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下線,吳秀波的《虎嘯龍吟》能超越8.1分的《軍師聯盟》嗎?

吳秀波拍《大軍師司馬懿》用了三年, 他要的評價, 當然不止是一個還不錯而已, 可實事求是地說, 上一部演技最受贊的, 是於和偉的曹操。

不是吳秀波演的不好, 而是曹操霸氣外露, 而司馬懿氣勢深藏, 曹操的角色出戲, 司馬懿的角色卻像壇好酒, 沒到開壇的時候。

吳秀波的演技和司馬懿的權謀一樣, 在潛伏。

青年司馬懿在幹什麼, 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 中老年時期的司馬懿, 卻精彩紛呈,

司馬懿的時代來了, 吳秀波的演技, 就有了用武之地。

演技爆發的下半部, 很快就來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 吳秀波能不能憑這個角色超越《黎明之前》, 12月8日, 就見分曉。

吳秀波和導演張永新, 把司馬懿的權謀一生, 拍成了上下部。 第一部, 被近六萬人在豆瓣打了8.1分,

2017年國產古裝劇中, 排名第一。 收視率, 前低後高, 口碑, 抬舉了收視。 第二部, 沒法不期待。

為什麼期待?吳秀波、劉濤、李晨繼續組團刷臉?不止。 百老匯視帝王洛勇飾演的諸葛亮?還是不止。

因為這部續集, 有許多人一生都在嚮往的, 歷史偶像。

簡單說, 就是在那麼多歷史故事中, 這兩個人的對決, 就是莫名地有魅力。

雖然人已消散在歷史風雲中, 但有關他們的爭論, 從未停歇:諸葛亮對決司馬懿!

諸葛亮, 臥龍也。 一生鞠躬盡瘁, 國人敬之若神。

司馬懿, 一生韜光養晦, 卻因為一部三國, 當了一輩子反派。

這兩人中國歷史一等一的人物, 誰更神?都在戲裡。

司馬懿一生潛伏50年, 為什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才反戈一擊?還是在戲裡。

空城計、五丈原、六出祁山, 上方谷之戰, 吳秀波花了一整個上半部釀的酒, 終於到了漾出酒香的時候, 下半部, 也才是最好的吳秀波。

司馬懿潛伏了50年, 吳秀波, 不用等這麼久, 好酒不怕等, 猛虎總要下山。

好戲, 開場。

司馬懿諸葛亮誰更牛?下半部說的就是這個

三國時代, 浪花淘盡英雄, 卻數不過“臥龍鳳雛幼麒塚虎”。

臥龍者, 諸葛亮。

塚虎者,司馬懿。

龍吟虎嘯,當然是指這兩個絕世之才的曠世對決。

為什麼大家愛他們?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故事拍了這麼多遍,人氣還杠杠的?

靠的無非是:曠世奇才,難分高下。

當時的三國,是這兩個人的天下:但即使數百年後,依然沒人說得清,那場對決,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當時的司馬懿,戎裝佩劍意氣風發?不,是危機四伏身陷險境!

李晨飾演的曹丕退場,曹叡登場。

曹司馬懿的身份變為“托孤重臣”,進一步走入曹叡、曹芳時代的政治權利中樞,牛嗎?

但看這張海報,老年的司馬懿披頭散髮,畢恭畢敬間鷹眼狼顧,野心外露,卻霸氣內藏,為何?

這個曹叡,可是個隱性的狠角色。歷史一直傳說,曹操傳位曹丕,非為曹丕,為的是曹叡,比起曹丕,曹叡更加殺伐弩斷,對司馬懿更是沒有知遇之情,只有痛下殺手之意。

司馬懿于曹丕,是良臣,于曹叡,卻是棋子。

從預告片可以看到,終有一日,當上天子的曹叡會把娘親甄宓身死的賬算到郭照頭上。阻撓曹叡殺害郭照,司馬懿,能不身陷險境?

