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曼谷城裡一杯酒,可以偷聽到好多中國人的故事

文/嶽漢

我不常喝酒, 也喝不了多少酒。

因此, 每當身邊的老男人小夥伴們, 用一臉“闖天涯萬里, 曆情劫百世”般的滄桑眼神去追憶自己當年和誰誰對著瓶子吹了多少打, 吐了多少盆, 流了多少英雄淚, 哭花了多少酒席上列席旁聽的紅巾翠袖——並將其作為人生最值得追憶的文藝時刻時, 我都不太能感同身受。

也許是老漢人生閱歷還不夠, 沒越過李宗盛大爺的《山丘》, 因此才體會不到吧。

但是話說回來, 有時候, 我也想喝。

中國人, 尤其是那些姓氏後面帶個“總”字的中國男人們, 是世界上最複雜而糾結的一群人。 他們笑顰如花, 風生足下, 名片夾裡藏著半個曼谷, 朋友圈裡贊遍人間萬家。 仿佛打娘胎裡便自帶“人際交往”的天然技能的他們, 卻又在心裡裝上十八道口是心非的暗鎖, 規矩而靦腆的面具下, 猜不透他們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

不想說話, 卻又必須要熱絡。

要實現這樣的奇觀, 唯有美酒。

因此, 儘管實力很渣, 但我也偶爾去酒席上湊個熱鬧。 聽聽華人圈裡最近的八卦, 發幾張印出來之後就沒怎麼用上的名片。 哪怕不圖個啥, 僅僅是在酒精的氛圍下, 給自己緊繃的心放鬆一下, 也是不錯的。

上個禮拜,

茅臺酒在老山東弄了個“國酒茅臺走進泰國——中泰企業家交流晚會”。 泰國網大掌櫃正好要務纏身走不開, 於是便讓老漢這個老“文案狗”代為出席。

雖然不懂喝酒, 但是國酒茅臺是個什麼概念, 咱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曉得的。 於是, 為了有機會品嘗一下大名鼎鼎的茅臺酒, 同時也為了多認識點朋友, 我便赴了這個約。

晚會在老山東六樓的宴會大廳舉行, 中泰企業家目測來了上百人, 還請到了泰國前副總理奇猜上將、中國駐泰使館商務處的張曉紅秘書、以及中華總商會的陳振治主席, 陣容相當強大。 不過, 由於老山東餐廳的裝潢實在太過溫馨, 因此現場還是一副“華人華僑新春團拜會”的既視感, 無論怎麼看, 都像在吃年夜飯。

管他呢, 桌上擺著茅臺呢, 先幹再說。

滿屋的中國人, 應該都很迫不及待, 菜還沒上齊, 便紛紛開始下手“品酒”。 於是現場氛圍徹底變成了大型年夜飯, 滿屋賓客觥籌交錯, 離席勸酒, 張總見了王總, 王總盯上了趙總, 趙總逮住了林總, 林總鎖定了陳總……然後所有的“總”們再一塊兒去集團進攻首席上的上將和主席。

全場人等拎著手裡的晶瑩剔透的茅臺, 歡聲笑語, 人聲鼎沸, 在曼谷城晚風濕濡的夜色裡, 上演著一場再正宗不過的“中國式酒宴”。

茅臺酒, 的確是好喝。

在中式白酒裡, 一口就能喝出是誰的, 除了二鍋頭, 也就剩茅臺酒了。 那種只有貴州遵義的水土才能醞釀的“醬香”, 入口波瀾不驚, 卻不知不覺間點燃你血液的溫度。 兩杯下肚, 神志清晰, 情緒暗湧, 悶貨變成話癆, 話癆變作戲精, 一屋子人都變成了血濃於水並且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來自同一片土地的血緣, 以及血緣中越變越濃的酒精, 是此刻這些中國人血管裡共同的密碼。

老漢是一個宅男文青,別看在視頻和文章裡經常大放厥詞,其實日常就是個悶貨。遇到筵席,我通常的姿勢是低著頭扒兩碗飯,然後等散場。但在那個晚上,在茅臺酒的加持下,我突然也變得開放了許多,社交功力憑空大漲,將同桌的人撩了個遍。

來自河北的老總,和我講起華北平原上關於霧霾和沙塵的段子。

在他那個名叫張家口的故鄉,每當蒙古高原的沙塵來襲,張家口人便會一個電話打到北京,讓首都人民準備好口罩和吸塵器;每當北方的“克霾風”吹來,他們也會一個電話打到北京,告訴正在霧霾裡伸手不見五指的北京人,再頂一下,救命的風就要來了。

來自廣西的老鄉,和我講起祖國邊境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種工業園。

坐落在中越邊境的一個個工業園,招商引資的物件,已經從十年前的港商、台商、韓企、新企,變成了中國內地企業,乃至東南亞各國的企業。中國,仍是那個雷打不動的“世界工廠”,只是工廠裡的財主們,早已換了另一茬人。

(泰國中華總商會陳振志主席在晚宴上發言)

在曼谷搞地產的中國帥哥,現場做起了《海外地產投資的資金跨境管道》個人專場講座。

要買房子的鄰桌酒友聽得聚精會神,手裡的羊腿都忘了要啃;一個中國人問了一句“我直接帶一箱子現金來買房可以不可以”,頓時被滿桌子人一陣嘲笑。

身邊沉默寡言的小哥,顯然是某位老總的公子。

但是只要聊起來,他也會告訴你他的故事,讓你知道,一個從初二到高三都在泰國的國際學校裡度過的中國青年,敏感而複雜的內心世界,讓你知道他對故鄉青島的懷念,知道他的理想,是在醫患矛盾鼎沸的中國當一個“問心無愧”的骨科醫生。

