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明新風潤鄉野:龍口石良鎮尹村

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風文明》》文明新風潤鄉野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走進龍口石良鎮尹村, 入耳就是嘹亮動聽的歌聲。 循著這歌聲, 沿著兩側寫滿黨的發展歷史、龍口抗戰歷史、石良鎮和尹村英模人物介紹的紅色文化長廊,

穿過整修一新的紫藤苑, 遠遠就看到, 在村子南邊, 聚攏著一大幫人, 那嘹亮的歌聲就從這裡傳出來。

“吳常社家的, 你要放開一點, 表情可以再誇張些。 ”

“王振英, 你剛才又忘詞了吧, 上一遍排練你就犯過這個錯誤, 下次可不能再犯了, 咱這可是要到市里做彙報演出, 馬虎不得。 ”

“劉書記, 你的范兒可得端正了, 你可是整個合唱團的主心骨。 ”

指揮著這一大幫人進行排練的, 就是尹村的村委副主任郭常文, “前段時間, 我們村合唱隊參加市里組織的慶祝十九大歌詠比賽, 得了個金獎, 大家還沒歇口氣, 昨天就接到通知, 過兩天要到市里做彙報演出, 必須得加緊再練練。 ”

作為尹村分管文教工作的副主任, 郭常文既是活動統籌也是合唱隊隊員,

“每次有演出, 兩委成員都上, 大家有啥問題就說啥問題, 目標一致, 那就是拿到好成績。 ”

現在, 尹村不僅有合唱隊, 還有大秧歌隊、廣場舞隊、演出隊, 共4個文化隊, 400多人, 每個人都是自願參加。 他們經常參加市里、鎮上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和比賽, 平時也常常聚在一起排練, 消遣一下。

“以前村裡矛盾不少, 有的甚至不說話, 有的婆媳關係也不好, 這樣的活動多了, 大家幹完活一起樂呵樂呵, 那些摩擦說說笑笑就過去了。 ”尹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祥說, 依託文化活動, 尹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鄰里和睦, 家庭幸福, 大家積極向上, 踏實肯幹, 一起奔小康, 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眼下, “一家有事, 百家幫忙”已經成為尹村的新風尚,

不管誰家碰到紅白喜事, 全村人都去幫忙, 村風和諧, 村民文明。

尹村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訓:家榮業興、精讀勤耕、崇德敬道、忠孝禮義、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與時俱進、朝夕只爭。 “這不只是村訓, 更是各家各戶教子育人的‘座右銘’。 每個村民都爭做鄉賢, 村裡的風氣自然就好了。 ”劉玉祥說。 在村子的主幹道上, 還設了四德榜, 表彰在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村民, 引導每一位村民都向上、向善, 做文明村民。

學習十九大精神, 如何讓文明鄉風在尹村紮根, 是劉玉祥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鄉風文明是對農村建設的更高要求, 不僅要實現物質文明, 更要提高精神文明水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精神風貌, 只有這樣才能為村裡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引領。 ”劉玉祥說, 眼下, 村裡正在加快建設“尹村歷史文化展示廳”, 廳內放置了大量老物件、圖片、獎盃等, 希望通過圖文與實物相結合的方式, 系統展示尹村的“前世今生”, 展示尹村人自強奮鬥的艱辛歷程, 讓年輕人銘記尹村歷史。

眼看著村風村貌越來越好, 劉玉祥對村子接下來的發展也更有期待???提高粉絲製作工藝與品質, 在全國打響尹村粉絲品牌;改進葡萄種植, 發展葡萄生態旅遊產業, 不斷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水準。

相信借著文明鄉風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斬獲“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的尹村, 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YMG記者 劉潔 通訊員 陳超 呂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