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坐在西成高鐵上,回看70多年前的蜀道 ‖ 終南山故事

經微信公眾號“終南山故事”(ID:bookbed)授權轉載

編者按:今天(12月6日), 跳票好幾次的西成高鐵終於正式通車。 儘管設計時速只有250公里, 實際只是動車, 但總算把西安成都之間16小時的火車, 縮短到了三四個小時, 也算一件幸事。

除了飛機之外, 蜀道還從來沒有這麼快過。 今天, 我們刊發民國文人邵祖平先生當年走過的蜀道, 是為了回顧當年的艱苦, 也是為了慶祝今天西成高鐵的開通。

邵祖平先生是章太炎高足, 1944年, 他應邀前往西北大學講學。 他從成都出發, 一路沿蜀道北行。 在西北大學講學之前, 遊覽了華山, 在西安尋訪了三日古跡名勝。

他的文章中有許多真切的記述, 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西安提供了難得的文字記錄。

▲邵祖平 (1898~1969)

引子

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二十五日, 余應陝西城固國立西北大學之招, 前往講學, 時期三個月為度, 赴華山西安, 遊以一月, 在城固憩以二月。

成都至廣元

成都距廣元三百六十公里, 為四川公路境。

作者自成都出發, 搭乘成都中國銀行運鈔汽車九九七七號直赴漢中, 車行如不遇雨, 四日可達。

▲成都周邊的稻田(1933年)

八月二十五日啟行, 當晚即抵梓潼。

二十六日晨七時, 車經七曲山文昌帝君廟, 機件損壞,

修理曆半日, 因得從容謁文昌廟。

▲梓潼文昌廟 (1946年)

文昌廟俗所謂大廟子也, 廟之規制最宏, 入門為百尺樓, 高卓瓦口關之上。 廟碑記晉時所植柏, 四山有四萬株之多, 今亦不下五六百株, 翠扶青崿, 觀瞻甚偉。

▲梓潼文昌廟一角 (1946年)

考文昌為四川尊神, 《方輿勝覽》雲:張惡子廟, 即梓潼廟, 在梓潼縣北八裡七曲山。 按《圖志》:“神姓張, 諱亞子, 其先越巂人也, 因報母仇, 遂陷縣邑, 徙居是山, 其墓在隆慶府梓潼縣東二十裡”。

▲劍閣 (1940年)

是日午後過劍閣。

▲劍門關 (1914年)

遠觀劍門關諸峰,天驕指天,劍芒北指,因憶杜詩“萬點蜀山尖”,“劍門猶阻北人來”,寫景入情之妙。

道中觀張飛手植漢柏,迤邐森羅,氣象萬千。

▲劍門關陽坡地形繪圖 (1946年)

▲劍門關山形(1933年)

劍門一關,杜詩中目為天下壯,後世遂有劍門天下雄之說,以與峨眉天下秀,巫峽天下奇、漓堆天下險相比絜。

▲劍門關陰坡地形 (1946年)

巴蜀江山,如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而李唐自玄宗之後,鑾輿曾四過,皆在天下兵動之後,則劍門者,天子之逋逃藪,與陸放翁詩所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者異其情趣矣。

▲劍門關地形(1946年)

予以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實遊此雄奧之區,則見混沌未鑿之天璞突兀森峙於有日而陰、無風而寒之氛圍中,倉猝間幾不得一語為之形容。然以歷史之意味觀之,壘空之石壁,負勢相撐,狹路相扼,若兀傲其拒人萬里之姿態者,真天下雄猜險峻處也。

▲劍門關

車行入劍門,乘客商請司機暫停駕駛,因得觀三角石碑所刻李白、杜甫、陸遊三詩。碑首大書“古劍門關”四字。

關之隘口處,有薑維廟及姜伯約屯兵處諸石刻,因謁薑維廟。

▲廣元(1933年)

是日傍晚宿廣元。

廣元為唐武皇后生長地,渡河行二十餘裡,始可訪得之。因汽車卸貨裝貨,行期無定,不克往尋其湯沐浴。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均宿廣元,侯車開。

