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手握三十萬大軍的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爭奪天下,反而被害死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首詩叫做《韓信廟》, 將略兵機命世雄, 蒼黃鐘室歎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 每一尋思怕立功。 算是道出了韓信一生的悲劇。

漢高祖十一年, 淮陰侯韓信被呂後斬殺于長樂宮中, 時年35歲。 韓信為何被殺?西漢朝廷給的官方理由是謀反, 這當然是莫須有的欲加之辭。 一般認為, 功高蓋主才是他真正的死因。 其實, 韓信本有機會脫離劉邦自立為王, 進而三分天下, 但他卻選擇了放棄。 直到臨死之前, 他才悔恨不已:吾悔不用蒯通之計, 乃為兒女子所詐, 豈非天哉!

漢高祖四年, 正是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 這一年, 韓信平定了項羽分封的齊國, 並大破楚將龍且率領的二十萬大軍, 殺死項羽的心腹愛將龍且。 不久, 齊人蒯通又前來鼓動韓信自立。 他說, 你與漢王的關係遠不如張耳與陳餘那般, 卻想當然地認為漢王必然不會危害自己, 這純粹自誤。

文種、範蠡曾經輔佐勾踐成就霸業, 但功業完成時便是他們自身被殺之時, 所謂“野獸已盡而獵狗亨”。

以情誼而言, 你與漢王, 遠不如張耳之與陳餘;以忠誠而言, 也不如文種、範蠡之與勾踐。 而他們的結局你是知道的, 所以, 希望足下你好好想想。 以你今日的地位,

歸楚, 楚人不信, 歸漢, 漢人震恐。 天下雖大, 可你功高震主, 哪裡能有你的安身之所呢?韓信聽完後也有所動搖, 然而, 他心裡還是時時念著漢王的好, 不忍心背叛劉邦, 最終還是拒絕了蒯通的勸說。

通常的看法是, 他念念不忘劉邦的知遇之恩, 因而自始至終都沒有生出不臣之心。 《史記》裡說韓信感念劉邦“以衣衣我, 以食食我”, 就是說, 劉邦穿的衣服給他穿, 劉邦吃的東西也給他吃, 所以他才沒有在山東自立。 事實上, 韓信沒有與劉邦項羽爭奪天下的能力。 韓信看似名震天下又兼手握重兵, 仿佛只要揮一揮手就天下我有, 但事實情況是, 他有一個致命軟肋:他手下的許多將領都是劉邦所信任的部下, 韓信其實並沒有形成對軍隊的絕對控制。

正因為看清了這一點, 韓信才最終沒有聽從蒯通的遊說, 反叛劉邦以三分天下。 這是韓信反復權衡下的理性選擇, 他以為自此會安然無事, 但事實證明, 把命運交到他人手上是一種致命的失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