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詞典中的“鴻溝”,竟然孕育出了一個偉大的民族

中國詞典中的“鴻溝”, 竟然孕育出了一個偉大的民族

但凡略知下象棋或看過下象棋的人都知道:在棋盤或棋紙上的敵我雙方棋格中間有一條界溝, 上面標明:“楚河漢界”。 這裡就是寓意歷史上有名的楚漢相爭時, 雙方簽訂停戰協定的地方一鴻溝(看來真正意義上的象棋是在漢朝以後出現的)。

真正的鴻溝在一個叫滎的地方。 那個地方, 兩千多年前叫滎, 現在還叫滎, 它就在河南鄭州城北三十公里, 滎陽市郊的荒野之中。 這條三百米寬, 百十來米深的大溝, 是魏惠王在西元前三百六十年, 挖的一條與黃河相連的運河。

因為在廣武山下, 當年人們將其稱為廣武澗。 不論是運河也好, 廣武澗也罷, 都說明古時這條溝是有水的, 只是後來河水才幹了。 唐朝韓愈在《過鴻溝有感》一詩中歎道:“力盡烏江千載後, 古溝芳草起寒雲。 ”

話說劉邦和項羽, 這兩個原本一同隸屬于楚懷王帳下的反秦哥們, 走到這條鴻溝時, 己成為勢不兩立的對手了。

劉邦自從被西楚霸王項羽屈辱地封為漢王后, 沒有一天不想東進的。 第二年, 趁項羽進攻齊國之機, 劉邦從漢中出奇兵, 定三秦;合五路諸侯五十六萬人馬, 攻佔了項羽的首都彭城(今徐州)。 項羽忙率精兵三萬回救, 大敗漢軍于睢水, 睢水幾被劉漢敗兵壅塞斷流, 劉邦狼狽逃回了滎陽。 項羽整頓旗鼓後,

包圍了滎陽。 幾經戰陣, 劉邦無法突圍;想以鴻溝為界, 平分天下, 無奈項羽不允。 只得半夜以女子披甲, 從東門突圍, 並由紀信假扮漢王, 忽悠項羽;劉邦則帶數十騎僥倖從西門逃生。 隨後, 劉邦收拾起敗兵加上蕭何補充來的兵丁, 繼續與項羽對抗。 雙方遂于廣武山前, 鴻溝兩邊, 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兩軍對壘, 久攻不下。 氣急敗壞的項羽, 將俘虜來的劉邦父親綁縛于鴻溝一邊的高臺上, 支大鑊, 燒沸水;並隔岸高喊:“劉老哥!快投降吧!不然, 我就把你老爹放在鑊裡煮了。 ”亭長出身的劉邦, 當即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口吻還以顏色:“項老弟!你我曾同為懷王帳下的結義兄弟, 我爹就是你爹, 要是煮了你爹, 別忘了分一碗湯給我啊!”項羽眼睛都氣綠了,

要不是項伯勸阻, 劉老爹早就被項羽煮全羊了。

兩軍在鴻溝兩邊相持未決, 苦捱時日。 一日, 項羽又在溝邊喊話:“劉邦聽著!天下紛爭數年, 都是因為你我二人, 今日我要向你挑戰, 一決雄雌, 免得天下人為你我受苦。 ”劉邦聽罷, 哈哈大笑:“我只與你鬥智, 不和你鬥力!”接著歷數項羽十大罪狀;氣得項羽七竅生煙, 使伏弩射中劉邦前胸。 劉邦假意捂腳, 以示無妨。 後走入成皋。

他們就這樣隔著大溝吵了一年。 直到西元前202年晚秋, 楚軍糧盡, 漢軍兵乏, 誰也拿不下誰。 無奈之下, 雙方講和:以大溝為界, 中分天下;溝西為漢, 溝東為楚。 從此, 就有了棋盤中的楚河漢界。 後來, 司馬遷在記錄這段歷史時, 把大溝稱為“鴻溝”。

這個名稱顯然比《竹書紀年》中的“大溝”有意味, 也比古時的“廣武澗”有氣勢, 尤其是將它用在劉項對峙的故事中, 更是意味深長。 “鴻溝”二字, 從此就出現在中國的詞典中了。

斯時, 項羽三十歲, 劉邦五十四歲。 說是結義兄弟, 其實, 劉邦這個歲數, 在古時給項羽當爹還有多。 薑還是老的辣, 在項羽歸還了劉邦的老父、妻子, 撤兵東歸後;劉邦採納了張良、陳平的建議;撕毀“停戰協定”, 揮師東進, 追擊項羽。 儘管項羽回頭又把劉邦打得大敗而逃, 但, 劉邦卻是屢敗屢戰的高手;在接受了張良的“先裂土封王, 以籠絡韓信諸將”之策略後, 劉邦得以重新調動韓信、彭越、英布等新封諸王, 各率部圍攻項羽。 於是, 歷史在“鴻溝”後面, 留給項羽的是:“韓信點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和“自刎烏江”。

黃河, 這條洗不清歷史是非的河, 用滾滾滔滔的渾水告訴我們:所謂談判, 就是雙方都想喘息;所謂楚河漢界, 就是為了喘息而劃定的地理藉口;所謂停戰協定, 就是為了尋找一舉擊潰對手的機會;所謂英雄豪傑, 就是得意一時的歷史匆匆過客。 唯有“鴻溝”二字, 成為中國詞典中的永恆。 唯有“鴻溝”, 造就了大漢王朝的興起, 以及漢民族稱謂的誕生。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