廣元至漢中

二十九日,車自廣元開行,坡度益大,彎路益多,行至四十公里距離之神宣驛,天忽大雨,衣褲半濕,狼狽不堪。

聞路濘出事之車共有三輛,吾人之車停開,各向山戶覓宿,燎衣瀹酒,頗有光武渡滹沱河,食蕪蔞麥飯趣致。

▲川陝兩省交界處(1936年)

三十日晨,自神宣驛北開,行二十餘公里而至西秦第一關,已入陝西界矣。

▲西秦第一關 (1941年)

關勢偉峻,松姿瀑響,風濤之外,自造一境。山水遊癖好至深者,每於松瀑二物,視為最愜視聽之物,然以予曆覽名山之經驗,衡此二物,則山高者松必短,地平者瀑反長。

如黃山石峰極高,而松才數尺,特極其蟠屈而已。蓋山高風大,松挺則虞吹折,此山高松短之理也。

廬山之瀑布,名聞天下,而最長之馬尾瀑布,惟可自秀峰寺平坡間眺之最佳,蓋地勢平則瀑布舒縱,一瀉百丈,三疊泉以地高,則水不得長,反不見佳,此地平瀑長之一理也。

▲甯羌(甯強)縣城地圖(1946年)

是日正午,抵甯羌(甯強),進午飯。

經過七盤峻嶺,泥濘飛濺松頂,車中為之悵惜,然奇趣亦發生不少。

▲沔縣(勉縣)縣城圖(民國)

是日下午三時,過沔縣(勉縣)略停憩。

沔縣在蜀漢時為諸葛武侯整軍窺魏之策劃地。山名定軍,亦其所錫,薨葬定軍,又其遺囑。到此想像臥龍之英烈忠純,令人涕下。

武侯治蜀,先驅南蠻,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不毛者地名,今之八莫,蓋緬甸境也。丞相天威,伸張可謂遠矣。

▲定軍山(1914年)

北伐魏曹,南和孫吳,軍事外交內政,一人統之,南人不敢反,魏畏蜀如虎,萬里橋下使吳者不絕。

蜀國殷富,教令嚴整,其人之偉異名通,豈可複見於後世,顧今日則俗濁政貪,敵騎滿中原,且及西南,成都友軍(指二戰盟軍,即美軍)麕集,雖曰外援臻至,然杜甫花門之痛,詎又可諱言耶?

▲褒城(1935年)

是日下午至褒城,褒城得名於褒姒,今尚有褒村,蕭何於此餉饋不絕。張良送沛公至此,教沛公焚燒棧道,示楚無還心,興漢僕楚,胥在此舉,其為歷史名地由來久矣。

▲石虎(1936年)

褒穀之口,舊為漢儒鄭子真躬耕之所,今石門有子真所書“石虎”二字,名王英輔,美人先儒,鹹與此有關。山川之奇秀,豈偶然哉!

午後六時車抵漢中。

▲漢中西門(1945年)

漢中與沔中、褒中、關中,可謂秦地之四中。

▲漢中附近地圖

沔中訓軍,褒中屯糧械,關中倡教化,漢中握交通之樞紐,南撫荊揚,東控巴蜀,西繕秦隴,北出豫晉,地位尤居衝要,山川雄跨,今人思古不置。至古跡之多,更為陝南第一,斷磚藏壁,沉沙臥戟,隨處而有,不能盡蒐索也。

▲漢中至城固的公車(1938年)

八月三十一日,自漢中乘區間車來城固。

總計自成都至城固全線共長六百零五公里矣。

▲國立西北大學

當日午前十時,即赴城內考院巷西北大學,與當局接洽,以上課尚在三周後,乃決定先往華山一遊。在城固憩息七日。

漢中至華山

九月八日,治裝赴漢中,為西安、華山之遊。

西大同學梁生子涵送行至汽車站,並贈買車票一張,彌足感念!

