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嶽飛被害後,名震天下的岳家軍為何淪落至此?

岳飛是我華夏的千古英雄, “岳家軍”則是以統帥姓氏命名的最著名的軍隊。 自1129年成軍後, 岳家軍戰果卓著、紀律嚴明, 一度給南宋帶來恢復中原的希望。

然而,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一意求和, 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

可是, 人們往往忘了一個重要問題。 岳家軍鼎盛時有十萬之眾, 這支大軍在嶽飛被害後, 發生了什麼變化?離開了岳飛的統帥, 它能否繼續當年抗金的輝煌呢?

嶽飛

岳家軍是如何成軍的?

說到岳家軍的結局, 當然要先瞭解它的緣起。

1129年11月金軍渡過長江, 建康守將、也就是嶽飛上級的杜充望風歸順。 岳飛時任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 他拒絕投降, 率本部兵馬退守鐘山。 這就是後來馳名天下的岳家軍成軍之始。

“岳家軍”是民間習慣稱呼, 南宋初常以主將姓為軍隊簡稱, 比如另一位名將韓世忠, 部隊被稱為韓家軍, 張俊的部隊稱張家軍。 嶽飛部的正式番號為神武右副軍, 後來幾經變遷, 又改為行營後護軍。

韓世忠(非寫實畫作)

就在同一時期, 嶽飛正式駐節鄂州, 擔負起統帥南宋中部荊襄戰區的重任。 岳家軍兵力也擴充到十萬以上。 在當時各路抗金大軍中, 岳家軍實力最強, 素質最優, 金人感歎“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同時岳家軍紀律又最嚴明, 號稱“凍殺不拆屋, 餓殺不打虜”, 成為古代罕見的威武之師。

庸將小人迫害嶽飛舊將

對於這樣一支大軍, 宋高宗趙構是怎樣處理的呢?殺害岳飛前, 趙構先於1141年解除了他的兵權, 岳家軍正式軍號也做了變更,

由行營後護軍改稱鄂州駐紮御前諸軍。

起初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由岳飛手下大將王貴擔任。 岳飛遇害後王貴辭職。 宋廷任命張俊推薦的親信田師中掌管嶽飛舊部。 他掌管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長達二十年。

宋高宗趙構

這位田師中是張俊的“親戚”。 田師中的老婆是張俊的兒媳婦——當然他是在張俊兒子死後才娶的。 於是田師中管張俊叫“阿爹”, 正因有這層關係, 他才被保舉為大將。

張俊是南宋將軍裡著名的大老虎。 他拼命置辦田宅, 每年田租收入達六十萬石。 據說他把聚斂來的銀子鑄造成千兩大球, 號稱沒奈何, 意思是賊很難偷走。 可想而知, 受他賞識的田師中人品如何。

田師中尤其擅長投機鑽營, 結交內侍,

於是得以掌管鄂州大軍二十年, 連張俊罷官也沒影響到他。

田師中出任鄂州都統制, 岳家軍眾將人心不服, 傅選、李山、郭青等幾位統制紛紛提出辭職。 趙構擔心田師中壓不住軍心, 特命他帶數千四川兵作為隨從, 彈壓岳飛舊部。

田師中心知肚明, 他吃准岳家軍不敢造反, 趁機大肆排擠舊將。 比如岳飛部曲、鄂州捷勝軍副將楊浩被撤職, 罪名是“謗訕朝政”。 驍將牛皋對降金不滿, 下場更慘。 1147年, 田師中竟借大會諸將之機將他毒殺。

牛皋在《說岳全傳》中是個喜劇角色, 給書中增加了不少笑料, 最後在七十九回大破金軍, 騎在兀術背上把他活活氣死, 給嶽飛報了仇, 自己哈哈大笑, 一口氣接不上而死。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氣死兀術, 笑殺牛皋”。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牛皋卻抱著未能馬革裹屍的遺憾,被嫉恨他的庸將害死。歷史的無情處,總是超乎想像。

牛皋(非寫實畫作)

田師中擔任統帥期間,岳飛時代魚水和諧的軍民關係不復存在。田採取抓壯丁補充軍籍,像奴隸一樣使喚他們,以致有百姓自殘以求免除兵役。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竟統領原岳家軍長達近二十年。到宋高宗末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率領大軍南征,宋朝許多官員深知田師中不得人心,紛紛上疏彈劾。

趙構怕他抵擋不住金軍,這才令吳拱取代田師中,擔任鄂州都統制。田師中去職後,趙構仍然青眼相看,破例准許他領取統兵官全俸,坐享厚祿。

女真武士

規模銳減,戰鬥力疲軟

田師中任內,鄂州軍發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是員額大大縮小。岳飛在世時“岳家軍”有十萬之眾,而紹興十八年後,鄂州軍兵力減少到七萬以下。宋孝宗時期,打贏採石之戰的名臣虞允文上奏說,荊鄂兩軍共計68,479人。其後宋廷進一步縮編,規定鄂州都統司轄49,000人。

