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豆瓣日記: 《塵土之街》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第一節:環境

夏天的時候, 當車輛一駛過塵土街, 塵土街上便彌漫著漫天的塵埃。 大貨車哧溜的一路駛過去, 立即的, 從南到北緊跟著車屁股旋風般的飛舞著漫天的塵埃。 在金黃色的陽光的照耀下, 顆粒巨大的塵埃甚至有些閃閃發光。 這些火黃的塵埃一個個肆無忌憚的上下翻飛舞動, 有時候還聚集成一團在空氣打著旋, 久久不肯消散, 真是一片張牙舞爪歡騰雀躍的景象。

這是塵土街上常有的景象。

這街道上終日這麼大的塵土, 家家戶戶怕是要關起門來過日子了。

但是門是從來不關的。 一方面是為了生計和生意(這些人家多是開著個小門面的), 另一方面, 那意思似乎是說, 大災大難都挺了過來了, 還怕它這點小灰小塵。

於是, 每每有車輛駛過的時候, 那坐在街道邊大門口閒聊的, 不過是捂一捂鼻子就過去了。 愛惜自己些的呢, 也不過是捂住嘴巴下面的半個臉龐, 叫一聲:"恩, 好大的灰啊。 ”站起來把椅子朝屋子裡面拖動了幾步又坐了下來。

至於那打牌的和看人家打著牌的, 是根本動都不動的。 手頭正忙活得緊, 哪有時間管那麼多。 車子一來, 就拿起牌來作掩鼻狀, 但那牌怎麼會和鼻子合縫, 即使這樣, 也還是要作出知道文明講究衛生的樣子。 還有的是一手拿牌, 一手伸出手掌在空氣中扇來扇去,

作出十分討厭的樣子。 其實在我看來, 哪裡能扇走什麼灰塵, 只是更加讓灰塵在鼻孔邊打轉罷了。

所以這些整日在街邊生活的人, 晚上一洗鼻子怕是要挖出一勺子泥巴出來了, 但是也不見得什麼人得什麼病什麼症的, 好像這灰塵是乾淨的, 是洗過了的, 吃一點不要緊。

灰塵在街道上空翻滾夠了, 大的落了下來, 等著下一趟車, 小的則隱匿在人們肉眼的視線中開始四處“旅行”。

首先是路邊的樹木和野草。 其實要是每家每戶的門前都種上樹木倒是可以擋不少灰塵, 只可惜樹木都沒幾棵, 又小, 都蔫不啦嘰的。 四周無人看管的野草倒是生長得無比茂盛坦蕩。 這孤伶伶的幾棵樹和那遍地的野草終年生長在飛揚的塵埃之中,

久而久之, 枝葉上都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土, 好似這樹這草都不是植物, 而成為一尊尊雕塑一樣的東西了。 塵土街於是成了一個雕塑遍地的石頭一樣的都市了。 這些泥塑的樹木不久就成為這街上恒久不變的景致了。 某一天突然下了一場雨, 還會吃了一驚, 這樹葉原來是綠色的啊。

其次便是那些沿街的店面和居民的房屋了。 細小的灰塵的腳力是驚人的, 不但沿街的窗櫺積累了厚厚的一層, 連二樓的地板上都是細細的一層。 那些丟棄在那裡不用的東西上面都是細細的一層, 其實那椅子上, 也是有的, 只是天天坐來坐去, 看起來它們便是光澤發亮的。 那些店面的門大多正對著大街,

裡面放著壁櫥和玻璃的櫃子, 還有些雜七雜八的像是壇罐碗碟什麼的就都放在地上。 這些東西無一例外不是蒙了厚厚的一層灰。 陶器還好說, 那香煙, 毛巾, 肥皂什麼的也都是一層, 但鄉下人是不嫌棄的, 買回去拍一拍打一打也就用著。 這還不算什麼, 那房舍後面菜園裡的大白菜上面也是一層。 婦女們摘回去拿到那池塘裡去洗一洗, 說到池塘也不能不講, 也有特色, 是人畜共用的, 就是說老牛洗澡拉屎和居民洗菜飲水都在這一個池塘裡。 曾經有人對此提出質疑。 但大傢伙都連連擺手, 說:“不要緊。 不要緊。 這塘大。 塘大。 ”在說那白菜, 在那顏色昏黃的池塘裡洗完就送到鍋裡炒著吃了, 邊吃邊說:“今年的雨水好大啊, 這白菜水靈靈的真是好吃了。

