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芝罘區打造司法訴訟執行“快車道”(圖)

膠東線上11月28日訊(通訊員 于馨傑) 新時代下, 隨著現代資訊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市民對司法有了新期待、新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

芝罘區法院全面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推進執行資訊化建設、推進立案登記制度, 促進司法與時代同頻同振, 保證入額法官全部回歸審判一線, 改進審判作風, 傾心打造司法訴訟、執行的“快車道”, 提速公平正義實現“最後一公里”。

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法院庭長辦案常態化

“我宣誓, 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維護憲法權威, 履行法定職責, 忠於祖國、忠於人民, 恪盡職守、廉潔奉公, 接受人民監督, 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鬥!”今年6月9日下午, 芝罘區法院53名首批員額法官在國徽和國旗下莊嚴宣誓, 審判庭門前莊嚴肅穆, 高懸的國徽熠熠生輝。 司法員警身著禮服, 高舉國旗, 邁著整齊的步伐步入會場。

全體法官身著法袍, 面向國旗, 舉起右拳, 莊嚴宣讀誓詞。

參加此次宣誓儀式的53名員額法官, 是芝罘區法院根據司法改革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 通過考試、考核、另選委員會專業審查、公示等嚴格程式選拔產生, 均為審判一線的業務骨幹, 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豐富的審判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履職能力。 宣誓儀式的舉行標誌著芝罘區法院首批員額法官選任工作圓滿完成, 法官員額制改革全面落實。

6月23日, 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 芝罘區法院院長王桂一擔任審判長, 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庭審過程共歷時3個小時, 法庭充分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 審判流程嚴格規範, 收到良好的庭審效果。 據介紹,

煙臺某調料食品配送中心多次向煙臺某美食中心供應豬肉及調料等貨物, 配送中心經營者李某某收到美食中心經理盛某某出具欠條3份, 共計8萬餘元。 由於多次討要欠款未果, 配送中心便向芝罘區法院提起訴訟, 在開庭審理過程中, 被告辯稱, 其與原告之間不存在任何買賣合同關係, 盛某某並非美食中心工作人員。 庭審中, 王桂一院長圍繞雙方當事人訴爭的案件事實, 準確概括爭議焦點, 有序組織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 保障了訴訟雙方的訴訟權利。 整個庭審過程規範高效, 張弛有度, 體現了良好的庭審組織駕馭能力。

自今年法官員額制改革以來, 芝罘區法院為保證入額法官全部回歸審判一線, 提高司法能力、改進審判作風,

嚴格落實最高法院及省高院要求院庭長辦案有關指示精神, 禁止法院負責人入額後不辦案、委託辦案、掛名辦案;禁止以聽取彙報、書面審查、審批案件等方式代替辦案;根據分管審判工作或所在庭室, 結合專業背景和個人專長辦理案件, 重點審理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和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充分發揮區法院院庭長資深法官的“傳幫帶”示範效應, 帶動年輕法官提升庭審駕馭能力。 今年截止目前, 芝罘區法院院庭長共審結案件2103件, 占全院結案數量的19.44%, 審判執行團隊結案數量同比上升16.36%。 通過院庭長辦案, 讓區法院精英力量回歸審判一線, 讓院庭長的司法智慧直接體現在具體案件審理中,
把每一件案件都辦成讓群眾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鐵案、精品案, 有利於帶動芝罘區法院整體辦案水準的提升, 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

同時, 為穩步推進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工作, 今年芝罘區法院還組建了五種模式的審判團隊31個, 執行實施團隊6個, 執行監督團隊、保全速裁團隊、快速執行團隊各1個, 理清職責明確分工, 出臺配套檔, 分3批次對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進行專項培訓, 幫助幹警迅速適應崗位變動, 推動審判團隊高效運行。 “改革之前, 排期、送達、整卷等一些工作都需要法官自己來做, 審判團隊建立之後, 分工明確, 各司其職, 不等不靠, 法官的工作量有所減少, 能夠更加專注於案件的審理當中, 團隊整體辦案效率明顯提高,形成了1+1>2的良好效果。”談起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區法院民事案件庭于曉甯法官說:“司法改革對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後,主審法官將自行簽發裁判文書並承擔責任,需要我們用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更大的責任心去對待每一起案件,容不得半點疏漏。”

全面推進執行資訊化建設提速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後一公里”

“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出莊嚴承諾。如何破解執行難,執行資訊化、公開化,日益成為推進解決執行難的一項“利器”。對此,芝罘區法院自去年7月建成了??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並率先在全市法院規範運用于實戰指揮,取得預期效果。今年6月14日和9月26日,芝罘區法院運用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組織執行幹警兵分多路,深入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等地開展“霹靂行動”系列集中執行行動,突擊執行“抓老賴”。

