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帝國是怎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

1、北元的滅亡

西元1368年, 享國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推翻。

大明與北元

與遼、金、西夏等不同, 末代皇帝元順帝既沒有戰死, 也沒有自殺,

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 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跡”, 史稱“北元”。

也就是說, 元朝的滅亡, 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 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元順帝和他的兒子漢化均很深, 北逃後一直厲兵秣馬,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新入主中原。

然而大明讓他們失望了。 西元1372年, 徐達率軍攻向哈拉和林, 這裡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大本營, 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 被譽為“萬里長城”的徐達一路上勢如破竹, 但由於戰線過長, 後援不繼, 最終止步於土拉河畔。

西元1388年, 藍玉率軍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的軍隊, 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余人被俘,

脫木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史稱捕魚兒海之戰。

藍玉的捕魚兒海之戰

此戰, 使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家族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多數蒙古部落開始宣佈獨立。

西元1399年, 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貴力赤,

不承認最後一任北元皇帝額勒伯克的宗主權, 殺死北元皇帝後, 貴力赤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 至此, 苟延殘喘了29年的北元徹底滅亡。

2、四大汗國的結局

所謂四大汗國, 是蒙古帝國除元朝之外的四個蒙古汗國: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

元朝與四大汗國

窩闊台汗國滅亡的最早, 西元1309年被元朝、察合台汗國及金帳汗國三國瓜分。

察合台汗國則在元朝滅亡前夕分裂為東西兩部, 東察合台汗國首都亦力把裡, 統治中心在今新疆地區, 西察合台汗國則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帶。

蒙古貴族帖木兒推翻西察合台汗國而自立, 自稱可汗, 併吞並伊兒汗國, 史稱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版圖遼闊, 最盛時領土東西從德里到大馬士革, 南北從鹹海到波斯灣。

大明與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野心勃勃, 曾先後吞併西察合台汗國, 大敗東察合台汗國, 兼併伊兒汗國, 挫敗欽察汗國, 生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後, 無奈在與大明決一死戰的路上病死, 之後帖木兒帝國因爭奪汗位而開始衰落。

帖木兒帝國最終在西元1507年滅于波斯、中亞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

金帳汗國則統治今俄羅斯地區, 直至西元1502年滅於莫斯科大公國之手。

俄羅斯沿著金帳汗國的老路崛起

至此,蒙古帝國全部被本土文明推翻,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3、明代的韃靼與瓦剌

大明時期,北元滅亡後,分裂為韃靼(東蒙古)和瓦剌(西蒙古)。

其中,韃靼諸部首領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而瓦剌首領則是異姓。永樂七年,西元1409年,蒙古瓦剌部投靠了大明,成了明朝的藩屬。

瓦剌、韃靼與亦力把裡

韃靼在明末清初分別被稱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和外蒙古,瓦剌被稱為“厄魯特”或“衛拉特”,也就是“漠西蒙古”。

4、清初的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

漠北、漠南、漠西蒙古三部

漠南蒙古主要為科爾沁和察哈爾部。

西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察哈爾部林丹汗去世後,皇太極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此後其屬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諸部,亦盡皆歸附,漠南蒙古為後金所統一。

西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漠南蒙古16部49個封建主,同滿漢貴族一道共推後金國主皇太極為皇帝,漠南蒙古正式納入後金即後來的大清版圖。

漠北蒙古即今蒙古國。

清初,漠北蒙古為喀爾喀蒙古部,清朝在入關以前已經與喀爾喀蒙古三大汗──土謝圖汗、劄薩克圖汗、車臣汗建立了聯繫。

康熙年間,喀爾喀蒙古三部之間發生紛爭。

1688年,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汗乘機向喀爾喀大舉進攻,土謝圖汗等猝不及防,拒戰失利。沙俄趁喀爾喀戰敗,向其上層人物威逼利誘,要他們投降俄國以尋求保護。經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倡議,喀爾喀蒙古舉旗投清。

1691年,康熙親至多倫諾爾,舉行會盟儀式,漠南蒙古49旗王公、漠北蒙古各部之王齊集,康熙宣佈喀爾喀蒙古實行旗制,漠北蒙古正式納入清朝版圖。

漠西蒙古即今新疆地區

明清時期的西域屬於漠西蒙古,漠西蒙古主要是準噶爾部。

清初,西藏黃教派人到準噶爾認定噶爾丹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八世化身,將不到10歲的噶爾丹請到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佛法。

