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通鑒精讀:漢武帝派兵攻打朝鮮,仗打贏了,領兵的將軍卻被處死

元封三年(西元前108年), 由衛滿建立的朝鮮不聽從漢朝的號令, 而且有逐漸坐大的趨勢, 這讓漢武帝很不爽, 決定派兵收復朝鮮。

奉命出征的兩位將軍, 一個是楊僕, 一個是荀彘, 都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然而, 他們兩個人之前一直在南方作戰, 對付朝鮮並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一場大戰之後, 雙方都沒討到什麼便宜, 但朝鮮人很清楚, 現在的漢朝正處於全盛期, 可以源源不斷的增兵, 不如先歸降。 反正是名義上的臣屬, 不會有什麼實際上的損失。

聽聞朝鮮歸降的消息後, 漢武帝很高興, 派出衛山作為受降的使者。

然而, 等到正式訂盟的那一天, 朝鮮王衛右渠(衛滿之孫)只派了太子前來歸降, 還領了一支萬人的軍隊隨從。

衛山一看不對啊, 你歸降為何要帶那麼多人, 難道是詐降嗎?他命令對方放下武器, 朝鮮太子也不傻, 讓我放下武器, 豈不是任人魚肉嗎?堅決不肯,

雙方僵持不下。

最後, 朝鮮太子尋思, 既然你不信任我, 那我就不降了, 轉身就走。 衛山趕緊回朝覆命, 漢武帝一聽, 可以和平解決的事兒你居然弄砸了?不好意思, 當場誅殺。

沒辦法, 楊僕和荀彘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攻打。 但是, 這兩位將軍誰也不服誰, 各自為戰, 而且私下裡都在和朝鮮談判, 都想獲得收復朝鮮的首功。

此時, 遠在後方的漢武帝火了, 收復一個小小的朝鮮, 居然要搞這麼久?於是, 他又派出濟南太守公孫遂, 讓他到前線便宜從事, 爭取儘快搞定朝鮮。

到了前線之後, 公孫遂卻聽從荀彘的一面之言, 認為楊僕才是導致戰事遷延的罪魁禍首, 和荀彘一起奪了楊僕的兵權, 並由荀彘一人全權指揮。

現在, 荀彘沒有任何退路了, 只得放手一搏, 在一輪暴風驟雨式的攻擊之下, 朝鮮扛不住了, 幾個將領殺了朝鮮王衛右渠後正式投降。

按理說, 平定朝鮮, 荀彘和公孫遂是首功之人, 但漢武帝的處置卻讓人大跌眼鏡。 他先殺了公孫遂, 然後又以爭功之罪殺了荀彘, 楊僕本來也是死罪,

家人出錢贖為庶人。

我們無法洞悉漢武帝接連殺人的確切動機, 只能從漢武帝的性格和心理去分析。 誅殺衛山還比較好理解, 因為他錯過了和平解決朝鮮的契機, 是辦事不力。

公孫遂表面上是最冤的, 因為漢武帝給他的指示就是便宜從事,

他也很果斷的完成了任務。 但他顯然忘了一點, 漢武帝是個對權力極為敏感的人。

想當初, 極為受寵的衛青奉命攻打匈奴, 手下的將領蘇建兵敗, 他本有權力自行處置, 但謹慎的衛青還是將蘇建送給漢武帝親自發落。

現在呢, 漢武帝本是想讓公孫遂去調和兩位將軍的矛盾, 他倒好, 不經請示直接奪了其中一位的兵權, 這還了得, 如此膽大妄為必須死。

荀彘才是死得最冤的, 他確實有爭功的嫌疑, 但畢竟親自攻下了朝鮮, 起碼能將功補過吧。 結果荀彘被棄市, 楊僕卻留了一條命, 我只能理解為漢武帝太過於喜怒無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