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說明文答題技巧及教法歸納 | 從例題開始談起

小品建築

①小品, 是一種文體的名稱, 凡屬隨筆、雜感、散文一類的小文章統稱為小品。 “小品建築”是借用文體“小品”之名, 專指那些小而簡的建築。

②中國古代建築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建築相比, 有它鮮明的特點:除了以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體系以外, 建築的群體性也是重要特點之一。 中國古代建築的群體性表現為一個建築往往是由許多單幢建築組合而成的, 從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宮殿莫不如此。 明清兩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 作為當時地位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建築也就是一幢平面為長方形、內部也沒有分割的單層大殿。

然而, 就是這些簡單的單幢建築組合成紫禁城這個建築群體。

③這些建築群體除了有連成一體的殿堂、廊屋、門樓等, 還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對獨立的小建築與之相配。 例如, 一座宮殿、一組寺院或者壇廟, 甚至大型的住宅, 人們都可以看到在建築群的最外面往往豎立著牌樓;在建築群大門的前面立有華表、石獅子;在建築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著香爐、日晷1以及龜、鶴等獸像。 人們熟悉的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 九開間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 它的形體已經夠宏偉的了, 但是還不夠, 在天安門前金水河上有幾座金水橋, 在橋的左右兩邊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獅子和一根華表。

正是這威武的獅子、高聳的華表, 裝點了這座氣勢恢宏的皇城大門。 可見, 這些小品建築在整個建築群中雖然不是主要部分, 但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 所謂小品建築, 只是相對大建築而言, 二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例如, 在重要建築群中, 作為標態的牌樓應屬小品。 而一般建築群的一些院門雖然形體並不大, 也有一定的裝飾作用, 但是, 因為這類院門都附在院牆上, 並非獨立存在, 所以不屬於小品建築。 中國古代眾多的小品建築都有著特殊的形態和特定的文化內涵, 它們在我國古代建築發展中也是相當有成就的。 (有刪改)

【注】①日晷(guǐ), 古代一種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思考題1:

(1)文章開頭從一種文體的名稱“小品”寫起, 有什麼作用?

(2)分析第②段中“從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的宮殿莫不如此”的作用。

【解析】此題是考查語段作用。 語段作用的試題在作答時要考慮幾個方面:語段在結構上的作用、語段在內容上的作用、使用說明方法的語段需結合說明方法談作用。

(1)題仔細分析一下“‘小品建築’是借用文體‘小品’之名, 專指那些小而簡的建築”, “借用……之名”可以看出從“小品”寫起是為了說明“小品建築”名稱的由來。 (2)題中的關鍵字是“住宅”“宮殿”“莫不如此”。

【參考答案】(1)說明“小品建築”名稱的由來。

(2)照應上句中的“往往”, 突出群體性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主要地位, 引出下文“太和殿”的例子。

【教法歸納】

開頭段:引出說明物件××, 引出(引領)下文; 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中間段:承上啟下。 結尾段:總結全文, 補充說明;提出一些希望、警示、預測等。

思考題2:

第②段的說明層次是:先說明□□□□□□□□□□□□□□□□□□□□(不超過20個字), 再說明□□□□□□□□□□(不超過10個字), 最後□□□□□□□□□□□□□□□(不超過15 個宇)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段落的說明層次。 對應考試說明中“理解文章段落之間的關係,

理清文章思路”的要求。 首先給第②段的內容劃分層次, 第②段共有4句話, 第4句開頭的轉折詞“然而”是針對第3句的內容來講的, 因此3和4句為一層, 舉明清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的例子。 第1句和第2句分別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群體性和這種群體性的表現。 因此, 第②段內容共分3個層次。 正確劃分層次後歸納概括層意即可。

【參考答案】 “群體性”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一 ;“群體性’的內涵;乙太和殿為例作具體說明。

【教法歸納】

語段內層次劃分的方法:

1.內容方面:(1)抓句子意義歸類;(2)抓中心句, 把中心句和支撐句切分開來。

2.形式方面:(1)抓語言標誌, 如過渡詞、連接詞等;(2)借助一些常見結構形式, 如總分、總分總、分總、遞進、並列等。

思考題3:

閱讀下面介紹“甯壽宮”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關知識,說出“甯壽宮”中哪一個建築屬於“小品建築”,為什麼?