說到底,當時的天下,是曹家的,司馬懿要對抗的,其實是一整個曹家天下。

何況,他還要面對自己的一生之敵——諸葛亮。

這次王洛勇版的諸葛亮,目測難超過唐國強版,但也頗有一些新意。

譬如過往的諸葛亮,個個近神。《大軍師司馬懿》中的諸葛亮,卻是最近人的諸葛亮。

相比此前的諸葛亮,手持白鶴羽扇揮斥方遒;這一次的諸葛亮,更強調人物的歷史真實。

劇組在歷史考證上,當然用心。

空城計,虛構的。上方谷之戰,也並非三國演繹描述的那樣。

這樣一個去傳說化的諸葛亮,交給王洛勇來演,靠譜?真靠譜。

1995年就以《西貢小姐》主演身份站在百老匯的舞臺上。1999年,因在百老匯主演《西貢小姐》獲得美國福克斯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公認的,實力演技派,終於,得到了一個可以揮灑演技的角色。

兩個角色在三國時代遇上,故事會怎麼講?

歷史上,諸葛亮司馬懿纏鬥一生,卻相互成就了彼此的“黃金時代”。

一生之敵,惺惺相惜。

無論是《三國》裡,或者《新三國》拍兩個人的故事,都拍的是——大,從三國的大歷史出發,恢弘浩瀚。

但《大軍師司馬懿》要的,是小。就聚焦,兩個人物之間的交集,把他們交集的戲劇性組織起來,就是一出絕世好戲。

說白了,雙雄對決。

高手過招,好看的不是戰場對戰、千軍萬馬。

最好看的,在心智的對決。《一代宗師》說,比的,是想法。

諸葛亮一生謹慎,卻六出岐山,到底是為了蜀國,還是毀了蜀國?後世史家,爭議無數。他的後半生,關鍵字是:挑戰命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對打破蜀國滅亡命運的執著,死不認慫。後世愛之敬之,愛的,正是這份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情。

而司馬懿要做的是什麼?成就命運。

擒斬孟達、抗蜀北伐、對陣五丈原、平定遼東、退敵征吳、誅滅曹爽,只是表,以50年的潛伏,在與諸葛亮的纏鬥間,位極人臣,熬死曹家,才是裡。

當年諸葛亮和周瑜,是既生瑜,何生亮,如今司馬懿對諸葛亮,卻是相伴相生,陰陽兩極。

如果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之于曹家,就沒有利用價值了,諸葛亮的存在,其實是救了司馬懿的命。

最終,一個憂心勞力,最後生死;司馬懿卻活到了74歲,成為了三國命運的終結者。

預告片中,一文一武,一黑一白。

歷史是聽到虎嘯還是龍吟?這才是《大軍師司馬懿》下半部的戲眼。

萬事俱備,就看吳秀波的了

但這部大戲成不成,還得看一個人的——吳秀波。

上半部吳秀波最尷尬的地方,是由於於和偉的曹操角色過分豐滿,反射出司馬懿角色的相對平淡,甚至曹操身上的奪目的戲劇性讓整個重心產生偏移,這讓吳秀波的演繹陷入費力難討好的境地,觀眾都角色他演的好,但不夠炸。

下半部,曹操退場。整部戲,都架到了司馬懿的頭上。吳秀波這次的角色怎麼樣?

終於,炸了!

縱觀司馬懿一生,我們無法找到一條清晰的輪廓。後人其實無法根據他日後的所作所為,認定他之前對曹操、曹丕的輔佐早蓄奇志,也無法斷定,取曹家而代之是伏線千里,而是勢之所至。

這麼複雜的歷史人物,終於結束了50年的潛伏,圖窮匕見,這樣的戲,能不炸?

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更將在下半部,從一個低調睿智的潛伏著,變成了一個疲憊滄桑的權臣。

影響他的,既來自於無休無止的政治搏殺,親人離世,也來自他劇中的愛妻張春華,早他一步離世。

漫長的等待與政治鬥爭的恐懼煎熬,沒有保護到家人的愧疚被一步步強化,直至時間帶走他最愛的女人,這個男人終於異化成心懷仇恨的困獸,為了實現最後的抱負賭上一切,並不吝以身犯死。

吳秀波,演的怎麼樣?

