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 袁世凱貪婪偽皇帝,沒有見好就收

辛亥對立時, 袁世凱又再度面臨前史機會。 這次他夤緣時會, 成爲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 假定沿著共和之路走下去, 不搞洪憲帝制, 其在民國史上方位如何?我想或許僅次於孫中山, 或相當於美國的傑弗遜, 也未可知。

所以請出美國的古德諾和日本的有賀長雄兩位世界知名的憲法學聲威, 考證比較中外政治制度。 這兩位是嚴峻的學者, 特別是古博士一貫以爲:一個國度究應采何種國體, 應與本國的前史習氣與經濟狀況相宜。 他在《共和與君主論》中說:“我國數千年以來, 狃于君主民主之操控, 校園闕如, 大大批公民智識不甚高尚, 而政府之舉措, 彼輩絕不與聞, 故無研討政治之才華。 四年前, 由民主一變而爲共和, 此誠太驟之行爲, 難望有傑出結果”;“我國如用君主制, 較共和制爲宜, 此殆無可疑者也。 ”但洋博士對國人影響有限, 敲過開場鑼鼓, 還得讓本國的學者名流唱戲。

返觀20世紀中國前史, 袁氏得勝後, 民主共和準則爲何暫時名存實亡, 確有研討之必要。 以事前民智國情, 主張君主立憲或許不是全無道理。 清室立憲未成, 被革新推翻;有人曾想支撐孫中山做大皇帝, 但他拒絕了。 在這個東方大國裡,

換了別人或許還可主張一下君憲, 只有袁大總統不行。

但袁世凱貪戀權位, 愛聽對擴張權力有利的話, 終究喪失了對形式的判別力。 他能聽到的, 只是各省各地、各“公民集團”的勸進聲。 長子克定夢想當“儲君”, 獨自編造“一致帝制”的《順有利地形報》送上案頭, 也把老子往火坑裡推。 直到梁啟超宣告《異哉所謂國體效果》, 蔡鍔起兵護法, 各省繽紛獨立, 袁的“皇帝夢”才被驚醒, 但已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袁或人非等閒之輩, 也不是沒有一點新知識, 但是缺少新思想, 至多只能算一個新舊之間的人物。 其向西方學到的, 只是先進的軍事料理履歷, 卻一貫沒學會政治遊戲規則。 其才華一定在末代皇帝溥儀之上, 但太醉心於政治權術和眼前利益, 智慧遠不如封建時代的曹操。 他是傳統與現代替換的特別前史環境培養的一介失利奸雄。

數十年機關算盡, 靠詐騙民意登上極峰;又被編造的民意捧殺, 八十三天就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可謂現世現報。

假臨朝袁氏者, 正人也。 從小不愛讀聖賢書,

不明春秋大義, 到老更不知愛惜自己的前史位置。 前史能給一集團兩次大機會, 已是特別眷顧, 他卻欲壑難填, 連“見好就收”的官方常理都遺忘了。 清楚是自己害了自己, 又何怨別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