這是塵土街晴日裡的情形。 若是在漫長的旱季裡突然來一場雨, 街邊的人不知道怎樣的高興了。

大雨一來, 空氣不知是要清晰多少倍了。 天氣是那樣的涼快。 路邊的樟樹槐樹和蒿草狗尾巴草什麼的也都洗刷一新, 洗去了泥巴的衣裳, 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都綠油油翠滴滴的, 賞心悅目。

路上的塵埃也被壓了下去。 因著這街沿南北走向是一個斜坡, 雨水便沿坡順流而下。 濁濁的黃黃的雨水把路面都沖得起了一道道槽。 雨水便都沿著長長的槽子, 像小小的河流一般, 從街的最這邊流到最那邊。 除了昏黃的雨水, 這水還有其他的顏色。 石灰池裡流出來的是白色的, 陳年的垃圾堆裡滲出來的是黑色的, 還有些不知道什麼平時人們隨意丟棄的廢物垃圾也被雨水沖刷著流到那水流裡去,使得這水流在一段時間裡竟然是五彩了的。上游的孩子們看見了都害怕,下游的孩子則還渾然不覺的趟在那水流裡嬉笑打鬧。甚至把這水澆到夥伴的身上去。

雨一停,路面也被洗刷得光潔一新,露出了白色的小石頭。只是不少地方被沖出了條條深槽,使得那些在上面顛簸的車輛怕是要製造出更多的灰塵了。

塵土街的夏天好像特別的長,從春末到中秋,好像一直都是夏天。因為這些日子多半是塵土飛揚的。其實塵土街也是有春夏秋冬的。

春天最好是春雨綿綿的時候,那些老房子的殘垣斷壁,那彌漫在煙雨中的牆頭的蒿草,那形狀可愛的稻草垛,還有那倚靠在大門口打著毛衣的女孩子。。。。。。,似乎特別的美,但是鄉下人是不懂這些的,鄉下人只知道出太陽曬穀子,下雨了收穀子。

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五六歲時候見到的一戶人家曬場邊的一棵杏樹,那之前我還沒有看過一樹的花朵,所以那一天見了真是歎為觀止。煙雨濛濛中,那一樹鮮紅的杏花像是唧唧咋咋的開放著,又沒有半片葉子,純粹得很,在雨霧中似乎還閃閃爍爍的。從來沒見過。真是好看。

夏天的夜晚是特別的熱鬧。因著這街道是南北走向,街上的房子都是東西面向,四周又沒有什麼遮擋,所以從日升到日落,整個街道都完全的暴露在陽光之下。晚上那房子似乎都蒸屜一般了,不敢進去,於是都出來坐在大街上納涼。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一納就納得特別長,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也說不完的。一說說得特別盡興,說得特別開心,等到特別晚了還不去睡覺,說:“不急,不急,屋子裡還熱著呢。”其實這個時候天都快亮了。

秋天呢,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無非是來了風雨,多加幾件衣服就過去了。

冬天,下了雪,大人們都躲到火壟邊烤著火說著夏天沒有說完的閒話去了,街道反而成了孩子們的天地。漫天漫地的跑啊,喊啊的,也不知道寒冷或是歇息,也沒有大人來管他們。玩膩了他們便生出許多整人的招數來,把個雪球捏成冰塊一般的堅硬朝別人家的窗子砸去啊,把雪水灌到夥伴的脖子裡去啊,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一本正經的,說著我要來害你了,而是嘻嘻哈哈的笑來笑去,捉弄人的笑著,被捉弄的也笑著。偶爾把個把小一點的孩子弄得哭了,也不過這家大人出來責備幾句,那家女人出來哄哄幾聲,也就好了,就過去了。

有一次,這戲弄的對象轉移了。幾個孩子滾了幾個巨大的雪球,推到路中間去,擋住路捉弄那騎車過路的。雪球中間正好露出一個口子,可以過摩托車,嬉笑中不知道誰把塊磚頭就埋在口子的底下。一個騎摩托車的走到這裡,一滑滑了三四米就倒下了,摔得不算重,那人一邊爬起來,一邊打個哈哈:“哎呀,我說這中間怎麼正好有個口讓我過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那一群小孩躲在大門背後早已經笑成了一片。

塵土街是一條單獨的街道,沿著公路一路下來,兩邊建了些房子,開了些店鋪,便成了一條街。周圍便是鄉村的田野和山丘,所以塵土街並不是繁華的,它甚至是荒蕪的,沒有生氣和希望的。

塵土街似乎永遠是空空蕩蕩的,永遠是那麼幾個閒人在街上晃蕩溜達,或是幾個有錢人聚攏在一起唧唧咋咋的打牌,或是那些店鋪的老闆翹著椅子像個癩蛤蟆似的整天的坐在路邊,乾巴巴的不知道望著什麼。街上除了幾家百貨店,不外乎就是兩家理髮店,一個藥鋪,一個裁縫鋪和一個修理摩托車之類小店。

