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天氣一冷膝蓋就痛?做好這十步,寒冬遠離膝蓋痛!

膝蓋不屬於身體中最常受傷的部位, 但卻是最薄弱的。 冬季, 由於氣候寒冷血液迴圈變慢, 肢體末梢和關節等缺少肌肉脂肪保護的部位就容易受涼, 膝關節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身體不覺得冷, 但關節部位手摸上去卻是冷的, 有的人在靜止時或晨起時便感到關節疼痛, 伴有關節不靈活, 僵硬感。

01 天冷引起膝蓋痛的原因

進入嚴冬, 溫度降得非常快, 很多中老年人也因天氣的原因, 膝蓋出現了疼痛。 這是因為溫度低導致局部微血管收縮、血液迴圈減慢, 加上植物交感神經系統敏感, 疼痛就會加重。 在天氣變化尤其是寒濕天氣到來時,

這種現象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痛風、滑膜炎等慢性病患者中都會出現。

具體來講, 天冷造成中老年人膝蓋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慢性滑膜炎

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 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 髕骨偏移

活動後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後轉好。

3 膝關節內游離體

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 髕下有摩擦聲。

4 髕前滑囊炎

曾有外傷史, 引起髕前疼痛, 查體局部有壓痛。

5 骨關節病

久坐或者久蹲後起立、上下樓時, 關節疼痛明顯, 休息後緩解。

6 假性痛風

中老年男性患者多, 好發於膝關節。 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 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 股骨頭壞死

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症狀。

02 做好這十步, 保護膝關節

1 注意保暖

膝關節遇到寒冷, 血管收縮, 血液迴圈變差, 往往使疼痛加重, 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 必要時戴上護膝, 防止膝關節受涼。 白天可以加厚衣褲, 局部可以帶鬆緊適宜的護膝, 如果護膝帶的太緊, 反而會阻礙局部的血液迴圈, 加重病情。 晚上可以用棉花和棉布做一截厚長褲筒, 穿在膝關節處, 褲筒不宜太緊, 以舒適為度, 兩頭用棉布帶輕輕系緊, 不鬆動就可以了。

2 膝冷時撥揉伏兔穴

伏兔穴屬足陽明胃經, 功擅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散寒止痛。 主治腰疼膝冷, 下肢麻痹。 膝蓋冷痛時可以用大拇指撥揉伏兔穴, 使局部酸脹感明顯, 有發熱下行最佳。 還可施以艾灸加強療效。

(注:伏兔穴在大腿外側,

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 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 )

3 不接觸冷水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 在寒潮襲來或者天氣變化的時候加強防寒保暖, 並盡可能不接觸冷水。 專家特別提醒一些愛美的女士, 在寒涼的天氣不要穿裙子, 某些風濕性膝關節炎, 其實也是一種凍出來的“裙裝病”, 當氣溫低於16℃, 就要及時加衣, 甚至要穿護膝套, 保護膝關節了。

4 合理飲食

多補充維生素E, 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 能擴張末梢血管。 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熱性食物, 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 適當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迴圈。 堅持按時吃飯, 不要偏食、過度減肥, 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

可幫助維持體溫。

5 熱敷膝蓋

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迴圈、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 也可緩解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 熱敷分為幹熱敷和濕熱敷。 幹熱敷是用熱水袋熱敷, 敷於膝蓋上, 每次20~30分鐘, 每日1~3次。 濕熱敷是把毛巾或紗布浸在熱水盆內, 取出並擰至半幹, 敷於膝蓋上, 再蓋個棉墊, 防止熱氣流失, 每5分鐘更換一次, 敷20~30分鐘, 每日可敷1~3次。

6 熱水泡腳

俗話說“熱水泡腳, 勝吃補藥”, 熱水泡腳有利於骨性關節炎的預防。 在氣候寒冷潮濕的季節, 外出回家後, 最好能用熱水泡泡腳, 不但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還能預防因環境氣候潮濕而誘發的風濕性疾病。 泡腳時, 熱水應浸至踝關節以上, 時間在20分鐘左右為宜, 可促進下肢血液迴圈。

