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幼天王九歲娶四個妻,過了七年,他說,現在我不要妻,二十歲再要

太平天國立國只有短短十四年, 沒有實錄存檔的習慣, 其詔書、諭令、奏表以及各種情報資料又散佚於兵燹戰火之中, 許多史事難於考證。

由此, 後世研究太平天國史, 就特別重視太平天國敗亡後被俘重要將領的供詞。

這其中, 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李秀成供詞, 僅次其後的則是幹王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貴福及恤王洪仁政、昭王黃文英被俘後的供詞。

這些供詞既為史學第一手材料, 又頗能真實地反映太平天國高層的許多內幕。

眾多內幕中, 最讓人詫異的是幼天王洪天貴福其人其事。

按照洪仁玕供7所稱, 洪天貴福“也是絕頂聰明, 我看一行書, 他看三行了”。

但是, 從洪天貴福的多份供述來看, 其說話、寫字、行事, 幾近白癡。

也許, 這得歸功於洪秀全的“變態管理”和“變態教育”。

在洪天貴福的供述中說, 父親洪秀全在他9歲時就給他匹配了4個妻子, 從此嚴禁他同母親、姐妹見面, 還量身定做“十救詩”給他讀, 反復強調男女隔別不准見面、包括老祖母不能與小孫子見面的道理。

洪天貴福無比傷心地說, 9歲後想見母親姐妹, 都是背著洪秀全偷偷去見的。

洪天貴福在供13、18說自己的4個妻子, 年紀都與他相仿, 一侯氏, 安慶人, 一張氏, 湖北人, 兩個黃氏, 廣西人, 均未生子。 “我在南京夫妻五人住在宮內左殿, 父親住在前殿, 生母住在右殿, 天明弟住在我之下首, 天光弟住在金龍殿, 宮內共有七八個殿。 ”關於旁人對這四個妻子的稱呼, 洪天貴福說, 洪秀全一死, “我就叫幼天王, 我四個妻子都叫幼娘娘。

除了早早給兒子匹配4個妻子, 洪秀全對兒子還有許多變態的要求, 比如每日的請安制度。

洪天貴福供16寫了四種“請安本章”格式。

其“早朝請安本章”的文字是(照式):“小子天貴福跪請(抬頭二格)爹爹寬心安福坐, (抬頭二格)爹爹萬歲萬歲萬萬歲。

跪請(抬頭二格)爹爹聖體安否, 求(抬頭二格)爹爹放寬聖懷, 永坐天國萬萬年。 ”

其“早飯請安”雲:“小子天貴福跪請爹爹寬心食宴。 ”

“午時請安”雲:“小子天貴福跪請爹爹寬心安福坐。 跪請爹爹身安否, 請爹寬心。 ”

“夜飯請安”雲:“小子天貴福跪請爹爹寬心食宴, 食畢宴放寬聖懷安福睡。 ”

即洪天貴福每天至少三次向洪秀全請安;如洪有早朝,還加一次“早朝請安”。既雲“請安本章”,大概不是親身去,而是送去本章請安。

注意,叫“午時請安”而非“午飯請安”,是因為洪秀全只有早晚進餐而沒有吃午飯的習慣。

另外,據供11記,洪天貴福在四月十日天王坐殿時見到洪秀全,以後未見到他,直到十九日天王死,可見那段時間父子並不經常見面。

洪秀全不准洪天貴福“看古書,把那古書都叫妖書”,只叫他“讀天主教的書”。

洪天貴福在供13中承認,自己偷看過30多本古書:“前幾年,老子寫票令要古書,幹王乃在杭州獻有古書萬餘卷。老子不准我看,老子自己看畢,總用火焚。我見書這多,老子不知,我拿有三十餘本,《藝海珠塵》書四五本、《續宏簡錄》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共二本,《史記》兩本,《帝王廟諡年諱譜》一本,《定香亭筆談》一本,又洋人之《博物新編》一本,還有十餘本書。自我登基之後,寫票要有四箱古書,放在樓上。老子總不准宮內人看古書,且叫古書為妖書。”

讀書如此雜亂,可以推知洪天貴福能從書中所獲得到的知識是少得可憐的。

洪秀全在世時,曾在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五月初九日頒一道詔旨,夾雜有許多世人難懂的“天話”,其中有句“熊萬泉,進鸚鵡,能言聖旨瑞祥吉。亞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闊闊扶崽坐。鸚鵡所講,上帝聖旨,詔稱瑞鳥爺恩錫。”

熊萬泉是歸降太平天國的清朝官員,給洪秀全進獻了一只能說“上帝聖旨”的鸚鵡,說上帝的江山永遠歸洪秀全父子坐。洪秀全特別把這件事寫進詔旨,頒佈於天下。

洪天貴福被俘後,先後在供12、13中提到這只鸚鵡,寫:“天朝內有一青鸚鵡,所住是銀籠,他會講話。鸚鵡唱雲:亞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闊闊扶崽坐。”