街上的房子,有有錢人的富宅大院,也有窮苦人的泥瓦小屋。那泥瓦的小屋就蟄伏在別人的琉璃牆邊,那牆邊伸出的屋簷上還掛著漂亮的風鈴。那泥瓦屋連牆皮都剝落了,露出黃色的泥磚,上面還可以看到紮在裡面的麥子。而屋子的後半邊已經接近倒塌,用竹篾編制的板子做著牆壁,但生死由命,富貴為天,那房子的主人也許夜裡哭上一兩場,第二天照樣起來平靜的和那大宅子的主人打著招呼,下到田地幹活去了。

有一次爸爸讓我去打酒,我走到一個老頭腐舊的店鋪裡去,屋子裡很黑。我顫顫巍巍的在黑暗裡走了好久才走到櫃檯前,我把瓶子放在櫃檯上,對那個老頭說:“給我打一瓶酒。”老頭開始揭開酒罈的蓋子給我舀酒,這時候我一抬頭,我看見屋頂上一個巨大的洞,從洞裡照下來一個長長的亮亮的光柱,屋頂下一張巨大而精緻的蜘蛛網在那光柱裡閃閃發亮。

第二節:生命

塵土街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和中國其他的小地方一樣,卻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

憨厚、精明、懦弱、強悍、自私、圓滑、善良、卑微、昏庸、狗脾氣……無時無刻不在每張面孔每個靈魂上上演著,但是時代進行到今天,那些傳奇的人物張揚的個性和離奇的故事恐怕只能在故事中去尋找了。人的性格成分似乎也簡化了,狠毒狡猾這些模樣似乎只是某些人臨睡前想著村子裡的事的時候才會顯現。表面上,平日裡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客客氣氣,相安無事的樣子。在這個一心謀求富裕生活的時代裡,這裡似乎只有兩種人了:能幹的和老實的。

塵土街的人說人老實,是有意味的。兩個母親見了面,多半是要稱讚對方的孩子的:“您看您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老實聽話,我們家孩子一天到晚是調皮搗蛋得不行。”這人嘴上稱讚得甜蜜得不行,心裡卻不知道是怎樣的不屑呢。因為在塵土街的人們的心目中,老實的就是溫順的,溫順的就是本分的,本分的就得吃苦,吃一輩子的苦。另一家大人心裡早也識破了那家的話語,忙說:“這一個“老實坨”,見人話都不會說,將來長大了有什麼用啊。”

塵土街的人說人能幹,那是帶著欽佩的神情的。

“你看某某某家的媳婦,那一張嘴,能說會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那是!見到您噠叫人叫得親熱得不行。也不怪他家裡那麼發財,搞得那麼好。”

一切精明能幹的在塵土街都是受人敬佩受人尊敬的。

無賴在塵土街的地位,我不知道怎麼說。一方面,人們討厭這種人,另一方面,他們也懼怕這類人,不敢招惹這類人。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尊重呢?但是要真是遇到什麼事情,塵土街的人卻是不會退讓的。也許心裡又氣又怕,但是卻一見陣勢不對,立馬撿起路上的石塊,一邊大聲嚷嚷對方如何不對之類,以期招來勸架之人。等到那勸架的來了,雙方立馬的更加勇猛了,拼命掙脫眾人的阻擋勸解,要上前拼個你死我活,嘴裡嚷到:“老子今天不砍掉你的腦殼我就不姓X。”

還有一類整天在街上閒蕩的人,恐怕是別的地方少有的。這是幾個特別懶惰的人。

夏天的時候,你看見他,蓬頭垢面,似乎長久沒有洗過澡,衣衫也破破爛爛,袖子上的油膩幾乎都可以做鏡子了,但這人卻並不是瘋子,他腿腳和語言都正常得很。那挽著袖子的臂膀,是又粗又壯。再看那身材,也是雄壯魁梧的很。甚至超過一般人。

這人正當盛年,無病無疾,身體強健,卻是非常的懶惰,沒有正業,整天也不做事,就在街上閒蕩。

每天這人都從附近的村子裡跑來,遊蕩在塵土街上,從街的最這頭到最那頭。打牌,看別人打,下棋,閒聊,幹坐,一玩就是一整天。中午也不吃飯,偶爾買袋速食麵啃掉。

據別人說,這人早年父母雙亡,又沒有娶媳婦,也無後代,早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家裡田地的稗子野草是和水稻一樣多,湊合著吃個半飽。所以終年過著這種奇怪的貧苦卻玩樂的生活,游離在世俗生活之外。

若有人問這人老了之後怎麼辦,誰來養他?