1670年,其兄僧格琿台吉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噶爾丹得到達賴允許而還俗,贈之“博碩克圖”佳號,自西藏返回,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琿台吉。

清與準噶爾對峙

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便積極向外擴張,一統漠西,建立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時期的準噶爾汗國是稱雄西域的大國,在當時的亞洲與大清和沙俄三足鼎立。

1688年,噶爾丹趁漠北喀爾喀蒙古蒙古內鬥,欲一統蒙古。

1690~1696年,康熙三征噶爾丹,成功阻止了準噶爾的東進,並將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

而清朝平定準噶爾的戰爭曠日持久,起於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68年,最終將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納入版圖。

清與俄羅斯、奧斯曼帝國並立

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將準噶爾人屠戮殆盡,因此,現在的新疆地區是維吾爾人,而當年的漠西蒙古人基本消失。

至此,蒙古帝國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風煙裡。

俄羅斯沿著金帳汗國的老路崛起

至此,蒙古帝國全部被本土文明推翻,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3、明代的韃靼與瓦剌

大明時期,北元滅亡後,分裂為韃靼(東蒙古)和瓦剌(西蒙古)。

其中,韃靼諸部首領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而瓦剌首領則是異姓。永樂七年,西元1409年,蒙古瓦剌部投靠了大明,成了明朝的藩屬。

瓦剌、韃靼與亦力把裡

韃靼在明末清初分別被稱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和外蒙古,瓦剌被稱為“厄魯特”或“衛拉特”,也就是“漠西蒙古”。

4、清初的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

漠北、漠南、漠西蒙古三部

漠南蒙古主要為科爾沁和察哈爾部。

西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察哈爾部林丹汗去世後,皇太極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此後其屬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諸部,亦盡皆歸附,漠南蒙古為後金所統一。

西元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漠南蒙古16部49個封建主,同滿漢貴族一道共推後金國主皇太極為皇帝,漠南蒙古正式納入後金即後來的大清版圖。

漠北蒙古即今蒙古國。

清初,漠北蒙古為喀爾喀蒙古部,清朝在入關以前已經與喀爾喀蒙古三大汗──土謝圖汗、劄薩克圖汗、車臣汗建立了聯繫。

康熙年間,喀爾喀蒙古三部之間發生紛爭。

1688年,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汗乘機向喀爾喀大舉進攻,土謝圖汗等猝不及防,拒戰失利。沙俄趁喀爾喀戰敗,向其上層人物威逼利誘,要他們投降俄國以尋求保護。經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倡議,喀爾喀蒙古舉旗投清。

1691年,康熙親至多倫諾爾,舉行會盟儀式,漠南蒙古49旗王公、漠北蒙古各部之王齊集,康熙宣佈喀爾喀蒙古實行旗制,漠北蒙古正式納入清朝版圖。

漠西蒙古即今新疆地區

明清時期的西域屬於漠西蒙古,漠西蒙古主要是準噶爾部。

清初,西藏黃教派人到準噶爾認定噶爾丹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八世化身,將不到10歲的噶爾丹請到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佛法。

1670年,其兄僧格琿台吉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噶爾丹得到達賴允許而還俗,贈之“博碩克圖”佳號,自西藏返回,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琿台吉。

清與準噶爾對峙

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便積極向外擴張,一統漠西,建立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時期的準噶爾汗國是稱雄西域的大國,在當時的亞洲與大清和沙俄三足鼎立。

1688年,噶爾丹趁漠北喀爾喀蒙古蒙古內鬥,欲一統蒙古。

1690~1696年,康熙三征噶爾丹,成功阻止了準噶爾的東進,並將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

而清朝平定準噶爾的戰爭曠日持久,起於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迄於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68年,最終將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納入版圖。

清與俄羅斯、奧斯曼帝國並立

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將準噶爾人屠戮殆盡,因此,現在的新疆地區是維吾爾人,而當年的漠西蒙古人基本消失。

至此,蒙古帝國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風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