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個4歲小詩人的語文,是誰教的?

1

————————————

是啊, 我可恥地長大了。

——菲格

—————————————

小詩人的詩歌突然火了, 爹媽們大概又不淡定了:這些孩子的語文誰教的?有兒童詩歌培訓班麼?

#感覺好多爹媽確實沒有拿到醫院給的“兒童使用說明書”。

能寫出“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這樣的詩, 難不成是偉大的海子托夢, 教出來的?

能寫出“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裝得下高山/裝得下大海/裝得下藍天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時遇到心事/就連兩行淚/也裝不下”這樣的句子, 難不成是天才的顧城復活, 教出來的?

海子和顧城如果泉下有知, 一定很高興:啊, 這個世俗的世界啊, 終於沒把我們的下一代給坑了。 以夢為馬吧, 黑夜的前方總有光輝的黎明。

可是啊, 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然會“可恥地長大”。 像大多數人一樣, 背課文、做數學、默單詞。 在卷子上寫標準的答案。

去參加各種比賽。 拿獎狀, 攢證書。 然後小升初, 參加中考, 參加高考。 畢業後努力進入500強,

成家立業生孩子。 再給自己的孩子報個課外班。

30年後的某一天, 我們孩子的孩子突然寫下:“我的心好像換了一樣。 ”我們孩子突然心中一動。

多麼熟悉的語言啊, 可是已經“可恥”地長大, 再也不能“光榮”地縮回去了。

真的是在“可恥”地長大麼?呵呵。

如果單有純真的才華, 卻沒有變現的能力, 根本不會是可恥地長大, 而是可恥地餓死, 好麼?

2

———————————————

每個人都身懷天賦,

但如果用不會爬樹來評判一隻魚,

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愛因斯坦

————————————————

講真, 當我看到這些小屁孩們字也寫不清楚, 卻講出了讓搞文字與文案的專業人士都給跪了的連珠妙語, 我轉身就去翻我曾給兒子剛會說話就開始紀錄的語錄小本本——從2紀錄始, 兒子的那些連篇“鬼話”,

曾讓我們大開眼界。

2歲:

兒子倚窗看夕陽, 說:太陽回去啦。

兒子看上海的夜景, 說:東方明珠和萬家燈火一起玩。

3歲:

“我要把所有的阿姨都變成蝸牛, 在地上爬來爬去;我要把所有的叔叔都變成2只蝸牛, 這樣就有3只蝸牛在地上爬來爬去。 ”

“我要把媽媽變成小怪物。 ”

“從前有個小孩, 給爸爸開了一個罰單。 ”

媽媽:“你總給我們帶來驚喜。 ”

兒子:“不用客氣。 ”

4歲:

“爸爸媽媽, 你們是臭豆腐, 我是香餅乾。 ”

我兒子從小伶牙俐齒, 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 鄰居朋友常常問我們:你們怎麼教他的?——每次我們沒覺得特驕傲, 反而覺得有點尷尬, 因為我們沒有教啊!

說他原本就這樣喜歡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又怕鄰居朋友以為我們爹媽傲嬌, 暗示孩子天賦高。

#兩難

我覺得吧, 由於孩子的個體差異基因遺傳, 總有“開口早與開口晚”的, 也有“一天到晚煩死你的”, 更有“問半天也憋不出一個悶屁”的。

爹媽們當然都希望自己孩子表達伶俐, 吐字清晰, “將來社會競爭多激烈啊, 給你一分鐘介紹自己, 你跑上去愣了50秒, 才開口說了句我的名字叫王鐵蛋……你不滾出局誰出局?”

龍應台最懂了, 直接寫了本書, 書名就叫做《孩子, 你慢慢來》。 我覺得很多爹媽應該把此書放在枕邊, 每天睡前默讀書名30遍——親生不親生, 咱大夥心裡都清楚, 念了也沒用的對不?

慢慢來, 是為了讓孩子們在生命之初, 好好感受這個世界。 他們初來乍到沒幾年, 就要按照要求做這個做那個, 人家也沒跟你簽約不是?

天性開蒙之初, 總有很多野蠻不羈與灑脫, 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 一切感官都是最敏銳的, 一切表達都是最直率的。

他們用盡洪荒之力, 努力學習與適應這個世界上早已約定俗成的語言語法、生活規則、道德律令, 若等他們學成歸來, 卻已不再只是少年。

這是成長的收穫,也是成年的代價。

——所以,成年人,你們為何不讓孩子慢慢來呢?

