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備受寵愛卻敗光最精銳方面軍,史達林大怒親自下令處決

在蘇聯的歷史上, 德米特裡·格裡戈利耶維奇·巴甫洛夫這個人的地位非常特殊。 他曾經是蘇聯高層“內定”的最優秀將領的人選, 如果不出意外, 他所處的位置將與如今的朱可夫一樣, 晉升為元帥、進入權力核心那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然而, 巴甫洛夫不但沒有享受這些待遇, 反而在蘇德戰爭初期就被倉促處決。 對於這個悲慘的下場, 人們的觀點也是兩極分化嚴重:有人認為他活該, 有人卻為他喊冤。

二戰中, 德軍的裝甲部隊可謂是人盡皆知。 依託於強大機械化部隊的各種優勢, 德軍發明的閃電戰術可謂是一度所向披靡, 就連歐洲陸地霸主法國軍隊也毫無招架之力。 相比之下, 德軍主要的對手蘇軍可謂是相形見絀了。 鮮為人知的是, 蘇聯人不僅比德軍更早重視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 甚至比德軍更早開創了閃電戰。 一戰結束後, 不少蘇軍將領就開始注意到坦克這種新興的武器。

蘇俄內戰結束後, 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主持下, 蘇軍以從白軍手中繳獲的英制、法制坦克為研究物件, 加上從海外秘密購進的技術為基礎, 研製了蘇聯的第一批坦克, 並組建了兩個坦克團。 這兩個團的團長, 分別由當時兩位名聲最大的兩位新銳將領擔任, 分別是朱可夫和巴甫洛夫。 別看只有兩個團, 它們卻影響了一大批蘇軍將領。 包括朱可夫、瓦圖京、羅科索夫斯基在內的軍官, 都可謂是受益匪淺。

然而, 巴甫洛夫即便是手握著珍惜的坦克團, 其落後的觀念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翻看巴甫洛夫的資歷, 我們就會發現他不愧是“內定”的將領, 機會比朱可夫還要多。 1928年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擔任騎兵團長、機械化旅長, 1936年又參與了西班牙內戰, 指揮坦克旅。 1937年11月出任裝甲坦克部部長, 不久後再次接受了蘇芬戰爭的歷練。 同時期的朱可夫還在當騎兵軍軍長, 主動親自往前線跑, 以對情況做更準確的瞭解。 即便如此, 巴甫洛夫仍然認為坦克作用有限,

不能用作主攻, 最合適的作用是用來支援步兵。

不過, 筆者認為蘇聯高層欣賞他的也許並非其才華, 而是他的性格。 巴甫洛夫在工作時與同僚相處融洽, 非常善於討好上級, 還很注重同下級的關係。 用一句話概括:巴甫洛夫就是一個老好人, 說話好聽, 誰都喜歡跟這樣的人打交道。 據記載, 巴甫洛夫幾乎從未與人爭吵過, 卻同朱可夫鬧過一次大矛盾。 原來, 1941年1月, 蘇軍舉辦了一次裝甲兵演習。 朱可夫指揮的部隊完虐巴甫洛夫部, 前者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後者明顯的失誤, 巴甫洛夫大概是感覺面子上過不去, 向高層告狀, 稱朱可夫“擅自修改演習預案”。

朱可夫得知後暴怒, 兩人就此結下了梁子, 殊不知這次矛盾也成了巴甫洛夫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評價一名蘇軍將領是否為“名將”或者是否受寵, 有個很重要的標準, 那便是此人是否指揮過主要的集團軍或是方面軍, 蘇聯元帥梅列茨科夫就吃過這樣的虧。 而德軍入侵時, 巴甫洛夫手裡就握有蘇軍當時最精銳的兩個方面軍之一的西方方面軍。

西方面軍擁有44個滿編師,其中有一部分還是番號中帶有“近衛”二字的、直屬最高統帥部指揮的蘇軍精銳部隊。雖然在戰爭爆發前,高層就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個軍區加強戰備工作,然而,巴甫洛夫卻毫無反應。德軍開戰第一天就派出大量戰機襲擊了西方面軍控制的26個機場,摧毀飛機738架,一舉奪取了制空權。而後,德軍裝甲部隊對明斯克實現合圍。

