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喝茶術語趣解,遠離好喝,好喝,真好喝。

喝茶好多年

卻對專業術語並不瞭解

自己喝茶還好

遇到懂茶的朋友

動不動就說“回甘”、“生津”、“掛杯”

自己卻聽不懂在一旁尷尬的笑

這種情況出現怎麼辦?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喝茶時的一些“專業術語”

與三五好友一起品茶時說兩句

即使是新手

一定會給朋友“老茶客”的感覺

第一個知識點, 怎麼喝?

每個人的舌頭上分佈著不同形狀的味蕾, 而每一種形狀的味蕾對於感受酸甜苦鹹敏感程度也不同。

這是十分簡略的示意圖, 來自靈魂畫手——肉醬。

(所有味蕾都能感知五味)

喝茶時要給予茶水和口腔充分的接觸, 所以老茶客喝茶經常發出呲溜呲溜吸麵條聲音, 使味蕾接受到味覺資訊充分且飽滿, 滋味感知是細膩且層次豐富的。

第二個知識點, 怎麼評?

一般從以下五個因素去評定一款茶葉的優劣

分別是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其中滋味可占最大比例, 以外形取勝(喝茶還得看顏值?)的綠茶, 外形比例可提高。

外形

觀察茶葉的整碎程度與均勻程度, 其優劣順序排列大致是這樣的。

勻整>勻齊>勻稱

形容幹茶條索的術語大致順序

緊結>緊直>緊實>粗壯>粗松>短碎······

(反正還有挺多的, 但一定用不到就不寫了)

從幹茶的顏色也有以下幾種

油潤>(正常)>枯暗

調勻>(正常)>花雜

還有一些特殊幹茶色澤的評語, 例如烏潤、蛤蟆背色(葉背起蛙皮狀砂粒白點)。

香氣

茶香, 說來複雜。 這裡不介紹具體香型, 只從程度上來分辨, 減輕難度。

馥鬱(有濃郁持久的花果香)>濃郁>濃烈>清高>清香

除了茶葉優質的香氣, 茶葉在製作工藝出現問題時會出現不爽的香氣, 例如悶味、猛火、急火、焦氣, 記住這些都不好。

湯色

不同茶發酵或焙火程度不同會呈現差異化的顏色,例如橙黃色、橙紅色,屬於正常範圍之內,此時可從茶湯清澈程度進行判斷。

大致排序如下:

鮮豔>鮮明>淺薄>暗

清澈>沉澱物多>渾濁

滋味

同香氣一樣,滋味也從簡單入手,從濃和醇兩方面遞減即可。

濃厚>鮮醇>醇厚>醇和>粗濃>青澀

這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官體驗需要大量飲茶作為基礎,才能清楚劃分各等級的區間,主要還是靠天賦和感悟滴······

不過小白可從滋味的回甘,口腔中茶湯持久度,以及身體給出的反應加以佐證。

葉底

喝完的茶葉可不要馬上倒掉,葉底可反應超多問題的喲。將喝完的茶葉倒在白盤子或者蓋碗的蓋子上,先觀察後上手觸摸。

看什麼?

葉底整齊否?有茶梗否?有暗張或死張?

摸什麼?

葉底是否柔軟,有韌性或彈性?

好的葉底是勻齊、開展、鮮亮且有柔韌的,而出現暗雜、花雜、青張、暗張都證明做茶工藝不到位。

暗張:葉張發紅,夾雜暗紅色的葉片

死張:夾雜死紅的葉片

不過,七易分享的這些術語,針對的是冬季常飲的紅茶、岩茶等茶類,喝茶術語要細細分起來,怕是一口氣也說不完,剩下的留到下次再和大家分享吧。

Hi歡迎關注七茶文化,我們的願景“把生活泡茶情懷~~“帶你感受茶香帶來的幸福,七茶館位址:杭州市上城區直吉祥巷62號(浙江省交通廳旁邊)

湯色

不同茶發酵或焙火程度不同會呈現差異化的顏色,例如橙黃色、橙紅色,屬於正常範圍之內,此時可從茶湯清澈程度進行判斷。

大致排序如下:

鮮豔>鮮明>淺薄>暗

清澈>沉澱物多>渾濁

滋味

同香氣一樣,滋味也從簡單入手,從濃和醇兩方面遞減即可。

濃厚>鮮醇>醇厚>醇和>粗濃>青澀

這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官體驗需要大量飲茶作為基礎,才能清楚劃分各等級的區間,主要還是靠天賦和感悟滴······

不過小白可從滋味的回甘,口腔中茶湯持久度,以及身體給出的反應加以佐證。

葉底

喝完的茶葉可不要馬上倒掉,葉底可反應超多問題的喲。將喝完的茶葉倒在白盤子或者蓋碗的蓋子上,先觀察後上手觸摸。

看什麼?

葉底整齊否?有茶梗否?有暗張或死張?

摸什麼?

葉底是否柔軟,有韌性或彈性?

好的葉底是勻齊、開展、鮮亮且有柔韌的,而出現暗雜、花雜、青張、暗張都證明做茶工藝不到位。

暗張:葉張發紅,夾雜暗紅色的葉片

死張:夾雜死紅的葉片

不過,七易分享的這些術語,針對的是冬季常飲的紅茶、岩茶等茶類,喝茶術語要細細分起來,怕是一口氣也說不完,剩下的留到下次再和大家分享吧。

Hi歡迎關注七茶文化,我們的願景“把生活泡茶情懷~~“帶你感受茶香帶來的幸福,七茶館位址:杭州市上城區直吉祥巷62號(浙江省交通廳旁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