憲宗二年(1252年)分洺水縣民戶之半于武道鎮置司總管, 憲宗五年(公1255 年)置為廣宗縣, 屬順德府, 明清因之。 舊志說此地“北連巨鹿, 南接曲安, 沙丘峙其左, 漳水繞其右,

岡阜相屬, 林木鬱然。 趙陲重地, 以控齊魯。 ”

建置沿革

《禹貢》屬冀州, 商代帝辛於此建沙丘行宮。

西周屬邢國故土。 春秋末期屬晉。 戰國時期屬趙國, 有沙丘宮, 為趙武靈王所居。

秦代屬钜鹿郡, 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于此。

西漢為堂陽縣地, 屬巨鹿郡

西漢元始二年(西元2年), 封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而建廣宗國, 蓋取“推廣宗子之意”。

七年後(西元8年)國除, 仍屬堂陽縣地。

東漢章帝“以廣先帝基業”之意析堂陽縣地置廣宗縣, 仍屬巨鹿郡。

晉大興二年(319年)後趙于廣宗縣設建興郡;

太和二十一年(497)設置廣宗郡, 廣宗縣屬之。

北齊天保七年(556)廢除廣宗郡。

隋仁壽元年(601年), 為避煬帝名諱, 廣宗縣改名為宗城縣, 屬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置宗州,

宗城縣屬之。

唐武德九年, 廢宗州, 宗城縣更隸貝州。

天寶元年(西元742年)貝州改為清河郡, 至德二年(西元757年)複為貝州, 廣宗縣均屬之。

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溫父名誠之諱改宗城為廣宗縣, 更隸魏州。

五代後唐, 改廣宗縣為宗城縣, 屬貝州。

五代後周, 宗城縣改隸大名府。

宋熙寧四年(西元1071年)宗城縣因避河患, 徙治邵固鎮(即今威縣城東邵固)

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 為避諱改宗城縣為洺水縣, 屬洺州。

至元初, 洺水縣徙治於今河北省威縣城, 仍屬洺州。

元定宗二年(1247年)以洺水縣遙隸威州(其時威州治井陘縣)

元憲宗二年(1252年)割洺水縣一半民戶(約四千五百戶)于武道鎮置司總管。

元憲宗五年(1255 年), 以武道鎮(即今廣宗縣治)置廣宗縣, 屬邢州。

元中統三年(1262年),

邢州升順德府, 廣宗縣屬順德府。

元至元二年(1265年), 廣宗縣省入平鄉縣, 後複置, 屬順徳路。

明朝廣宗縣屬京師順德府九縣之一。

清代廣宗縣屬直隸省順德府九縣之一。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順德府, 廣宗改隸大名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 改隸河北省。

1936年, 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1937年10月, 日本佔領廣宗, 先後在邢臺成立冀南道, 順德道, 廣宗縣屬之。

1938年, 中共領導成立廣宗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 廣宗縣屬中共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 廣宗縣屬冀南區四專區。

1949年8月1日, 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 廣宗縣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

1958年, 廣宗、平鄉、南和、任縣、巨鹿五縣合併為巨鹿縣。

1961年, 析巨鹿縣複置廣宗縣, 各縣歸還。

1970年, 邢臺專區改為邢臺地區, 仍轄廣宗。

1993年,邢臺地市合併,廣宗縣仍屬邢臺市。

風景旅遊

沙丘平臺

沙丘平臺遺址

在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有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據史書記載,這就是有名的沙丘宮平臺遺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署正堂

官署正堂

邢臺一帶素有“順德府好城牆,廣宗縣好大堂,巨鹿南和好牌坊”之說,現在邢臺市廣宗縣尚存明代縣衙建築主體廣宗官署正堂,又稱廣宗縣衙、廣宗大堂等,據廣宗縣誌記載,廣宗官署正堂曾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中軸線的主體建築有照壁、鐘鼓樓、儀門、大堂、二堂等。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明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傳說秦始皇在此停過靈,該大堂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好的縣衙正堂。

張果老墓

張果老墓

唐代仙翁張果老,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隱于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並賜封邢州仙翁山為其道場,詔建棲霞觀。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仙逝後“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後被葬在其家鄉廣宗張固寨村,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仍轄廣宗。

1993年,邢臺地市合併,廣宗縣仍屬邢臺市。

風景旅遊

沙丘平臺

沙丘平臺遺址

在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有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據史書記載,這就是有名的沙丘宮平臺遺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署正堂

官署正堂

邢臺一帶素有“順德府好城牆,廣宗縣好大堂,巨鹿南和好牌坊”之說,現在邢臺市廣宗縣尚存明代縣衙建築主體廣宗官署正堂,又稱廣宗縣衙、廣宗大堂等,據廣宗縣誌記載,廣宗官署正堂曾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中軸線的主體建築有照壁、鐘鼓樓、儀門、大堂、二堂等。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明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傳說秦始皇在此停過靈,該大堂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好的縣衙正堂。

張果老墓

張果老墓

唐代仙翁張果老,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隱于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並賜封邢州仙翁山為其道場,詔建棲霞觀。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仙逝後“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後被葬在其家鄉廣宗張固寨村,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