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長沙母親虐待6歲親生女兒: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

這幾天, 長沙一位母親虐待自己6歲女兒事件, 顛覆了以往我們對“親媽”的所有想像:頭髮被生生拔掉露出頭皮, 手指紅腫。 這多麼符合童話裡的“後母”和“惡毒的巫婆”的行為啊。

遺憾的是, 這是現實世界裡親媽的所做作為, 咋舌的同時, 無論從道德角度、法律角度還是社會倫理角度, 我們都無法原諒這樣一位母親。

在我的記憶裡, 還有童年時代鄰家傳來的咒駡聲。 鄰居家有一個女孩和一個弟弟, 弟弟年長我兩歲。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他們的父母會採用很極端的懲罰方式, 棍棒下的猛揍是常有的事, 有時候會把棍子給打斷了。 更極端的是用繩子捆起來吊打, 聽起來都特別恐怖。 隨著長大, 姐姐在初中畢業後就跟人私奔了。 再後來, 他們的父親因車禍去世, 弟弟拿著肇事方的賠償一走了之, 留下母親孤苦伶仃的一人。 這就是他們家的結局。 長沙的那位6歲女孩,

已經因母親的虐待留下心理陰影, 在沒有任何外界干預的情況下, 不知道她的將來, 將會與原生家庭有著怎樣的關係。

每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後, 都務必完成一場修行, 在這場修行裡, 有自己與自己, 自己與孩子, 自己與家人, 自己與社會。

在與自己的關係裡,

我猜測, 長沙這位虐待親生女兒的母親, 應該與自己相處得不好。 人有“喜、怒、哀、思、悲、恐、驚”之七情, 這是我們正常的情緒。 但不代表可以過度釋放。 驚喜太多, 容易傷心;怒則傷肝;憂悲傷肺;恐則傷腎。 對一個只有6歲孩子的令人髮指的懲罰背後的原因脫不了怒氣的干係。 任由自己在怒氣的支配下去傷害自己親生的孩子, 我們只能質疑這位母親的心理健康了, 甚至會問一句:這位母親是正常人嗎?

與孩子的關係裡, 通常我們會將一個生命的到來看做一場緣分:在有限的人生裡相互陪伴一程。 就像紀伯倫有一首著名的詩——《你的兒女不是你的》裡所言:

你的兒女, 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理清了這層關係, 從而不以成人的想法去要求一個孩子, 不強加不強求, 靜待花開。

在與家人的關係裡, 在一場養育孩子的修行裡, 媽媽往往承擔的更多, 但又不是一個孤獨的前行者。 在理想狀況下, 老公, 孩子的爸爸, 是最堅實的盟友。 婆婆, 孩子的奶奶, 可以是一個好幫手。 只是, 一個媽媽在與老公和婆婆的相處中, 往往不是心想事成的。 現實中, 可能會有一個養育路上的“豬隊友”, 或者乾脆是爭奪養育權利的婆婆, 有時候一不小心, 自己親生的孩子還可能跟奶奶比跟自己這個親媽要親, 比如這位6歲女孩的爸爸所言“孩子跟奶奶親”。 但是,無論是豬隊友還是堅實盟友,都是“樣”出來的。孩子跟奶奶親的背後,或許是奶奶比媽媽付出多的最好佐證。在養育的路上,沒有既身心輕鬆又跟孩子關係親密的好事。比如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跟奶奶睡,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與社會的關係

我推測,長沙那位虐待親生女的的母親,生活的狀態應該不會好。在《虐待兒童:全球性問題的中國闡釋》這本書裡,作者喬東平指出:許多虐待孩子的父母應付成人生活的能力發展很有限,並且常常表現為不成熟。另外,父母的智力、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心理構成,都成為虐待孩子的因素。

養育孩子是一場人生的修行課。沒有機器人一樣乖乖聽父母指令的孩子,虐待只能證明父母養育水準的低下和自我修行的慘澹。 但是,無論是豬隊友還是堅實盟友,都是“樣”出來的。孩子跟奶奶親的背後,或許是奶奶比媽媽付出多的最好佐證。在養育的路上,沒有既身心輕鬆又跟孩子關係親密的好事。比如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跟奶奶睡,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與社會的關係

我推測,長沙那位虐待親生女的的母親,生活的狀態應該不會好。在《虐待兒童:全球性問題的中國闡釋》這本書裡,作者喬東平指出:許多虐待孩子的父母應付成人生活的能力發展很有限,並且常常表現為不成熟。另外,父母的智力、經濟狀況、文化背景和心理構成,都成為虐待孩子的因素。

養育孩子是一場人生的修行課。沒有機器人一樣乖乖聽父母指令的孩子,虐待只能證明父母養育水準的低下和自我修行的慘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