坦白講,不論你之前對吳秀波的表演有多麼大的慣性認識,都會被這部劇摧毀乾淨。

怎麼說?吳秀波這部戲最後時刻的演出,眼睛裡,沒有一絲感情。

這,才是演技的證明。

說起演技,大多數人習慣將張力和演技差畫上等號,卻鮮有人真正去分解面癱的表現力。

事實是,過火表情並不難做,但要演出人物的魂,靠的未必是聲淚俱下,而是靜水流深。

許多的鮮肉,擅長用光鮮的外表和誇張表情的組合效果,吸引觀眾。

吳秀波,卻偏要跟觀眾對著幹。

想看吳秀波的中年帥?那我把他的顏值降到最低;

想讓他逗你笑?那就讓他演一個絕望悲苦的可憐人。

這是導演自信地向觀眾宣告:波叔在這部戲裡,不用顏值,照樣可以把觀眾吃死。

因為這種歷史大戲,講求的就是角色的歷史感。他不會給角色太多的耍帥機會,但又從另一個層面幫助吳秀波最大限度接近歷史人物的內心。

簡單說,《大軍師司馬懿》的演技,靠的是走心。

這個性格撕裂的司馬懿,成為對吳秀波演技的引爆。

一個無需多言的事實是,吳秀波是有演技的。但值得玩味的是,大量平面的現代戲角色,塑造了吳秀波的中年大叔魅力值,也稀釋了他的表演。

《大軍師司馬懿》則自始至終沒有跑偏。

頭髮散亂、眼神淩亂、神情頹喪,單單是形象,就跟以前的吳秀波作品劃清界限。

為了配合故事的冷峻內核,吳秀波的角色,表演上完全收起來。

既然角色陷入絕望苦海,那就讓他,沒有表情。

在親人紛紛離散的精神打擊下,這名曾笑看風雲的睿者,早已將情感掩藏到心底的最深處,他會失態,會憤怒,但沉重的歲月在他的臉上化作絕地一擊的內力。

看吳秀波的表演,駝背,低首,無喜無悲,看不出情感的,成為角色最後潛伏前的蓄勢。

為數不多讓他霸氣外露的時刻是,當他面對真正信得過的人,說出自己的真心,第一遍,面色低沉——“我還有幾個今年”?

再一次,困獸咆哮——“我還有幾個今年“?

可說這話的吳秀波,依然疲憊悲涼多於憤怒。

這種表情、動作和臺詞的少,配合他潛伏50年絕地而起的命運,就把這個熟悉的歷史人物,演出了不同。

無須懷疑,《大軍師司馬懿》的吳秀波,是吳秀波最不吳秀波的角色。

這一次的吳秀波,終於要攀登演技的最高峰,這樣的吳秀波,你不想看?

我預感,下半部會超越上半部

好看的,當然不止是表演,下半部,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戰場。

看過的觀眾都知道,上半部,多半集中于曹氏宮廷的內戰。

但這一部,卻足夠讓想看大場面的觀眾,過癮。

諸葛孔明和塚虎司馬懿的交兵了,空城計、五丈原。

戰火,燎原。

拍成好劇,要花大錢。但今天的國產劇,花了大錢,未必拍出好劇。

要看,錢花在了哪裡,給了流量,還是給了戲本身。

《大軍師司馬懿》投資四億,光劇本就籌備耗時4年多。

歷史場景,怎麼還原?根據歷史還原一比一複刻搭建6座攝影棚,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總場景1000多個。

歷史質地,如何呈現?道具種類達10萬餘種,總量達上百萬件;主演訂制服裝約620多套,所有服裝總數達6000多套,服裝道具製作耗費達2萬多工時。

服裝造型,能不能盡可能靠近歷史?沿襲秦漢以來的服飾傳統,採用交領右衽講究陰陽對稱的漢服制,以黑色和青銅器表達魏軍的強悍。

內景中,以古琴、竹、仙鶴、香爐、銅鏡表現時代。

拍攝,賊講究。順拍!文戲、武戲都是多機位拍攝,少則三四台機器,多則十幾台。

這樣拍出來的畫面足夠讓你相信,真金白銀花出去了。

外景從魏蜀朝堂到萬軍叢中,從騎馬跋涉到兩軍交戰,都是多機位實景拍攝,運鏡講究,構圖精心,拍到最後就三個字——電影感。

但,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建立一種代入感,這樣的影像、服裝、場景,都讓觀眾相信——

