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如果這就是智慧汽車?那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大眾消費者的認知看, “智慧汽車”貌似更多像是年輕人的選擇, 甚至暫時還是極客追求著的玩意。 不過即使不知道這個概念也沒關係, 因為有車企決定將這件事, 通過更直觀的方式告知公眾。

最近奧迪在包含電視、視頻網站等各大廣告管道投放的自動駕駛廣告, 通過一場“生死時刻”結結實實告訴大家智慧汽車究竟能夠做些什麼。 廣告中的奧迪概念車帶啊在了奧迪AI人工智慧科技, 看起來真的神了, 在關鍵時刻能夠把一個臨盆的孕婦安全平穩送到醫院, 簡直堪比《機械公敵》裡威爾史密斯開的R8概念車。

事實上在這個廣告之前, 奧迪已經發佈了不少和自動駕駛相關的資訊。 隨手以“奧迪”、“智慧汽車”、“自動”作為關鍵字在各大視頻網站搜索, 都能搜出不少秀肌肉的片段。 不過相比起車市降價, 油價連漲, 甚至是奇葩女司機這些新聞, 奧迪的自動駕駛, 甚至是智慧汽車整個類別, 到現在能夠引起公眾的關注, 還真是不多。

不應該啊不應該, 那麼神奇的自動駕駛, 甚至是接入物聯網的互聯, 難道並不是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 不應該被公眾所關注?甚至不是應該有車企來堪稱lunatic難度的中國路上跑一跑, 看坐上車能不能安穩做個中國夢?

透過車展看未來:廣州車展有多“智能”?

恰好國內汽車圈的年底大戲——廣州車展, 於11月17日~11月26日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 也許我們能夠通過這一場展會, 來看看我們的消費者姥爺們是否能夠接受智慧汽車。 在這個喜歡抹掉過去, 創造未來的環境——想想那些國一國二黃標車, 我們的確在創造盛況的能力上過人十足——中, 智慧汽車也許有著肥沃的生長土壤。

為了擁抱盛世, “智慧汽車”這個概念, 早在廣州車展這股風之前, 已經呈現出糧草先行的態勢。 包含東風日產, 上汽榮威, 廣汽等傳統汽車品牌, 都有或者即將有智慧化產品即將在車展上公佈或展示。 廣汽和騰訊之間的合作, 也呈現出互聯網企業對智慧汽車的關注。 甚至連酷狗音樂, 都希望在未來的智慧汽車市場分得一杯羹。 各方勢力對於智慧汽車的追逐, 也是引來不同的媒體,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進行報導。

那麼在廣州車展上,智慧化有什麼體現呢?首先讓我們談點偏的,看看售前展示上是怎樣玩花樣的。以往車展上展示車大多數就是放在展臺上,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道具。即使允許消費者打開車門在裡面坐坐,但也就是坐坐感受一下而已。隨著VR和AR這兩大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在前兩年廣州車展上仍然覺得新鮮的VR體驗和AR講解,現在已經成為了車企講解產品的一大法寶。畢竟比起乾巴巴的文書資料,互動感強的VR和AR能夠帶來更有現實意義的演示,方便消費者進一步瞭解產品功能。

不僅是演示產品的方式,比起前兩年智慧汽車相關技術剛開始推廣的時候,現在的智慧汽車技術有了範圍更廣,更加深入的應用。在駕駛方面,自動泊車已經不僅是國外品牌的專利,諸如納智捷等國產品牌的車型上,也已經擁有了這項功能。智慧化更加深入的自動駕駛雖然還是少數品牌的強賣點,但各種輔助駕駛技術也已經被眾多品牌中的車款使用。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智慧化的話,那麼汽車上所使用的,結合傳統的車機,當下流行的智慧互聯系統等一系列元素打造的智慧車載系統,不僅讓年輕消費者追逐,也會讓年長消費者多看兩眼。自家造還是聯手互聯網設備,支援CarPlay還是Carlife,層出不窮的玩法和功能足夠渲染出一種智慧化將要到來的氣息。 

在車型SUV化,排量小型化的同時,智慧汽車仿佛成為了汽車銷售的下一個增長點。然而消費者真的會賣這個單嗎?