通過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的統一調度,遠端指揮,集中攻堅,高壓震懾,僅9月26日“霹靂行動”當天,芝罘區法院即:執結15案,和解13案,拘傳15人,拘留2案3人,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顯現出了強大的協調指揮和應急控險的能力,對規範執行行為、提升執行效率、推動破解執行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芝罘區法院還積極建設執行查控網路,主動對接社會信用資訊,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懲戒力度,督促老賴主動履行義務,做到全領域公開,全範圍納入,全方位懲戒,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資訊共用和聯合懲戒,使失信被執行人在融資信貸、交通出行、高消費等方面收到重重限制。截至目前,依託全國法院網路執行查控系統集中查詢4600餘案,查詢銀行存款4850萬元,已凍結670筆約4550萬元,執結案件1300餘件,審核發佈失信被執行人超過5600人次,並通過微信和媒體等予以曝光,近600名被曝光的被執行人迫於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或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

除了網路查控、信用懲戒外,網路司法拍賣也給區法院處置財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路司法拍賣不僅縮短拍賣週期,而且省掉了一大筆拍賣傭金,更大程度的保護了當事人的利益,同時還積極發揮了網路的特性,讓更多的人知曉拍賣資訊,拍賣過程互不干擾,保證了拍賣的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今年,10月29日,芝罘區法院通過網路司法拍賣程式成功拍賣地下負一層建築物一處,這是自實行網路司法拍賣以來芝罘區法院網拍成功的首例案件,標誌著芝罘區人民法院執行財產方式進入了新階段。下一步,芝罘區法院將全部通過網路對查封財產進行司法拍賣,不斷擴大網路拍賣標的物宣傳範圍讓更多當事人從中得到實惠,進一步解決執行難的問題。

遠端指揮、網路查控、信用懲戒、案件管理、資訊公開、分析決策,執行指揮中心的這六大功能就是芝罘區法院全面資訊化建設的總抓手,讓現在的執行工作如虎添翼,為基本解決執行難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不斷提速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後一公里”。

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多軌立案打造“快車道”

“張法官,我的離婚案件還需要開庭嗎?”近日,通過便民服務數位化平臺,一名當事人在芝罘區法院新改建的訴訟服務中心給主審法官發送短信諮詢案件進展情況。據介紹,今年以來,芝罘區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這條主線,大力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實現“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傾心打造司法訴訟的“快車道”,為訴訟當事人提供規範、便捷、快速的“一站式”司法服務。

走進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當事人可體驗到一流的司法服務,訴訟引導、法律釋明、案件查詢、材料收轉、法官約見、審查立案等訴訟服務,為當事人提供一條龍全方位訴訟資訊服務。通過便民服務數位化平臺,可快速查詢訴訟指南、列印身份證、計算訴訟費、查詢開庭公告,通過平臺短信,可以給法官發送資訊。輸入案號或掃描身份證,快速、便捷地查詢到涉訴案件、執行案件的全部資料及案件進展情況。

為方便當事人立案,芝罘區法院改變傳統坐堂立案方式,實行公開多軌立案制度。對訴訟確實不便的市民,開通便民訴訟“綠色通道”,採取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當事人立案。對涉及追索勞動報酬、醫療費、撫養費、贍養費和侵犯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的訴訟及老、弱、病、殘、孕當事人實行優先立案,對經濟上確有困難,且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給予緩、減、免交訴訟費。

案件既要能及時立起來,還要能公正結出去;既要能讓市民對訴訟程式滿意,更要讓市民對實體處理的結果滿意。芝罘區法院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實現解紛“廣參與”,全力推動訴調對接中心工作開展,採取“訴前調解+速裁”工作模式,對訴至區法院的糾紛,由負責訴訟輔導的法官對當事人進行訴訟風險評估、法律釋明和訴訟指引,幫助當事人算好親情、信譽、時間、經濟、風險“五筆帳”。

對選擇訴前調解的當事人,訴調對接中心根據案件的性質,將案件交由調解法官、非訴調解組織駐法院調解人員、行業調解組織進行訴前調解。達成調解協定的,通過司法確認裁定書、民事調解書等方式確認調解協議書的效力,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未全部履行,對方當事人可以向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不收取任何費用,短時間內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了省時、省力、省錢、不傷感情、不損信譽,實現案結事了,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負責訴前調解的區法院于克曉法官說。

今年截止目前,訴調對接中心共分流案件4986件,占民商事收案數的43%,人民調解處結案件1553件,司法確認611件,律師為當事人提供諮詢3600餘件。邀請市保險行業調解委員會安排專業調解人員進駐芝罘區法院進行訴前調解。同時,保險行業調解委員已受理糾紛570件,處結480件,其中調解成功215件,有效節約了訴訟資源,提高了審判效率,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團隊整體辦案效率明顯提高,形成了1+1>2的良好效果。”談起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區法院民事案件庭于曉甯法官說:“司法改革對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後,主審法官將自行簽發裁判文書並承擔責任,需要我們用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更大的責任心去對待每一起案件,容不得半點疏漏。”

全面推進執行資訊化建設提速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後一公里”

“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破除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出莊嚴承諾。如何破解執行難,執行資訊化、公開化,日益成為推進解決執行難的一項“利器”。對此,芝罘區法院自去年7月建成了??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並率先在全市法院規範運用于實戰指揮,取得預期效果。今年6月14日和9月26日,芝罘區法院運用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組織執行幹警兵分多路,深入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等地開展“霹靂行動”系列集中執行行動,突擊執行“抓老賴”。