▲漢中城圖(民國)

到漢中後,適遇(空襲)警報,因到南門城根轉東郊作靈泉山聖水寺之遊。

▲漢中城牆(1944年)

聖水寺有五色泉,有壁畫。最奇古者,漢桂一株,傳為蕭何手植,輪囷婆娑,蔭廣半畝,時正吐微花,瓣有六片至十片之不同,足徵異香濃馥之啟。

▲褒城(1936年)

九月九日晨,自漢中乘早班車赴褒城,因西大教授塗君之介,下榻褒城縣立中學教務主任蕭君健模之齋室中。

▲西安至漢中古道示意圖

考西安至漢中,古有三道:

一為子午道,即自西安經子谷、午穀、洋縣而至漢中,全長一千零四十裡。

二為儻駱道,即自長安經周至、駱谷、儻穀、洋縣而至漢中,全長八百五十裡。

三為褒斜道,即自長安經興平、武功、眉縣、斜穀、褒城而至漢中。

▲石門關東側(1914年)

石門者,開石為門,自來為西安至漢中孔道。

今之新石門公路,則自褒城、褒谷(即柴關嶺)、雙石鋪、益門、寶雞隴海鐵路西段而至長安,全長九百二十五裡左右,蓋取褒斜道一段而匯合陳倉道者也。

石門者,石門閣也,辟在秦王伐蜀之前,石牛五丁,其事欺,誕難置信。

秦漢行軍行旅,輒必經石門,惟時塞時啟,莫可訊詰。

▲石門棧道(1964年)

閣道初修為漢代漢中太守楊孟文,今石門洞中有石門頌古碑紀其事。後漢鄐君亦有開閣碑,閣道之大修,乃始於北魏正始四年十月十日,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

閣廣四丈,路廣六丈,皆填溪棧壑,砰險梁危,自石門至穀口凡二百余裡,王遠紀其事,今石門洞中有《石門銘》一方,與《石門頌》對峙者是也。

▲石門風光(1936年)

今日游石門者,先過新石門二裡許,買筏而登,水深湍急,撐篙者非老於其事,即生危殆。

▲石門銘

筏抵岸磯,亂石穿空,攝衣攀緣,最險處可觀玉盆、袞雪等江中石刻。入石門洞,左側石壁嵌《石門頌》,右側石壁嵌《石門銘》,此中華二寶,臨池家所豔稱者。

▲雞頭關(1926年)

出石門洞,即登雞頭關之路。雞頭關以石形似雞冠而得名,與翠雲屏隔水對峙,風景壯麗幽秀,石刻甚多。

▲褒城臨時車站(1937年)

九月十一日,在褒城搭乘客車赴寶雞。

▲漢中至西安的公車(1938年)

褒寶相距二百四十公里,車票一千零四十元。

▲秦嶺俯瞰(1936年)

此行始經褒穀口入斜谷口轉陳倉道,渡過最雄峻之秦嶺主脈,然後貫澈漫遊之懷矣。

午後過柴關嶺,傍晚抵雙石鋪,止宿工合社。

工合社投宿後,十二日晨七時複登原坐客車東行。

▲益門鎮

十一時車行秦嶺最高處,近益門鎮,入寶雞界矣。

益門鎮山巒益峻拔,車行上下,黏峰掉壑,層累絡繹無窮,真北行第一壯遊也。詩以聲之,不敢作耎懦之辭。

▲寶雞

是日下午安抵寶雞。

以瞻華嶽心切,當晚即乘隴海鐵路晚班火車自寶雞站直赴華陰。

登華山

隴海鐵路隴省未修竣,海即江蘇之徐海,本極遼長,今日則蝦夷(日本)占洛陽,華陰為東頭之第一站矣。

▲華陰火車站(1936年)

七年未坐火車,且喜且喟,不知何日收復失地,得從洛陽赴徐州,歸返國都?