不僅數量下降,鄂州軍戰鬥力也遠不如昔日。

海陵王南征中,吳拱率領的鄂州諸軍在茨湖擊退了當面金軍,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風向不利,金軍無法登陸,宋軍才在水戰中取勝,戰果也僅有“千戶一人,奪舟數十”。

虞允文在戰後報告中提到,鄂州諸將多認為本軍並不擅長野戰。1175年,鄂州都統司派兵鎮壓“茶寇”賴文政。鄂州軍派出3千兵力,對陣僅有幾百人的“小寇”,居然在半年內亡失過半。其中陣亡者114人,其他大部分逃亡了。

昔年威震天下、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而今居然成群結隊地臨陣脫逃。這還是經過選派投入實戰的部隊,餘部戰鬥力可想而知。

宋金對峙

岳家軍的廉潔作風也受到腐蝕。曾在岳飛麾下立功的中軍副統制郝晟,向上級行賄三百兩黃金,換了一個襄陽知府的官職。

正因如此,在南宋中期隆興與開禧兩次北伐中,位於中部戰區核心的鄂州軍都沒有可以稱道的戰果。時人評價說“空屯數萬之旅,飽食競日”。這支部隊軍魂已失,早已配不上“岳家軍”的稱號了。

南宋中後期,出於增強軍事實力等目的,宋廷設立各種名目的新軍,原鄂州駐軍在正規軍中的比例不斷縮小,掉出了主力軍的行列,已經與各路廂軍禁軍沒什麼區別了。

襄陽逐漸取代鄂州成為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駐守當地的京湖制置司部隊升格為主力,鄂州軍降為配角。即使鄂州也創立了御前諸軍以外的新軍。

南宋後期,鄂州都統司雖仍保持編制,但所轄兵力僅5千多人,因此在宋蒙戰爭中少有建樹。1274年,蒙軍進逼鄂州,末任荊鄂都統制程鵬飛率軍歸降,後來參加了元朝平定南方和安南的戰爭。這就是帶有岳家軍血脈部隊的終末。

蒙古騎兵

岳家軍何以淪落至此?

威震天下的岳家軍,為何離開嶽飛就變得與其他宋軍無異?如果僅僅把問題歸結為田師中庸碌無能,得出“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結論,倒也未嘗不可。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田師中以後相對稱職的將領,仍然帶不出一支勁旅。

其實,“岳家軍”並不是一支天降神兵,它的強大戰鬥力是在抗金事業感召下、經過岳飛等優秀將領精心整肅後錘煉出來的。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岳家軍成軍之初,也有縱兵擄掠的記錄。雖然岳飛約束很嚴,卻沒能禁止住,只好把軍營設在三面臨湖的地方,派人把守狹窄的陸路。

後來嶽飛的部將韓順夫在莫邪關之戰中,竟然解鞍卸甲,讓擄掠來的女子陪酒,結果被楊再興(此時還未追隨嶽飛)打得大敗。可見早期岳家軍也未完全擺脫宋軍腐敗鬆懈的陋習。

楊再興(非寫實畫作)

嶽飛剛柔相濟的治軍舉措,無疑是改變軍隊作風的重要因素。他採取鐵的手段維護軍紀,規定取人一錢者必斬。有士兵拿了民間一縷麻,結果真的因此被斬首。

嶽飛每到一地,必率親隨視察,督促官兵。同時,在物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他又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常和最下等的士兵一同吃飯,得到了部下的愛戴。

岳家軍的戰鬥力,還與主帥崇高的目標有莫大關係。岳家軍是怎麼成軍的?1129年金兵渡江,宋軍戰敗,主將杜充投降,部隊軍心瓦解。這時嶽飛對部屬說:“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這才凝聚起軍心,帶出了一批人馬。

岳家軍與岳家將

若缺乏堅定的政治信念,嶽飛部即使不去降金,也難免淪為流寇了。

每次軍隊誓師時,嶽飛講到國難,常常痛哭流涕說不出話來,將士無不感愴。後世皆知,嶽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他在戰袍上面也刺上了“誓作中興臣,必殄金賊主”十個字。

岳家軍士兵人人都可以親眼目睹主帥身上抵禦異族、恢復故土的崇高理想,從而受到感召。

岳母刺字

從嶽飛自己來講,正因為他心目中有著神聖的抗金事業,才能做到一身正氣、嚴於律己。四川宣撫使吳玠為嶽飛送來一名美女,岳飛卻將其退回,回答說:“國恥未雪,難道是大將安逸取樂的時候嗎?”

