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打烏江畫廊品牌 做文化旅遊文章

“抬頭眺望, 白塔聳立, 陽光下顯現金黃的色彩;漫步烏江, 濕地公園柳枝低垂, 霓燈閃爍, 烏江五光十色;行走畫廊天街, 雕樑畫棟, 簷角翹天, 猶如天上宮闕......”前不久, 一位來自湘西的攝影家朋友在縣城散步, 他對沿河縣城進行了詩一般的描述, 他形容夜景下的沿河像“小香港”。 在沿河短短的幾天攝影創作, 他讚歎沿河的山奇水美, 文化底蘊深厚。

近年來, 沿河圍繞生態文化、烏江文化、土家文化、紅色文化, 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體系, 打造“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和“武陵山生態旅遊大縣”, 全域旅遊展現一片新天地。

打好旅遊資源品牌

千里烏江一路奔騰, 蜿蜒穿越沿河132公里, 形成了山重水複, 風光旖旎的自然山水長廊, 因有船在江中行, 景隨江水流, 人在畫中游的感受, 被稱之為百里畫廊。 因此, 烏江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從古至今, 不少文人墨客游烏江後留下了讚美的詩句。 一位詩人讚美烏江:“碧流飛馳穿崇山, 峭壁奇峰峙兩岸。 古樹叢中猿聲啼, 高天雲低鷹旋盤。 船劈巨浪越礁石, 人乘疾風過險灘。 除卻揚子三峽美, 更有烏峽多奇觀。 ”

沿河有烏江山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張自然風光名片, 如何讓沿河的旅遊資源走出峽谷呢?該縣在旅遊規劃、景點開發、宣傳推介等方面新招迭出, 全域旅遊的發展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於是, 該縣先後30多次組織招商引資團到深圳、成都、上海、浙江、香港等10多個省市地區開展旅遊資源推介活動;在北京組織召開“2005北京·貴州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旅遊發展專家懇談會”;舉辦了“畫廊烏江,

山歌沿河”全國攝影大賽 ......

於是, 以蔣子龍為代表的著名作家來了, 作家筆下的《烏江山峽散記》在《中國作家》雜誌刊登;中央電視臺、臺灣三立電視臺、雲南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媒體來了, 沿河的自然風光以及豐富多彩的土家文化、紅色文化傳遍神州大地;深圳戶外活動倶樂部組織的深圳戶外旅遊活動愛好者來了, 享受了穿越烏江山峽、霸王谷的刺激與快樂;遼寧、深圳、四川、重慶等數百名攝影家來了, 近萬幅作品在大江南北傳播......

於是, 2005年, 首屆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文化旅遊節成功舉辦,

至今已舉辦八屆。

全域旅遊的建設,立竿見影地產生了旅遊經濟效應。

以前,思渠鎮馮家莊村侯渡坪組是一個土地貧瘠、不通公路的自然村寨。2008年,該縣投入數千萬元修了旅遊觀光公路、景區觀景步道、景區護欄,並在該村舉行第四屆烏江百里畫廊文化旅遊節,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村民馮自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每天都有遊客到這裡來看烏江山峽風光。我開農家飯館、賣豆腐乾,每年純收入在30萬元以上。”

思渠鎮紅岩村、黃土鎮青龍村位於麻陽河自然保護區大河壩管理站,隨著賞景、觀猴的遊客增多,農戶開起了8家小商店、農家樂,嘗到了旅遊經濟的甜頭。

做足生態旅遊文章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給沿河帶來了多樣性的旅遊資源,該縣在生態旅遊上大做文章。

沙子南莊因盛產空心李而聞名。

該縣將空心李產業與生態旅遊同步發展,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每年春暖花開和空心李成熟時節,吸引大量遊客到南莊賞花、觀景、品李。

2012年初,南莊被評為國家3A級(鄉村旅遊)景區。

南莊村農民田宇家的土地面積不多,栽培的空心樹比較少,但由於每斤空心李的價格賣10多元,每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多數是遊客上提前預訂,親自採摘買走。

田宇利用房子在空心李核心區的優勢,開起了“土菜館”,他家每年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

農旅結合,給農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10年前,南莊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人均純收入達5500多元,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走,到濕地公園玩去。”茶餘飯後,沿河縣城居民到烏江濕地公園散步,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動。

2013年12月,沿河烏江濕地批准為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1136.3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561公頃。

2014年以來,該縣投資1億餘元,本著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建設規劃,已完成濕地公園縣城段近5公里建設,烏江濕地公園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目前,沿河已基本完成南莊3A級景區和沙洲城市農業公園建設;中界鎮獅子山生態農業觀光園一期工程完成了荷花池、水上娛樂、兒童遊玩、垂釣等建設,已開始接待遊客;玫蘭圖斯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正在規劃烏江森林公園、淇灘山地旅遊建設,不久的將來,沿河將成為看點多、面積廣、有特色的武陵山生態旅遊大縣。

深挖文化旅遊內涵

一位哲人說過,沒文化底蘊的旅遊,就沒有生命活力。

沿河具有豐富的土家文化、烏江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只要充分挖掘、宣傳、包裝,就一定能形成獨特的文化旅遊品牌。

“唱著土家山歌,我在烏江山峽等你,擺手堂的木鼓敲在我心坎裡......我在烏江山峽等你,等你來看愛的神奇,神奇的黎芝峽谷藏著天使的美麗,走進山峽,走進畫裡......

