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村建設與公平城鄉關係的構建——訪大邑縣縣委副書記王琰

2017國際慢食全球大會於9月29日至10月1日在享有“美食之都”盛譽的成都成功舉辦。 此次大會期間,成都還被國際慢食協會授予亞洲首個“慢食之都”稱號,並以成都為起點設計了慢食在中國長遠的發展計畫。

“慢村共建計畫”是由國際慢食協會在2017國際慢食全球大會期間向全球發佈的鄉村振興計畫。 該計畫以“鄉愁的力量”作為主題,旨在為所有民眾、特別是農戶,構建尊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鄉村發展模式,並希望讓更多的人意識到農業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人們傳遞敬意。 未來的十年,爭取有1000個村落將在這個計畫中受益。

“慢村共建計畫”將是此次大會的重要共識和成果之一。 國際慢食協會有意選擇富有獨特生態環境和田園風貌的川西林盤聚集地——大邑縣,作為首個“慢村共建計畫”的試點及示範。 國際慢食協會希望將“慢村Slow Village”理念融入川西林盤保護和發展的長期戰略中去。 為此,人民論壇網記者專門採訪了中共大邑縣縣委副書記王琰,聽聽他對於慢村落戶大邑都有哪些想法,未來慢村的建設又會與中國政府宣導的精准扶貧工作擦出哪些火花……

為何國際慢食協會將首個慢村設立在大邑縣?

王書記: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國際美食之都。 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城市。

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從此告別洪荒和饑餓,成都平原在都江堰的滋潤下,孕育了豐富的物產,以“天府之國”聞名於世。 大邑縣屬成都“西控”區域,是國家生態縣、四川省環境優美縣城和成都西部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全縣森林覆蓋率56%,生態環境優越,大邑縣安仁鎮是中國博物館小鎮、中國特色小鎮,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等特色優勢資富集,這是國際慢食協會選擇大邑縣安仁作為首個慢村共建計畫試點及示範的重要緣由。

慢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它所對應的主體是誰?

王書記:慢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載體,推進慢村建設對於加快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慢村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年輕人。 應該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就業。 獲得合理的收入,是實現讓年輕人到鄉村創業的前提條件,同時也要建設新型的鄉村社會,讓鄉村成為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的連結點,讓鄉村擁有讓城市人嚮往的生活品質與社交環境。

在中國的農村,很多年輕的勞動力都選擇離開家鄉到大城市中打拼,就目前來看,大邑縣的年輕人是否願意留在家鄉為未來的慢村建成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王書記: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返鄉從事和農業相關的創業。 青年人返鄉不僅僅是自我的安身立命,還是給鄉村生活、農業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視角。

更有些返鄉青年作為帶頭人推動當地鄉村社區發展。 返鄉青年不僅需要熱愛家鄉的情懷,還需要一種智慧,需帶著創意的思維來審視鄉村。

慢村共建計畫為大邑縣的生態保護和未來發展將提供哪些機遇?

王書記:國際化:慢食協會是國際公益組織,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鄉村發展經驗,可以為大邑縣帶來更多國際化發展思路,讓這裡成為國際化的年輕人聚集、交流的中心。 無論是中國的年輕人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這裡,為社區的需求一起工作、一起實習。

現代化:借助技術與網路的力量,增加新的交易管道和方式,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增值。 大邑縣正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慢村共建提供以現代建築技術配合高效能源的解決方案,生產與當地、當季需求對應的農產品,宣導有機生產和低排放,這有利於我們加快構建優化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邑縣作為慢村共建計畫全球首個試點區域,該計畫以“鄉愁的力量”作為主題,旨在為所有民眾、特別是農戶,構建尊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鄉村發展模式,並希望讓更多的人意識到農業——這個根基對於中國社會的重要性。 這與中國政府宣導的精准扶貧工作相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王書記:自政府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以來,社會各界圍繞遵循人、自然環境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鄉村建設和城鄉良性互動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創新性實踐,而由國際慢食協會在中國發起的“慢村共建計畫”,正是積極回應政府號召的鄉村復興計畫。

中國的鄉村的建設和美好未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政府、農民與青年、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和推動,“慢村共建計畫”旨在通過各界的廣泛參與,通過從地域、氣候、歷史、人文的角度,符合慢食理念和慢食文化的綜合規劃,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就業,開展鄉建教育和美食研究等多種工作推動,構建尊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鄉村發展模式和新型的鄉村社會,進而構建公平的城鄉關係,讓鄉村成為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的連結點,讓鄉村擁有讓城市人嚮往的生活品質與社交環境,讓未來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中國的鄉村的建設和美好未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政府、農民與青年、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和推動,“慢村共建計畫”旨在通過各界的廣泛參與,通過從地域、氣候、歷史、人文的角度,符合慢食理念和慢食文化的綜合規劃,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就業,開展鄉建教育和美食研究等多種工作推動,構建尊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鄉村發展模式和新型的鄉村社會,進而構建公平的城鄉關係,讓鄉村成為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的連結點,讓鄉村擁有讓城市人嚮往的生活品質與社交環境,讓未來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