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八項規定”出臺五周年 全面從嚴治党的杠杆意義

作者:章斐然 郝莉曼

一張“四菜一湯”的點菜單、一張160元伙食費的收據。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 普普通通的單據上手寫的“習近平”三字格外引人關注。

這些單據是總書記在基層考察時公務用餐的記錄。

兩方紙張雖小, 卻折射出過去五年一場起於青萍之末卻深刻滌蕩中國的變革。

2012年12月4日, 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不到20天,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局著力抓的一件大事, 全面從嚴治黨由此開篇。

奢靡浪費的濁氣、享樂主義的惰氣、遠離群眾的官氣、脫離實際的書生氣……清風滌蕩處, 一掃積弊。

“上百個紅頭文件都沒管住的嘴管住了。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到。 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描述八項規定:當時很少人預見到, 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

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八項規定短短600多字, 落地不過短短五年, 這場由最高領導人躬身示範的作風建設, 推動了一個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規模最大執政黨實現自我更新, 在歷史關鍵時期, 喚醒共產黨人的初心, 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 成為足以載入世界政黨史的濃重一筆。

以上率下樹新風“小切口”推動“大變局”

“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 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 任其發展下去, 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 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

善禁者, 先禁其身而後人。

八項規定出臺第3天, 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深圳進行考察。 不清場、不封路、不擾民, 沒有歡迎橫幅, 沒有層層陪同,

率先示範遵守八項規定, 給幹部和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年來,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地方考察調研50餘次, 出國訪問196天, 每到一處, 必是輕車簡從、行程緊湊, 體現出親民樸實、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

“作風問題有的看起來不大, 幾頓飯, 幾杯酒, 幾張卡, 但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 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 ”習近平說。

抓早抓小, 防微杜漸。

“廉不廉, 看過年;潔不潔, 看過節。 ”老百姓的口頭禪是最好的試金石。 如今, 在一年三節等關鍵時點, “天價”禮品早已難覓蹤影, 曾經的高檔會所不少已改頭換面為平價餐廳, 曾被公款消費異化的大閘蟹、茅臺酒重新擺上百姓餐桌。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 我們司機解放了, 可以按時上下班, 休息日也能休息了。

”在湖南一家機關單位當司機的李大發感觸頗深。

“八項規定出臺太及時了!”這也是很多基層幹部的心聲。 “過去, ‘請是無奈, 被請也是負擔’, 八項規定出臺後, 工作關係簡化了, 不用再為‘跑’專案搞應酬了。 ”一位來北京開會的地方幹部觀察到。

“小切口”推動“大變局”。

緊盯“舌尖上的浪費”, 推動了財務管理改革;遏制“車輪上的鋪張”, 促進了公車改革;打擊“會所中的歪風”, 推動形成“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據統計, 2012年到2016年, 中央本級預算的三公經費實現了四連降, 其中公務接待費累計下降70.3%;2016年地方政府公務接待費用較2012年減少64.7%。

由易到難, 由淺入深, 八項規定在突破一個個具體問題的同時, 利劍直指政治生態的深層次改革, 成為黨的作風建設的亮麗名片,

帶動社會整體風貌積極轉變。

不讓“新風變季風” 嚴明執紀“動真格”

“當前, 大家關注的是好作風能否持之以恆, 能否變為全黨一致的、持續的行動, 絕不能讓八項規定在落實聲中落空。 ”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姚桓在八項規定出臺之初道出了許多人內心的想法。

“走出作風問題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怪圈, 根本上還是要靠科學有效的制度。 ”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破解過去“上百個檔管不住”的關鍵所在。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五年來, 圍繞八項規定精神落實的制度建設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規定出臺不到一個月, 各地各部門積極跟進, 20多個省份向社會公佈了八項規定具體實施細則;規定出臺一年, 中央紀委、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出臺了至少14部約束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制度規定,涵蓋吃、住、行等各方面。

“黨組成員每年至少到基層調研1個月”“報交流發言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內容相近、時間靠近、與會人員重疊的會議,可合併套開或接續召開”“每月第一個完整周為無會周”……“細節入手”“可操作性強”,各地細則真抓實幹、毫不馬虎。

硬制度須要硬執行。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督檢查和紀律處分成為八項規定不淪為“一陣風”的保障。

2013年12月17日,中央紀委對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發出通報,與以往不同的是,包括一名省部級幹部在內的違紀者被直接“點名道姓”。

自2013年8月起,中央紀委建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要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每月報送有關資料,11月又拓展到60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

五年來,典型問題的通報曝光力度不斷加大。截至11月底,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共“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違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550起,12405人,聽得不少人“臉紅心跳”。

五年來,問責力度有增無減。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萬餘起,處理26萬餘人,給予黨政紀處分的人數占比與往年基本持平,從省部級領導到鄉鎮幹部,沒有半個臺階可下,沒有一點面子可留。