聽車聲之輾夢,撫枕浪之飄燈,感悵萬端,終夕未寢。

十三日黎明,車輪蠕蠕而停,積年思游之華岳,突兀在望矣。

▲華陰車站遠望華山(1936年)

予于萬山崪鬱之中,眺視數峰嵯峨而圩頂者,意其為華嶽三峰,下車訊之車中人,果不謬,則對面逼視,尹夫人雖著敝衣雜侍婢中,固可一見而識之也。

▲遠望華山(1906年)

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廣十裡,見《山海經》中,正指三峰而言。

東南西三峰相距不過十裡也,惟其削成,故三峰皆多石而少土,山中所見惟松石,松則奇古蒼鬱,石則嶒峨獰很。

▲華山

松濤有聲,松身松葉有色。

石形甚奇,石骨甚寒,石峰有時而出雲,令人耳目應接不暇。

十五日晨下山,下午仍然乘坐肩輿返華陰縣政府。縣長鹿少雲、糧食局長白在廷設飲相勞苦,決定十六日乘火車往臨潼。

抗戰時的西安

十六日晨,早班藍鋼火車離華陰,縣長鹿少雲到站相送,情意殷摯。

臨潼縣臨潼水而得名,華陰赴此約華里五十餘裡。是日上午十一時抵臨潼。

▲臨潼火車站(1937年)

下車有呼黃包車往驪山華清池。

▲華清池內一角(民國)

華清池,本在驪山行宮之內,當時分龍湯、芙蓉湯。今之楊貴妃,殆芙蓉湯池也。一水溫碧,餘香猶在,想像昔日殿閣珠翠之盛,為之黯然!

十七日,自臨潼赴西安,住中山路花園飯店。訪問古跡名勝所在地,旅館侍者不知所對。

▲文廟(碑林)(1906年)

因先驅車至府學街看西京碑林。碑林之碑絕貴重者,聞已他運,較佳者以厚泥塗封,以防空襲時為炸彈破片所碎。

▲西安碑林(文廟)平面圖(1906年)

吾人眼福,為之頓減。然所開放之碑,矗立堂宇七八間,亦殊難得,可供竟日摩挲也。

西安名勝古跡之多,遍訪為難。予僅在南郊一登慈恩寺塔(大雁塔),一訪曲江池,一望杜曲人家而已。

▲從華嚴寺俯覽樊川、杜曲(1906)

西安為周秦漢唐之故都,文物風俗,宜應傑出其他都會之上,顧一按實際,則與吾人理想所估定之價值,相距甚遠。

如言天侯地理,則自沙漠南移之後,天氣乾燥,黃塵漲舞,水道枯竭,木卉不蕃。

如昔日之曲江、杜曲,水木清華者,今則多為黃沙所布,茂草尚不可見。江南人士初來此地,每不慣其水土,而亟望望思去,此一端也。

▲大雁塔門楣(1906年)

如言建築古跡,秦時明月尚在,漢家陵闕全無,未央宮舊址,杳不可尋。唐代僅遺大小雁塔已不盡如人意。

▲開元寺(1906年)

▲陝西暗娼風格(1942年)

至士大夫冠裳所集之開元寺,則盡改為上海弄堂式房屋,妓寮林立其中,了五風雅韻味。

▲西安鳥瞰(1946年)

地方政府絕無保存興複古跡用意,姑不具論。即如途中欲詢一古跡所在,覓一指路牌而不可得。西安街市門牌之淩亂無序,每於尋朋訪友時深感其苦,即可知矣,此又一端也。

▲鼓樓(1921年)

西安省會所在,無一國立、省立大學(西北大學當時在陝南城固),中學亦不及渭南縣立者佳。

文化水準降低,故地方迷信,尚未破除,傳有某士大夫家庭,恭祀三仙。三仙者,女狐姐妹三人中之最幼者也。傳其得到成仙,能白晝現人行,與客握手相見,談佛談仙談科學,滔滔不絕。

當地之人蔔休咎者,趨之若鶩,門庭若市,政府不禁騙,報紙且為之張之,亦可異矣。此又一端也。

▲西漢皇帝陵(1936年)