外出參加團體活動或旅遊,常常聽到《我在烏江山峽等你》的歌聲,當大家知道我是沿河人,總要讓我唱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土家族山歌《這山望去那山高》。

一首歌曲,讓人們知道了烏江山峽;一首山歌,讓人們知道了沿河土家族,這就是文化推動旅遊發展的作用。

沿河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舞蹈方面:1999年,土家族傳統民間舞蹈《肉蓮花》參加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捧回金獎;2008年,《肉蓮花》參加央視七套“九億農民的笑聲”春晚,在央視大舞臺上,展現了土家舞蹈的神奇和魅力。

打擊樂方面:1982年,洪渡鎮的打鎦子在全省村寨文藝匯演一鳴驚人,獲得一等獎。2016年,洪渡打鎦子隊在湖南省舉辦的武陵山區土家族鎦子大賽中獲得金獎。

土家山歌方面:說起沿土家山歌,人們就想到《這山望去那山高》這首唱上央視、唱出國門的土家山歌。土家歌手王旭也因此唱出了名氣。他先後參加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群星獎選拔賽、星光大道、少數民族冠軍歌手爭霸賽等賽事活動,將土家山歌傳遍神州。2015年7月在臺灣舉行的“2015年亞洲音樂國際大賽”中,他以土家山歌《這山沒有那山高》奪得聲樂組民族唱法金獎。

山歌是沿河文化旅遊的靈魂。該縣投入資金,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鄉村普查和收集土家山歌,發現原生態土家山歌2000多首。

由於土家山歌的獨特和影響,2010年4月,該縣獲得了“中國土家山歌之鄉”稱號。

每年舉行的龍舟賽、土家族的儺堂戲、土家族傳統村落等標誌著沿河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還很多。

紅色文化也是沿河的一張旅遊名片。

1937年,賀龍率領紅三軍在譙家土地灣成立了雲貴高原第一個紅色政權。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會址等文物保留完好。

該縣大力推進紅色旅遊,打造了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為核心的紅色旅遊景區,成功將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申報成省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成為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接待參觀旅遊人數超過1萬人次,紅色旅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006年,電視劇《雄關漫道》開機儀式在沿河舉行,紅色旅遊宣傳風生水起,知名度享譽省內外。

提升旅遊接待能力

目前,該縣一系列提升文化旅遊品位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正在實施。

縣城思州新區濱江大道的溫泉度假休閒中心,按照AAAA級景區標準建設,計畫總投資9.76億元,規劃占地面積20.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78萬平方米。該專案是一個以酒店為中心,包括溫泉洗浴、商業、娛樂、康養等多功能的大型溫泉休閒度假旅遊綜合體。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於今年九月投入營運。

烏江山峽黎芝峽風景名勝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3億元,主要建設景區接待中心、停車場、停機坪、旅遊碼頭、觀光平臺、旅遊步道等;項目完成後,將實現黎芝峽景區年接待旅客250萬人次。

淇灘鎮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計畫投資16億元,以“古”為定位,融土家文化、碼頭文化、烏江文化、溫泉文化及佛教文化於一體,規劃占地面積156公頃,2016年11月,一期工程開始實施。

洪渡風情小鎮旅遊綜合開發專案總投資10億餘元,占地面積約2500畝,以風情街、江邊景觀帶、溫泉酒店、溫泉遊樂中心、水上遊樂、戶外運動等為主要內容,2017年底,以溫泉遊樂為中心的一期項目將建成投入運營。該項目建成後,將承接龔灘——彭水旅遊線路,與龔灘形成各具特色的古鎮旅遊線路。(田茂昌)

全域旅遊的建設,立竿見影地產生了旅遊經濟效應。

以前,思渠鎮馮家莊村侯渡坪組是一個土地貧瘠、不通公路的自然村寨。2008年,該縣投入數千萬元修了旅遊觀光公路、景區觀景步道、景區護欄,並在該村舉行第四屆烏江百里畫廊文化旅遊節,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村民馮自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每天都有遊客到這裡來看烏江山峽風光。我開農家飯館、賣豆腐乾,每年純收入在30萬元以上。”

思渠鎮紅岩村、黃土鎮青龍村位於麻陽河自然保護區大河壩管理站,隨著賞景、觀猴的遊客增多,農戶開起了8家小商店、農家樂,嘗到了旅遊經濟的甜頭。

做足生態旅遊文章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給沿河帶來了多樣性的旅遊資源,該縣在生態旅遊上大做文章。

沙子南莊因盛產空心李而聞名。

該縣將空心李產業與生態旅遊同步發展,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每年春暖花開和空心李成熟時節,吸引大量遊客到南莊賞花、觀景、品李。

2012年初,南莊被評為國家3A級(鄉村旅遊)景區。

南莊村農民田宇家的土地面積不多,栽培的空心樹比較少,但由於每斤空心李的價格賣10多元,每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多數是遊客上提前預訂,親自採摘買走。