別說智能汽車,智能駕駛其實還沒搞得定。

也許“智慧汽車”這個命題還是太大,消費者一時間還無法消化完成,那讓我們先看看自動駕駛這個環節。互聯網如穀歌和百度,新勢力如特斯拉,傳統如賓士和日產,都多少在自動駕駛上投入了精力。三方勢力共同描述的未來美好得足夠讓人期待滿滿。

現階段我們能夠看到,傳統車企有賓士的DAVOS,日產ProPILOT,富豪AUTOPILOT等已經脫離過往常見的ADAS的輔助駕駛系統,穀歌和百度的自動駕駛試驗車也正在路上孜孜不倦地測試中。至於特斯拉這種在科技樹上本來就是點歪的新興車企,表現出來的實力則是更加強橫。

可事實是否如此?筆者倒是幾次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看到過有人分享那些自動駕駛的尷尬時刻。觀眾在看著捧腹大笑,偶爾會為那些被撞倒的人感到心寒的瞬間,無形中站穩了自己對自動駕駛的態度——不就是個笑話嘛。

無獨有偶,同樣是在《機械公敵》中,對機器人不信任的威爾史密斯,在緊要關頭果斷取消自動駕駛,轉為手動駕駛。這和轉發這些尷尬視頻的朋友的心態,多少都會有些不謀而合:自動駕駛真的那麼智慧?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求人不如求己”呢。從心態上來說,自動駕駛,乃至智慧汽車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也許就是個滑稽的東西。

至於不當智能汽車是笑話的人,又是怎麼看待智能汽車的呢?恰好在撰寫這篇文章的夜晚,筆者看到了廣東名嘴陳揚的一篇文章《在汽車的年代無視汽車》,其中的一些讀者評論說出了現在車展的變化。到場的消費者也許更多是在看,哪家的車有優惠之餘自己也看得上眼,或者是哪家的模特看起來更養眼多拍幾張照片。

抱有惡意的,視若無睹的,這些群體的反應,讓廠商和智慧汽車產品吃力不討好地演奏著一曲“雷聲大雨點小”。畢竟無論是哪一方勢力,都意識到智慧汽車的未來將會是一片藍海。就以中國這一全球發展得最快的消費力市場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網站,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哪怕智慧汽車只占裡面的1%,數量也是頗豐。然而捫心自問,消費者真的需要智慧汽車嗎?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需要智慧汽車嗎?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理清,什麼叫做智慧汽車?百度百科的詞條描述是這樣子的。

“智慧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電腦、現代傳感、資訊融合、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參考連結)

值得玩味的是,現在維琪百科並沒有智慧汽車的詞條,和智慧汽車含義最接近的,也就是“Autonomous car”(自動駕駛汽車)這一詞條。對比詞條我們能夠發現,兩者之間並沒有根本上的差距,從而出現了百度百科包含維琪百科的情況。但也正是維琪百科的這種謹慎,意味著智慧汽車未來的確美好,但現實也是殘酷。

從全球車市的發展情況,車企在智慧汽車上上演的“雷聲大雨點小”,也是無可奈何。據Jato Dynamics公佈的資料顯示全球52個市場汽車銷量達8424萬輛,同比攀升5.6%。在中國,美國,印度等主要銷售市場,SUV,MP4和輕型車的銷量走高,證明裝載率和耗油量仍然是汽車企業和消費者所關注的重點。雖然如特斯拉這樣的新興車企,以及一些互聯網行業,都在著力推進智慧汽車的發展,然而和銷售大勢相比,這仍然只是當中的一個浪花。

這樣一說,智慧汽車的未來,真的會有市場買單嗎?在探討這件事之前,我們也許可以先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者會選擇自購車輛,而不是其他的出行方式?

前TopGear著名主持人,“大猩猩”Jeremy Clarkson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如果一個交通工具給不了你激情和樂趣,那你還不如去坐公車。這一段話說得是有些玄(zhuang)虛(bi),但的確是描畫了用車人的心態:要麼是一種交通工具,要麼是一種大玩具。

對於想用來做大玩具的人,智慧汽車也許不是他們想要的未來,他們享受的是自己駕馭汽車的樂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車友不僅拒絕智慧化懷念拉線油門和自然吸氣引擎帶來的拳拳到肉的衝擊,甚至在《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出臺的時候,也會表現得更加激動——他們認為,這不僅會扼殺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帶來的駕駛感受,對於汽車文化也是“砍檔重練”的打擊。

與此相比,智慧汽車概念也許更加適合將車當做交通工具的那部分使用者。對於他們來說,屬於自家專屬交通工具的汽車一旦智慧化,也許能夠像文章開頭說的那個奧迪廣告那樣,也許能夠在自己不方便親自駕駛的時候將家人朋友送達目的地。在自己駕駛的時候,也可以解決因各種原因出現的駕駛狀況。

能夠完成除自動駕駛之外,如同忠心同行人那般的“智慧汽車”仍未出現。自動駕駛和人車互聯,能夠同時做好的廠商實在鳳毛麟角。在智慧汽車未引起顛覆性的使用習慣改變之前,消費者還是會更關注實際用車情況。