“吃五保戶。”這人回答得很乾脆,一點也羞恥。

塵土街對待這樣的回答是“寬容”的,就像大多數中國人對於某些明顯的不合理的事情的態度,他們是管不著的,是大度的,寬容的。他們能管著的,只是對東家西家的事情說長道短。若要是這家發生了個什麼奇異新鮮事,那真是立馬的整個街道都熱鬧起來。但是對於這樣的需要質疑或者是改進的事情,他們是沒有什麼主意的。

只有這小學校的校長,這人算有點文化。在小街上數他還看看省裡來的報紙。這個人大發著和塵土街不合宜的牢騷:

“年紀輕輕,卻不做事。每天就知道玩,將來老了卻要我們來養他。”

“吃五保,還不是我們交的稅。我們現在幹活累得要死,將來還要養活這類寄生蟲。哼!”

除了人,還有動物。

貓貓狗狗是很多的,但是和人的關係並不融洽,人也不重視它們。活著,就活著。死了,就死了。它們並不是塵土街的人們的朋友。

狗,有一點殘菜剩飯,就給了吃。沒有,就不給,餓著。讓他們自己到山野裡去尋覓事物,去和別人家的狗爭搶,或是到別人家去偷。有一點不好的,就拿起棍子或是掃把來打,驅趕著它們到一邊去。有的甚至一打打得鮮血直流,嗷嗷直叫,甚至打折腿的。好像它們看家是應該的,是該給人類幹的。也該給人打的。

貓,也不被城裡人那樣抱在懷裡,給予憐愛和溫暖的,隨便它去了,有它吃的就給點,沒它吃的時候就忘記了。貓對人也沒有感情,不會向人撒嬌,只會在餓到沒辦法的時候,朝著人不住的哀怨的叫著。生下許多小貓崽,家裡不需要,也養不活,就拿到很遠的山野去丟掉。有時候那些小貓崽就自己爬回街上來了,瘦骨嶙峋的,瑟瑟的在街道邊發著抖。那是餓的。有一回,街上新近有人蓋房子,大傢伙說這戶人家建新房子,大概是沒貓沒狗的。大家得多送幾隻。於是等到主人搬家來那天,一看,水泥穀場上鋪了一地的小貓小狗,全都瘦骨嶙峋,有點還沒張開眼睛,都在那裡瑟瑟發抖的叫喚著。

第三節:生活

塵土街是安靜和寂寞的。

塵土街的人的生活,不外乎是,做生意的整天守在店門口看著店面,種田的在地裡幹著活,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塵土街的人們的業餘生活,也不外乎是三件事:幹坐,閒聊,打牌。

沒事做的時候,人們莫不是搬了把椅子坐在自己家的門口,漠然的望著空蕩的街道,吃飯的時候也是漠然的望著,只不過手裡多了個碗罷了。也不知道都在望著什麼,大概他們總是這樣的無聊。晚飯時候你從街上一路走過去,好像家家戶戶門口蹲著一個形體變大了癩蛤蟆一樣。

閒聊好比塵土街的報紙,可以使一件事情在半天之內傳便全街,比古代的烽火臺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當然也幾個人是有別的愛好的。理髮店的師傅喜歡沒有生意的時候,找人下象棋。一個退休的老教師老頭喜歡坐在門口拉一拉二胡。但這都只是偶爾為之的,算不得大流的。這些有些高雅的玩物一般人是玩不來興致的。塵土街的大流是打牌。撲克,花牌,或者麻將。一打就打到半夜,生出許多的事端來,口角不和,或是錢物糾紛,就鬧得打得頭破血流的,結下一些陳年的積怨。一時間整個街道又是熱熱鬧鬧了,比過節還開心快樂了。

若是沒有這些事情的時候,塵土街不免要寂寞了。但是那些人們是善於尋找樂子的,他們隨時的抓住一點小的事情做著嘴舌的文章,要不然,真不知道他們該是怎樣的空虛寂寞了。

例如有一天這街上來了一個瘋子,一邊走一邊駡街,罵她的丈夫沒有良心,罵她的孩子不聽話。但看得出來他並沒有完全瘋掉,意識大致還是清醒的。而這時候街上的人莫不是睜大眼睛張大耳朵,生怕漏掉了一個細節,等到那瘋子在一家雜貨店的門口歇了下來,立馬的,湧來一大群的人,把這個人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的問這問那,饒有興致的觀賞著。那瘋子則東一句西一句言語混亂的說著。這時候有個婦人陰陽怪氣的說到:“我給你出個好主意。既然你丈夫喜歡打你,你今天就坐在這裡,不回去了。他不來接你,你就不回去。”立馬引來一陣哄笑。但是那瘋子還不明就裡,很嚴肅認真的回答到:“那不行。我家裡還有一大堆衣服沒有洗呢!”立馬又是一陣哄笑。“那我去幫你洗衣服。你就在這裡坐,好不好?”婦人看著周圍這麼多人群的機會,當然是不會放過這玩樂別人的好機會。但是誰知道,就在昨天,她還為別人偷光了她家菜園裡的茄子而傷心的站在山坡上破口大駡呢。好像此刻她已經把剛剛的不快完全忘卻了,她生命裡的一切的不快似乎在此刻她都忘記了。她從別人身上體會著她自己生命裡不得的快樂。

