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知書 |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你好哇, 今夜, 想和你讀讀王小波。

想來也是有緣, 前段時間和好友相聚, 問起她最近在讀什麼書。

她說,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問她,

感覺怎麼樣, 她略微尷尬道, 有關性的描寫太直白了。 我打趣說, 這樣啊, 那適合我。

然後旁邊有個人就一直盯著我們, 便沒有再繼續聊下去。

我手裡面倒是有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 放了好些日子, 還沒開始看。

不久後, 主管就給我了一摞子書, 沒曾想竟是王小波文集。 所以說, 冥冥之中, 自有註定, 這句話萬萬是沒有錯的。

他是一個和愛情掛鉤的人

說起王小波, 腦海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他是一個和愛情掛鉤的人。

因為, 每當提起他, 總會說起李銀河。 以至於王小波文集的每一本書上都寫著:王小波、李銀河合集。

《愛你就像愛生命》的媒體推薦語是:王小波的愛情專著, 當代文學閱讀無法繞過的經典。 這本書收錄了收錄王小波和李銀河相戀20年的全部書信。

作家余傑曾說, 如果我遇見王小波, 我會告訴他, 你寫的最好的東西不是小說, 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

金錢、權利, 這在現世上是最重要的東西, 是人類生活的一面;沉默地思索, 是另一面。 思索是一道大門, 通向現世上沒有的東西。

智慧永遠指向虛無之境, 而不是死死盯住現時、現世和現在的人。

——《我的精神家園》

愛情嘛, 本來就是我們一輩子說不完的話題。 我們崇拜它, 恨它, 有時候還會懼怕它。

對於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 我更多的是羡慕。 若遇有情人如斯, 那也是無憾了。

初初開始寫信, 信頭的稱呼總是“你好哇李銀河”, 看到這個稱謂, 實在有些忍俊不禁, 看似頑劣, 可隱藏於底的卻是忐忑。

後來, 熟悉了, 關係更近一步了, 稱謂就變成了“銀河, 你好”, 好像一下子褪去了毛頭小子的青澀, 變得成熟穩重起來。

信的內容呢, 也很有意思, 連馮唐都說, 小波的文章特別有趣味。 我覺得, 王小波的文章不光是有趣味、說真話, 還有很深的文學涵養。

你想知道我對你的愛情是什麼嗎?就是從心底裡喜歡你, 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 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 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 但是還是喜歡你。

——《愛你就像愛生命》

比方說, 1978年李銀河去南方開會, 這戀人不在身邊, 王小波是抓心撓肺地想念,

就說:“你走了以後我每天都感到很悶, 就像堂吉訶德一樣, 每天想念托波索的達辛妮亞。 ”

不光這樣, 他還說自己是害了相思病的愁容騎士, 是賽凡提斯筆下黑山裡吃苦的老人。 我還真不知道相思有這麼多名堂。

想想我們當年寫情書, 跟王小波一比, 還真不能夠稱之情書。 他的情書是把自己剖開, 不帶一絲隱藏地去愛一個人, 而我們從來只想在愛人面前永遠保持美好的樣子。

再者王小波寫信比較實誠, 會赤裸裸地寫上:只希望你和我好, 互不猜忌, 也互不稱譽, 安如平日, 你和我說話像對自己說話一樣, 我和你說話也像對自己說話一樣。 說吧, 和我好嗎?

我想這種話, 只有平平展展地寫在信紙上, 讀起來才會有面紅心跳的味道, 用微信、QQ,是達不到那種效果的,就像當年在老班眼皮子底下傳紙條一樣,心驚膽戰卻另有一番滋味。

他是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淬煉

李銀河說,小波在一篇小說裡說:人就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看。我覺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穫和幸運就是,我挑了王小波這本書來看。我從1977年認識他到1997年與他永別,這二十年間,我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

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沉默的大多數》

這話是沒錯,但是也可以反過來說,一本書就像一個人。就像你讀王小波的書,雖未見其人,可讀得多了,這個素未謀面的人就慢慢從一個模糊的影子變得真實起來,你們不認識,卻像老朋友一樣親密。

讀王小波的書,就是認識王小波地過程,因為他寫文章就是一個真誠,不弄虛作假,也不自動美化。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高曉松說,他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林少華說,他是個不老實的邊緣人,總是對主流懷有戒心,不時旁敲側擊,甚至像個天真爛漫口無遮攔的孩子,指出看似西裝革履道貌岸然的人其實可能什麼也沒穿。