【連結材料】

北京紫禁城內的甯壽宮,是清代乾隆皇帝準備退位後當太上皇時居住和使用的。這是一組有相當規模的宮殿建築群。這些建築的佈置很注意顯示皇家氣魄。主建築甯壽宮建于單層石台基之上,與皇極殿相接。甯壽宮建築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極門,皇極門氣宇軒昂。皇極門的南面,立著一座很長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條用琉璃燒制的巨龍,這就是有名的“九龍壁”。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遷移型材料連結題。對應考試說明中“能結合材料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的要求,須運用原文知識來解答材料連結中的提問。學生須通讀全文,找到小品建築的特點,然後用小品建築的特徵去解釋材料中“甯壽宮”的哪一個建築屬於小品建築。

【參考答案】“九龍壁”屬於小品建築。它是“甯壽宮”中的一個獨立的、但又與整個建築群相配的小建築。它起到裝點“甯壽宮”的作用。

【教法歸納】

1.抓住印證型題幹中的關鍵字:印證、體現等。材料與原文關係:(多則材料)驗證關係。

解題思路:抓住材料重點進行概括,表述時須進行一定的轉換。

2.抓住遷移型題幹中的關鍵字:借助/借用文中相關知識。材料與原文關係:(一則材料)運用關係。

解題思路:審題讀文,提取題目中的重點詞,關照全文,確定相關內容;篩選要點,原文中的重點資訊須整理篩選,明確有價值的資訊。轉換歸納,將原文與材料對應梳理歸納答題要點,並按題幹轉換說明物件組織語言簡要作答。

3.抓住探究概括型題幹中的關鍵字:探究、概括、全面。材料與原文關係:補充關係(並列、遞進)。

解題思路:歸納概括;整理材料;寫出結論

4.抓住感悟闡述型題幹中的關鍵字:感受、看法。材料與原文關係:對比關係。

解題思路:擺出觀點;陳述理由;結合實際;回應題目。

例文分析:

PM2.5的危害

①去年年底美國大使館公佈PM2.5的資料引起了國人熱議,一時間專業術語“PM2.5、PM10”成了人們談論的話題。PM2.5究竟指的什麼?它對人類的生活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②首先要瞭解的一個詞是“PM”。PM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10代表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懸浮顆粒,被稱為粗顆粒物;PM2.5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也被稱為細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

③在現代城市裡的眾多污染物來源中,顆粒污染物是最常見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來源。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而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有資料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車尾氣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氣中pm2.5的含量。也有專家指出下午2點至4點,屬於pm2.5濃度最低的時段。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PM2.5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

④現代醫院證明,含有高濃度超細顆粒(PM2.5)和大顆粒(PM10)的空氣會對人體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傷害。直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通常不會進入人體的肺部,因為我們的呼吸器官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過濾和阻攔,它們只會對我們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潛在威脅。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也可能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還【乙】能侵入人體肺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為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不易被阻擋,並且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

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有更大影響。雖然肉眼看不見空氣中的顆粒物,但是顆粒物卻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使藍天消失,天空變成灰濛濛的一片,這種天氣就是灰霾天。雖然空氣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物均能降低能見度,不過相比於粗顆粒物,更為細小的PM2.5降低能見度的能力更強。當顆粒物的直徑和可見光的波長接近的時候,顆粒對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強。可見光的波長在0.4-0.7微米之間,而粒徑在這個尺寸附近的顆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思考題1:

(1)概括全文的說明內容。

(2)什麼是PM2.5?結合全文看PM2.5有什麼特點?

(3)PM2.5都有哪些危害?並談談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減輕PM2.5的傷害?

