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驢友記(詔安)五驢友登嵩山遊記

驢友記(詔安)五驢友登嵩山遊記

2017.12.04

中嶽嵩山由太室、少室兩山組成, 中部以少林河為界, 東為太室山, 西為少室山, 因古代妻子又稱為室, 相傳大禹的大老婆住過的地方就叫太室山, 二老婆住過的地方就叫少室山。 太室山最高峰是峻極峰, 海拔1492米, 武則天當年封禪嵩山就在峻極峰拜天, 她委託中嶽廟道士馬超寄給天帝的除罪金簡就放在峻極峰的石縫裡, 82年被登封農民發現, 現放在河南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 太室山下的中嶽廟, 始建于秦朝, 為全真派聖地, 是嵩山道家的象徵;太室山南麓的嵩陽書院,

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是嵩山儒家的象徵;少室山中的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 是嵩山釋家的象徵。 當然三皇寨的風光才是嵩山景色的精華所在, 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而著稱天下, 徐霞客曾詩雲“嵩山天下奧, 少室奇峰特, 不到三皇寨, 不算少林客”。 我們驢友記(詔安)五驢友這次就想當一個真正的少林客。

11月28日我們入住少林禪武大酒店, 群主見到了闊別三十多年的兩位恩師--陳師傅和梁師傅。

恩師拿出精心保存了三十多年的相片, 讓群主激動得熱淚盈眶。

看, 群主是不是比現在年輕多了?

也是機緣巧合, 我們還見到了一起吃飯的香港影星梁小龍

與梁小龍合影留念

11月29日我們先遊覽了中嶽廟,首先進入的是嵩山第一坊。

天中閣--中嶽廟正門。

中嶽廟明崇禎十七年(1644)毀于大火,現存廟宇為清代重修。

中嶽廟城樓合影

廟內有四尊鐵人,為宋代治平元年(1604年)鑄造。

《中嶽高靈廟碑》記載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西元456年),寇謙之修建中嶽廟的活動情況。

與道長合影

峻極殿

峻極殿側面

禦書樓是中嶽廟的最後一座殿宇,為儲存道經之地,現建築為民國所建。

“嵩高峻極”坊又名“迎神門”,是清代木結構建築的精品。

院中怪樹

中嶽廟怪樹

遊完中嶽廟,我們來到嵩陽書院,入口處立有“高山仰止”牌坊。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中國第一碑-唐代石碑,

下午我們坐車來到少室山,遊覽了少林寺。

這塊石牌坊有滄桑感,本以為是老建築。其實這座牌坊建於90年代,距今不過二十幾年。

“嵩少禪林”牌坊,這個才是明嘉靖年間建的老物件。

少林寺常住院。常住院是住持僧和執事僧進行拜佛、坐禪、誦經、接待、藏書、舉辦大型法事的地方,是少林寺的核心部分。

“少林寺”橫匾原為康熙親題,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時,“寺“字被燒毀,現在的“寺”字是1983年趙朴初先生補寫的。

景區裡九十年代立的牌坊都寫“禪宗祖庭,武林勝地”,少林寺常住院可不是這樣寫的囉。

天王殿“天下第一祖庭“匾額為乾隆禦書,清雍正以前是少林寺常住院的山門。

北側“小山禪師行實碑銘”,成碑於嘉靖四十年(1565)。

南側“太宗文皇帝禦書碑“,也就是“李世民碑”。該碑記錄了“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歷史事件,正是因為有了這通碑,少林寺自唐代起,地位顯赫,聲名日隆。這個碑應該不是太宗親刻的,據說,碑文的內容是裴漼寫的,少林寺的人把太宗的赦書刻成碑的。其實少林寺僧人並沒有救過李世民,唐王李世民也不是幾個僧人能救得了的,真正的事件是李世民帶兵攻打洛陽王世充,少林寺僧人把駐紮在登封的王世充侄兒王仁則抓了獻給李世民。由於這件戰功,李世民就給少林寺封賞,還把少林寺的僧人一共十幾位封官,其中一位叫曇宗的被封為“大將軍僧”。

“混元三教九流圖”,現碑為明嘉靖年間所刻畫,該畫將佛道儒三家祖師融于一體,合為一個尊客。

大雄寶殿

據說這個大鐵鍋是明朝時期用來炒菜給僧人吃的,“哥哥”摸了一下,說這個鍋沒有炒過菜。其實旅遊就是忽悠,認真你就輸了。

第六進“立雪亭“,相傳,這裡是漢傳佛教禪宗二祖慧可雪地斷臂向達摩祖師求法的地方。

“西方聖人殿”是第七進,也是最後一進,牆上有壁畫,地上有坑坑,據說是武僧練功踩得。

景區內唯一一所武術學校--塔溝武校,規模很大,學生很多。目前登封至少有上百所武術學校,其實都與少林寺沒有一點關係,

“少林寺武術館”隸屬於河南省旅遊局,是正處級事業單位,“演武廳”每天都有武術表演。

驢友在演武廳裡裝逼。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和高僧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後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激勵後來。