等到笑劇一散場,大家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了。那生活也不見得比那瘋子的生活更有樂趣多少。一個老農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扛著鋤頭到田地裡去了,邊走邊抱怨:“真不該在這裡耽擱半天,現在太陽都那麼高了,還不把人曬死啊。”一個婦女見店鋪老闆此刻才空閒起來,走上去說:“我是來給您還帳來了,把您拖累了這麼多天,真是不好意思。”

因著這喜歡看熱鬧的習性,全街人竟然有一次被一個小孩子耍了。這個小孩子蹲在路邊的草叢裡看著什麼,其實那裡面什麼也沒有。這小孩大概感到無聊,就像塵土街的人經常感到的那樣,於是突發奇想想戲耍一下他不遠處的一個同伴,於是大聲驚呼一聲:“哎呀!快來看啊!”這呼聲很快引來幾個小孩,不單是小孩,後面連全街的人都來了。因為這一街的人沒有哪一個不是無聊的,不是愛看稀奇的,這是他們的性格和愛好。這幾個小孩什麼也沒看見,但是並不立即的遷怒于第一個孩子,而是跟隨著發現新大陸一般的叫喚起來,引來幾個大人。這幾個大人也不甘心就自己白白上當,於是更加呼朋引伴的做出驚奇的樣子。哎呀哎呀的。於是乎引來一大片人群,擠成一堆像被人提著脖子一般的朝裡面看,邊看邊問:“什麼東西?什麼東西?”

結果是綠油油的草叢裡什麼也沒有,連葉子也不曾經稀奇一點。但是大傢伙並沒有誰發火,也不責怪那第一個小孩子,笑呵呵的又都三五成群的回去了。閑著也是閑著,總算經歷了一件事,雖然這結果是什麼都沒看見。

後記:

2004年為紀念蕭紅所作。以此向喜愛的《呼蘭河傳》致敬。

(全文完)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現居Colombo,目前已發表了4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甜蜜藝術小組”關注Ta。

還有些不知道什麼平時人們隨意丟棄的廢物垃圾也被雨水沖刷著流到那水流裡去,使得這水流在一段時間裡竟然是五彩了的。上游的孩子們看見了都害怕,下游的孩子則還渾然不覺的趟在那水流裡嬉笑打鬧。甚至把這水澆到夥伴的身上去。

雨一停,路面也被洗刷得光潔一新,露出了白色的小石頭。只是不少地方被沖出了條條深槽,使得那些在上面顛簸的車輛怕是要製造出更多的灰塵了。

塵土街的夏天好像特別的長,從春末到中秋,好像一直都是夏天。因為這些日子多半是塵土飛揚的。其實塵土街也是有春夏秋冬的。

春天最好是春雨綿綿的時候,那些老房子的殘垣斷壁,那彌漫在煙雨中的牆頭的蒿草,那形狀可愛的稻草垛,還有那倚靠在大門口打著毛衣的女孩子。。。。。。,似乎特別的美,但是鄉下人是不懂這些的,鄉下人只知道出太陽曬穀子,下雨了收穀子。

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五六歲時候見到的一戶人家曬場邊的一棵杏樹,那之前我還沒有看過一樹的花朵,所以那一天見了真是歎為觀止。煙雨濛濛中,那一樹鮮紅的杏花像是唧唧咋咋的開放著,又沒有半片葉子,純粹得很,在雨霧中似乎還閃閃爍爍的。從來沒見過。真是好看。

夏天的夜晚是特別的熱鬧。因著這街道是南北走向,街上的房子都是東西面向,四周又沒有什麼遮擋,所以從日升到日落,整個街道都完全的暴露在陽光之下。晚上那房子似乎都蒸屜一般了,不敢進去,於是都出來坐在大街上納涼。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一納就納得特別長,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也說不完的。一說說得特別盡興,說得特別開心,等到特別晚了還不去睡覺,說:“不急,不急,屋子裡還熱著呢。”其實這個時候天都快亮了。