洪天貴福對這只鸚鵡印象深刻,足知他生活在深宮中是如何的無聊透頂。

洪天貴福的生活經驗接近於零。他在供19說:“(我)從來沒有出過城門。”供10說,“我不曉我是那縣人;幹王是那縣人,我就是那縣人。”他即位後,“所下詔旨都是他們做現成了叫我寫的”;但也懂得追求自己的享受,如父親死後就開戒吃豬肉、喝酒,寫條子要古書等等。被俘後,求生欲強烈,頭腦卻混沌不清。供10、19都說要跟唐老爺去讀書做秀才;供10還說,“我有四個老婆。現在我不要妻,二十歲再要”。

洪天貴福說的“唐老爺”,是席寶田派往石城搜捕他的唐家桐。

洪天貴福在供10描述與自己與唐老爺的相識,說:“(我被俘後),有一人帶我到老爺(按指唐家桐)這裡。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爺的人。我做唐老爺弟弟,我年輕,到這裡,道理我有些不曉,望大人老爺憐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爺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又說,“我今來到大人老爺這裡,萬望大人老爺帶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爺恩于世世靡暨。”又做詩:“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並題“右頌唐家桐老爺”。

洪天貴福被處死前,押解軍士將之從唐家桐處帶走,但他還對唐家桐寄存幻想。

據供17,“甲子年十月初四日夜五更”,他深情無限地寫詩句稱“右送唐家桐哥哥詩三首”。

第一首: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

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第二首: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

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第三首:

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盡弟道恭和;

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被淩遲處死的當日(即初六日),洪天貴福又寫“右頌唐家桐哥哥詩三首”,文句與兩日前所寫相同,只是把前者的“送”字寫成了“頌”字。因為對兩日前自己所寫的三首救命歪詩抱極大希望,反復背誦,以至於重寫時只混寫一字。

今日,我們來讀這些詩句,基本可以認定洪天貴福就是個連舔阿斗劉禪腳趾頭都不配的主。

曾有人慨歎,洪秀全與洪天貴福可以稱得上是“虎父犬子”。

但是,洪秀全稱得上是“虎父”二字嗎?

從幹王洪仁玕的供詞來看,應該稱得上。

洪仁玕供詞2中交待,說洪秀全在31歲時就開始籌畫打江山大計了:“予自少讀書,粗知春秋大義。前者吾天王于三十一歲即留鬚髮,遊幸天下,與予籌畫大計,欲先定南京為開基根本,倚長江之勢,握鎮江之咽喉,控安慶之上游,先取南七省,次征川陝而東,則大事成矣。殊於癸醜定鼎後,並守鎮江、安慶,未定南方即行掃北,似失機宜。”

想想看,洪秀全尚未組建拜上帝教,就含吞天之志,並有取天下的通盤計畫,可謂天縱其才、世之英傑!

而且,定南京、扼鎮江、控安慶、取南七省等等都是後來太平天國突然暴起、威震天下的神來之作,誰人能想得到,原來竟是洪全秀早年運籌帷幄、謀算已定的東西!真是讓人驚奇萬分!

無怪李秀成在供狀中說:“何生天王而亂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

但是,李秀成在在供狀中也提到,進永安、出廣西、下武昌、破南京等等戰事,當時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來實現的。以打永安州來話,若非羅大綱等人堅持,洪秀全當時的意思是要往東走——竄往老家廣東花縣的。而謀攻南京,也是一個老漁父獻計、楊秀清決策的盛舉,洪秀全彼時計不慮此,而是想到河南洛陽一帶發展。

因此,洪仁玕這一段敘述非常可疑,有往堂兄洪秀全臉上貼金的嫌疑。而且,他在供詞7裡又說,“老天王是堂兄……考到三十四五歲也沒進學”——既然31歲就已留發,並且謀劃了造反開國的大計和戰略,何以在三十四五歲還去應考?沒剃髮蓄辮又怎麼應考?

所以,洪秀全是否當得上“虎父”二字,尚待商榷。

即洪天貴福每天至少三次向洪秀全請安;如洪有早朝,還加一次“早朝請安”。既雲“請安本章”,大概不是親身去,而是送去本章請安。

注意,叫“午時請安”而非“午飯請安”,是因為洪秀全只有早晚進餐而沒有吃午飯的習慣。

另外,據供11記,洪天貴福在四月十日天王坐殿時見到洪秀全,以後未見到他,直到十九日天王死,可見那段時間父子並不經常見面。

洪秀全不准洪天貴福“看古書,把那古書都叫妖書”,只叫他“讀天主教的書”。

洪天貴福在供13中承認,自己偷看過30多本古書:“前幾年,老子寫票令要古書,幹王乃在杭州獻有古書萬餘卷。老子不准我看,老子自己看畢,總用火焚。我見書這多,老子不知,我拿有三十餘本,《藝海珠塵》書四五本、《續宏簡錄》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共二本,《史記》兩本,《帝王廟諡年諱譜》一本,《定香亭筆談》一本,又洋人之《博物新編》一本,還有十餘本書。自我登基之後,寫票要有四箱古書,放在樓上。老子總不准宮內人看古書,且叫古書為妖書。”