至言民風,初本淳樸,抗戰軍興,洛陽界首運入之日用物品、化妝品、外國貨、中國絲綢等,必經過西安而分配後方。

貨物在西安售價不高,人樂使用,遂習為奢侈,奇技淫巧,無所不有。

及洛陽淪陷,運物資之孔道,頓形閉塞,而市民仰給外來之物品,轉須自成都採購,價格突漲數十百倍,習為奢麗者,痛不堪言,自食其咎。

▲西安之晨(1936年)

陝西以產棉花名中國,近頃不知改良,產量銳為削減,售價極高,而香煙之卷造,鳳翔酒、太白酒、貴妃酒之釀制,突飛猛進,本輕末重焉。此又一端也。

西安街市上豫戰退來之士兵,鶉衣百結,襤褸街頭,女閭之短袖高跟,油頭粉臉者,招搖過市不絕。

此種現象,皆極不倫類,當局無法消導之。此又一端也。

此旅居西安三日觀 感所得者也。

尾聲

二十日離開西安返寶雞,車經咸陽、馬嵬坡,均未下車。

▲國立西北大學(城固)(1939年)

十月三日返城固西北大學,開講詩詞二課。憩息一月又半,成都四川大學當局拍電來催歸,遂於十一月十一日起程返川。

本文選自《長安道上》(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楊博先生整理

經編者本人授權

作者:邵祖平 

微信:zhenguanclub

▲劍門關 (1914年)

遠觀劍門關諸峰,天驕指天,劍芒北指,因憶杜詩“萬點蜀山尖”,“劍門猶阻北人來”,寫景入情之妙。

道中觀張飛手植漢柏,迤邐森羅,氣象萬千。

▲劍門關陽坡地形繪圖 (1946年)

▲劍門關山形(1933年)

劍門一關,杜詩中目為天下壯,後世遂有劍門天下雄之說,以與峨眉天下秀,巫峽天下奇、漓堆天下險相比絜。

▲劍門關陰坡地形 (1946年)

巴蜀江山,如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而李唐自玄宗之後,鑾輿曾四過,皆在天下兵動之後,則劍門者,天子之逋逃藪,與陸放翁詩所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者異其情趣矣。

▲劍門關地形(1946年)

予以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實遊此雄奧之區,則見混沌未鑿之天璞突兀森峙於有日而陰、無風而寒之氛圍中,倉猝間幾不得一語為之形容。然以歷史之意味觀之,壘空之石壁,負勢相撐,狹路相扼,若兀傲其拒人萬里之姿態者,真天下雄猜險峻處也。

▲劍門關

車行入劍門,乘客商請司機暫停駕駛,因得觀三角石碑所刻李白、杜甫、陸遊三詩。碑首大書“古劍門關”四字。

關之隘口處,有薑維廟及姜伯約屯兵處諸石刻,因謁薑維廟。

▲廣元(1933年)

是日傍晚宿廣元。

廣元為唐武皇后生長地,渡河行二十餘裡,始可訪得之。因汽車卸貨裝貨,行期無定,不克往尋其湯沐浴。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均宿廣元,侯車開。

廣元至漢中

二十九日,車自廣元開行,坡度益大,彎路益多,行至四十公里距離之神宣驛,天忽大雨,衣褲半濕,狼狽不堪。

聞路濘出事之車共有三輛,吾人之車停開,各向山戶覓宿,燎衣瀹酒,頗有光武渡滹沱河,食蕪蔞麥飯趣致。

▲川陝兩省交界處(1936年)

三十日晨,自神宣驛北開,行二十餘公里而至西秦第一關,已入陝西界矣。

▲西秦第一關 (1941年)

關勢偉峻,松姿瀑響,風濤之外,自造一境。山水遊癖好至深者,每於松瀑二物,視為最愜視聽之物,然以予曆覽名山之經驗,衡此二物,則山高者松必短,地平者瀑反長。

如黃山石峰極高,而松才數尺,特極其蟠屈而已。蓋山高風大,松挺則虞吹折,此山高松短之理也。

廬山之瀑布,名聞天下,而最長之馬尾瀑布,惟可自秀峰寺平坡間眺之最佳,蓋地勢平則瀑布舒縱,一瀉百丈,三疊泉以地高,則水不得長,反不見佳,此地平瀑長之一理也。

▲甯羌(甯強)縣城地圖(1946年)