秋天呢,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無非是來了風雨,多加幾件衣服就過去了。

冬天,下了雪,大人們都躲到火壟邊烤著火說著夏天沒有說完的閒話去了,街道反而成了孩子們的天地。漫天漫地的跑啊,喊啊的,也不知道寒冷或是歇息,也沒有大人來管他們。玩膩了他們便生出許多整人的招數來,把個雪球捏成冰塊一般的堅硬朝別人家的窗子砸去啊,把雪水灌到夥伴的脖子裡去啊,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一本正經的,說著我要來害你了,而是嘻嘻哈哈的笑來笑去,捉弄人的笑著,被捉弄的也笑著。偶爾把個把小一點的孩子弄得哭了,也不過這家大人出來責備幾句,那家女人出來哄哄幾聲,也就好了,就過去了。

有一次,這戲弄的對象轉移了。幾個孩子滾了幾個巨大的雪球,推到路中間去,擋住路捉弄那騎車過路的。雪球中間正好露出一個口子,可以過摩托車,嬉笑中不知道誰把塊磚頭就埋在口子的底下。一個騎摩托車的走到這裡,一滑滑了三四米就倒下了,摔得不算重,那人一邊爬起來,一邊打個哈哈:“哎呀,我說這中間怎麼正好有個口讓我過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那一群小孩躲在大門背後早已經笑成了一片。

塵土街是一條單獨的街道,沿著公路一路下來,兩邊建了些房子,開了些店鋪,便成了一條街。周圍便是鄉村的田野和山丘,所以塵土街並不是繁華的,它甚至是荒蕪的,沒有生氣和希望的。

塵土街似乎永遠是空空蕩蕩的,永遠是那麼幾個閒人在街上晃蕩溜達,或是幾個有錢人聚攏在一起唧唧咋咋的打牌,或是那些店鋪的老闆翹著椅子像個癩蛤蟆似的整天的坐在路邊,乾巴巴的不知道望著什麼。街上除了幾家百貨店,不外乎就是兩家理髮店,一個藥鋪,一個裁縫鋪和一個修理摩托車之類小店。

街上的房子,有有錢人的富宅大院,也有窮苦人的泥瓦小屋。那泥瓦的小屋就蟄伏在別人的琉璃牆邊,那牆邊伸出的屋簷上還掛著漂亮的風鈴。那泥瓦屋連牆皮都剝落了,露出黃色的泥磚,上面還可以看到紮在裡面的麥子。而屋子的後半邊已經接近倒塌,用竹篾編制的板子做著牆壁,但生死由命,富貴為天,那房子的主人也許夜裡哭上一兩場,第二天照樣起來平靜的和那大宅子的主人打著招呼,下到田地幹活去了。

有一次爸爸讓我去打酒,我走到一個老頭腐舊的店鋪裡去,屋子裡很黑。我顫顫巍巍的在黑暗裡走了好久才走到櫃檯前,我把瓶子放在櫃檯上,對那個老頭說:“給我打一瓶酒。”老頭開始揭開酒罈的蓋子給我舀酒,這時候我一抬頭,我看見屋頂上一個巨大的洞,從洞裡照下來一個長長的亮亮的光柱,屋頂下一張巨大而精緻的蜘蛛網在那光柱裡閃閃發亮。

第二節:生命

塵土街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和中國其他的小地方一樣,卻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

憨厚、精明、懦弱、強悍、自私、圓滑、善良、卑微、昏庸、狗脾氣……無時無刻不在每張面孔每個靈魂上上演著,但是時代進行到今天,那些傳奇的人物張揚的個性和離奇的故事恐怕只能在故事中去尋找了。人的性格成分似乎也簡化了,狠毒狡猾這些模樣似乎只是某些人臨睡前想著村子裡的事的時候才會顯現。表面上,平日裡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客客氣氣,相安無事的樣子。在這個一心謀求富裕生活的時代裡,這裡似乎只有兩種人了:能幹的和老實的。

塵土街的人說人老實,是有意味的。兩個母親見了面,多半是要稱讚對方的孩子的:“您看您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老實聽話,我們家孩子一天到晚是調皮搗蛋得不行。”這人嘴上稱讚得甜蜜得不行,心裡卻不知道是怎樣的不屑呢。因為在塵土街的人們的心目中,老實的就是溫順的,溫順的就是本分的,本分的就得吃苦,吃一輩子的苦。另一家大人心裡早也識破了那家的話語,忙說:“這一個“老實坨”,見人話都不會說,將來長大了有什麼用啊。”

塵土街的人說人能幹,那是帶著欽佩的神情的。

“你看某某某家的媳婦,那一張嘴,能說會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那是!見到您噠叫人叫得親熱得不行。也不怪他家裡那麼發財,搞得那麼好。”