讀書如此雜亂,可以推知洪天貴福能從書中所獲得到的知識是少得可憐的。

洪秀全在世時,曾在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五月初九日頒一道詔旨,夾雜有許多世人難懂的“天話”,其中有句“熊萬泉,進鸚鵡,能言聖旨瑞祥吉。亞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闊闊扶崽坐。鸚鵡所講,上帝聖旨,詔稱瑞鳥爺恩錫。”

熊萬泉是歸降太平天國的清朝官員,給洪秀全進獻了一只能說“上帝聖旨”的鸚鵡,說上帝的江山永遠歸洪秀全父子坐。洪秀全特別把這件事寫進詔旨,頒佈於天下。

洪天貴福被俘後,先後在供12、13中提到這只鸚鵡,寫:“天朝內有一青鸚鵡,所住是銀籠,他會講話。鸚鵡唱雲:亞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闊闊扶崽坐。”

洪天貴福對這只鸚鵡印象深刻,足知他生活在深宮中是如何的無聊透頂。

洪天貴福的生活經驗接近於零。他在供19說:“(我)從來沒有出過城門。”供10說,“我不曉我是那縣人;幹王是那縣人,我就是那縣人。”他即位後,“所下詔旨都是他們做現成了叫我寫的”;但也懂得追求自己的享受,如父親死後就開戒吃豬肉、喝酒,寫條子要古書等等。被俘後,求生欲強烈,頭腦卻混沌不清。供10、19都說要跟唐老爺去讀書做秀才;供10還說,“我有四個老婆。現在我不要妻,二十歲再要”。

洪天貴福說的“唐老爺”,是席寶田派往石城搜捕他的唐家桐。

洪天貴福在供10描述與自己與唐老爺的相識,說:“(我被俘後),有一人帶我到老爺(按指唐家桐)這裡。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爺的人。我做唐老爺弟弟,我年輕,到這裡,道理我有些不曉,望大人老爺憐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爺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又說,“我今來到大人老爺這裡,萬望大人老爺帶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爺恩于世世靡暨。”又做詩:“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並題“右頌唐家桐老爺”。

洪天貴福被處死前,押解軍士將之從唐家桐處帶走,但他還對唐家桐寄存幻想。

據供17,“甲子年十月初四日夜五更”,他深情無限地寫詩句稱“右送唐家桐哥哥詩三首”。

第一首: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

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第二首: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

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第三首:

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盡弟道恭和;

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被淩遲處死的當日(即初六日),洪天貴福又寫“右頌唐家桐哥哥詩三首”,文句與兩日前所寫相同,只是把前者的“送”字寫成了“頌”字。因為對兩日前自己所寫的三首救命歪詩抱極大希望,反復背誦,以至於重寫時只混寫一字。

今日,我們來讀這些詩句,基本可以認定洪天貴福就是個連舔阿斗劉禪腳趾頭都不配的主。

曾有人慨歎,洪秀全與洪天貴福可以稱得上是“虎父犬子”。

但是,洪秀全稱得上是“虎父”二字嗎?

從幹王洪仁玕的供詞來看,應該稱得上。

洪仁玕供詞2中交待,說洪秀全在31歲時就開始籌畫打江山大計了:“予自少讀書,粗知春秋大義。前者吾天王于三十一歲即留鬚髮,遊幸天下,與予籌畫大計,欲先定南京為開基根本,倚長江之勢,握鎮江之咽喉,控安慶之上游,先取南七省,次征川陝而東,則大事成矣。殊於癸醜定鼎後,並守鎮江、安慶,未定南方即行掃北,似失機宜。”

想想看,洪秀全尚未組建拜上帝教,就含吞天之志,並有取天下的通盤計畫,可謂天縱其才、世之英傑!

而且,定南京、扼鎮江、控安慶、取南七省等等都是後來太平天國突然暴起、威震天下的神來之作,誰人能想得到,原來竟是洪全秀早年運籌帷幄、謀算已定的東西!真是讓人驚奇萬分!

無怪李秀成在供狀中說:“何生天王而亂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

但是,李秀成在在供狀中也提到,進永安、出廣西、下武昌、破南京等等戰事,當時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來實現的。以打永安州來話,若非羅大綱等人堅持,洪秀全當時的意思是要往東走——竄往老家廣東花縣的。而謀攻南京,也是一個老漁父獻計、楊秀清決策的盛舉,洪秀全彼時計不慮此,而是想到河南洛陽一帶發展。

因此,洪仁玕這一段敘述非常可疑,有往堂兄洪秀全臉上貼金的嫌疑。而且,他在供詞7裡又說,“老天王是堂兄……考到三十四五歲也沒進學”——既然31歲就已留發,並且謀劃了造反開國的大計和戰略,何以在三十四五歲還去應考?沒剃髮蓄辮又怎麼應考?

所以,洪秀全是否當得上“虎父”二字,尚待商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