所有的人物就真實活在歷史裡。

大場面從來不是單純的視覺盛宴,極致的細節才是。

然後,就是場景、細節與故事產生的化學反應,為你呈現了更浩瀚的歷史場景——

異彩紛呈的三國世界。

這就是這部戲的真正厲害之處,它將宏大遼闊的三國故事聚焦于司馬懿一生的切面,將歷史傳說細細拍來,溫潤有致。

這種歷史之重與命運之輕的對比,這種驚心動魄與嬉笑怒駡的對照,顯示出的是吳秀波真正的用心。

它要在那麼多三國大戲的基礎上,生長出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三國出來。

罵它為司馬懿洗白?古裝劇的工匠精神,就是深入歷史的細部

爭議,也如影隨形,為司馬懿洗白、抹黑諸葛亮的質疑,劇集未出,聲先至。

但敢於直面爭議,正是《大軍師司馬懿》,最帶感的地方。

我們當下許多的國產歷史劇,是何等的聰明,絞盡腦汁,將歷史變成了一個嬉鬧的背景板,想的,全都是如何用最少的力,賺最多的錢。

但《大軍師司馬懿》,呈現出了對待歷史的態度,也正因為此,它註定在詬病中涅槃。

關鍵是在劇集自身,沒掉鏈子。

從上部到下部,從台網同播到網播,劇集被切成了兩部,但卻在不同時空的情感上,實現了層次分明的遞進——最後,已經被拍到爛俗的三國歷史,竟然真的被張永新和吳秀波拍出了些新意思。

裡面有三國人物的波瀾壯闊,或多或少拍出了一代梟雄的氣概與唏噓。

而吳秀波則努力演出了一個他從影歷史上最為暗黑的角色,政治鬥爭的波譎雲詭和戰場的殺戮血腥間,歷史角色有著精准的顯影。

今天的國產劇市場是個誘惑太多的引力場,身處其中,很難不急著賺快錢,但要出好作品,還必須得淡定、堅決一些,你要敢於直面那些罵聲。

司馬懿的一生,在正劇的鏡頭下,被細密而遼闊地講述。上部危機暗湧,下部迭宕壯烈,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全是高潮的劇集,每一場戲不是在激烈的衝突中,就是在暗自蓄勢,難得的是,這一次的國產劇,無論是角色塑造、故事、影像和臺詞都少了近期國產歷史劇的輕佻與浮躁,而有了某種沉實的質感。

透過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更多了一份國產歷史劇少有的命運的通透感。

說到底,吳秀波要的比一般的歷史劇更多,他不僅要拍出三國浩瀚的過戰場,更要拍出人與自己內心的戰爭。

他要演的不僅是司馬懿50年的潛伏,更要演出五十年潛伏後,換來的是什麼?

他不僅要拍出歷史驚心動魄的波瀾,更要拍出波瀾中,歷史潤物細無聲的細部。

吳秀波這瓶演技老酒,也該到開壇的時候了。

塚虎者,司馬懿。

龍吟虎嘯,當然是指這兩個絕世之才的曠世對決。

為什麼大家愛他們?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故事拍了這麼多遍,人氣還杠杠的?

靠的無非是:曠世奇才,難分高下。

當時的三國,是這兩個人的天下:但即使數百年後,依然沒人說得清,那場對決,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當時的司馬懿,戎裝佩劍意氣風發?不,是危機四伏身陷險境!

李晨飾演的曹丕退場,曹叡登場。

曹司馬懿的身份變為“托孤重臣”,進一步走入曹叡、曹芳時代的政治權利中樞,牛嗎?

但看這張海報,老年的司馬懿披頭散髮,畢恭畢敬間鷹眼狼顧,野心外露,卻霸氣內藏,為何?

