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驚奇!閩侯這個神秘村落與歷史上的閩越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提到閩侯縣荊溪鎮永豐村,

知道“永豐清湯麵”的人,

您絕對是個合格的“吃貨”

還知道閩越王廟和蛇王廟的人,

那您就稱得上有文化的“吃貨”了。

今天小編就帶您去永豐村,

探秘這個充滿閩越遺風的村落……

在福建地方開發史上, 有一位偉大的領袖人物, 他是史書上均有記載的越王勾踐的後裔、西漢閩越開國君王無諸。 西元前334年, 越國再次為楚國所滅, 無諸率領一支越國族人進入閩中, 建立閩越國, 這是福建境內最早由閩越族人建立的地方政權。

(閩越王雕像•網路圖)

無諸在福州冶山(今屏山)營造都城, 並積極引入中原文化和生產技術, 使閩越土著文化最終融入中原漢文化, 促進了社會進步。 他死後受到閩人的尊崇敬仰, 各地紛紛建廟祭祀, 歷代香火不斷。 如今, 福州地區仍有數處祭祀無諸的閩越王廟, 閩侯作為歷史上的京畿之地, 自然不可或缺。

(永豐村閩越王廟•程水建/攝)

閩侯縣目前有三座閩越王廟遺存, 其中以荊溪鎮永豐村的閩越王廟保存得最為完整。 這座閩越王廟規模蔚為大觀, 依山傍水, 視野開闊, 飛簷翹角, 氣勢巍峨, 依次建有正殿、戲臺、鐘樓等, 建築工藝精湛, 佈局嚴謹, 華麗典雅。 體現出傳統木構建築的精華, 令人歎為觀止!成為永豐村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閩越王廟規模蔚為大觀•程水建/攝)

如今您看到的這座閩越王廟其實是遷址重建的。原來的閩越王廟是明代建築,占地約2500多平方米,1999年5月被閩侯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永豐互通與甘洪路交會處,幾年前,三環路永豐互通與淮安大橋連接線專案剛好要跨過此地,這座古廟不得不遷址重建。

(閩越王廟舊址•網路圖)

2011年7月6日,近200名荊溪鎮居民為漢閩越王廟舉行了遷建儀式。施工單位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不改變古廟原先的風貌。原有的戲臺、藻井等被拆解後妥善保存,搬遷到約一公里外的新址,再按照古廟原有的佈局進行恢復安裝,所有部件均做到物盡其用。

(從永豐閩越王廟舊址看三環路•網路圖)

而在永豐村的另一角,還有一座叫“青竹境”的蛇王廟,在當地村民心中,其影響力不亞于閩越王廟,廟中供奉的是“青竹蛇王”。令人稱奇的是,當地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就有青蛇盤聚在蛇王廟周邊,村民們從不傷害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獨特景觀。

(“青竹境”蛇王廟•程水建/攝)

每到這時,村裡就會舉行祭祀活動,全村男女老少齊聚一堂,看閩劇、遊蛇燈、過蛇王節。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欣賞這難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這些景觀與歷史上的閩越國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不禁要問永豐村何以存留這麼多閩越遺風?

(“青竹境”蛇王廟•程水建/攝)

我們不妨從歷史剖析中找尋答案。福建地處亞熱帶,山高林密,蛇蟲出沒頻繁,經常給古人造成傷害,人們對蛇因害怕繼而演化為尊重,認為蛇是一種有魔力的動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崇蛇習俗。

(永豐村的遊燈籠蛇習俗•陳宗興/攝)

作為福建開端的閩越國的國號,“閩”字在篆書裡的寓意就是門內盤踞著一條蛇,可見在歷史上蛇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冶山(今屏山)作為閩越國的都城,是閩越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永豐村與屏山直線距離僅僅相距幾裡,處於閩越國核心文化圈裡的永豐村,留存這麼多閩越遺風也是不足為奇了!

源自:遇見閩侯

(閩越王廟規模蔚為大觀•程水建/攝)

如今您看到的這座閩越王廟其實是遷址重建的。原來的閩越王廟是明代建築,占地約2500多平方米,1999年5月被閩侯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永豐互通與甘洪路交會處,幾年前,三環路永豐互通與淮安大橋連接線專案剛好要跨過此地,這座古廟不得不遷址重建。

(閩越王廟舊址•網路圖)

2011年7月6日,近200名荊溪鎮居民為漢閩越王廟舉行了遷建儀式。施工單位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不改變古廟原先的風貌。原有的戲臺、藻井等被拆解後妥善保存,搬遷到約一公里外的新址,再按照古廟原有的佈局進行恢復安裝,所有部件均做到物盡其用。

(從永豐閩越王廟舊址看三環路•網路圖)

而在永豐村的另一角,還有一座叫“青竹境”的蛇王廟,在當地村民心中,其影響力不亞于閩越王廟,廟中供奉的是“青竹蛇王”。令人稱奇的是,當地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就有青蛇盤聚在蛇王廟周邊,村民們從不傷害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獨特景觀。

(“青竹境”蛇王廟•程水建/攝)

每到這時,村裡就會舉行祭祀活動,全村男女老少齊聚一堂,看閩劇、遊蛇燈、過蛇王節。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欣賞這難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這些景觀與歷史上的閩越國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們不禁要問永豐村何以存留這麼多閩越遺風?

(“青竹境”蛇王廟•程水建/攝)

我們不妨從歷史剖析中找尋答案。福建地處亞熱帶,山高林密,蛇蟲出沒頻繁,經常給古人造成傷害,人們對蛇因害怕繼而演化為尊重,認為蛇是一種有魔力的動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崇蛇習俗。

(永豐村的遊燈籠蛇習俗•陳宗興/攝)

作為福建開端的閩越國的國號,“閩”字在篆書裡的寓意就是門內盤踞著一條蛇,可見在歷史上蛇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冶山(今屏山)作為閩越國的都城,是閩越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永豐村與屏山直線距離僅僅相距幾裡,處於閩越國核心文化圈裡的永豐村,留存這麼多閩越遺風也是不足為奇了!

源自:遇見閩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