3

———————————————

活教育教人變活,

死教育教人變死。

——陶行知

————————————————

兒子:爸爸,我是家禽還是家畜啊?

爸爸:……

兒子:老師說了,直接生出來沒有蛋的就是家畜,兩隻腳走路的就是家禽,所以,我既是家禽也是家畜!

我家那6歲的“家禽+家畜”是個特別愛問“為什麼”的小孩。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總喜歡說要和我們聊一聊。

聊的內容都是好BIG的主題。比如宇宙是怎麼誕生的;比如人類為什麼是從非洲走出來,走向了世界;比如西元元年發生了什麼。我老公會非常耐心向他解釋他提出的所有“無厘頭”問題,這一場場神奇的、常常牛頭不對馬嘴的問答,常常讓我聽到捧腹。

我們多希望,這樣的問答能持續到兒子10歲,甚至15歲。他如今是一個對什麼都能問出為什麼的小不點兒,等他長大、去上學、進入社會,他若能依然對什麼都能問為什麼,他一定會有一個有趣的人生。

而那時候,我們也不再是他詢問的物件,他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找答案,即使,很多事情可能原本就沒有答案。

我兒子曾問我:“媽媽,為什麼我的眼睛是黑白的,可是看出來的世界卻是彩色的呢?”

我被問得一時啞口無言,調整姿勢後,略顯激動地回答他:“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從科學的角度講,應該和眼球結構有關,我查一下百度,給你看張眼球構造和光學圖,好不好?”

不去打斷孩子提出的“為什麼”,不去粗暴的回答TA“我不知道”,應該是我們做爹媽不扼殺孩子想像力的第一步。

教育大咖陶行知曾說:

“如果你想要兒童變成順從並守教條的人,你就採取壓服的教育方法;

而如果你讓他能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有想像力,你就應該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

那麼多年過去了,其實我們做得並不好。扼殺孩子的想像力,灌輸他們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的思想,還是無孔不入地紮在最基礎的教育裡。

《挑媽媽》 朱爾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別再追問小詩人們的語文是誰教的了。

這個神奇的世界讓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請相信,這個神奇的世界也會教養他們——用更樸素,更自然的方式。

- END -

這是成長的收穫,也是成年的代價。

——所以,成年人,你們為何不讓孩子慢慢來呢?

3

———————————————

活教育教人變活,

死教育教人變死。

——陶行知

————————————————

兒子:爸爸,我是家禽還是家畜啊?

爸爸:……

兒子:老師說了,直接生出來沒有蛋的就是家畜,兩隻腳走路的就是家禽,所以,我既是家禽也是家畜!

我家那6歲的“家禽+家畜”是個特別愛問“為什麼”的小孩。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總喜歡說要和我們聊一聊。

聊的內容都是好BIG的主題。比如宇宙是怎麼誕生的;比如人類為什麼是從非洲走出來,走向了世界;比如西元元年發生了什麼。我老公會非常耐心向他解釋他提出的所有“無厘頭”問題,這一場場神奇的、常常牛頭不對馬嘴的問答,常常讓我聽到捧腹。

我們多希望,這樣的問答能持續到兒子10歲,甚至15歲。他如今是一個對什麼都能問出為什麼的小不點兒,等他長大、去上學、進入社會,他若能依然對什麼都能問為什麼,他一定會有一個有趣的人生。

而那時候,我們也不再是他詢問的物件,他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找答案,即使,很多事情可能原本就沒有答案。

我兒子曾問我:“媽媽,為什麼我的眼睛是黑白的,可是看出來的世界卻是彩色的呢?”

我被問得一時啞口無言,調整姿勢後,略顯激動地回答他:“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從科學的角度講,應該和眼球結構有關,我查一下百度,給你看張眼球構造和光學圖,好不好?”

不去打斷孩子提出的“為什麼”,不去粗暴的回答TA“我不知道”,應該是我們做爹媽不扼殺孩子想像力的第一步。

教育大咖陶行知曾說:

“如果你想要兒童變成順從並守教條的人,你就採取壓服的教育方法;

而如果你讓他能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有想像力,你就應該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

那麼多年過去了,其實我們做得並不好。扼殺孩子的想像力,灌輸他們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的思想,還是無孔不入地紮在最基礎的教育裡。

《挑媽媽》 朱爾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別再追問小詩人們的語文是誰教的了。

這個神奇的世界讓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請相信,這個神奇的世界也會教養他們——用更樸素,更自然的方式。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