是日正午,抵甯羌(甯強),進午飯。

經過七盤峻嶺,泥濘飛濺松頂,車中為之悵惜,然奇趣亦發生不少。

▲沔縣(勉縣)縣城圖(民國)

是日下午三時,過沔縣(勉縣)略停憩。

沔縣在蜀漢時為諸葛武侯整軍窺魏之策劃地。山名定軍,亦其所錫,薨葬定軍,又其遺囑。到此想像臥龍之英烈忠純,令人涕下。

武侯治蜀,先驅南蠻,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不毛者地名,今之八莫,蓋緬甸境也。丞相天威,伸張可謂遠矣。

▲定軍山(1914年)

北伐魏曹,南和孫吳,軍事外交內政,一人統之,南人不敢反,魏畏蜀如虎,萬里橋下使吳者不絕。

蜀國殷富,教令嚴整,其人之偉異名通,豈可複見於後世,顧今日則俗濁政貪,敵騎滿中原,且及西南,成都友軍(指二戰盟軍,即美軍)麕集,雖曰外援臻至,然杜甫花門之痛,詎又可諱言耶?

▲褒城(1935年)

是日下午至褒城,褒城得名於褒姒,今尚有褒村,蕭何於此餉饋不絕。張良送沛公至此,教沛公焚燒棧道,示楚無還心,興漢僕楚,胥在此舉,其為歷史名地由來久矣。

▲石虎(1936年)

褒穀之口,舊為漢儒鄭子真躬耕之所,今石門有子真所書“石虎”二字,名王英輔,美人先儒,鹹與此有關。山川之奇秀,豈偶然哉!

午後六時車抵漢中。

▲漢中西門(1945年)

漢中與沔中、褒中、關中,可謂秦地之四中。

▲漢中附近地圖

沔中訓軍,褒中屯糧械,關中倡教化,漢中握交通之樞紐,南撫荊揚,東控巴蜀,西繕秦隴,北出豫晉,地位尤居衝要,山川雄跨,今人思古不置。至古跡之多,更為陝南第一,斷磚藏壁,沉沙臥戟,隨處而有,不能盡蒐索也。

▲漢中至城固的公車(1938年)

八月三十一日,自漢中乘區間車來城固。

總計自成都至城固全線共長六百零五公里矣。

▲國立西北大學

當日午前十時,即赴城內考院巷西北大學,與當局接洽,以上課尚在三周後,乃決定先往華山一遊。在城固憩息七日。

漢中至華山

九月八日,治裝赴漢中,為西安、華山之遊。

西大同學梁生子涵送行至汽車站,並贈買車票一張,彌足感念!

▲漢中城圖(民國)

到漢中後,適遇(空襲)警報,因到南門城根轉東郊作靈泉山聖水寺之遊。

▲漢中城牆(1944年)

聖水寺有五色泉,有壁畫。最奇古者,漢桂一株,傳為蕭何手植,輪囷婆娑,蔭廣半畝,時正吐微花,瓣有六片至十片之不同,足徵異香濃馥之啟。

▲褒城(1936年)

九月九日晨,自漢中乘早班車赴褒城,因西大教授塗君之介,下榻褒城縣立中學教務主任蕭君健模之齋室中。

▲西安至漢中古道示意圖

考西安至漢中,古有三道:

一為子午道,即自西安經子谷、午穀、洋縣而至漢中,全長一千零四十裡。

二為儻駱道,即自長安經周至、駱谷、儻穀、洋縣而至漢中,全長八百五十裡。

三為褒斜道,即自長安經興平、武功、眉縣、斜穀、褒城而至漢中。

▲石門關東側(1914年)

石門者,開石為門,自來為西安至漢中孔道。

今之新石門公路,則自褒城、褒谷(即柴關嶺)、雙石鋪、益門、寶雞隴海鐵路西段而至長安,全長九百二十五裡左右,蓋取褒斜道一段而匯合陳倉道者也。

石門者,石門閣也,辟在秦王伐蜀之前,石牛五丁,其事欺,誕難置信。

秦漢行軍行旅,輒必經石門,惟時塞時啟,莫可訊詰。

▲石門棧道(1964年)