田宇利用房子在空心李核心區的優勢,開起了“土菜館”,他家每年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

農旅結合,給農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10年前,南莊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人均純收入達5500多元,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走,到濕地公園玩去。”茶餘飯後,沿河縣城居民到烏江濕地公園散步,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動。

2013年12月,沿河烏江濕地批准為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1136.3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561公頃。

2014年以來,該縣投資1億餘元,本著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建設規劃,已完成濕地公園縣城段近5公里建設,烏江濕地公園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目前,沿河已基本完成南莊3A級景區和沙洲城市農業公園建設;中界鎮獅子山生態農業觀光園一期工程完成了荷花池、水上娛樂、兒童遊玩、垂釣等建設,已開始接待遊客;玫蘭圖斯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正在規劃烏江森林公園、淇灘山地旅遊建設,不久的將來,沿河將成為看點多、面積廣、有特色的武陵山生態旅遊大縣。

深挖文化旅遊內涵

一位哲人說過,沒文化底蘊的旅遊,就沒有生命活力。

沿河具有豐富的土家文化、烏江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只要充分挖掘、宣傳、包裝,就一定能形成獨特的文化旅遊品牌。

“唱著土家山歌,我在烏江山峽等你,擺手堂的木鼓敲在我心坎裡......我在烏江山峽等你,等你來看愛的神奇,神奇的黎芝峽谷藏著天使的美麗,走進山峽,走進畫裡......

外出參加團體活動或旅遊,常常聽到《我在烏江山峽等你》的歌聲,當大家知道我是沿河人,總要讓我唱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土家族山歌《這山望去那山高》。

一首歌曲,讓人們知道了烏江山峽;一首山歌,讓人們知道了沿河土家族,這就是文化推動旅遊發展的作用。

沿河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舞蹈方面:1999年,土家族傳統民間舞蹈《肉蓮花》參加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捧回金獎;2008年,《肉蓮花》參加央視七套“九億農民的笑聲”春晚,在央視大舞臺上,展現了土家舞蹈的神奇和魅力。

打擊樂方面:1982年,洪渡鎮的打鎦子在全省村寨文藝匯演一鳴驚人,獲得一等獎。2016年,洪渡打鎦子隊在湖南省舉辦的武陵山區土家族鎦子大賽中獲得金獎。

土家山歌方面:說起沿土家山歌,人們就想到《這山望去那山高》這首唱上央視、唱出國門的土家山歌。土家歌手王旭也因此唱出了名氣。他先後參加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群星獎選拔賽、星光大道、少數民族冠軍歌手爭霸賽等賽事活動,將土家山歌傳遍神州。2015年7月在臺灣舉行的“2015年亞洲音樂國際大賽”中,他以土家山歌《這山沒有那山高》奪得聲樂組民族唱法金獎。

山歌是沿河文化旅遊的靈魂。該縣投入資金,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鄉村普查和收集土家山歌,發現原生態土家山歌2000多首。

由於土家山歌的獨特和影響,2010年4月,該縣獲得了“中國土家山歌之鄉”稱號。

每年舉行的龍舟賽、土家族的儺堂戲、土家族傳統村落等標誌著沿河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還很多。

紅色文化也是沿河的一張旅遊名片。

1937年,賀龍率領紅三軍在譙家土地灣成立了雲貴高原第一個紅色政權。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黔東特區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會址等文物保留完好。

該縣大力推進紅色旅遊,打造了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為核心的紅色旅遊景區,成功將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申報成省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成為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接待參觀旅遊人數超過1萬人次,紅色旅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006年,電視劇《雄關漫道》開機儀式在沿河舉行,紅色旅遊宣傳風生水起,知名度享譽省內外。

提升旅遊接待能力

目前,該縣一系列提升文化旅遊品位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正在實施。

縣城思州新區濱江大道的溫泉度假休閒中心,按照AAAA級景區標準建設,計畫總投資9.76億元,規劃占地面積20.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78萬平方米。該專案是一個以酒店為中心,包括溫泉洗浴、商業、娛樂、康養等多功能的大型溫泉休閒度假旅遊綜合體。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於今年九月投入營運。

烏江山峽黎芝峽風景名勝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3億元,主要建設景區接待中心、停車場、停機坪、旅遊碼頭、觀光平臺、旅遊步道等;項目完成後,將實現黎芝峽景區年接待旅客250萬人次。

淇灘鎮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計畫投資16億元,以“古”為定位,融土家文化、碼頭文化、烏江文化、溫泉文化及佛教文化於一體,規劃占地面積156公頃,2016年11月,一期工程開始實施。

洪渡風情小鎮旅遊綜合開發專案總投資10億餘元,占地面積約2500畝,以風情街、江邊景觀帶、溫泉酒店、溫泉遊樂中心、水上遊樂、戶外運動等為主要內容,2017年底,以溫泉遊樂為中心的一期項目將建成投入運營。該項目建成後,將承接龔灘——彭水旅遊線路,與龔灘形成各具特色的古鎮旅遊線路。(田茂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