【解析】以上三題考查的是說明物件及說明物件的特徵。對應考試說明中“閱讀說明性文章,能獲取主要資訊,歸納內容要點,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的要求。判斷說明物件,一般要看文章的標題。判斷說明物件的特徵,要去找文中的總括句和總結句。(1)題在概括全文的說明內容時,要把每一個主要段落的內容歸納完全,歸納第②、③、④、⑤四個段落的主要內容。(2)第②段講PM2.5的概念,其特徵在下文找。(3)第④、第⑤段講PM2.5的危害。

【參考答案】(1)PM2.5的概念、主要來源、對人體健康和空氣品質的影響。

(2)PM2.5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也被成為細顆粒物。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危害大,散射光線,造成能見度差。

(3)本身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還能侵入人體肺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並且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有更大影響。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使藍天消失,天空變成灰濛濛的一片,這種天氣就是灰霾天。

採用清潔能源,減少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減少灰霾天室外的活動,植樹、種草提高吸附力等。

開心語文一本 中考現代文閱讀技能訓練100篇 第6次修訂版 附參考答案 正版暢銷 初中生語文專項教材教輔 學習輔導資料初一二三123 ¥19.46 領3元券

【教法歸納】

1.明確說明物件:介紹的某種事物或事理

2.明確說明內容:說明物件+特徵

3.把握說明物件及其特徵的方法:

(1)明確說明物件的方法:看題目,看開頭(全文的說明物件);

抓住段首、段尾總結性的句子和中心句(某段的說明物件)。

(2)抓住說明物件的特徵的方法: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

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

(3)概括某段的說明內容的方法:先明確說明對象,再找段的中心句(總寫句)。特別要關注段首句。

4.常考題型:1.本文的說明物件及特徵是什麼;2.概括某段的說明內容;3.文章從哪幾方面進行說明的?

思考題2:

閱讀第④段,說出劃線的【甲】【乙】兩個語句的位置不能調換的三條理由。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語段層次,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回答此類試題,首先要看所給的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從“還能”可以看出前句與後句之間存在遞進關係;其次應聯繫上下文、全文來分析。

【參考答案】【甲】【乙】兩個語句不能調換位置,其一,【甲】句與前文的顆粒污染物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有關;其二,【乙】句與後面pm2.5對人體肺部的嚴重危害有關;其三,【甲】【乙】兩句之間有遞進關係,調換後與原意不符。

思考題3:

選文第④、⑤兩段不能調換順序的原因。

【解析】以上兩題考查的是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及說明文的結構形式。首先看段落內容與前後文語句的照應關係,還可以考慮段落之間的存在的說明順序。

【參考答案】不能,這兩段的內容與第③段“因而PM2.5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一句中交待的順序相照應。

【教法歸納】

1.段落、語句的順序能否調換的答題技巧:

不能調換。(1)原文採用由……到……(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等)的順序介紹事物,符合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或事物發展的規律),調換後不合邏輯。

(2)總分關係中,分說的內容與前文總說的內容相照應。

(3)語句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係。

2.說明文的常見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遞進式、並列式。

4.常考題型:1.判斷說明文的說明順序;2.段落、語句的順序能否調換;3.文章這樣安排順序有什麼好處?

5.判斷說明順序的答題思路:

(1)概括要點 重視首括句、尾結句和提問式語句的作用。

(2)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事理說明文,大多運用邏輯順序。

(3)語言表述上應盡可能採取“大小結合”式,即運用了……的時間順序,運用了……的空間順序,運用了……的邏輯順序。

思考題4:

第②段的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回答此類試題需要根據句子內容正確判斷說明方法,然後結合上下句(上下文)準確分析句子的作用。劃線句子把PM2.5的直徑與人的頭髮的粗細作比較,說明PM2.5顆粒小。

【參考答案】作比較、列數字。通過將顆粒與頭髮的比較,突出顆粒之小,通過具體的數位説明讀者體會顆粒的微小。

【教法歸納】

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服務的,因此說明方法的作用必須和說明物件及特徵聯繫起來分析。

1.常見題型:(1)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舉例)(2)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抓住說明物件回答)

2.答題格式為:本句運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真切、條理清晰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 ……(什麼)特徵 。

3.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1)舉例子:舉什麼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增強文章說服力.