乾隆每天泡腳的“湯”, 是瑤族古老的藥浴, 泡腳時有針對性地加一些草藥, 使改善睡眠、緩解壓力、預防感冒、滋補氣血的效果加倍, 尤其適合睡眠不佳、體寒怕冷、缺乏鍛煉的人。

有風濕、類風濕, 以及手足發涼、膝關節脹痛的人, 適合用“活絡驅寒浴足粉”泡腳。 熱氣騰騰中, 身體也微微發熱, 體內的寒濕正在被逼出體外;不一會全身都暖和了, 氣血得熱通暢, 久坐帶來的水腫和肌肉緊繃也就隨之消除。

體寒多因氣血不暢, 所以在藥包里加了20多味專門驅寒暖身、促進氣血循環的草藥。

睡不著、睡不好、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 以及容易疲勞、精神緊張的人, 可以用“養心安神浴足粉”。

它加入了其他20味地道中草藥, 積攢了整夏的能量, 睡前一泡,整晚都會睡得格外踏實。

泡著泡著,足部連接五臟六腑的經脈得到刺激,一步步活血通絡、疏通全身脈絡,關節、頭痛、胸悶等小毛病也都隨之改善了。特別適合運動量少,常坐生寒的人。

7 多曬太陽

多曬太陽,讓膝蓋保暖,不受涼。冬季的陽光照射時間減少,天氣好的時候應該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維持骨骼鈣質的吸收和利用。

8 鞋跟過高過低都不好

膝關節炎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鞋子,高跟鞋和單薄的平底鞋都不適合。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後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衝力可能會使人的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不適,長時間如此,對關節的不良影響便可導致膝關節炎。所以,建議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少磨損。女性長時間站立或走路時儘量不穿高跟鞋,以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及磨損。

9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特別是冬天參加戶外運動,熱身運動一定要充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運動會對膝蓋造成損傷。

不要讓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的運動,儘量避免長時間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特別是長期打太極拳的人,更容易出現關節炎。最好選擇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能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健康貼士

運動時,可以戴護膝防寒,但是護膝是有彈力的,長時間戴會影響血液迴圈,因此運動後要及時摘下,換戴由布和棉花製成的“膝圍”來保暖。中老年人外出運動時,要束腰帶、帶護膝,減少和防止關節受傷,以“適度”為原則,並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使關節過度勞累。

睡前一泡,整晚都會睡得格外踏實。

泡著泡著,足部連接五臟六腑的經脈得到刺激,一步步活血通絡、疏通全身脈絡,關節、頭痛、胸悶等小毛病也都隨之改善了。特別適合運動量少,常坐生寒的人。

7 多曬太陽

多曬太陽,讓膝蓋保暖,不受涼。冬季的陽光照射時間減少,天氣好的時候應該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維持骨骼鈣質的吸收和利用。

8 鞋跟過高過低都不好

膝關節炎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鞋子,高跟鞋和單薄的平底鞋都不適合。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後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衝力可能會使人的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不適,長時間如此,對關節的不良影響便可導致膝關節炎。所以,建議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少磨損。女性長時間站立或走路時儘量不穿高跟鞋,以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及磨損。

9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特別是冬天參加戶外運動,熱身運動一定要充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運動會對膝蓋造成損傷。

不要讓關節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的運動,儘量避免長時間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特別是長期打太極拳的人,更容易出現關節炎。最好選擇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能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健康貼士

運動時,可以戴護膝防寒,但是護膝是有彈力的,長時間戴會影響血液迴圈,因此運動後要及時摘下,換戴由布和棉花製成的“膝圍”來保暖。中老年人外出運動時,要束腰帶、帶護膝,減少和防止關節受傷,以“適度”為原則,並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使關節過度勞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