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晚年決策失誤, 只顧著螳螂捕蟬, 忘了黃雀在後

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 蜀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 變成了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當時蜀漢政權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弱的一派, 可調動的軍隊只有3萬多人, 而盤踞北方的曹魏有40多萬大軍, 為何諸葛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 諸葛亮有遠大的理想, 答應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江山, 即使在荊州已經失守這樣不利的條件下, 也要去進攻魏國, 諸葛亮希望先佔領關中地區, 為將來蜀漢統一打下基礎。

第二, 北方的曹魏政權推出了10年休養計畫, 讓諸葛亮十分警惕和擔心, 曹操希望這十年裡不發動戰爭, 也不參與戰爭, 讓經歷多年戰火的魏國在安寧的日子裡恢復元氣, 十年後人力物力就會恢復以前的充滿活力的狀態, 對付東吳和蜀漢簡直易如反掌, 這正是諸葛亮十分擔心的事。 為了破壞和打亂曹操的計畫, 諸葛亮不得不多次北伐, 給曹操添堵。

諸葛亮的理想很偉大, 但現實很殘酷, 三國混戰造成許多百姓大逃亡。 東漢後期, 全國人口有5600多萬, 而到了三國時期, 人口下降到1600多萬, 少了的4000萬人口不是戰死就是逃亡。 這三國當中, 就數蜀漢那邊的人最少, 當時蜀漢有9萬多軍隊, 3萬多官員, 諸葛亮派一部分抵擋南蠻, 一部分防禦東吳, 一部分留在城中, 只剩下3萬多軍隊去北伐, 無異於以卵擊石。

李白說過,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地不容易進攻對諸葛亮來說是好事, 但出去也難, 成了諸葛亮的心事, 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跟不上, 無法給北伐軍隊及時提供糧食和用品, 再一個就是蜀漢政權, 貪污腐敗, 劉嬋無能, 諸葛亮用人不善, 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造成諸葛亮多次北伐多次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