(2)分類別:對什麼進行分類說明,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3)列數字:列舉具體數字,科學、準確、具體地說明瞭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4)作比較:把什麼和什麼進行比較,突出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5)打比方: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6)引資料:更具體、更充實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7)摹狀貌:形象、具體地說明瞭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8)列圖表:直觀清楚的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一目了然,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9)下定義:給什麼下定義,科學、準確地揭示了說明物件的內涵。

思考題5:

(1)結合第③段劃線句子的內容,說出“顆粒污染物”這幾個字不能刪去的兩條理由。

(2)第④段中加點詞語能否刪除,為什麼?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文的語言是不能隨意刪去的,作答時要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也可以從刪去後句意發生的變化這個角度來談。(1)抓住“顆粒污染物”與前邊、後邊內容的關係作答。(2)“部分”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答案】(1)如果刪去“顆粒污染物”,其一,就不能判斷本文講的是“眾多污染物”中的哪一種;其二,誰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污染來源”也不清楚了。

(2)不能刪。“部分”表示並非全部的顆粒可以隨痰液排除體外,如果刪去了“部分”則表示全部都可以排出,與文意不符合。“部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法歸納】

1.考試題型之一:XX詞語能否刪除?為什麼?

答題技巧:(1)表態:不能刪;(2)解詞:解釋這個詞或帶詞解釋句子;(這個詞表限定、猜測估計、強調) (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考試題型之二:XX詞語有何表達效果/表達作用?

“說明文語言準確性”

3.考試題型之三:XX詞語能否換成XX詞語?

答題技巧:(1)表態:不能換;(2)辨別同義詞的細微區別(如詞義、搭配、範圍、感情色彩等方面,原詞好在……,另外一詞如何不好;所以,不能替換。(3)原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某個詞好在哪?

答題技巧:(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

思考題6:

請簡要分析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語段作用。第①段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PM2.5對人類生活是有影響的,問題的提出自然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參考答案】引出說明物件PM2.5以及PM2.5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引起讀者思考和閱讀興趣。

思考題3:

閱讀下面介紹“甯壽宮”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關知識,說出“甯壽宮”中哪一個建築屬於“小品建築”,為什麼?

【連結材料】

北京紫禁城內的甯壽宮,是清代乾隆皇帝準備退位後當太上皇時居住和使用的。這是一組有相當規模的宮殿建築群。這些建築的佈置很注意顯示皇家氣魄。主建築甯壽宮建于單層石台基之上,與皇極殿相接。甯壽宮建築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極門,皇極門氣宇軒昂。皇極門的南面,立著一座很長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條用琉璃燒制的巨龍,這就是有名的“九龍壁”。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遷移型材料連結題。對應考試說明中“能結合材料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的要求,須運用原文知識來解答材料連結中的提問。學生須通讀全文,找到小品建築的特點,然後用小品建築的特徵去解釋材料中“甯壽宮”的哪一個建築屬於小品建築。

【參考答案】“九龍壁”屬於小品建築。它是“甯壽宮”中的一個獨立的、但又與整個建築群相配的小建築。它起到裝點“甯壽宮”的作用。

【教法歸納】

1.抓住印證型題幹中的關鍵字:印證、體現等。材料與原文關係:(多則材料)驗證關係。

解題思路:抓住材料重點進行概括,表述時須進行一定的轉換。

2.抓住遷移型題幹中的關鍵字:借助/借用文中相關知識。材料與原文關係:(一則材料)運用關係。

解題思路:審題讀文,提取題目中的重點詞,關照全文,確定相關內容;篩選要點,原文中的重點資訊須整理篩選,明確有價值的資訊。轉換歸納,將原文與材料對應梳理歸納答題要點,並按題幹轉換說明物件組織語言簡要作答。

3.抓住探究概括型題幹中的關鍵字:探究、概括、全面。材料與原文關係:補充關係(並列、遞進)。

解題思路:歸納概括;整理材料;寫出結論

4.抓住感悟闡述型題幹中的關鍵字:感受、看法。材料與原文關係:對比關係。

解題思路:擺出觀點;陳述理由;結合實際;回應題目。

例文分析:

