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賴阿芳拍攝的廈門鼓浪嶼舊照

鼓浪嶼獨聳在廈門西南的海面上, 古時是採石場, 廢棄後荒涼, 成為廈門的亂墳崗, 居者寥落。 1840年6月3日, 史稱鴉片戰爭爆發。 1841年8月2日, 廈門和鼓浪嶼在英艦炮火之下陷落。 1842年8月29日, 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列定廈門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2日廈門正式開埠, 封閉的國門吱的一聲開了一條縫。 彈丸之地鼓浪嶼隨著各西方國家的勢力相繼湧入, 面貌開始出現巨變, 尤其是1902年1月10日《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的簽訂, 鼓浪嶼成為一個多國共治管理體制的公共租界, 演變成一個多元文化聚集的公共社區,

客觀上加速了中西文化交集融匯的進程, 塑造並奠定了鼓浪嶼近代繁華, 留存下一筆文化遺產。

賴阿芳拍攝於1859-1890年, 鼓浪嶼上間次散落著西式風貌的建築群和連片的富有閩南特色居民大厝聚落。 灣內的漁船, 連片的稻田、菜畦和水塘恍惚透現出一個原本以半魚半耕為本的鼓浪嶼在廈門開埠以後正逐漸在蛻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