30日,我們八點從酒店出發,旅遊局的楊科長開車帶我們到三皇寨景區南門入口,看下時間是八點半,我們沿臺階上山,計畫穿越天梯-南天門-三皇殿-卓劍峰-連天吊橋-石門-棧道-梯子溝-塔林-初租庵-達摩洞-少林寺景區門口,計畫時間6個小時。

剛進景區就得登天梯,486級臺階,先給我們熱熱身。

途中看到一隻石老鷹。

蒼山林海石刻

這裡觀紅葉最佳,可惜12月份紅葉已全部枯黃掉落。

接著再往上爬,頂上搭個石頭亭子寫了“南天門”

南天門

“三皇殿”供奉“天、地、人“三皇,這裡敬奉的神靈游離於三教之外。哦,這可不是我們常說的“三皇五帝”的三皇囉,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

回心岩--石筍在半山折回,象個心字。

懸天洞--也就是人家挖水晶留下的一個小洞。

卓劍峰,海拔1495米。

經過“懸天洞”,右前方的山體石頭的質地和剛才經過的截然不同,這裡的岩石是石英岩,較為酥脆。

回看“仙人洞”

羅漢山--好像有千萬個羅漢在打坐。

象鼻岩

回看“三皇殿“

走在連天吊橋上,風呼呼的叫,我還是有點害怕滴。對面是連天峰,海拔1514米,少室山最高峰。這裡若改為玻璃棧道就更刺激了。

峽谷很深的。

石門

棧道

人在半山走

這裡是遠古時期三大造山運動的產物,也是嵩山地質公園的最佳觀察處,岩石如成群的白筍林立,更象一本書,所以也叫“冊頁崖“

群主撿了幾個美女群員,我們隊伍又壯大了。

我們沒有坐纜車下山,而是從梯子溝踏步向塔林走下去的,大概走了一個小時。梯子溝是電影《少林寺》牧羊曲丁嵐放羊的地方。

從塔林大約走了一公里山路就到達初租庵。

這棵古柏樹齡1800年,據說是六祖慧能法師從廣東韶關手奉至此親手種的。“哥哥“跟管理人員說這是不可能的,慧能法師出生至今還不到1400年,他不可能從廣東手奉一顆300多年的柏樹到此。“哥哥”你又認真了。

大殿牆上嵌有宋大觀元年古碑。

看得這麼認真,你這是在找什麼?

從初祖庵再走一公里的山路就到達五乳峰上的達摩洞。

五乳峰上的達摩像

從這裡有一條逃票路線,沿山路可直達少林寺景區外面。

從五乳峰山遠看三皇寨,像個睡美人。

遠看少林寺景區。

返回路上看到了“少林寺,我來了“劇組在拍電影,梁小龍是劇組的武術指導。

圖文:一飄

11月29日我們先遊覽了中嶽廟,首先進入的是嵩山第一坊。

天中閣--中嶽廟正門。

中嶽廟明崇禎十七年(1644)毀于大火,現存廟宇為清代重修。

中嶽廟城樓合影

廟內有四尊鐵人,為宋代治平元年(1604年)鑄造。

《中嶽高靈廟碑》記載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西元456年),寇謙之修建中嶽廟的活動情況。

與道長合影

峻極殿

峻極殿側面

禦書樓是中嶽廟的最後一座殿宇,為儲存道經之地,現建築為民國所建。

“嵩高峻極”坊又名“迎神門”,是清代木結構建築的精品。

院中怪樹

中嶽廟怪樹

遊完中嶽廟,我們來到嵩陽書院,入口處立有“高山仰止”牌坊。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中國第一碑-唐代石碑,

下午我們坐車來到少室山,遊覽了少林寺。

這塊石牌坊有滄桑感,本以為是老建築。其實這座牌坊建於90年代,距今不過二十幾年。

“嵩少禪林”牌坊,這個才是明嘉靖年間建的老物件。

少林寺常住院。常住院是住持僧和執事僧進行拜佛、坐禪、誦經、接待、藏書、舉辦大型法事的地方,是少林寺的核心部分。

“少林寺”橫匾原為康熙親題,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時,“寺“字被燒毀,現在的“寺”字是1983年趙朴初先生補寫的。