通過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的統一調度,遠端指揮,集中攻堅,高壓震懾,僅9月26日“霹靂行動”當天,芝罘區法院即:執結15案,和解13案,拘傳15人,拘留2案3人,執行指揮中心遠端指揮系統顯現出了強大的協調指揮和應急控險的能力,對規範執行行為、提升執行效率、推動破解執行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芝罘區法院還積極建設執行查控網路,主動對接社會信用資訊,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懲戒力度,督促老賴主動履行義務,做到全領域公開,全範圍納入,全方位懲戒,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資訊共用和聯合懲戒,使失信被執行人在融資信貸、交通出行、高消費等方面收到重重限制。截至目前,依託全國法院網路執行查控系統集中查詢4600餘案,查詢銀行存款4850萬元,已凍結670筆約4550萬元,執結案件1300餘件,審核發佈失信被執行人超過5600人次,並通過微信和媒體等予以曝光,近600名被曝光的被執行人迫於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或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

除了網路查控、信用懲戒外,網路司法拍賣也給區法院處置財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路司法拍賣不僅縮短拍賣週期,而且省掉了一大筆拍賣傭金,更大程度的保護了當事人的利益,同時還積極發揮了網路的特性,讓更多的人知曉拍賣資訊,拍賣過程互不干擾,保證了拍賣的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今年,10月29日,芝罘區法院通過網路司法拍賣程式成功拍賣地下負一層建築物一處,這是自實行網路司法拍賣以來芝罘區法院網拍成功的首例案件,標誌著芝罘區人民法院執行財產方式進入了新階段。下一步,芝罘區法院將全部通過網路對查封財產進行司法拍賣,不斷擴大網路拍賣標的物宣傳範圍讓更多當事人從中得到實惠,進一步解決執行難的問題。

遠端指揮、網路查控、信用懲戒、案件管理、資訊公開、分析決策,執行指揮中心的這六大功能就是芝罘區法院全面資訊化建設的總抓手,讓現在的執行工作如虎添翼,為基本解決執行難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不斷提速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後一公里”。

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多軌立案打造“快車道”

“張法官,我的離婚案件還需要開庭嗎?”近日,通過便民服務數位化平臺,一名當事人在芝罘區法院新改建的訴訟服務中心給主審法官發送短信諮詢案件進展情況。據介紹,今年以來,芝罘區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這條主線,大力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實現“走進一個廳,事務一站清”,傾心打造司法訴訟的“快車道”,為訴訟當事人提供規範、便捷、快速的“一站式”司法服務。

走進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當事人可體驗到一流的司法服務,訴訟引導、法律釋明、案件查詢、材料收轉、法官約見、審查立案等訴訟服務,為當事人提供一條龍全方位訴訟資訊服務。通過便民服務數位化平臺,可快速查詢訴訟指南、列印身份證、計算訴訟費、查詢開庭公告,通過平臺短信,可以給法官發送資訊。輸入案號或掃描身份證,快速、便捷地查詢到涉訴案件、執行案件的全部資料及案件進展情況。

為方便當事人立案,芝罘區法院改變傳統坐堂立案方式,實行公開多軌立案制度。對訴訟確實不便的市民,開通便民訴訟“綠色通道”,採取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當事人立案。對涉及追索勞動報酬、醫療費、撫養費、贍養費和侵犯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的訴訟及老、弱、病、殘、孕當事人實行優先立案,對經濟上確有困難,且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給予緩、減、免交訴訟費。

案件既要能及時立起來,還要能公正結出去;既要能讓市民對訴訟程式滿意,更要讓市民對實體處理的結果滿意。芝罘區法院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實現解紛“廣參與”,全力推動訴調對接中心工作開展,採取“訴前調解+速裁”工作模式,對訴至區法院的糾紛,由負責訴訟輔導的法官對當事人進行訴訟風險評估、法律釋明和訴訟指引,幫助當事人算好親情、信譽、時間、經濟、風險“五筆帳”。

對選擇訴前調解的當事人,訴調對接中心根據案件的性質,將案件交由調解法官、非訴調解組織駐法院調解人員、行業調解組織進行訴前調解。達成調解協定的,通過司法確認裁定書、民事調解書等方式確認調解協議書的效力,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未全部履行,對方當事人可以向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不收取任何費用,短時間內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了省時、省力、省錢、不傷感情、不損信譽,實現案結事了,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負責訴前調解的區法院于克曉法官說。

今年截止目前,訴調對接中心共分流案件4986件,占民商事收案數的43%,人民調解處結案件1553件,司法確認611件,律師為當事人提供諮詢3600餘件。邀請市保險行業調解委員會安排專業調解人員進駐芝罘區法院進行訴前調解。同時,保險行業調解委員已受理糾紛570件,處結480件,其中調解成功215件,有效節約了訴訟資源,提高了審判效率,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