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電視騙了好多年,宣讀聖旨時“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竟然是錯的

聖旨是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制、詔、誥、敕、諭、旨、批等命令的總稱。 現社會上流傳的所謂“聖旨”, 多為明清皇帝封贈官員及其先人、妻室的誥命與敕命。 近年來, 人們在影視、戲曲等文藝作品中, 經常能看到皇帝聖旨或“情景再現”頒發聖旨的場面。 然而, 對於今天的市民來說, 幾乎很少人見到過真正的聖旨是什麼模樣, 對於其印象更多來源於書籍或影視劇。

140多年前, 清廷連頒三件誥命, 對老家為今建安區蘇橋鎮的葛虎變家人進行賜封。 如今這三件誥命被妥善保存在我市檔案部門。

五色聖旨長度竟達2.4米, 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

誥命也稱為聖旨。 以前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 總是會聽到‘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而現在眼前的這面聖旨上卻寫著‘皇帝制曰’, 很好奇。 許昌市檔案局館工作人員袁冰指著玻璃櫃內的清代誥命十月初九頒發給兵部差官葛虎變的祖父、父親及兄嫂的!”周小麗說,

以頒發給其兄嫂的這件誥命來看, 儘管已經時隔140多年, 仍然保存得非常完整, 非常難得。

呈現在記者眼前頒發給葛虎變兄嫂的誥命為五色聖旨, 與大家通常在電視或影視劇中看到的聖旨不同的是, 寬度為0.35米的它展開後全長達到了1.93米!“這與我們平時在電視劇中看到的聖旨並不太長截然不同。 ”周小麗說, 這件聖旨以藍、紅、黃、白、紫五色錦面為載體, 用漢滿兩種文字正楷書寫。 文首“奉天誥命”為篆體。 四周二龍相抱, 文尾亦同。 全文232字, 依次用銀白, 草綠、鉛灰、重藍及黑色五種顏色書寫, 全文字跡清晰, 完好無損。

建安區檔案局館藏的還有另外兩件誥命, 也是同一天清廷頒發給葛虎變祖父葛祿全及父親葛樹的。

這兩件誥命均以五色錦面為載體, 長度達到了2.4米, 寬0.32米。 誥文同樣為漢滿兩種文字, 豎行正楷書寫, 其中一件全文209字, 另一件178字, 文字清晰, 保存完好。

葛虎變為當時兵部差官, 三道聖旨“門庭光耀”

據《葛氏族譜原序》披露, 葛氏家住的先人原是出於贏姓。 許昌的葛氏是由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 到了明末, 因遭受戰亂, 父兄離散, 家譜失傳。 “能夠使家譜流傳下來的, 只有恕行公, 名諱學忠的, 他以郡廩生的身份編寫了家譜。 ”

那麼, 誥命中的葛虎變是誰?為何清廷在一天內連頒三道聖旨賜封其家人?在建安區檔案局, 記者翻開厚厚的《葛氏家譜》查詢, 當“虎變”的名字跳入記者眼簾時, 其下面的內容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字子文,

號嘯山, 丁卯科武舉, 前任兵部差官, 後入撫標儘先即補都司。 ”裡面還介紹了葛虎變當時娶了三個妻子, 有一個兒子名“葛鴻慈”。

撫標指的是明清時巡撫直轄的軍隊, 都司是都指揮使司的簡稱。 也就是說, 葛虎變是當時兵部的一名官員。 葛虎變的老家位今天的建安區蘇橋鎮。 1872年十月初九這一天, 對於葛虎變的家人來說是一個被清廷賜予殊榮的日子。 在清廷賜給其兄嫂的誥命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資訊:兵部差官葛虎變之兄嫂葛瀛洲夫婦, 盡兄長之職責, 訓弟經傳詩禮, 忠於朝廷, 特賜其兄為“昭武都尉”, 賜其嫂為恭人。 而另外兩件誥命則披露, 其祖父葛祿全被賜封為“武德騎尉”, 其妻為“宜人”;葛樹賜封為“昭武都尉”, 其妻為“恭人”。

武德騎尉、昭武都尉是清代的官稱, 前者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一種定制, 正五品武官授武德騎尉之官階, 後者是清代武散官名, 正四品, 有官名而無職事的官稱。

誥命、敕命作為封贈文書, 從宋到清, 共沿襲實行了950多年。 國家檔案局巡視員鄒愛蓮在所著的一篇論文中說:“這種制度之所以一直受到中國最高封建統治者重視和青睞, 是因為它當時有著特殊的政治功能, 通過這種封贈形式, 最高統治者可以有效地籠絡和穩定官僚階層, 鞏固和擴大他們的統治支柱和社會基礎。 ”

在影視作品中, 我們往往聽到宣讀開頭時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是不對的。 因為清代誥命敕命的制首, 都是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八個字開頭, 只有皇帝向天下宣告重大事務的詔書,才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般向文武官員頒發的聖旨,不用“詔曰”。

從民間徵集而來,今被列為可移動文物

據史料記載,明清兩代誥命敕命都是先由禮部、吏部等各部按規定具題,恩准後付翰林院撰文,再由內閣中書舍人繕寫,最後鈐印。明清兩代都是實行“覃恩封贈”,也就是官職和爵號不僅授給官員本人,而且可以“上榮其考祖,下及其子孫”,有的還可以襲封數代或世襲罔替,祖祖輩輩享有特權。明清規定官員獲得封贈的次數基本相同: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贈一代,八、九品只封贈本人。

除了清同治年間的這三則誥命,建安區檔案局還館藏有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三月十八日封贈許昌人郭琛的誥命及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正月初一為庠生王元功頒發的敕命。

賜給其兄嫂的誥命原藏于許昌縣蘇橋鎮一農戶家中,1966年被許昌縣檔案館徵集珍藏。如今其被被列為了可移動文物。

只有皇帝向天下宣告重大事務的詔書,才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般向文武官員頒發的聖旨,不用“詔曰”。

從民間徵集而來,今被列為可移動文物

據史料記載,明清兩代誥命敕命都是先由禮部、吏部等各部按規定具題,恩准後付翰林院撰文,再由內閣中書舍人繕寫,最後鈐印。明清兩代都是實行“覃恩封贈”,也就是官職和爵號不僅授給官員本人,而且可以“上榮其考祖,下及其子孫”,有的還可以襲封數代或世襲罔替,祖祖輩輩享有特權。明清規定官員獲得封贈的次數基本相同: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贈一代,八、九品只封贈本人。

除了清同治年間的這三則誥命,建安區檔案局還館藏有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三月十八日封贈許昌人郭琛的誥命及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正月初一為庠生王元功頒發的敕命。

賜給其兄嫂的誥命原藏于許昌縣蘇橋鎮一農戶家中,1966年被許昌縣檔案館徵集珍藏。如今其被被列為了可移動文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