PM2.5的危害

①去年年底美國大使館公佈PM2.5的資料引起了國人熱議,一時間專業術語“PM2.5、PM10”成了人們談論的話題。PM2.5究竟指的什麼?它對人類的生活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②首先要瞭解的一個詞是“PM”。PM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10代表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懸浮顆粒,被稱為粗顆粒物;PM2.5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也被稱為細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

③在現代城市裡的眾多污染物來源中,顆粒污染物是最常見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來源。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而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有資料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車尾氣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氣中pm2.5的含量。也有專家指出下午2點至4點,屬於pm2.5濃度最低的時段。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PM2.5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

④現代醫院證明,含有高濃度超細顆粒(PM2.5)和大顆粒(PM10)的空氣會對人體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傷害。直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通常不會進入人體的肺部,因為我們的呼吸器官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過濾和阻攔,它們只會對我們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潛在威脅。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也可能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還【乙】能侵入人體肺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為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不易被阻擋,並且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

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有更大影響。雖然肉眼看不見空氣中的顆粒物,但是顆粒物卻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使藍天消失,天空變成灰濛濛的一片,這種天氣就是灰霾天。雖然空氣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物均能降低能見度,不過相比於粗顆粒物,更為細小的PM2.5降低能見度的能力更強。當顆粒物的直徑和可見光的波長接近的時候,顆粒對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強。可見光的波長在0.4-0.7微米之間,而粒徑在這個尺寸附近的顆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思考題1:

(1)概括全文的說明內容。

(2)什麼是PM2.5?結合全文看PM2.5有什麼特點?

(3)PM2.5都有哪些危害?並談談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減輕PM2.5的傷害?

【解析】以上三題考查的是說明物件及說明物件的特徵。對應考試說明中“閱讀說明性文章,能獲取主要資訊,歸納內容要點,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的要求。判斷說明物件,一般要看文章的標題。判斷說明物件的特徵,要去找文中的總括句和總結句。(1)題在概括全文的說明內容時,要把每一個主要段落的內容歸納完全,歸納第②、③、④、⑤四個段落的主要內容。(2)第②段講PM2.5的概念,其特徵在下文找。(3)第④、第⑤段講PM2.5的危害。

【參考答案】(1)PM2.5的概念、主要來源、對人體健康和空氣品質的影響。

(2)PM2.5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也被成為細顆粒物。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危害大,散射光線,造成能見度差。

(3)本身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還能侵入人體肺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並且攜帶細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有更大影響。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使藍天消失,天空變成灰濛濛的一片,這種天氣就是灰霾天。

採用清潔能源,減少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減少灰霾天室外的活動,植樹、種草提高吸附力等。

開心語文一本 中考現代文閱讀技能訓練100篇 第6次修訂版 附參考答案 正版暢銷 初中生語文專項教材教輔 學習輔導資料初一二三123 ¥19.46 領3元券

【教法歸納】

1.明確說明物件:介紹的某種事物或事理

2.明確說明內容:說明物件+特徵

3.把握說明物件及其特徵的方法:

(1)明確說明物件的方法:看題目,看開頭(全文的說明物件);

抓住段首、段尾總結性的句子和中心句(某段的說明物件)。

(2)抓住說明物件的特徵的方法: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

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

(3)概括某段的說明內容的方法:先明確說明對象,再找段的中心句(總寫句)。特別要關注段首句。

4.常考題型:1.本文的說明物件及特徵是什麼;2.概括某段的說明內容;3.文章從哪幾方面進行說明的?