馮唐說,他的文字,仿佛鑽石閃光,春花帶露,燦爛無比,蠱惑人心。

葉兆言說,讀他的作品,就告訴你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

如果你去讀《愛你就像愛生命》,你會覺得他只是一個真誠、純碎、可愛的小男孩。

荒誕塵世裡,他是一個醒著的思想家

他說,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是性愛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可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講出來。

臺灣著名小說家張大春說,王小波恐怕是中國近現代小說史上的第一人。

我只願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黃金時代》

他用《黃金時代》來還原現實世界的荒誕,在非性的時代,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展現了人們對性的真誠渴望,竭力規勸和引導著大眾對性的健康認知。

而他筆下的性不是勞倫斯說的那種美,也不是《金瓶梅》中的醜陋,而是如同生命本身般的自然,它既健康又乾淨,既蓬勃又恬淡。

在人人畏懼談性的年代,王小波反其道行之,用很自然的語言告訴大家,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認為失戀就像出麻疹,如果不失上幾次,就不會有免疫力。

——《白銀時代》

《黃金時代》不僅是對現實荒誕世界的批判,更是對深層次理性、自由和個人生命的張揚。

這就是王小波,在時代的洪流裡,在人人沉睡的年代,他只願做一個清醒的思想家,不隨波逐流,也不因為畏懼而放棄真我。

曾經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王小波讓人念念不忘的原因,不是那些對性的描寫、好玩的句子、異想天開的小說世界,而是那種用一輩子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體會知識的快樂。

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

——《青銅時代》

他是浪漫的愁容騎士,是一代文青的精神領袖,是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近半個世紀的苦難和荒謬孕育的天才。

可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真誠,在這個人人戴著面具的年代,我喜歡他的那份真我,那份不弄虛作假,那份不藏著掖著。

用微信、QQ,是達不到那種效果的,就像當年在老班眼皮子底下傳紙條一樣,心驚膽戰卻另有一番滋味。

他是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淬煉

李銀河說,小波在一篇小說裡說:人就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看。我覺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穫和幸運就是,我挑了王小波這本書來看。我從1977年認識他到1997年與他永別,這二十年間,我看到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

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沉默的大多數》

這話是沒錯,但是也可以反過來說,一本書就像一個人。就像你讀王小波的書,雖未見其人,可讀得多了,這個素未謀面的人就慢慢從一個模糊的影子變得真實起來,你們不認識,卻像老朋友一樣親密。

讀王小波的書,就是認識王小波地過程,因為他寫文章就是一個真誠,不弄虛作假,也不自動美化。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高曉松說,他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林少華說,他是個不老實的邊緣人,總是對主流懷有戒心,不時旁敲側擊,甚至像個天真爛漫口無遮攔的孩子,指出看似西裝革履道貌岸然的人其實可能什麼也沒穿。

馮唐說,他的文字,仿佛鑽石閃光,春花帶露,燦爛無比,蠱惑人心。

葉兆言說,讀他的作品,就告訴你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

如果你去讀《愛你就像愛生命》,你會覺得他只是一個真誠、純碎、可愛的小男孩。

荒誕塵世裡,他是一個醒著的思想家

他說,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是性愛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可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講出來。

臺灣著名小說家張大春說,王小波恐怕是中國近現代小說史上的第一人。

我只願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黃金時代》

他用《黃金時代》來還原現實世界的荒誕,在非性的時代,用稀鬆平常的口吻展現了人們對性的真誠渴望,竭力規勸和引導著大眾對性的健康認知。

而他筆下的性不是勞倫斯說的那種美,也不是《金瓶梅》中的醜陋,而是如同生命本身般的自然,它既健康又乾淨,既蓬勃又恬淡。

在人人畏懼談性的年代,王小波反其道行之,用很自然的語言告訴大家,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認為失戀就像出麻疹,如果不失上幾次,就不會有免疫力。

——《白銀時代》

《黃金時代》不僅是對現實荒誕世界的批判,更是對深層次理性、自由和個人生命的張揚。

這就是王小波,在時代的洪流裡,在人人沉睡的年代,他只願做一個清醒的思想家,不隨波逐流,也不因為畏懼而放棄真我。

曾經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王小波讓人念念不忘的原因,不是那些對性的描寫、好玩的句子、異想天開的小說世界,而是那種用一輩子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體會知識的快樂。

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

——《青銅時代》

他是浪漫的愁容騎士,是一代文青的精神領袖,是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近半個世紀的苦難和荒謬孕育的天才。

可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真誠,在這個人人戴著面具的年代,我喜歡他的那份真我,那份不弄虛作假,那份不藏著掖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