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老韓做素仁三題

老韓做素仁三題

一題:《嶺南秀色》

一個素仁小樹的悟習

這件小作, 記敘著我習“素仁格”的感悟軌跡。 樁材, 是父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植的小植物, 父逝時我未學盆景, 但對花草的興趣和對父的懷念使我細心養護著它。 八二年後學盆景, 這件小樹, 纖細的雙幹, 有點文雅, 某天, 兩位盆景已有資歷的朋友到我家, 見到此盆小樹, 稱說似“素仁格”, 這是第一次面聽盆友稱我的樹作“素仁格”。 其實, 那時剛學盆景, 雖知“素仁格”藝稱, 但未知 “素仁格”內涵, 這纖細的小樹, 可能是那未成熟的形體具有 “素仁格”的瘦秀, “素仁格”稱謂於嶺南已流傳多年,

那時盆景界還沒 “文人樹”概念, 因而那個與“素仁格”要求還甚遠的小樹, 盆友稱:似“素仁格”。

上圖是九二年的樹照, 已養了十二三年了, 那有“素仁格”韻味, 托繁葉茂, 可以看出那時我還沒有“素仁格”的細胞, 反思, 當時盆友造訪稱似“素仁格”還有點似,

因那時枝少葉稀, 經十二三年的養植, 已枝繁葉茂了。

隨著時間, 對素仁樹也多了興趣。 嶺南盆景一個成熟的作品, 要經歷一二十載蓄枝截幹的不斷造藝, 枝繁托虯, 豐滿厚實, 我覺是培養的加法。 但悟習“素仁樹”, 卻要從繁枝虯托中簡化、提練, 那是減法。 這不只是造藝過程, 更是心曆的理悟, 技藝的提煉。

幾個照片, 記述著我對“素仁格”的悟習經歷, 二十年歲歲感悟, 逐步修簡。 對多年枝托培育的不舍, 是習素仁樹最大的心理障礙, 我無信仰, 但素仁禪師 “捨得”“空寂” 禪理, 于悟習中有所體會。

不以“素仁格”要求, 有盆友覺這樹越修剪越不好看, 但我喜弄素仁樹, 並于習悟中慢慢領悟素仁‘多一枝嫌其多, 少一枝覺其少’的造藝要求,

且少到不可再少, 以最簡潔的構圖, 勾畫出盆藝的美態, 我覺是心理及審美的錘煉。

一盆小樹三十年, 曆稀到繁, 歸繁至簡, 錄下悟習素仁樹的過程。

2003年

2008 年

2009年

2011年 《嶺南秀色》滿天星 高80cm

二題:《無 為》

一個工少藝簡的破格作品

是一個我所弄“素仁格”作品中最工少、最簡潔、最多人議論的作品, 因太簡潔而引發盆友覺這還算不算藝?我的《童夢》作品集附印前征盆友意見, 有建議別放此, 因太簡潔,有力挺用,認為有特色。我覺雖欠成熟,還是冒“險”用了,一年後還斗膽送上海參加了一個“精品展”,展後有盆友告知我,網上對這作品有非一般的議論。

原樹是一盆友種植,修長身段經數次蓄剪顯幾度曲折,應種數年了,沒留枝托,只把上段折成跌枝,原意是做個跌枝的“文人樹”,下一步如何弄未有構思到,盆友把樹讓與我,但一時也沒決定如何搞。

這樁幹不錯,但有葉部分纖弱缺氣韻,重心不穩。

換盆同時調整重心

審視幾番總覺那跌枝與婉轉的身幹不呼應,沒有什麼美感和調整的前景,如把跌枝改短,只留托作結頂,有破格的效果,但這結頂太小,不合常態,使我三思,後還是個性及愛好,下剪去掉。

去掉了跌枝下段後,樹顯清新簡潔出俗,就算是在我 “怪異”的作品中也顯出類,其時正編《童夢》,也就有了用與不用的考慮。別人的樹只一剪,還不知應算誰的作品?這一剪,非己始作已非始韻,但頭輕腳重欠成熟,後著意培育。

三年後成熟感有了。

《無 為》 山桔 高 130cm

下剪前也考慮過,這改作能否成景?能否過得自己的關,盆友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這個作品並非刻意而為做成這形態,而是在原狀態中我覺是不二的選擇,盆景創作很多時還是隨樁而為。

