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漢擊敗匈奴,為何不把漠北納入版圖

衛青與霍去病的遠征雖然已經基本將匈奴勢力趕出了漠南, 並大大削弱了匈奴在漠北的實力, 但是匈奴貴族仍然遠遁到漠北之西, 仍沒有放棄對漢朝北方的侵擾。 漢朝軍隊退軍後, 匈奴軍隊仍然派遣軍隊駐紮在漠南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內蒙古陰山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東)以備漢兵, 同時在北面的余吾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土拉河)上搭橋, 隨時準備渡河退卻, 匈奴人雖然沒有實力進行大規模的進攻, 但是仍然憑藉遊牧民族的優勢在漠北草原上伺機而動。

同時, 匈奴在漠北仍然具有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

西元前99年, 李陵率軍北伐, 在浚稽山(蒙古國內戈壁阿爾泰山中段)就遭遇了匈奴單于率領的八萬大軍。 這說明匈奴的軍事力量在漠北之戰後快速恢復, 仍然具有和漢朝一戰的強大實力。

如果漢朝想要統治漠北, 那麼長期的駐軍與移民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 蒙古高原的氣候是來自中原的居民難以忍受的。 當地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且地處高原, 大氣稀薄。 夏天紫外線強烈, 陽光暴曬, 晝夜溫差極大, 冬天則氣溫極低, 經常有大規模的暴風雪侵襲, 對人類生存具有極大的挑戰。 且蒙古高原又以草原戈壁為主, 土地較為貧瘠, 很難供安土重遷的漢人進行農業開墾, 故而漢代難以在當地進行軍墾或者民屯, 所以長期駐軍管理則是癡人說夢。

從統治者角度看, 漢武帝認為給予匈奴奴隸主以一定程度的打擊之後, 在能夠確保邊境安寧的前提下, 也不適合深入窮追。 漢朝的高層官員也一向認為:匈奴是遊牧之民, 遷徙無定, 很難把它制服;只要它不再騷擾邊境, 也就不一定要和它長期兵戎相見。

西漢擊敗匈奴以後, 匈奴的力量並沒有遭受到覆滅性的摧毀, 這讓西漢無法佔領漠北。 同時, 西漢統治者也沒有佔領匈奴土地的打算, 且佔領匈奴土地的願望在農耕社會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