思考題2:

閱讀第④段,說出劃線的【甲】【乙】兩個語句的位置不能調換的三條理由。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語段層次,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回答此類試題,首先要看所給的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從“還能”可以看出前句與後句之間存在遞進關係;其次應聯繫上下文、全文來分析。

【參考答案】【甲】【乙】兩個語句不能調換位置,其一,【甲】句與前文的顆粒污染物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有關;其二,【乙】句與後面pm2.5對人體肺部的嚴重危害有關;其三,【甲】【乙】兩句之間有遞進關係,調換後與原意不符。

思考題3:

選文第④、⑤兩段不能調換順序的原因。

【解析】以上兩題考查的是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及說明文的結構形式。首先看段落內容與前後文語句的照應關係,還可以考慮段落之間的存在的說明順序。

【參考答案】不能,這兩段的內容與第③段“因而PM2.5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一句中交待的順序相照應。

【教法歸納】

1.段落、語句的順序能否調換的答題技巧:

不能調換。(1)原文採用由……到……(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等)的順序介紹事物,符合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律(或事物發展的規律),調換後不合邏輯。

(2)總分關係中,分說的內容與前文總說的內容相照應。

(3)語句之間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係。

2.說明文的常見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遞進式、並列式。

4.常考題型:1.判斷說明文的說明順序;2.段落、語句的順序能否調換;3.文章這樣安排順序有什麼好處?

5.判斷說明順序的答題思路:

(1)概括要點 重視首括句、尾結句和提問式語句的作用。

(2)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事理說明文,大多運用邏輯順序。

(3)語言表述上應盡可能採取“大小結合”式,即運用了……的時間順序,運用了……的空間順序,運用了……的邏輯順序。

思考題4:

第②段的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回答此類試題需要根據句子內容正確判斷說明方法,然後結合上下句(上下文)準確分析句子的作用。劃線句子把PM2.5的直徑與人的頭髮的粗細作比較,說明PM2.5顆粒小。

【參考答案】作比較、列數字。通過將顆粒與頭髮的比較,突出顆粒之小,通過具體的數位説明讀者體會顆粒的微小。

【教法歸納】

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服務的,因此說明方法的作用必須和說明物件及特徵聯繫起來分析。

1.常見題型:(1)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舉例)(2)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抓住說明物件回答)

2.答題格式為:本句運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真切、條理清晰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 ……(什麼)特徵 。

3.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1)舉例子:舉什麼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增強文章說服力.

(2)分類別:對什麼進行分類說明,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3)列數字:列舉具體數字,科學、準確、具體地說明瞭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4)作比較:把什麼和什麼進行比較,突出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5)打比方: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6)引資料:更具體、更充實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7)摹狀貌:形象、具體地說明瞭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

(8)列圖表:直觀清楚的說明了說明物件的什麼特點,一目了然,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9)下定義:給什麼下定義,科學、準確地揭示了說明物件的內涵。

思考題5:

(1)結合第③段劃線句子的內容,說出“顆粒污染物”這幾個字不能刪去的兩條理由。

(2)第④段中加點詞語能否刪除,為什麼?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文的語言是不能隨意刪去的,作答時要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也可以從刪去後句意發生的變化這個角度來談。(1)抓住“顆粒污染物”與前邊、後邊內容的關係作答。(2)“部分”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答案】(1)如果刪去“顆粒污染物”,其一,就不能判斷本文講的是“眾多污染物”中的哪一種;其二,誰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污染來源”也不清楚了。

(2)不能刪。“部分”表示並非全部的顆粒可以隨痰液排除體外,如果刪去了“部分”則表示全部都可以排出,與文意不符合。“部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法歸納】

1.考試題型之一:XX詞語能否刪除?為什麼?

答題技巧:(1)表態:不能刪;(2)解詞:解釋這個詞或帶詞解釋句子;(這個詞表限定、猜測估計、強調) (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考試題型之二:XX詞語有何表達效果/表達作用?

“說明文語言準確性”

3.考試題型之三:XX詞語能否換成XX詞語?

答題技巧:(1)表態:不能換;(2)辨別同義詞的細微區別(如詞義、搭配、範圍、感情色彩等方面,原詞好在……,另外一詞如何不好;所以,不能替換。(3)原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某個詞好在哪?

答題技巧:(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物件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

思考題6:

請簡要分析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語段作用。第①段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PM2.5對人類生活是有影響的,問題的提出自然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參考答案】引出說明物件PM2.5以及PM2.5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引起讀者思考和閱讀興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