驅逐胡虜、洗雪國恥的信念,始終縈繞在嶽飛心間,使他保持著高昂鬥志和高尚節操。

孫子兵法講兵家“五事”:道、天、地、將、法。其中“道”,也就是政治因素,排在首位。任何軍隊都是為一定政治目標服務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因為聚集在“盡忠報國”、“直搗黃龍”的大旗下,岳家軍才不斷發展壯大。

岳家軍的基礎是宗澤麾下東京留守司舊部,主要將領以北方人為主,幾個最驍勇的統制官,王貴、張憲是河北舊部,牛皋是汝州人,董先是洛陽人。

他們都是懷著收復故土的理念追隨嶽飛戰鬥,不少與金兵有著血海深仇。太行山義軍首領梁興的父母都被殺害,他率軍渡河投奔嶽飛,在北伐中擔負會合河北義軍、切斷金軍後路的重任。

嶽飛像

歷史上不乏英勇善戰的將領,但他們統率的軍隊很少聞名於後世。岳飛能把中原民眾抵抗異族的願望,提煉整合為軍隊的政治目標,順應民眾的期盼,同時嚴肅軍紀,維持和諧的軍民關係。因此岳家軍才能從古代軍隊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支青史留名的勁旅。

對於恢復中原這一目標,苟且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宋金和議後,再也無法提供給將士們。岳家軍就退回了歷史上軍隊的“正常”狀態。將領擁兵自重,大發橫財,戰時儘量保存實力;士兵把擄掠當作個人目標,遇到危難則優先逃命。

軍隊是否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軍隊的成員為何而戰。如果一支軍隊沒有絲毫理想追求,上層充滿腐敗分子,基層充斥著兵痞流民和強征來的壯丁,這支軍隊就很難戰勝任何正常水準的敵人。

遺憾的是,宋朝統治者把岳飛之後的岳家軍變成了這樣一支部隊,它就不可能再創當年的輝煌了。

笑殺牛皋”。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牛皋卻抱著未能馬革裹屍的遺憾,被嫉恨他的庸將害死。歷史的無情處,總是超乎想像。

牛皋(非寫實畫作)

田師中擔任統帥期間,岳飛時代魚水和諧的軍民關係不復存在。田採取抓壯丁補充軍籍,像奴隸一樣使喚他們,以致有百姓自殘以求免除兵役。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竟統領原岳家軍長達近二十年。到宋高宗末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率領大軍南征,宋朝許多官員深知田師中不得人心,紛紛上疏彈劾。

趙構怕他抵擋不住金軍,這才令吳拱取代田師中,擔任鄂州都統制。田師中去職後,趙構仍然青眼相看,破例准許他領取統兵官全俸,坐享厚祿。

女真武士

規模銳減,戰鬥力疲軟

田師中任內,鄂州軍發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是員額大大縮小。岳飛在世時“岳家軍”有十萬之眾,而紹興十八年後,鄂州軍兵力減少到七萬以下。宋孝宗時期,打贏採石之戰的名臣虞允文上奏說,荊鄂兩軍共計68,479人。其後宋廷進一步縮編,規定鄂州都統司轄49,000人。

不僅數量下降,鄂州軍戰鬥力也遠不如昔日。

海陵王南征中,吳拱率領的鄂州諸軍在茨湖擊退了當面金軍,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風向不利,金軍無法登陸,宋軍才在水戰中取勝,戰果也僅有“千戶一人,奪舟數十”。

虞允文在戰後報告中提到,鄂州諸將多認為本軍並不擅長野戰。1175年,鄂州都統司派兵鎮壓“茶寇”賴文政。鄂州軍派出3千兵力,對陣僅有幾百人的“小寇”,居然在半年內亡失過半。其中陣亡者114人,其他大部分逃亡了。

昔年威震天下、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而今居然成群結隊地臨陣脫逃。這還是經過選派投入實戰的部隊,餘部戰鬥力可想而知。

宋金對峙

岳家軍的廉潔作風也受到腐蝕。曾在岳飛麾下立功的中軍副統制郝晟,向上級行賄三百兩黃金,換了一個襄陽知府的官職。

正因如此,在南宋中期隆興與開禧兩次北伐中,位於中部戰區核心的鄂州軍都沒有可以稱道的戰果。時人評價說“空屯數萬之旅,飽食競日”。這支部隊軍魂已失,早已配不上“岳家軍”的稱號了。

南宋中後期,出於增強軍事實力等目的,宋廷設立各種名目的新軍,原鄂州駐軍在正規軍中的比例不斷縮小,掉出了主力軍的行列,已經與各路廂軍禁軍沒什麼區別了。

襄陽逐漸取代鄂州成為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駐守當地的京湖制置司部隊升格為主力,鄂州軍降為配角。即使鄂州也創立了御前諸軍以外的新軍。

南宋後期,鄂州都統司雖仍保持編制,但所轄兵力僅5千多人,因此在宋蒙戰爭中少有建樹。1274年,蒙軍進逼鄂州,末任荊鄂都統制程鵬飛率軍歸降,後來參加了元朝平定南方和安南的戰爭。這就是帶有岳家軍血脈部隊的終末。

蒙古騎兵

岳家軍何以淪落至此?