這個過程中,巴甫洛夫居然毫無對策,50萬大軍陷入一片混亂。身為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連自己在哪兒,身邊有什麼部隊都不知道。最後,最高統帥部要求朱可夫尋找巴甫洛夫的下落,朱可夫從第13集團軍司令部找到了失魂落魄的巴甫洛夫。得知精心組建的、戰鬥力超強的西方面軍就這樣毀掉了,史達林暴怒不已。縱使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等人開脫,巴甫洛夫及其參謀等數位將領還是被推上軍事法庭,最終以“叛國通敵罪”被槍決。

巴甫洛夫的死,使他成為蘇德戰爭初期蘇軍被處決的最高級別的將領。然而,這件事至今也存在較大爭議。有人認為當時德軍實力在蘇軍之上,且德軍針對西方面軍做足了準備,就算換做朱可夫也難逃一敗;況且戰爭中的失誤卻以“叛國通敵罪”被處決,似乎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更多的人認為,巴甫洛夫完全是咎由自取。若虛心聽取了朱可夫當年給出的意見,恐怕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值得一提的是,處決昔日的愛將後,史達林似乎仍餘怒未散。他特意在1941年7月28日頒佈的第0250號命令中做出以下聲明:“德·格·巴甫洛夫、弗·葉·克裡莫夫斯基赫、安·捷·格裡高裡耶夫和亞·安·柯洛布科夫背棄了軍人誓言,玷污了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忘卻了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我警告,無論是誰,如果違背軍人誓言、忘卻對祖國的責任、玷污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表現懦弱和驚慌失措、擅離戰鬥崗位以及未經戰鬥即向敵人投降,都將受到軍法最嚴厲的無情懲罰。”

西方面軍擁有44個滿編師,其中有一部分還是番號中帶有“近衛”二字的、直屬最高統帥部指揮的蘇軍精銳部隊。雖然在戰爭爆發前,高層就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個軍區加強戰備工作,然而,巴甫洛夫卻毫無反應。德軍開戰第一天就派出大量戰機襲擊了西方面軍控制的26個機場,摧毀飛機738架,一舉奪取了制空權。而後,德軍裝甲部隊對明斯克實現合圍。

這個過程中,巴甫洛夫居然毫無對策,50萬大軍陷入一片混亂。身為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連自己在哪兒,身邊有什麼部隊都不知道。最後,最高統帥部要求朱可夫尋找巴甫洛夫的下落,朱可夫從第13集團軍司令部找到了失魂落魄的巴甫洛夫。得知精心組建的、戰鬥力超強的西方面軍就這樣毀掉了,史達林暴怒不已。縱使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等人開脫,巴甫洛夫及其參謀等數位將領還是被推上軍事法庭,最終以“叛國通敵罪”被槍決。

巴甫洛夫的死,使他成為蘇德戰爭初期蘇軍被處決的最高級別的將領。然而,這件事至今也存在較大爭議。有人認為當時德軍實力在蘇軍之上,且德軍針對西方面軍做足了準備,就算換做朱可夫也難逃一敗;況且戰爭中的失誤卻以“叛國通敵罪”被處決,似乎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更多的人認為,巴甫洛夫完全是咎由自取。若虛心聽取了朱可夫當年給出的意見,恐怕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值得一提的是,處決昔日的愛將後,史達林似乎仍餘怒未散。他特意在1941年7月28日頒佈的第0250號命令中做出以下聲明:“德·格·巴甫洛夫、弗·葉·克裡莫夫斯基赫、安·捷·格裡高裡耶夫和亞·安·柯洛布科夫背棄了軍人誓言,玷污了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忘卻了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我警告,無論是誰,如果違背軍人誓言、忘卻對祖國的責任、玷污紅軍戰士的崇高稱號、表現懦弱和驚慌失措、擅離戰鬥崗位以及未經戰鬥即向敵人投降,都將受到軍法最嚴厲的無情懲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