鐵面執紀,方能令行禁止。制度約束下,“不敢”成為常態,“不想”逐漸成風。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查出的15.53萬起問題中,發生在2013、2014年的占到78.2%,發生在2015年占15.1%,發生在2016年的占6.7%,違紀增量不斷減少,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八項規定帶來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有規矩了、有紅線了、有敬畏心了。”來自地方食藥監系統的幹部張永強說。

從嚴治黨不停歇 初心不改風長清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五載有成。然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通報仍在繼續——“2017年9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506起”“2017年10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353起”……

“盛會不反腐”“屆末之年反腐將要收官”的預期落空了。

“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剛剛當選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鄭重宣告,“繼續清除一切侵蝕党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全黨的強大正能量在全社會凝聚起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

這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對於自身的清醒判斷,也是即將走過百年的政黨面向未來的豪邁宣言。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信清風喚不回。

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審議了一項重要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開篇之作”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強烈信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建黨96年、執政68年,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上第一大執政黨,為什麼能持續成為“亞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政黨”?

最可貴的堅持是永葆初心,最非凡的成功是戰勝自己。

從1927年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延安整風運動,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克服三個嚴重不純”到“反對四風”,從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一份專門針對作風建設制定的指導性文件,到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作風建設始終貫穿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全過程,展現出中國共產黨敢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的大黨風範。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這是最好的詮釋。

一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德國漢學家感慨,在當今世界,幾乎找不到第二個政黨,可以像中國共產黨一樣,一代代積累執政經驗,不斷前進;也幾乎找不到第二個現任領導人能像習近平一樣,執政藝術、政治理念與長達百年的近代歷史緊密關聯。

嘉興南湖,碧水泱泱,紅船劈波,初心不忘。

沿著歷史的脈絡,踏著時代的腳步,八項規定洗禮下的中國共產黨正更加堅強有力地團結帶領全國上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石敏琦 郭相淮)

中央紀委、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出臺了至少14部約束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制度規定,涵蓋吃、住、行等各方面。

“黨組成員每年至少到基層調研1個月”“報交流發言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內容相近、時間靠近、與會人員重疊的會議,可合併套開或接續召開”“每月第一個完整周為無會周”……“細節入手”“可操作性強”,各地細則真抓實幹、毫不馬虎。

硬制度須要硬執行。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督檢查和紀律處分成為八項規定不淪為“一陣風”的保障。

2013年12月17日,中央紀委對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發出通報,與以往不同的是,包括一名省部級幹部在內的違紀者被直接“點名道姓”。

自2013年8月起,中央紀委建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要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每月報送有關資料,11月又拓展到60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

五年來,典型問題的通報曝光力度不斷加大。截至11月底,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共“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違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550起,12405人,聽得不少人“臉紅心跳”。

五年來,問責力度有增無減。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國已累計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萬餘起,處理26萬餘人,給予黨政紀處分的人數占比與往年基本持平,從省部級領導到鄉鎮幹部,沒有半個臺階可下,沒有一點面子可留。

鐵面執紀,方能令行禁止。制度約束下,“不敢”成為常態,“不想”逐漸成風。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查出的15.53萬起問題中,發生在2013、2014年的占到78.2%,發生在2015年占15.1%,發生在2016年的占6.7%,違紀增量不斷減少,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八項規定帶來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有規矩了、有紅線了、有敬畏心了。”來自地方食藥監系統的幹部張永強說。

從嚴治黨不停歇 初心不改風長清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五載有成。然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通報仍在繼續——“2017年9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506起”“2017年10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353起”……

“盛會不反腐”“屆末之年反腐將要收官”的預期落空了。

“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剛剛當選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鄭重宣告,“繼續清除一切侵蝕党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全黨的強大正能量在全社會凝聚起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

這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對於自身的清醒判斷,也是即將走過百年的政黨面向未來的豪邁宣言。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信清風喚不回。

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審議了一項重要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開篇之作”向全黨全社會釋放了強烈信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建黨96年、執政68年,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上第一大執政黨,為什麼能持續成為“亞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政黨”?

最可貴的堅持是永葆初心,最非凡的成功是戰勝自己。

從1927年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延安整風運動,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克服三個嚴重不純”到“反對四風”,從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一份專門針對作風建設制定的指導性文件,到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作風建設始終貫穿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全過程,展現出中國共產黨敢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的大黨風範。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這是最好的詮釋。

一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德國漢學家感慨,在當今世界,幾乎找不到第二個政黨,可以像中國共產黨一樣,一代代積累執政經驗,不斷前進;也幾乎找不到第二個現任領導人能像習近平一樣,執政藝術、政治理念與長達百年的近代歷史緊密關聯。

嘉興南湖,碧水泱泱,紅船劈波,初心不忘。

沿著歷史的脈絡,踏著時代的腳步,八項規定洗禮下的中國共產黨正更加堅強有力地團結帶領全國上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石敏琦 郭相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