只要你開口,身邊皆是故事。

只要你放下手機,向身邊的人打開心門,那些一面之緣的過客,都會成為你在他鄉無話不談的故知。

難怪,中國人喜歡這樣的聚會。

難怪,這樣的聚會,需要一瓶能夠讓你坦白從寬的好酒。

想來,我的文章和視頻裡,好多故事和素材,其實都是從中國人的酒桌上聽來的。這些人,這些故事,無法在新聞的字裡行間被解析,也不能在深夜的寫字臺前靠自己的一支筆,腦補出來。

一桌人,一瓶酒,便能看見一個別樣的泰國,看到海外中國人社會裡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眾生法相。

以及,中國人心中,輕易不會外露的,最熾熱的情感。

在泰國這個離中國並不遠,也不算近的國家,每一個漂泊異鄉的中國人,都是另一個中國人預備役的新知和摯友。相對游離于本土文化的圈子,遠離故土的寂寞,千絲萬縷的行業關聯,讓海外的遊子們渴望相聚,也易於相聚。

一杯酒,一句話,一個離題萬里的話頭,就能多一個朋友,多一段故事,多一條隱藏在人生故事線之中的伏筆。

遠離那些早已認識的人,因此更要讀懂那些你本該認識的人,這就是海外中國人的世界。

開一瓶好酒,你的世界,便多一塊新的拼圖。

以後,想要請老漢喝酒的,只要酒好,我想應該沒有什麼推辭的理由。

但是你要小心,請我吃頓飯,沒准你的故事就會被整座曼谷城的同胞口口相傳哦……

老漢是一個宅男文青,別看在視頻和文章裡經常大放厥詞,其實日常就是個悶貨。遇到筵席,我通常的姿勢是低著頭扒兩碗飯,然後等散場。但在那個晚上,在茅臺酒的加持下,我突然也變得開放了許多,社交功力憑空大漲,將同桌的人撩了個遍。

來自河北的老總,和我講起華北平原上關於霧霾和沙塵的段子。

在他那個名叫張家口的故鄉,每當蒙古高原的沙塵來襲,張家口人便會一個電話打到北京,讓首都人民準備好口罩和吸塵器;每當北方的“克霾風”吹來,他們也會一個電話打到北京,告訴正在霧霾裡伸手不見五指的北京人,再頂一下,救命的風就要來了。

來自廣西的老鄉,和我講起祖國邊境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種工業園。

坐落在中越邊境的一個個工業園,招商引資的物件,已經從十年前的港商、台商、韓企、新企,變成了中國內地企業,乃至東南亞各國的企業。中國,仍是那個雷打不動的“世界工廠”,只是工廠裡的財主們,早已換了另一茬人。

(泰國中華總商會陳振志主席在晚宴上發言)

在曼谷搞地產的中國帥哥,現場做起了《海外地產投資的資金跨境管道》個人專場講座。

要買房子的鄰桌酒友聽得聚精會神,手裡的羊腿都忘了要啃;一個中國人問了一句“我直接帶一箱子現金來買房可以不可以”,頓時被滿桌子人一陣嘲笑。

身邊沉默寡言的小哥,顯然是某位老總的公子。

但是只要聊起來,他也會告訴你他的故事,讓你知道,一個從初二到高三都在泰國的國際學校裡度過的中國青年,敏感而複雜的內心世界,讓你知道他對故鄉青島的懷念,知道他的理想,是在醫患矛盾鼎沸的中國當一個“問心無愧”的骨科醫生。

只要你開口,身邊皆是故事。

只要你放下手機,向身邊的人打開心門,那些一面之緣的過客,都會成為你在他鄉無話不談的故知。

難怪,中國人喜歡這樣的聚會。

難怪,這樣的聚會,需要一瓶能夠讓你坦白從寬的好酒。

想來,我的文章和視頻裡,好多故事和素材,其實都是從中國人的酒桌上聽來的。這些人,這些故事,無法在新聞的字裡行間被解析,也不能在深夜的寫字臺前靠自己的一支筆,腦補出來。

一桌人,一瓶酒,便能看見一個別樣的泰國,看到海外中國人社會裡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眾生法相。

以及,中國人心中,輕易不會外露的,最熾熱的情感。

在泰國這個離中國並不遠,也不算近的國家,每一個漂泊異鄉的中國人,都是另一個中國人預備役的新知和摯友。相對游離于本土文化的圈子,遠離故土的寂寞,千絲萬縷的行業關聯,讓海外的遊子們渴望相聚,也易於相聚。

一杯酒,一句話,一個離題萬里的話頭,就能多一個朋友,多一段故事,多一條隱藏在人生故事線之中的伏筆。

遠離那些早已認識的人,因此更要讀懂那些你本該認識的人,這就是海外中國人的世界。

開一瓶好酒,你的世界,便多一塊新的拼圖。

以後,想要請老漢喝酒的,只要酒好,我想應該沒有什麼推辭的理由。

但是你要小心,請我吃頓飯,沒准你的故事就會被整座曼谷城的同胞口口相傳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