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南方哪種神秘生物讓美軍欲罷不能,不惜放棄日本也要抱緊中國

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戰中, 國際援助對於一個中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就像國際歌中說的那樣“世界沒有救世主”, 中國軍民是如何在夾縫中爭取援助, 迎接勝利的曙光的呢?

1928年秋天, 抗戰已經進行了一年多了, 軍事失利、政府西遷、法幣貶值、外匯枯竭, 這個古老的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險。

國府當局將所有希望都寄託于美國, 行政院甚至還做了一個四億美元的政治貸款計畫, 然而前往美國求援的代表卻認為這個想法過於天真。

美國人還沉浸在向日本大量出口戰略物資的歡樂中, 政治貸款完全是一廂情願, 唯有讓美國覺得中國比日本更重要才行。

可是國家正處在危難之中, 沒有國際援助又是萬萬不行的。 談判代表一面向美國遊說長期援助日本的害處, 同時也要讓美國人掙錢, 畢竟人家是只認鈔票的資本主義。

功夫不負有心人, 談判代表瞭解到, 有一種中國獨有的農產品被美軍列為A類戰略物資, 那就是桐油。 於是擬定了一個以桐油為抵押, 向美國借款2500萬美元的計畫, 史稱“桐油貸款”。

桐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時期, 但僅限於家居上漆, 雨具、船舶防水等領域。

十三世紀時,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說“中國木油可與石灰碎麻混合, 填塞船縫。 ”

十六世紀初, 葡萄牙人在對華貿易中, 第一次將桐油作為商品輸出到世界各地。 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 西方對桐油的認識僅限於優質油漆。

直到二十世紀初, 歐洲科學家才發現,

桐油除了具有防腐、防水等功效外, 還具有良好的絕緣性。 因此, 桐油成為製作電線、電纜及一切和電有關產品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後來美國科學家還發現, 桐油加熱處理後凝成的固體可替代橡膠。 抗戰物資最匱乏時期, 中國科學家還改裝出一種使用桐油的“新能源”汽車。

自二戰前期起, 世界各國都大造武器, 桐油瞬間成為重要戰略物資, 其中以美國需求最大, 占中國出口額的三分之二。

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商人試圖在美國南部最優質的土地上培育桐樹, 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轉而尋找桐油的替代品, 但研究一圈發現所有油脂都遠不如桐油。

侵華戰爭使得中國桐油出口嚴重受阻, 又加之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咄咄逼人之勢, 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美日三國之間的關係, 最終向中國放開援助。

“桐油借款”雖然是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簽訂的, 但這畢竟是抗戰以來的第一筆援助, 對於提升全國士氣具有重要意義。 委員長還親自通電美國的談判代表:

“借款成功,全國興奮,從此抗戰精神必益堅強,民族前途實利賴之。”

美援來了,但是收購桐油又出現大量問題。桐油產量就這麼多,美國人買走了日本人就沒有了,日本人故意抬高收購價格,吸引漢奸商人冒險走私桐油到淪陷區。

其次,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桐油進行統一收購、定價和運輸。這種做法的好處很明顯,在美國桐油漲價的利好因素幫助下,中國提前還清借款,提高了國際信譽,為後續借款打下良好的基礎。

然而壞處也是相當明顯,這不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在極低的收購價格下,受損最大的是普通農戶。即便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四川等地的桐樹種植面積不增反減。

參考文獻:《桐油貿易與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陳光甫與中美桐油、滇錫貸款》;《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桐油統制政策述論》

“借款成功,全國興奮,從此抗戰精神必益堅強,民族前途實利賴之。”

美援來了,但是收購桐油又出現大量問題。桐油產量就這麼多,美國人買走了日本人就沒有了,日本人故意抬高收購價格,吸引漢奸商人冒險走私桐油到淪陷區。

其次,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桐油進行統一收購、定價和運輸。這種做法的好處很明顯,在美國桐油漲價的利好因素幫助下,中國提前還清借款,提高了國際信譽,為後續借款打下良好的基礎。

然而壞處也是相當明顯,這不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在極低的收購價格下,受損最大的是普通農戶。即便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四川等地的桐樹種植面積不增反減。

參考文獻:《桐油貿易與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陳光甫與中美桐油、滇錫貸款》;《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桐油統制政策述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