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番茄最難纏的小斑點病,你認識嗎?

專為果蔬種植基地、農業合作社、觀光園種植、農場主、農資經銷商等打造的專業農業技術綜合服務平臺。

1、番茄灰葉斑病

先認病原,

是灰葉斑病還是地溫凍害

灰葉斑病與低溫凍害都在陰雨、低溫、光照弱的天氣狀況下發生, 主要危害葉片, 發病初期症狀極為相似, 葉面佈滿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 並沿葉脈擴大, 不同之處在於灰葉斑病病斑分佈於整個葉片, 顏色為淺褐色, 葉背病斑稍凹陷, 顏色較葉正面深, 嚴重時, 易穿孔。 低溫凍害病斑沿葉緣向葉軸蔓延, 葉面顏色開始發黃, 繼而形成灰褐色病斑, 葉背正常, 無穿孔, 嚴重時, 葉緣上卷, 葉背發白。

【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 及時整枝抹芽, 保證田間通風。 對已發病的植株, 及時清除病殘體, 將收穫後的殘株拉至田外集中燒毀或深埋。 增施有機肥和有機活化營養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 增強植株抗病性。

②適時排濕控溫。 採用變溫管理, 有效排濕。 選在晴天12:00-2:00之間, 溫室溫度逐漸上升的階段放風。 首先使溫室溫度升高至33℃時再放風, 當溫室內溫度降至25℃關閉風口升溫, 如此往復3-5次就可達到排濕控溫的效果。 下午溫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30℃, 當溫室內溫度降到18℃關閉通風口,

以減緩夜間室溫下降, 夜間溫室溫度保持在15℃左右。 陰雨天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通風。

③合理密植。 採用寬行密植栽培技術, 南北作出雙高壟, 壟高為15釐米, 小行距60釐米, 大行距120釐米, 株距根據具體情況和品種形態特性而定。 同時, 施用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基肥, 增施有機肥和有機活化營養、磷、鉀、微套餐肥嘉美贏利來、核動力, 增強植株抗病性, 防止偏施氮肥, 植株過密而徒長, 影響通風透光, 降低抗性。

感病前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混合噴霧, 或用57.6%氫氧化銅幹粒劑1000倍液, 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進行預防。 發病後可選擇以下配方交替使用:①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混合噴霧;②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噴霧。 以上藥劑每隔7-l0天噴1次, 病情嚴重時可縮短至3-4天噴1次, 共噴2-3次。 噴霧時注意葉片正、背面均要噴到。 及時整枝抹芽, 保證田間通風。 對已發病的植株, 及時清除病殘體, 將收穫後的殘株拉至田外集中燒毀。

用藥間隔期根據天氣而定, 如果陰雨連綿, 隔5-7天噴1次藥。 特別是陰雨日連續4-5天, 雨停後須立即噴藥。 如果天氣晴朗, 隔12-14天用1次藥。 濕度較大的陰雨天或澆水前後可採用煙霧劑或粉塵劑。 煙霧劑可選45%百菌清煙劑, 每畝使用200-250克, 傍晚用暗火點燃, 施藥後封閉棚室過夜。

2、番茄芝麻斑病

番茄芝麻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及果實。葉片發病,開始出現一些黃褐色近圓形至多角形小斑點,以後擴展成灰褐色壞上班,病部變薄凹陷,大小1-10毫米,略具有光澤,葉片背面病症較為明顯。病斑有時出現輪紋,濕度大時長出深褐色黴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柄、果梗發病,病斑灰褐色,稍凹陷,大小不一,有時呈條狀,濕度大時長出黑色黴層。

該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田間土壤或種子內外越冬,來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到番茄上,從氣孔侵入。經2-3天潛伏即發病。病菌適宜溫度25-30℃。地勢低窪潮濕、栽培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氮肥施用過多、旺長徒長或植株生長衰弱相對發病較重。

【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加強田間管理,低窪或易積水地應採用高畦深溝種植;不宜過密改善田間通透性;採用科學施肥技術,施用嘉美紅利、贏利來、核動力,嘉美腦白金、金點,提高植株抗病力;採收後清除病殘體,及時深翻。

③發病初期噴灑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3次。

3、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該病也叫細菌性斑點病,近年來在魏縣番茄種植區發病較重,並有加重趨勢,病株率一般可達60%左右,產量損失高達50%-75%。該病主要危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和未成熟的果實受害最重。葉片染病時,先在葉片上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四周常具有黃色暈圈;莖和葉柄染病,病部均產生黑色斑點;幼嫩綠果染病,開始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近成熟時,圍繞斑點處組織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綠色。該病在種子、病株殘體及土壤中越冬。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作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並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間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

①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種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盡可能避免噴灌。

②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納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

③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或50%噻唑鋅·中生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750倍液+20%松脂酸銅乳油2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創作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參考資料:

《防治番茄灰葉斑病》張桂娟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發生與防治》黑龍江農業資訊網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芝麻斑病、細菌性斑疹病》董信

本期編輯:顧豐、周海明

番茄芝麻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及果實。葉片發病,開始出現一些黃褐色近圓形至多角形小斑點,以後擴展成灰褐色壞上班,病部變薄凹陷,大小1-10毫米,略具有光澤,葉片背面病症較為明顯。病斑有時出現輪紋,濕度大時長出深褐色黴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柄、果梗發病,病斑灰褐色,稍凹陷,大小不一,有時呈條狀,濕度大時長出黑色黴層。

該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田間土壤或種子內外越冬,來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傳播到番茄上,從氣孔侵入。經2-3天潛伏即發病。病菌適宜溫度25-30℃。地勢低窪潮濕、栽培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氮肥施用過多、旺長徒長或植株生長衰弱相對發病較重。

【防治措施】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加強田間管理,低窪或易積水地應採用高畦深溝種植;不宜過密改善田間通透性;採用科學施肥技術,施用嘉美紅利、贏利來、核動力,嘉美腦白金、金點,提高植株抗病力;採收後清除病殘體,及時深翻。

③發病初期噴灑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1000倍液,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3次。

3、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該病也叫細菌性斑點病,近年來在魏縣番茄種植區發病較重,並有加重趨勢,病株率一般可達60%左右,產量損失高達50%-75%。該病主要危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和未成熟的果實受害最重。葉片染病時,先在葉片上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四周常具有黃色暈圈;莖和葉柄染病,病部均產生黑色斑點;幼嫩綠果染病,開始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近成熟時,圍繞斑點處組織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綠色。該病在種子、病株殘體及土壤中越冬。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作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並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間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

①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種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盡可能避免噴灌。

②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納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

③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或50%噻唑鋅·中生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750倍液+20%松脂酸銅乳油2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創作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參考資料:

《防治番茄灰葉斑病》張桂娟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發生與防治》黑龍江農業資訊網

《如何防治番茄病毒病、芝麻斑病、細菌性斑疹病》董信

本期編輯:顧豐、周海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