威震天下的岳家軍,為何離開嶽飛就變得與其他宋軍無異?如果僅僅把問題歸結為田師中庸碌無能,得出“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結論,倒也未嘗不可。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田師中以後相對稱職的將領,仍然帶不出一支勁旅。

其實,“岳家軍”並不是一支天降神兵,它的強大戰鬥力是在抗金事業感召下、經過岳飛等優秀將領精心整肅後錘煉出來的。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岳家軍成軍之初,也有縱兵擄掠的記錄。雖然岳飛約束很嚴,卻沒能禁止住,只好把軍營設在三面臨湖的地方,派人把守狹窄的陸路。

後來嶽飛的部將韓順夫在莫邪關之戰中,竟然解鞍卸甲,讓擄掠來的女子陪酒,結果被楊再興(此時還未追隨嶽飛)打得大敗。可見早期岳家軍也未完全擺脫宋軍腐敗鬆懈的陋習。

楊再興(非寫實畫作)

嶽飛剛柔相濟的治軍舉措,無疑是改變軍隊作風的重要因素。他採取鐵的手段維護軍紀,規定取人一錢者必斬。有士兵拿了民間一縷麻,結果真的因此被斬首。

嶽飛每到一地,必率親隨視察,督促官兵。同時,在物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他又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常和最下等的士兵一同吃飯,得到了部下的愛戴。

岳家軍的戰鬥力,還與主帥崇高的目標有莫大關係。岳家軍是怎麼成軍的?1129年金兵渡江,宋軍戰敗,主將杜充投降,部隊軍心瓦解。這時嶽飛對部屬說:“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這才凝聚起軍心,帶出了一批人馬。

岳家軍與岳家將

若缺乏堅定的政治信念,嶽飛部即使不去降金,也難免淪為流寇了。

每次軍隊誓師時,嶽飛講到國難,常常痛哭流涕說不出話來,將士無不感愴。後世皆知,嶽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他在戰袍上面也刺上了“誓作中興臣,必殄金賊主”十個字。

岳家軍士兵人人都可以親眼目睹主帥身上抵禦異族、恢復故土的崇高理想,從而受到感召。

岳母刺字

從嶽飛自己來講,正因為他心目中有著神聖的抗金事業,才能做到一身正氣、嚴於律己。四川宣撫使吳玠為嶽飛送來一名美女,岳飛卻將其退回,回答說:“國恥未雪,難道是大將安逸取樂的時候嗎?”

驅逐胡虜、洗雪國恥的信念,始終縈繞在嶽飛心間,使他保持著高昂鬥志和高尚節操。

孫子兵法講兵家“五事”:道、天、地、將、法。其中“道”,也就是政治因素,排在首位。任何軍隊都是為一定政治目標服務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因為聚集在“盡忠報國”、“直搗黃龍”的大旗下,岳家軍才不斷發展壯大。

岳家軍的基礎是宗澤麾下東京留守司舊部,主要將領以北方人為主,幾個最驍勇的統制官,王貴、張憲是河北舊部,牛皋是汝州人,董先是洛陽人。

他們都是懷著收復故土的理念追隨嶽飛戰鬥,不少與金兵有著血海深仇。太行山義軍首領梁興的父母都被殺害,他率軍渡河投奔嶽飛,在北伐中擔負會合河北義軍、切斷金軍後路的重任。

嶽飛像

歷史上不乏英勇善戰的將領,但他們統率的軍隊很少聞名於後世。岳飛能把中原民眾抵抗異族的願望,提煉整合為軍隊的政治目標,順應民眾的期盼,同時嚴肅軍紀,維持和諧的軍民關係。因此岳家軍才能從古代軍隊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支青史留名的勁旅。

對於恢復中原這一目標,苟且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宋金和議後,再也無法提供給將士們。岳家軍就退回了歷史上軍隊的“正常”狀態。將領擁兵自重,大發橫財,戰時儘量保存實力;士兵把擄掠當作個人目標,遇到危難則優先逃命。

軍隊是否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軍隊的成員為何而戰。如果一支軍隊沒有絲毫理想追求,上層充滿腐敗分子,基層充斥著兵痞流民和強征來的壯丁,這支軍隊就很難戰勝任何正常水準的敵人。

遺憾的是,宋朝統治者把岳飛之後的岳家軍變成了這樣一支部隊,它就不可能再創當年的輝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