閣道初修為漢代漢中太守楊孟文,今石門洞中有石門頌古碑紀其事。後漢鄐君亦有開閣碑,閣道之大修,乃始於北魏正始四年十月十日,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

閣廣四丈,路廣六丈,皆填溪棧壑,砰險梁危,自石門至穀口凡二百余裡,王遠紀其事,今石門洞中有《石門銘》一方,與《石門頌》對峙者是也。

▲石門風光(1936年)

今日游石門者,先過新石門二裡許,買筏而登,水深湍急,撐篙者非老於其事,即生危殆。

▲石門銘

筏抵岸磯,亂石穿空,攝衣攀緣,最險處可觀玉盆、袞雪等江中石刻。入石門洞,左側石壁嵌《石門頌》,右側石壁嵌《石門銘》,此中華二寶,臨池家所豔稱者。

▲雞頭關(1926年)

出石門洞,即登雞頭關之路。雞頭關以石形似雞冠而得名,與翠雲屏隔水對峙,風景壯麗幽秀,石刻甚多。

▲褒城臨時車站(1937年)

九月十一日,在褒城搭乘客車赴寶雞。

▲漢中至西安的公車(1938年)

褒寶相距二百四十公里,車票一千零四十元。

▲秦嶺俯瞰(1936年)

此行始經褒穀口入斜谷口轉陳倉道,渡過最雄峻之秦嶺主脈,然後貫澈漫遊之懷矣。

午後過柴關嶺,傍晚抵雙石鋪,止宿工合社。

工合社投宿後,十二日晨七時複登原坐客車東行。

▲益門鎮

十一時車行秦嶺最高處,近益門鎮,入寶雞界矣。

益門鎮山巒益峻拔,車行上下,黏峰掉壑,層累絡繹無窮,真北行第一壯遊也。詩以聲之,不敢作耎懦之辭。

▲寶雞

是日下午安抵寶雞。

以瞻華嶽心切,當晚即乘隴海鐵路晚班火車自寶雞站直赴華陰。

登華山

隴海鐵路隴省未修竣,海即江蘇之徐海,本極遼長,今日則蝦夷(日本)占洛陽,華陰為東頭之第一站矣。

▲華陰火車站(1936年)

七年未坐火車,且喜且喟,不知何日收復失地,得從洛陽赴徐州,歸返國都?

聽車聲之輾夢,撫枕浪之飄燈,感悵萬端,終夕未寢。

十三日黎明,車輪蠕蠕而停,積年思游之華岳,突兀在望矣。

▲華陰車站遠望華山(1936年)

予于萬山崪鬱之中,眺視數峰嵯峨而圩頂者,意其為華嶽三峰,下車訊之車中人,果不謬,則對面逼視,尹夫人雖著敝衣雜侍婢中,固可一見而識之也。

▲遠望華山(1906年)

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廣十裡,見《山海經》中,正指三峰而言。

東南西三峰相距不過十裡也,惟其削成,故三峰皆多石而少土,山中所見惟松石,松則奇古蒼鬱,石則嶒峨獰很。

▲華山

松濤有聲,松身松葉有色。

石形甚奇,石骨甚寒,石峰有時而出雲,令人耳目應接不暇。

十五日晨下山,下午仍然乘坐肩輿返華陰縣政府。縣長鹿少雲、糧食局長白在廷設飲相勞苦,決定十六日乘火車往臨潼。

抗戰時的西安

十六日晨,早班藍鋼火車離華陰,縣長鹿少雲到站相送,情意殷摯。

臨潼縣臨潼水而得名,華陰赴此約華里五十餘裡。是日上午十一時抵臨潼。

▲臨潼火車站(1937年)

下車有呼黃包車往驪山華清池。

▲華清池內一角(民國)

華清池,本在驪山行宮之內,當時分龍湯、芙蓉湯。今之楊貴妃,殆芙蓉湯池也。一水溫碧,餘香猶在,想像昔日殿閣珠翠之盛,為之黯然!

