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寧島1945: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的飛機從這兒起飛

自1944年7月24日到同年8月1日, 美軍經過與島上日軍苦戰, 才佔領天寧島的。 之後美軍把原來的飛機場擴建, 成為B-29轟炸機的基地。  

自此B-29開始攻擊菲律賓、琉球群島以及日本本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因此出現重大轉變, 盟軍轟炸機可以天天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設施。

1945年8月6日, 美國在日本廣島縣投下名為“小男孩”原子彈, 造成10萬人以上的立即死亡;三天后又在長崎投下另一枚名叫“胖子”的原子彈,

造成7萬人以上立即死亡。

“小男孩”和“胖子”直接終結了二次大戰。 這是逼迫日本投降的最後攻擊, 也宣示人類進入核子時代。  

這兩次原子彈轟炸都是由B-29轟炸機執行的, 不過比較少人知道的事, 搭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是從北馬里安納群島的天寧島北部空軍基地出發的。

通過各種資料, 大家對核武器爆炸產生的蘑菇雲比較熟悉, 對原子彈轟炸任務背後的準備工作相對陌生, 也充滿好奇。

原子彈不是一般的炸彈, 檢測和裝載充滿危險性, 所以現場工作人員很少。

(說明, 為了使欣賞圖片過程流暢、銜接,

所以把1945年8月9日的工作照片放在前面)

1。 1945年8月9日, 在長崎準備投下名叫“胖子”的原子彈過程如下: 

士兵們檢查“胖子”原子彈的外殼。 美國在天寧島做了多枚試驗炸彈, 所有的炸彈都與“胖子”大致相同。

技術人員將密封劑和油灰填充于“胖子”的縫隙,這是最後的準備工作,以確保炸彈內部的環境足夠穩定,一旦引爆就能產生全面的衝擊。

丟在長崎的胖子的原子彈,是用鈽元素裂變原理,他的起爆原理和小男孩不太一樣,所以外表圓滾滾的,稱為胖子。美國士兵在完成胖子原子彈的電路測試後,將外殼密封並且噴上保護漆。

士兵和工人們在“胖子”的鼻子上簽名留念。

 “胖子”最後被裝載到運輸拖車上。

然後炸彈被一個篷布遮住,護送到天寧島附近的空軍基地。

卸載。

在機場,“胖子”排在一個專門為它建造的坑裡,在這裡它會被裝在飛機上。

2。1945年8月6日,美國準備在日本廣島投下名為“小男孩”原子彈過程如下:

左邊,地球物理學家和曼哈頓計畫參與者法蘭西斯·比奇在“小男孩”上做標誌,而後來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諾曼·拉姆齊則在不遠處觀看。

卸下篷布,炸彈準備裝載。

原子彈放上液壓升降機後,B-29轟炸機以倒車方式開到原子彈正上方。升降機把原子彈升進B-29機倉。

使用液壓升降機,“小男孩”被小心地抬起並裝入了艾諾拉·蓋的腹部。

一旦進入飛機,炸彈就被固定,所有連接和設備都會重新檢查。工作人員最後一次檢查“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伊”波音公司b - 29超級空中堡壘戰鬥機在天寧島起飛後完成美國對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使命。

3。天寧島戰爭遺跡

技術人員將密封劑和油灰填充于“胖子”的縫隙,這是最後的準備工作,以確保炸彈內部的環境足夠穩定,一旦引爆就能產生全面的衝擊。

丟在長崎的胖子的原子彈,是用鈽元素裂變原理,他的起爆原理和小男孩不太一樣,所以外表圓滾滾的,稱為胖子。美國士兵在完成胖子原子彈的電路測試後,將外殼密封並且噴上保護漆。

士兵和工人們在“胖子”的鼻子上簽名留念。

 “胖子”最後被裝載到運輸拖車上。

然後炸彈被一個篷布遮住,護送到天寧島附近的空軍基地。

卸載。

在機場,“胖子”排在一個專門為它建造的坑裡,在這裡它會被裝在飛機上。

2。1945年8月6日,美國準備在日本廣島投下名為“小男孩”原子彈過程如下:

左邊,地球物理學家和曼哈頓計畫參與者法蘭西斯·比奇在“小男孩”上做標誌,而後來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諾曼·拉姆齊則在不遠處觀看。

卸下篷布,炸彈準備裝載。

原子彈放上液壓升降機後,B-29轟炸機以倒車方式開到原子彈正上方。升降機把原子彈升進B-29機倉。

使用液壓升降機,“小男孩”被小心地抬起並裝入了艾諾拉·蓋的腹部。

一旦進入飛機,炸彈就被固定,所有連接和設備都會重新檢查。工作人員最後一次檢查“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伊”波音公司b - 29超級空中堡壘戰鬥機在天寧島起飛後完成美國對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使命。

3。天寧島戰爭遺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