智慧汽車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雖然如此,但也未必要將智能汽車過分看衰。汽車智慧化將會是一種大趨勢,但推動大趨勢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自動駕駛”能夠做到的。從內在來看,自動駕駛僅是一種基礎,汽車除了要在本職工作上變得更加聰明,還需要接入物聯網,成為駕駛員和乘客在路上的管家。而從外在來看,城市規劃對智慧汽車的友好度,交通法規應該如何約束智慧汽車,這些都是要相關部門深思熟慮。自動駕駛逐漸會帶出智慧汽車的概念,但智慧汽車的發展,仍然有著很長的路。

所幸的是,在各方勢力努力的同時,相關部門也在抓緊時間制定標準,幫助智慧汽車的行業發展。2016年9月21日,美國交通運輸部與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聯合頒佈《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成為全球首個由國家發佈的自動駕駛規範性綱領。相比之下,我國國內暫時還欠缺相關職能部門在政策等領域進行支持。隨著智慧汽車不斷深入發展,相信這一天也不會離得太遠。

筆者相信,文化終會普及,智慧也會來到,發展的過程中,只要不是“一味拆拆拆,到處建建建”,在技術還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推出消耗消費者的期待,大眾遲早會明白智慧汽車中多種元素的價值分別在什麼地方。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才是一個事業,一種文化,得以健康發展的根本。

也是引來不同的媒體,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進行報導。

那麼在廣州車展上,智慧化有什麼體現呢?首先讓我們談點偏的,看看售前展示上是怎樣玩花樣的。以往車展上展示車大多數就是放在展臺上,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道具。即使允許消費者打開車門在裡面坐坐,但也就是坐坐感受一下而已。隨著VR和AR這兩大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在前兩年廣州車展上仍然覺得新鮮的VR體驗和AR講解,現在已經成為了車企講解產品的一大法寶。畢竟比起乾巴巴的文書資料,互動感強的VR和AR能夠帶來更有現實意義的演示,方便消費者進一步瞭解產品功能。

不僅是演示產品的方式,比起前兩年智慧汽車相關技術剛開始推廣的時候,現在的智慧汽車技術有了範圍更廣,更加深入的應用。在駕駛方面,自動泊車已經不僅是國外品牌的專利,諸如納智捷等國產品牌的車型上,也已經擁有了這項功能。智慧化更加深入的自動駕駛雖然還是少數品牌的強賣點,但各種輔助駕駛技術也已經被眾多品牌中的車款使用。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智慧化的話,那麼汽車上所使用的,結合傳統的車機,當下流行的智慧互聯系統等一系列元素打造的智慧車載系統,不僅讓年輕消費者追逐,也會讓年長消費者多看兩眼。自家造還是聯手互聯網設備,支援CarPlay還是Carlife,層出不窮的玩法和功能足夠渲染出一種智慧化將要到來的氣息。 

在車型SUV化,排量小型化的同時,智慧汽車仿佛成為了汽車銷售的下一個增長點。然而消費者真的會賣這個單嗎?

別說智能汽車,智能駕駛其實還沒搞得定。

也許“智慧汽車”這個命題還是太大,消費者一時間還無法消化完成,那讓我們先看看自動駕駛這個環節。互聯網如穀歌和百度,新勢力如特斯拉,傳統如賓士和日產,都多少在自動駕駛上投入了精力。三方勢力共同描述的未來美好得足夠讓人期待滿滿。

現階段我們能夠看到,傳統車企有賓士的DAVOS,日產ProPILOT,富豪AUTOPILOT等已經脫離過往常見的ADAS的輔助駕駛系統,穀歌和百度的自動駕駛試驗車也正在路上孜孜不倦地測試中。至於特斯拉這種在科技樹上本來就是點歪的新興車企,表現出來的實力則是更加強橫。

可事實是否如此?筆者倒是幾次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看到過有人分享那些自動駕駛的尷尬時刻。觀眾在看著捧腹大笑,偶爾會為那些被撞倒的人感到心寒的瞬間,無形中站穩了自己對自動駕駛的態度——不就是個笑話嘛。

無獨有偶,同樣是在《機械公敵》中,對機器人不信任的威爾史密斯,在緊要關頭果斷取消自動駕駛,轉為手動駕駛。這和轉發這些尷尬視頻的朋友的心態,多少都會有些不謀而合:自動駕駛真的那麼智慧?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求人不如求己”呢。從心態上來說,自動駕駛,乃至智慧汽車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也許就是個滑稽的東西。

至於不當智能汽車是笑話的人,又是怎麼看待智能汽車的呢?恰好在撰寫這篇文章的夜晚,筆者看到了廣東名嘴陳揚的一篇文章《在汽車的年代無視汽車》,其中的一些讀者評論說出了現在車展的變化。到場的消費者也許更多是在看,哪家的車有優惠之餘自己也看得上眼,或者是哪家的模特看起來更養眼多拍幾張照片。

抱有惡意的,視若無睹的,這些群體的反應,讓廠商和智慧汽車產品吃力不討好地演奏著一曲“雷聲大雨點小”。畢竟無論是哪一方勢力,都意識到智慧汽車的未來將會是一片藍海。就以中國這一全球發展得最快的消費力市場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網站,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哪怕智慧汽車只占裡面的1%,數量也是頗豐。然而捫心自問,消費者真的需要智慧汽車嗎?