一切精明能幹的在塵土街都是受人敬佩受人尊敬的。

無賴在塵土街的地位,我不知道怎麼說。一方面,人們討厭這種人,另一方面,他們也懼怕這類人,不敢招惹這類人。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尊重呢?但是要真是遇到什麼事情,塵土街的人卻是不會退讓的。也許心裡又氣又怕,但是卻一見陣勢不對,立馬撿起路上的石塊,一邊大聲嚷嚷對方如何不對之類,以期招來勸架之人。等到那勸架的來了,雙方立馬的更加勇猛了,拼命掙脫眾人的阻擋勸解,要上前拼個你死我活,嘴裡嚷到:“老子今天不砍掉你的腦殼我就不姓X。”

還有一類整天在街上閒蕩的人,恐怕是別的地方少有的。這是幾個特別懶惰的人。

夏天的時候,你看見他,蓬頭垢面,似乎長久沒有洗過澡,衣衫也破破爛爛,袖子上的油膩幾乎都可以做鏡子了,但這人卻並不是瘋子,他腿腳和語言都正常得很。那挽著袖子的臂膀,是又粗又壯。再看那身材,也是雄壯魁梧的很。甚至超過一般人。

這人正當盛年,無病無疾,身體強健,卻是非常的懶惰,沒有正業,整天也不做事,就在街上閒蕩。

每天這人都從附近的村子裡跑來,遊蕩在塵土街上,從街的最這頭到最那頭。打牌,看別人打,下棋,閒聊,幹坐,一玩就是一整天。中午也不吃飯,偶爾買袋速食麵啃掉。

據別人說,這人早年父母雙亡,又沒有娶媳婦,也無後代,早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家裡田地的稗子野草是和水稻一樣多,湊合著吃個半飽。所以終年過著這種奇怪的貧苦卻玩樂的生活,游離在世俗生活之外。

若有人問這人老了之後怎麼辦,誰來養他?

“吃五保戶。”這人回答得很乾脆,一點也羞恥。

塵土街對待這樣的回答是“寬容”的,就像大多數中國人對於某些明顯的不合理的事情的態度,他們是管不著的,是大度的,寬容的。他們能管著的,只是對東家西家的事情說長道短。若要是這家發生了個什麼奇異新鮮事,那真是立馬的整個街道都熱鬧起來。但是對於這樣的需要質疑或者是改進的事情,他們是沒有什麼主意的。

只有這小學校的校長,這人算有點文化。在小街上數他還看看省裡來的報紙。這個人大發著和塵土街不合宜的牢騷:

“年紀輕輕,卻不做事。每天就知道玩,將來老了卻要我們來養他。”

“吃五保,還不是我們交的稅。我們現在幹活累得要死,將來還要養活這類寄生蟲。哼!”

除了人,還有動物。

貓貓狗狗是很多的,但是和人的關係並不融洽,人也不重視它們。活著,就活著。死了,就死了。它們並不是塵土街的人們的朋友。

狗,有一點殘菜剩飯,就給了吃。沒有,就不給,餓著。讓他們自己到山野裡去尋覓事物,去和別人家的狗爭搶,或是到別人家去偷。有一點不好的,就拿起棍子或是掃把來打,驅趕著它們到一邊去。有的甚至一打打得鮮血直流,嗷嗷直叫,甚至打折腿的。好像它們看家是應該的,是該給人類幹的。也該給人打的。

貓,也不被城裡人那樣抱在懷裡,給予憐愛和溫暖的,隨便它去了,有它吃的就給點,沒它吃的時候就忘記了。貓對人也沒有感情,不會向人撒嬌,只會在餓到沒辦法的時候,朝著人不住的哀怨的叫著。生下許多小貓崽,家裡不需要,也養不活,就拿到很遠的山野去丟掉。有時候那些小貓崽就自己爬回街上來了,瘦骨嶙峋的,瑟瑟的在街道邊發著抖。那是餓的。有一回,街上新近有人蓋房子,大傢伙說這戶人家建新房子,大概是沒貓沒狗的。大家得多送幾隻。於是等到主人搬家來那天,一看,水泥穀場上鋪了一地的小貓小狗,全都瘦骨嶙峋,有點還沒張開眼睛,都在那裡瑟瑟發抖的叫喚著。

第三節:生活

塵土街是安靜和寂寞的。

塵土街的人的生活,不外乎是,做生意的整天守在店門口看著店面,種田的在地裡幹著活,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塵土街的人們的業餘生活,也不外乎是三件事:幹坐,閒聊,打牌。