景區裡九十年代立的牌坊都寫“禪宗祖庭,武林勝地”,少林寺常住院可不是這樣寫的囉。

天王殿“天下第一祖庭“匾額為乾隆禦書,清雍正以前是少林寺常住院的山門。

北側“小山禪師行實碑銘”,成碑於嘉靖四十年(1565)。

南側“太宗文皇帝禦書碑“,也就是“李世民碑”。該碑記錄了“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歷史事件,正是因為有了這通碑,少林寺自唐代起,地位顯赫,聲名日隆。這個碑應該不是太宗親刻的,據說,碑文的內容是裴漼寫的,少林寺的人把太宗的赦書刻成碑的。其實少林寺僧人並沒有救過李世民,唐王李世民也不是幾個僧人能救得了的,真正的事件是李世民帶兵攻打洛陽王世充,少林寺僧人把駐紮在登封的王世充侄兒王仁則抓了獻給李世民。由於這件戰功,李世民就給少林寺封賞,還把少林寺的僧人一共十幾位封官,其中一位叫曇宗的被封為“大將軍僧”。

“混元三教九流圖”,現碑為明嘉靖年間所刻畫,該畫將佛道儒三家祖師融于一體,合為一個尊客。

大雄寶殿

據說這個大鐵鍋是明朝時期用來炒菜給僧人吃的,“哥哥”摸了一下,說這個鍋沒有炒過菜。其實旅遊就是忽悠,認真你就輸了。

第六進“立雪亭“,相傳,這裡是漢傳佛教禪宗二祖慧可雪地斷臂向達摩祖師求法的地方。

“西方聖人殿”是第七進,也是最後一進,牆上有壁畫,地上有坑坑,據說是武僧練功踩得。

景區內唯一一所武術學校--塔溝武校,規模很大,學生很多。目前登封至少有上百所武術學校,其實都與少林寺沒有一點關係,

“少林寺武術館”隸屬於河南省旅遊局,是正處級事業單位,“演武廳”每天都有武術表演。

驢友在演武廳裡裝逼。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和高僧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後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激勵後來。

30日,我們八點從酒店出發,旅遊局的楊科長開車帶我們到三皇寨景區南門入口,看下時間是八點半,我們沿臺階上山,計畫穿越天梯-南天門-三皇殿-卓劍峰-連天吊橋-石門-棧道-梯子溝-塔林-初租庵-達摩洞-少林寺景區門口,計畫時間6個小時。

剛進景區就得登天梯,486級臺階,先給我們熱熱身。

途中看到一隻石老鷹。

蒼山林海石刻

這裡觀紅葉最佳,可惜12月份紅葉已全部枯黃掉落。

接著再往上爬,頂上搭個石頭亭子寫了“南天門”

南天門

“三皇殿”供奉“天、地、人“三皇,這裡敬奉的神靈游離於三教之外。哦,這可不是我們常說的“三皇五帝”的三皇囉,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

回心岩--石筍在半山折回,象個心字。

懸天洞--也就是人家挖水晶留下的一個小洞。

卓劍峰,海拔1495米。

經過“懸天洞”,右前方的山體石頭的質地和剛才經過的截然不同,這裡的岩石是石英岩,較為酥脆。

回看“仙人洞”

羅漢山--好像有千萬個羅漢在打坐。

象鼻岩

回看“三皇殿“

走在連天吊橋上,風呼呼的叫,我還是有點害怕滴。對面是連天峰,海拔1514米,少室山最高峰。這裡若改為玻璃棧道就更刺激了。

峽谷很深的。

石門

棧道

人在半山走

這裡是遠古時期三大造山運動的產物,也是嵩山地質公園的最佳觀察處,岩石如成群的白筍林立,更象一本書,所以也叫“冊頁崖“

群主撿了幾個美女群員,我們隊伍又壯大了。

我們沒有坐纜車下山,而是從梯子溝踏步向塔林走下去的,大概走了一個小時。梯子溝是電影《少林寺》牧羊曲丁嵐放羊的地方。

從塔林大約走了一公里山路就到達初租庵。

這棵古柏樹齡1800年,據說是六祖慧能法師從廣東韶關手奉至此親手種的。“哥哥“跟管理人員說這是不可能的,慧能法師出生至今還不到1400年,他不可能從廣東手奉一顆300多年的柏樹到此。“哥哥”你又認真了。

大殿牆上嵌有宋大觀元年古碑。

看得這麼認真,你這是在找什麼?

從初祖庵再走一公里的山路就到達五乳峰上的達摩洞。

五乳峰上的達摩像

從這裡有一條逃票路線,沿山路可直達少林寺景區外面。

從五乳峰山遠看三皇寨,像個睡美人。

遠看少林寺景區。

返回路上看到了“少林寺,我來了“劇組在拍電影,梁小龍是劇組的武術指導。

圖文:一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