這個曹叡,可是個隱性的狠角色。歷史一直傳說,曹操傳位曹丕,非為曹丕,為的是曹叡,比起曹丕,曹叡更加殺伐弩斷,對司馬懿更是沒有知遇之情,只有痛下殺手之意。

司馬懿于曹丕,是良臣,于曹叡,卻是棋子。

從預告片可以看到,終有一日,當上天子的曹叡會把娘親甄宓身死的賬算到郭照頭上。阻撓曹叡殺害郭照,司馬懿,能不身陷險境?

說到底,當時的天下,是曹家的,司馬懿要對抗的,其實是一整個曹家天下。

何況,他還要面對自己的一生之敵——諸葛亮。

這次王洛勇版的諸葛亮,目測難超過唐國強版,但也頗有一些新意。

譬如過往的諸葛亮,個個近神。《大軍師司馬懿》中的諸葛亮,卻是最近人的諸葛亮。

相比此前的諸葛亮,手持白鶴羽扇揮斥方遒;這一次的諸葛亮,更強調人物的歷史真實。

劇組在歷史考證上,當然用心。

空城計,虛構的。上方谷之戰,也並非三國演繹描述的那樣。

這樣一個去傳說化的諸葛亮,交給王洛勇來演,靠譜?真靠譜。

1995年就以《西貢小姐》主演身份站在百老匯的舞臺上。1999年,因在百老匯主演《西貢小姐》獲得美國福克斯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公認的,實力演技派,終於,得到了一個可以揮灑演技的角色。

兩個角色在三國時代遇上,故事會怎麼講?

歷史上,諸葛亮司馬懿纏鬥一生,卻相互成就了彼此的“黃金時代”。

一生之敵,惺惺相惜。

無論是《三國》裡,或者《新三國》拍兩個人的故事,都拍的是——大,從三國的大歷史出發,恢弘浩瀚。

但《大軍師司馬懿》要的,是小。就聚焦,兩個人物之間的交集,把他們交集的戲劇性組織起來,就是一出絕世好戲。

說白了,雙雄對決。

高手過招,好看的不是戰場對戰、千軍萬馬。

最好看的,在心智的對決。《一代宗師》說,比的,是想法。

諸葛亮一生謹慎,卻六出岐山,到底是為了蜀國,還是毀了蜀國?後世史家,爭議無數。他的後半生,關鍵字是:挑戰命運。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對打破蜀國滅亡命運的執著,死不認慫。後世愛之敬之,愛的,正是這份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情。

而司馬懿要做的是什麼?成就命運。

擒斬孟達、抗蜀北伐、對陣五丈原、平定遼東、退敵征吳、誅滅曹爽,只是表,以50年的潛伏,在與諸葛亮的纏鬥間,位極人臣,熬死曹家,才是裡。

當年諸葛亮和周瑜,是既生瑜,何生亮,如今司馬懿對諸葛亮,卻是相伴相生,陰陽兩極。

如果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之于曹家,就沒有利用價值了,諸葛亮的存在,其實是救了司馬懿的命。

最終,一個憂心勞力,最後生死;司馬懿卻活到了74歲,成為了三國命運的終結者。

預告片中,一文一武,一黑一白。

歷史是聽到虎嘯還是龍吟?這才是《大軍師司馬懿》下半部的戲眼。

萬事俱備,就看吳秀波的了

但這部大戲成不成,還得看一個人的——吳秀波。

上半部吳秀波最尷尬的地方,是由於於和偉的曹操角色過分豐滿,反射出司馬懿角色的相對平淡,甚至曹操身上的奪目的戲劇性讓整個重心產生偏移,這讓吳秀波的演繹陷入費力難討好的境地,觀眾都角色他演的好,但不夠炸。

下半部,曹操退場。整部戲,都架到了司馬懿的頭上。吳秀波這次的角色怎麼樣?

終於,炸了!