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需要智慧汽車嗎?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理清,什麼叫做智慧汽車?百度百科的詞條描述是這樣子的。

“智慧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電腦、現代傳感、資訊融合、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參考連結)

值得玩味的是,現在維琪百科並沒有智慧汽車的詞條,和智慧汽車含義最接近的,也就是“Autonomous car”(自動駕駛汽車)這一詞條。對比詞條我們能夠發現,兩者之間並沒有根本上的差距,從而出現了百度百科包含維琪百科的情況。但也正是維琪百科的這種謹慎,意味著智慧汽車未來的確美好,但現實也是殘酷。

從全球車市的發展情況,車企在智慧汽車上上演的“雷聲大雨點小”,也是無可奈何。據Jato Dynamics公佈的資料顯示全球52個市場汽車銷量達8424萬輛,同比攀升5.6%。在中國,美國,印度等主要銷售市場,SUV,MP4和輕型車的銷量走高,證明裝載率和耗油量仍然是汽車企業和消費者所關注的重點。雖然如特斯拉這樣的新興車企,以及一些互聯網行業,都在著力推進智慧汽車的發展,然而和銷售大勢相比,這仍然只是當中的一個浪花。

這樣一說,智慧汽車的未來,真的會有市場買單嗎?在探討這件事之前,我們也許可以先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者會選擇自購車輛,而不是其他的出行方式?

前TopGear著名主持人,“大猩猩”Jeremy Clarkson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如果一個交通工具給不了你激情和樂趣,那你還不如去坐公車。這一段話說得是有些玄(zhuang)虛(bi),但的確是描畫了用車人的心態:要麼是一種交通工具,要麼是一種大玩具。

對於想用來做大玩具的人,智慧汽車也許不是他們想要的未來,他們享受的是自己駕馭汽車的樂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車友不僅拒絕智慧化懷念拉線油門和自然吸氣引擎帶來的拳拳到肉的衝擊,甚至在《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出臺的時候,也會表現得更加激動——他們認為,這不僅會扼殺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帶來的駕駛感受,對於汽車文化也是“砍檔重練”的打擊。

與此相比,智慧汽車概念也許更加適合將車當做交通工具的那部分使用者。對於他們來說,屬於自家專屬交通工具的汽車一旦智慧化,也許能夠像文章開頭說的那個奧迪廣告那樣,也許能夠在自己不方便親自駕駛的時候將家人朋友送達目的地。在自己駕駛的時候,也可以解決因各種原因出現的駕駛狀況。

能夠完成除自動駕駛之外,如同忠心同行人那般的“智慧汽車”仍未出現。自動駕駛和人車互聯,能夠同時做好的廠商實在鳳毛麟角。在智慧汽車未引起顛覆性的使用習慣改變之前,消費者還是會更關注實際用車情況。

智慧汽車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雖然如此,但也未必要將智能汽車過分看衰。汽車智慧化將會是一種大趨勢,但推動大趨勢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自動駕駛”能夠做到的。從內在來看,自動駕駛僅是一種基礎,汽車除了要在本職工作上變得更加聰明,還需要接入物聯網,成為駕駛員和乘客在路上的管家。而從外在來看,城市規劃對智慧汽車的友好度,交通法規應該如何約束智慧汽車,這些都是要相關部門深思熟慮。自動駕駛逐漸會帶出智慧汽車的概念,但智慧汽車的發展,仍然有著很長的路。

所幸的是,在各方勢力努力的同時,相關部門也在抓緊時間制定標準,幫助智慧汽車的行業發展。2016年9月21日,美國交通運輸部與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聯合頒佈《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成為全球首個由國家發佈的自動駕駛規範性綱領。相比之下,我國國內暫時還欠缺相關職能部門在政策等領域進行支持。隨著智慧汽車不斷深入發展,相信這一天也不會離得太遠。

筆者相信,文化終會普及,智慧也會來到,發展的過程中,只要不是“一味拆拆拆,到處建建建”,在技術還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推出消耗消費者的期待,大眾遲早會明白智慧汽車中多種元素的價值分別在什麼地方。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才是一個事業,一種文化,得以健康發展的根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