破格的形態也顯示脫俗的心境,《無為》作題,也算是寫照。

三題: 《歸 淨》

小苗始育的作品

水松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外已基本絕跡,但在我們順德,卻有用作做盆景的傳統,也使這一物種得以遺傳。水松繁殖可種子及扡插 ,水松盆景的造型,基本都是作矮仔大樹。水松是直生樹,不自然彎曲,用作矮仔大樹形,需每年蓄枝截幹,翻來覆去構造扭曲的身段,做好一個作品需二三十年,耗時長,因而成熟的作品顯得珍稀。

一盆友扡插繁殖了幾十個小苗,我無意間發現了一盆雙幹的,雙幹水松極少,且未見用於“素仁格”,盆友熟知我愛好,把此苗送我,於是我著意作“素仁格”培植。

《歸 淨》 水松 160cm

作這件作品,如張白紙,可自由發揮,弄素仁樹多年,對素仁樹已有一定的理悟,因而少了對樁培養先繁後簡時間,于培育過程中就決定好枝托的取捨,沒讓多餘的枝托耗去養分及時間,兩幹及枝托沒讓其一步長到位,仍採用嶺南的傳統手段,經數次截幹蓄枝,使其有合適過渡。水松與其它樹不同,缺細小的枝杈,用於盆景也不能育出小枝,需以葉代枝,翠綠婆娑的葉片給人一個楚楚動人麗態。以水松作素仁樹,也許是鮮有的一次嘗試,保形又需一個摸索。

由苗始,廖廖枝葉,用時五年,以水松盆景創作時間,已是速成了。

因太簡潔,有力挺用,認為有特色。我覺雖欠成熟,還是冒“險”用了,一年後還斗膽送上海參加了一個“精品展”,展後有盆友告知我,網上對這作品有非一般的議論。

原樹是一盆友種植,修長身段經數次蓄剪顯幾度曲折,應種數年了,沒留枝托,只把上段折成跌枝,原意是做個跌枝的“文人樹”,下一步如何弄未有構思到,盆友把樹讓與我,但一時也沒決定如何搞。

這樁幹不錯,但有葉部分纖弱缺氣韻,重心不穩。

換盆同時調整重心

審視幾番總覺那跌枝與婉轉的身幹不呼應,沒有什麼美感和調整的前景,如把跌枝改短,只留托作結頂,有破格的效果,但這結頂太小,不合常態,使我三思,後還是個性及愛好,下剪去掉。

去掉了跌枝下段後,樹顯清新簡潔出俗,就算是在我 “怪異”的作品中也顯出類,其時正編《童夢》,也就有了用與不用的考慮。別人的樹只一剪,還不知應算誰的作品?這一剪,非己始作已非始韻,但頭輕腳重欠成熟,後著意培育。

三年後成熟感有了。

《無 為》 山桔 高 130cm

下剪前也考慮過,這改作能否成景?能否過得自己的關,盆友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這個作品並非刻意而為做成這形態,而是在原狀態中我覺是不二的選擇,盆景創作很多時還是隨樁而為。

破格的形態也顯示脫俗的心境,《無為》作題,也算是寫照。

三題: 《歸 淨》

小苗始育的作品

水松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外已基本絕跡,但在我們順德,卻有用作做盆景的傳統,也使這一物種得以遺傳。水松繁殖可種子及扡插 ,水松盆景的造型,基本都是作矮仔大樹。水松是直生樹,不自然彎曲,用作矮仔大樹形,需每年蓄枝截幹,翻來覆去構造扭曲的身段,做好一個作品需二三十年,耗時長,因而成熟的作品顯得珍稀。

一盆友扡插繁殖了幾十個小苗,我無意間發現了一盆雙幹的,雙幹水松極少,且未見用於“素仁格”,盆友熟知我愛好,把此苗送我,於是我著意作“素仁格”培植。

《歸 淨》 水松 160cm

作這件作品,如張白紙,可自由發揮,弄素仁樹多年,對素仁樹已有一定的理悟,因而少了對樁培養先繁後簡時間,于培育過程中就決定好枝托的取捨,沒讓多餘的枝托耗去養分及時間,兩幹及枝托沒讓其一步長到位,仍採用嶺南的傳統手段,經數次截幹蓄枝,使其有合適過渡。水松與其它樹不同,缺細小的枝杈,用於盆景也不能育出小枝,需以葉代枝,翠綠婆娑的葉片給人一個楚楚動人麗態。以水松作素仁樹,也許是鮮有的一次嘗試,保形又需一個摸索。

由苗始,廖廖枝葉,用時五年,以水松盆景創作時間,已是速成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