沒事做的時候,人們莫不是搬了把椅子坐在自己家的門口,漠然的望著空蕩的街道,吃飯的時候也是漠然的望著,只不過手裡多了個碗罷了。也不知道都在望著什麼,大概他們總是這樣的無聊。晚飯時候你從街上一路走過去,好像家家戶戶門口蹲著一個形體變大了癩蛤蟆一樣。

閒聊好比塵土街的報紙,可以使一件事情在半天之內傳便全街,比古代的烽火臺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當然也幾個人是有別的愛好的。理髮店的師傅喜歡沒有生意的時候,找人下象棋。一個退休的老教師老頭喜歡坐在門口拉一拉二胡。但這都只是偶爾為之的,算不得大流的。這些有些高雅的玩物一般人是玩不來興致的。塵土街的大流是打牌。撲克,花牌,或者麻將。一打就打到半夜,生出許多的事端來,口角不和,或是錢物糾紛,就鬧得打得頭破血流的,結下一些陳年的積怨。一時間整個街道又是熱熱鬧鬧了,比過節還開心快樂了。

若是沒有這些事情的時候,塵土街不免要寂寞了。但是那些人們是善於尋找樂子的,他們隨時的抓住一點小的事情做著嘴舌的文章,要不然,真不知道他們該是怎樣的空虛寂寞了。

例如有一天這街上來了一個瘋子,一邊走一邊駡街,罵她的丈夫沒有良心,罵她的孩子不聽話。但看得出來他並沒有完全瘋掉,意識大致還是清醒的。而這時候街上的人莫不是睜大眼睛張大耳朵,生怕漏掉了一個細節,等到那瘋子在一家雜貨店的門口歇了下來,立馬的,湧來一大群的人,把這個人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的問這問那,饒有興致的觀賞著。那瘋子則東一句西一句言語混亂的說著。這時候有個婦人陰陽怪氣的說到:“我給你出個好主意。既然你丈夫喜歡打你,你今天就坐在這裡,不回去了。他不來接你,你就不回去。”立馬引來一陣哄笑。但是那瘋子還不明就裡,很嚴肅認真的回答到:“那不行。我家裡還有一大堆衣服沒有洗呢!”立馬又是一陣哄笑。“那我去幫你洗衣服。你就在這裡坐,好不好?”婦人看著周圍這麼多人群的機會,當然是不會放過這玩樂別人的好機會。但是誰知道,就在昨天,她還為別人偷光了她家菜園裡的茄子而傷心的站在山坡上破口大駡呢。好像此刻她已經把剛剛的不快完全忘卻了,她生命裡的一切的不快似乎在此刻她都忘記了。她從別人身上體會著她自己生命裡不得的快樂。

等到笑劇一散場,大家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了。那生活也不見得比那瘋子的生活更有樂趣多少。一個老農從椅子上站起身來,扛著鋤頭到田地裡去了,邊走邊抱怨:“真不該在這裡耽擱半天,現在太陽都那麼高了,還不把人曬死啊。”一個婦女見店鋪老闆此刻才空閒起來,走上去說:“我是來給您還帳來了,把您拖累了這麼多天,真是不好意思。”

因著這喜歡看熱鬧的習性,全街人竟然有一次被一個小孩子耍了。這個小孩子蹲在路邊的草叢裡看著什麼,其實那裡面什麼也沒有。這小孩大概感到無聊,就像塵土街的人經常感到的那樣,於是突發奇想想戲耍一下他不遠處的一個同伴,於是大聲驚呼一聲:“哎呀!快來看啊!”這呼聲很快引來幾個小孩,不單是小孩,後面連全街的人都來了。因為這一街的人沒有哪一個不是無聊的,不是愛看稀奇的,這是他們的性格和愛好。這幾個小孩什麼也沒看見,但是並不立即的遷怒于第一個孩子,而是跟隨著發現新大陸一般的叫喚起來,引來幾個大人。這幾個大人也不甘心就自己白白上當,於是更加呼朋引伴的做出驚奇的樣子。哎呀哎呀的。於是乎引來一大片人群,擠成一堆像被人提著脖子一般的朝裡面看,邊看邊問:“什麼東西?什麼東西?”

結果是綠油油的草叢裡什麼也沒有,連葉子也不曾經稀奇一點。但是大傢伙並沒有誰發火,也不責怪那第一個小孩子,笑呵呵的又都三五成群的回去了。閑著也是閑著,總算經歷了一件事,雖然這結果是什麼都沒看見。

後記:

2004年為紀念蕭紅所作。以此向喜愛的《呼蘭河傳》致敬。

(全文完)

本文作者“甜蜜藝術小組”,現居Colombo,目前已發表了46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甜蜜藝術小組”關注T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