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老人自稱為清朝總兵後人, 拿出祖傳腰牌後, 專家卻建議上交?

總兵, 這是古代武官的一個稱呼, 表示的是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 無定員。 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 無品級, 遇有戰事, 總兵佩將印出戰, 事畢繳還, 後漸成常駐武官。 總兵的這個官民是從明朝初期開始實行的, 到了清朝這個官職仍然存在。

而表示總兵身份的東西就是腰牌, 腰牌是古代官員日常必備的身份信物, 和今天的通行證差不多, 因為系在腰間, 所以被稱為腰牌。 腰牌最初是玉制“牙璋”, 到了北宋和明朝前期, 符牌制度發展的更為完善, 逐漸成為一種嚴格的身份識別方式。 明代腰牌制度更加嚴格, 不同身份等級的人要佩戴不同材質、形狀的腰牌。

古代的腰牌因為大多數都是使用金銀、玉石或者是一些名貴的木材製作的, 上面的圖案也非常精美, 具有這濃厚的文化韻味, 也受到很多我的最愛的喜愛, 到現在腰牌已經成為了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的文物。

只是到今天, 腰牌似乎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只在史書上看到。

但是, 在湖南省有一位72歲的老人就稱自己是清朝總兵的後人, 而且他還有著世代相傳的腰牌。 據報導, 這個老人名叫易邵白, 他的祖上曾是曾國潘湘軍派系的總兵,

因為在咸豐帝時期幫助王鑫創造了“老湘營”有功, 所以被封為了遼東總兵的身份。 這個腰牌也是他們家流傳下來的。

後來, 易家雖然沒落了, 但是他們的經濟條件還是可觀, 這個老人的爺爺父親都會進行收藏。 他們家原本有很多的藏書,

只是隨著家庭情況的變化, 大部分的收藏品都不得不進行變賣, 到如今就只剩下了這塊代表榮耀的總兵腰牌了。 這塊腰牌代表著他們家的榮耀, 所以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 他們都沒有進行變賣。

經過專家的鑒定, 這塊腰牌總共有手掌的大小, 而且從材質的時間上來看, 符合史書的記載。 這塊腰牌的正面有一個令字, 後面刻的是總兵腰牌。 專家認為這確實是當時的總兵腰牌, 而且專家還認為這塊腰牌因為代代相傳, 所以他的實際擁有者都有記錄, 這對於文物還說是難得可貴的。

在這個考古的年代, 只要是時間久一點的東西似乎都會成為文物。 專家認為這塊腰牌就是研究清朝歷史的活化石, 具有這豐富的歷史文物價值, 所以他們建議老人將這塊腰牌上交到博物館, 這樣既能夠很好的保存, 還能為研究提供價值。 在最困難的時候, 他們都沒有放棄這塊腰牌, 老人應該咋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