縱觀司馬懿一生,我們無法找到一條清晰的輪廓。後人其實無法根據他日後的所作所為,認定他之前對曹操、曹丕的輔佐早蓄奇志,也無法斷定,取曹家而代之是伏線千里,而是勢之所至。

這麼複雜的歷史人物,終於結束了50年的潛伏,圖窮匕見,這樣的戲,能不炸?

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更將在下半部,從一個低調睿智的潛伏著,變成了一個疲憊滄桑的權臣。

影響他的,既來自於無休無止的政治搏殺,親人離世,也來自他劇中的愛妻張春華,早他一步離世。

漫長的等待與政治鬥爭的恐懼煎熬,沒有保護到家人的愧疚被一步步強化,直至時間帶走他最愛的女人,這個男人終於異化成心懷仇恨的困獸,為了實現最後的抱負賭上一切,並不吝以身犯死。

吳秀波,演的怎麼樣?

坦白講,不論你之前對吳秀波的表演有多麼大的慣性認識,都會被這部劇摧毀乾淨。

怎麼說?吳秀波這部戲最後時刻的演出,眼睛裡,沒有一絲感情。

這,才是演技的證明。

說起演技,大多數人習慣將張力和演技差畫上等號,卻鮮有人真正去分解面癱的表現力。

事實是,過火表情並不難做,但要演出人物的魂,靠的未必是聲淚俱下,而是靜水流深。

許多的鮮肉,擅長用光鮮的外表和誇張表情的組合效果,吸引觀眾。

吳秀波,卻偏要跟觀眾對著幹。

想看吳秀波的中年帥?那我把他的顏值降到最低;

想讓他逗你笑?那就讓他演一個絕望悲苦的可憐人。

這是導演自信地向觀眾宣告:波叔在這部戲裡,不用顏值,照樣可以把觀眾吃死。

因為這種歷史大戲,講求的就是角色的歷史感。他不會給角色太多的耍帥機會,但又從另一個層面幫助吳秀波最大限度接近歷史人物的內心。

簡單說,《大軍師司馬懿》的演技,靠的是走心。

這個性格撕裂的司馬懿,成為對吳秀波演技的引爆。

一個無需多言的事實是,吳秀波是有演技的。但值得玩味的是,大量平面的現代戲角色,塑造了吳秀波的中年大叔魅力值,也稀釋了他的表演。

《大軍師司馬懿》則自始至終沒有跑偏。

頭髮散亂、眼神淩亂、神情頹喪,單單是形象,就跟以前的吳秀波作品劃清界限。

為了配合故事的冷峻內核,吳秀波的角色,表演上完全收起來。

既然角色陷入絕望苦海,那就讓他,沒有表情。

在親人紛紛離散的精神打擊下,這名曾笑看風雲的睿者,早已將情感掩藏到心底的最深處,他會失態,會憤怒,但沉重的歲月在他的臉上化作絕地一擊的內力。

看吳秀波的表演,駝背,低首,無喜無悲,看不出情感的,成為角色最後潛伏前的蓄勢。

為數不多讓他霸氣外露的時刻是,當他面對真正信得過的人,說出自己的真心,第一遍,面色低沉——“我還有幾個今年”?

再一次,困獸咆哮——“我還有幾個今年“?

可說這話的吳秀波,依然疲憊悲涼多於憤怒。

這種表情、動作和臺詞的少,配合他潛伏50年絕地而起的命運,就把這個熟悉的歷史人物,演出了不同。

無須懷疑,《大軍師司馬懿》的吳秀波,是吳秀波最不吳秀波的角色。

這一次的吳秀波,終於要攀登演技的最高峰,這樣的吳秀波,你不想看?