十七日,自臨潼赴西安,住中山路花園飯店。訪問古跡名勝所在地,旅館侍者不知所對。

▲文廟(碑林)(1906年)

因先驅車至府學街看西京碑林。碑林之碑絕貴重者,聞已他運,較佳者以厚泥塗封,以防空襲時為炸彈破片所碎。

▲西安碑林(文廟)平面圖(1906年)

吾人眼福,為之頓減。然所開放之碑,矗立堂宇七八間,亦殊難得,可供竟日摩挲也。

西安名勝古跡之多,遍訪為難。予僅在南郊一登慈恩寺塔(大雁塔),一訪曲江池,一望杜曲人家而已。

▲從華嚴寺俯覽樊川、杜曲(1906)

西安為周秦漢唐之故都,文物風俗,宜應傑出其他都會之上,顧一按實際,則與吾人理想所估定之價值,相距甚遠。

如言天侯地理,則自沙漠南移之後,天氣乾燥,黃塵漲舞,水道枯竭,木卉不蕃。

如昔日之曲江、杜曲,水木清華者,今則多為黃沙所布,茂草尚不可見。江南人士初來此地,每不慣其水土,而亟望望思去,此一端也。

▲大雁塔門楣(1906年)

如言建築古跡,秦時明月尚在,漢家陵闕全無,未央宮舊址,杳不可尋。唐代僅遺大小雁塔已不盡如人意。

▲開元寺(1906年)

▲陝西暗娼風格(1942年)

至士大夫冠裳所集之開元寺,則盡改為上海弄堂式房屋,妓寮林立其中,了五風雅韻味。

▲西安鳥瞰(1946年)

地方政府絕無保存興複古跡用意,姑不具論。即如途中欲詢一古跡所在,覓一指路牌而不可得。西安街市門牌之淩亂無序,每於尋朋訪友時深感其苦,即可知矣,此又一端也。

▲鼓樓(1921年)

西安省會所在,無一國立、省立大學(西北大學當時在陝南城固),中學亦不及渭南縣立者佳。

文化水準降低,故地方迷信,尚未破除,傳有某士大夫家庭,恭祀三仙。三仙者,女狐姐妹三人中之最幼者也。傳其得到成仙,能白晝現人行,與客握手相見,談佛談仙談科學,滔滔不絕。

當地之人蔔休咎者,趨之若鶩,門庭若市,政府不禁騙,報紙且為之張之,亦可異矣。此又一端也。

▲西漢皇帝陵(1936年)

至言民風,初本淳樸,抗戰軍興,洛陽界首運入之日用物品、化妝品、外國貨、中國絲綢等,必經過西安而分配後方。

貨物在西安售價不高,人樂使用,遂習為奢侈,奇技淫巧,無所不有。

及洛陽淪陷,運物資之孔道,頓形閉塞,而市民仰給外來之物品,轉須自成都採購,價格突漲數十百倍,習為奢麗者,痛不堪言,自食其咎。

▲西安之晨(1936年)

陝西以產棉花名中國,近頃不知改良,產量銳為削減,售價極高,而香煙之卷造,鳳翔酒、太白酒、貴妃酒之釀制,突飛猛進,本輕末重焉。此又一端也。

西安街市上豫戰退來之士兵,鶉衣百結,襤褸街頭,女閭之短袖高跟,油頭粉臉者,招搖過市不絕。

此種現象,皆極不倫類,當局無法消導之。此又一端也。

此旅居西安三日觀 感所得者也。

尾聲

二十日離開西安返寶雞,車經咸陽、馬嵬坡,均未下車。

▲國立西北大學(城固)(1939年)

十月三日返城固西北大學,開講詩詞二課。憩息一月又半,成都四川大學當局拍電來催歸,遂於十一月十一日起程返川。

本文選自《長安道上》(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由楊博先生整理

經編者本人授權

作者:邵祖平 

微信:zhenguanclub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