我預感,下半部會超越上半部

好看的,當然不止是表演,下半部,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戰場。

看過的觀眾都知道,上半部,多半集中于曹氏宮廷的內戰。

但這一部,卻足夠讓想看大場面的觀眾,過癮。

諸葛孔明和塚虎司馬懿的交兵了,空城計、五丈原。

戰火,燎原。

拍成好劇,要花大錢。但今天的國產劇,花了大錢,未必拍出好劇。

要看,錢花在了哪裡,給了流量,還是給了戲本身。

《大軍師司馬懿》投資四億,光劇本就籌備耗時4年多。

歷史場景,怎麼還原?根據歷史還原一比一複刻搭建6座攝影棚,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總場景1000多個。

歷史質地,如何呈現?道具種類達10萬餘種,總量達上百萬件;主演訂制服裝約620多套,所有服裝總數達6000多套,服裝道具製作耗費達2萬多工時。

服裝造型,能不能盡可能靠近歷史?沿襲秦漢以來的服飾傳統,採用交領右衽講究陰陽對稱的漢服制,以黑色和青銅器表達魏軍的強悍。

內景中,以古琴、竹、仙鶴、香爐、銅鏡表現時代。

拍攝,賊講究。順拍!文戲、武戲都是多機位拍攝,少則三四台機器,多則十幾台。

這樣拍出來的畫面足夠讓你相信,真金白銀花出去了。

外景從魏蜀朝堂到萬軍叢中,從騎馬跋涉到兩軍交戰,都是多機位實景拍攝,運鏡講究,構圖精心,拍到最後就三個字——電影感。

但,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建立一種代入感,這樣的影像、服裝、場景,都讓觀眾相信——

所有的人物就真實活在歷史裡。

大場面從來不是單純的視覺盛宴,極致的細節才是。

然後,就是場景、細節與故事產生的化學反應,為你呈現了更浩瀚的歷史場景——

異彩紛呈的三國世界。

這就是這部戲的真正厲害之處,它將宏大遼闊的三國故事聚焦于司馬懿一生的切面,將歷史傳說細細拍來,溫潤有致。

這種歷史之重與命運之輕的對比,這種驚心動魄與嬉笑怒駡的對照,顯示出的是吳秀波真正的用心。

它要在那麼多三國大戲的基礎上,生長出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三國出來。

罵它為司馬懿洗白?古裝劇的工匠精神,就是深入歷史的細部

爭議,也如影隨形,為司馬懿洗白、抹黑諸葛亮的質疑,劇集未出,聲先至。

但敢於直面爭議,正是《大軍師司馬懿》,最帶感的地方。

我們當下許多的國產歷史劇,是何等的聰明,絞盡腦汁,將歷史變成了一個嬉鬧的背景板,想的,全都是如何用最少的力,賺最多的錢。

但《大軍師司馬懿》,呈現出了對待歷史的態度,也正因為此,它註定在詬病中涅槃。

關鍵是在劇集自身,沒掉鏈子。

從上部到下部,從台網同播到網播,劇集被切成了兩部,但卻在不同時空的情感上,實現了層次分明的遞進——最後,已經被拍到爛俗的三國歷史,竟然真的被張永新和吳秀波拍出了些新意思。

裡面有三國人物的波瀾壯闊,或多或少拍出了一代梟雄的氣概與唏噓。

而吳秀波則努力演出了一個他從影歷史上最為暗黑的角色,政治鬥爭的波譎雲詭和戰場的殺戮血腥間,歷史角色有著精准的顯影。

今天的國產劇市場是個誘惑太多的引力場,身處其中,很難不急著賺快錢,但要出好作品,還必須得淡定、堅決一些,你要敢於直面那些罵聲。

司馬懿的一生,在正劇的鏡頭下,被細密而遼闊地講述。上部危機暗湧,下部迭宕壯烈,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全是高潮的劇集,每一場戲不是在激烈的衝突中,就是在暗自蓄勢,難得的是,這一次的國產劇,無論是角色塑造、故事、影像和臺詞都少了近期國產歷史劇的輕佻與浮躁,而有了某種沉實的質感。

透過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更多了一份國產歷史劇少有的命運的通透感。

說到底,吳秀波要的比一般的歷史劇更多,他不僅要拍出三國浩瀚的過戰場,更要拍出人與自己內心的戰爭。

他要演的不僅是司馬懿50年的潛伏,更要演出五十年潛伏後,換來的是什麼?

他不僅要拍出歷史驚心動魄的波瀾,更要拍出波瀾中,歷史潤物細無聲的細部。

吳秀波這瓶演技老酒,也該到開壇的時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